第5章抵巇术
第5章抵巇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鞻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鞻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鞻之理也。
【译文】
世间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而动,世间万事同样也要依照离合聚散的法则发展变化。有些事情,虽近在咫尺,却互不了解,看不清楚;有些事情,虽然远隔天涯,反而了如指掌。近在咫尺却没有了解,是因为没有详细地考察情况,分析其言辞;远隔天涯反而了如指掌,是因为反观其以往发展的规律和历程,从而推断出未来的发展情形。
所谓鞻,就是罅,罅也就是涧,涧天长日久就变成大隙(鞻,在古代指容器的裂痕;罅,指的是裂缝;涧,指的是较大的裂缝。三字意思相通,只是程度不同)。起初发生时,会有征兆可寻。若是内部有了缝隙,可以从内部堵塞它,使其消失;若从外部出现时,可以从外部使其缩小,从而慢慢击退;若是从下层出现时,可以从下面平息它;当这种征兆处于萌芽状态时,可以从上面着手,让其逐渐泯灭;如果缝隙已经扩大到无法抵塞、不可救药时,可以弃旧用新,趁机用适当的途径取而代之。这些就是抵鞻之术的道理。
智慧典例
邹忌设陷逐田忌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机敏聪颖,天下闻名。但有的时候也不免糊涂,坠入他人计中,为渊驱鱼。
当时,邹忌为相,田忌为将,二人不和,互相猜忌,倾轧不已。后来,一位名叫公孙阅的人给邹忌出了一个主意。公孙阅说:
“大人何不向齐王建议讨伐魏国?如果胜了,是您谋划高明,可以领功受赏;如果败了,则是田忌指挥不力,不肯舍命。即使他不死在战场上,也可以找个罪名除掉他。”
邹忌认为这个主意甚为巧妙,于是劝说齐威王讨伐魏国。
于是,田忌督师伐魏,三战三捷。邹忌不悦,又去找公孙阅讨教计策。
公孙阅于是派人携带200两黄金,到闹市上去卜卦,对卜者称:
“我是田忌派来的人。将军三战三捷,威震天下,想推翻齐王,自以为王,请先生算一下前景如何?”
公孙阅派去的人走后,邹忌立即向齐威王告密。齐威王捉来卜者审问,果然如此。铁证如山,田忌无奈,只得弃职,逃奔其他国家。
田忌从齐国逃出后,来到了楚国。邹忌独揽大权,更加得势,但又担心田忌借楚国的力量重返齐国执政,心中不安。
杜赫对他说:“大人放心,我会使田忌留在楚国。”
于是,杜赫南下到达楚国,对楚王说:
“齐国的邹忌之所以仇恨楚国,就是因为担心田忌会借楚国的力量卷土重来。大王您为何不把田忌封于江南,向邹忌表示田忌绝不会返回齐国呢?这样,邹忌就会与楚国睦邻友好,和睦相处。再说,田忌亡命楚国,得到江南的封地,必然对大王感恩戴德。如果他将来有机会归国,也会尽心竭力报答大王。这就是一箭双雕之计,使田忌与邹忌同时为大王所用。”
楚王点头同意,于是把田忌封在江南。
【评析】
邹忌与田忌有“鞻”,公孙阅和杜赫便为邹忌出谋划策,想方设法驱逐田忌,运用的便是“抵而得之”的方法。其最终结果不但把田忌逐出了齐国,还使他在楚国没有得到重用,让田忌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王允、勾践巧设美人计
汉朝末年,献帝9岁登基,因年幼无知,朝廷大权便由董卓掌控。董卓为人阴险狡诈,经常滥杀无辜,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既恨又怕,敢怒而不敢言。
官拜司徒的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如果不铲除他,汉朝的江山恐怕难保。但董卓的势力很大,身边战将无数,正面攻击,必定不是他的敌手。后来王允得知董卓身旁有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名叫吕布,董卓认了他为义子,忠心耿耿地保护着董卓。王允经过观察,发现这“父子”二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都是好色之徒。于是便想用“美人计”,让他们父子互相残杀,来除掉董卓。
王允府中有个名叫貂蝉的歌女,她不但长得国色天香,而且才艺还十分出众。当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时,深明大义的貂蝉为了感激王允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决心牺牲自己,为朝廷除害。
在宴请吕布的一次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欲将自己的干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的事。吕布见了这么美丽的绝色佳人,自是高兴万分,对王允也感激不尽。
次日,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在酒席之间,又把貂蝉唤出给董卓献舞。董卓见到貂蝉的美貌也禁不住垂涎三尺。王允见有机可乘,便说:“太师要是喜欢,我就把面前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吧。”董卓假意推让一番,而后高兴地把貂蝉带回了府中。
吕布知道此事后大怒,当面询问王允为何出尔反尔,王允编出一番谎言哄骗吕布说:“太师说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要看看儿媳妇,我怎么敢违背他的命令呢?太师还说要选良辰吉日与你们完婚,所以便决定把貂蝉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
吕布信以为真,于是便在府中等待董卓给他操办婚事。但过了几天仍是没有动静,焦急万分的吕布一打听才知,原来董卓竟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在暗中与貂蝉约会。
有一天董卓上朝时,发现身旁的吕布不在,心里顿时疑窦丛生,便马上赶回府中,正好在后花园凤仪亭内看到吕布与貂蝉在一起说笑。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闪身躲过。吕布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太师府,并大骂董卓人面兽心,拆散了他与貂蝉。其实吕布与貂蝉的私自约会,也是貂蝉在依照王允的计谋行事,以离间他们父子的关系。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再次请吕布到自己家中的密室相商。王允大骂董卓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吕布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地说:“不是看在我们父子之情的分上,我非杀了他不可!”王允忙说:“将军此言差矣,你姓吕,他姓董,怎么能说是父子呢?再说,他霸占你的妻子,又想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大人的及时提醒,不杀老贼吾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被自己说服,便立即假传圣旨,以皇帝的名义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不知是计,还耀武扬威地进宫受禅,不料刚进宫门,便被吕布一戟直穿咽喉。奸贼被除,朝廷内外无不拍手称快,赞赏王允与吕布的功德。
历史上美人计的应用不在少数,另一个成功范例就是勾践利用西施离间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践继承了王位。吴王阖闾不听伍子胥的劝阻,趁越国办丧事之机出兵攻打越国。战斗中吴王阖闾右脚负伤,回到吴国后没几天就死了。由嫡子夫差继承吴国王位,他决心为父报仇。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发兵攻打越国,勾践在会稽山被围,被迫与吴王讲和,表示情愿当吴王的顺从臣下。勾践夫妇作为人质在吴国小心伺候吴王,受尽屈辱,取得了吴王的信任,三年后被赦回到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立志雪耻复国。勾践与文种商量复仇大计,文种向勾践献上破越七计,其中的第三计就是美人计。为了实施美人计,越国大夫范蠡找到了深明大义的美女西施和郑旦,把她们送给夫差。
西施不但相貌绝美,而且能歌善舞,才能出众,很快便得到了夫差的宠爱,夫差对西施言听计从。于是,西施便和郑旦用计竭力挑拨吴王夫差和重臣伍子胥的关系,借夫差之手杀掉了足智多谋的伍子胥,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吴国的力量。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带领大队人马攻打吴国,包围了夫差。夫差被迫自杀,越国大获全胜,不久称霸一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评析】
从抵鞻术的运用来看,美人计正是根据应用对象本身的“鞻”(即董卓和吕布以及吴王夫差皆是好色之徒的弱点)而使用的,而后利用美色又去制造新的“鞻”(即离间董卓与吕布的父子关系、夫差与伍子胥的君臣关系)。美人计运用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制造新的“鞻”,借刀杀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省去了许多麻烦。
从以上这两个美人计的运用效果来看,王允直接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借吕布的手除掉了董卓;勾践只是利用西施除掉了夫差身旁的伍子胥,削弱了吴国的实力,其高明程度与王允相比还略逊一筹。
挑拨离间保楚国
战国时期,秦国与韩国在河泽交战,韩国连败,形势危急。
大夫公仲对韩王建议说:“我们的军队数量远比不上秦国,现在内无后备,外无救援,正处于危及存亡的关头。现在秦国意在讨伐楚国而不是我国,不如通过张仪同秦议和,送给秦国一座名城,约他一同讨伐楚国。秦国志不在我,又有利可图,一定会同意的。这样既保存了我国,又可以灭掉劲敌楚国,这是一箭双雕啊。”
韩王答应了,于是就对外宣称公仲将西赴秦国议和。楚王听说韩国要和秦国和解,十分恐惧,就召见陈轸问他怎么办。
陈轸说:“秦国想攻打楚国已经很久了,现在又得到韩国一座名城,再和韩国一起南下,这可是秦国梦寐以求的事!楚国肯定要受到两国的进攻。”
楚王点头道:“是。一个秦国已经不能阻挡,再加上韩国,我们岂不要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