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藏地嘉绒下》(1)
神灵——嘉莫墨尔多第一节战鼓响起
1.善良的哥哥和刁恶的妹妹
赤松德赞甲尔布非常高兴,率领七名侍从和二十五位步行者前往迎接。来到尼木城下,遇上一位既不知礼节又不知悉敬语的小孩从后门走了出来。他颈上戴着一串念珠,边走嘴里边哼着歌,甲尔布派一位大臣将他带到身边打听消息。甲尔布问:你可知道巴阁赫多?他现在可在玉汝地方?小孩答道:在倒是在,不过现在他找话去了。甲尔布又问:那,你可认识参嘎莎准吉?小孩答道:认倒是认得,不过她现在找眼睛去了。甲尔布问:你是谁的孩子?小孩答道: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甲尔布又问:你父母叫什么名字?小孩答道:现在你叫的就是。
此时,有一男一女从对岸走来,男的提着一壶酒,女的提着一桶清油,小孩见了就叫父亲、母亲。甲尔布想刚才小孩说的话,“找话”话是酒逼出来的,“找眼”是指油灯带来光明。甲尔布知道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就是莲花生大师预言中的“甘甲唐达”,十分高兴,就将他们一家人接回去了。
后来,甘甲唐达入选“七觉士”,赤松德赞甲尔布派他和藏·勒周前往加革取经,他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了加革,并拜精通佛法的昔拉桑哈、古如、古玛热等上师和二十五位贤哲为师专心学习,他很快精通了梵文,学到很多经典,受到大师们敬佩,为他取梵名“白若杂那”,有“遍照光”之意。
他学成回到吐蕃,赤松德赞甲尔布对他进行了盛大的迎接,后亲自向他学习密宗教法。但是,因为赤松德赞甲尔布实行“抑苯兴佛”后,佛苯斗争十分激烈,受到信仰苯布教的大臣和王妃的极力反对,并强烈要求将他除掉。赤松德赞甲尔布想了很多办法,将他藏匿于雅玛隆沟的岩洞里,将一名乞食僧换作白若杂那投河,将他藏匿于王宫中讲授经典,但最终都被发现和揭穿,最后把他流放到了嘉莫察瓦绒。
他到我们嘉绒的情况,有诗歌为证:是处山高坡陡林又密,当地的人纷纷议论说,中部地带来了访察者。那里的王叫多协那波,他派儿子色包巴协等,把译师白若杂那抓住,扔进了热谷的青蛙洞,三天以后人们去察看,白若杂那正在唱道歌:“此地能君明臣们,十五岁到五十七,能够成佛的佛法,这真正的乘宗王,师事二十五学者,佛教秘诀带吐蕃。一心毁国之大臣,渝盟疯狂之王后,围攻谴责吐蕃王,于是学者被驱逐。我有成佛之秘诀,排除障碍之咒语,一切宝集名著作,全都汇集在我处,请让白若杂那我,离开可畏之洞吧。”
这么一讲多协那波说:吐蕃国王布尔杰赞普,忍耐心小麻烦事儿多,娶妻专娶边地女仆人,贪欲无限之人当噶伦,吃肉却穿边地门隅服,把一些破烂石头当宝贝,发动战争抢掠如盗匪,拜为神者罗刹和夜叉,以凶恶的龙魔为朋友,目光短浅缺乏长远见,吐蕃罗刹贪欲的国王,不是英雄实在该杀死。
王与众位大臣商量说,将他弄出改投虱子洞,七天之内没有军队来,按你说的拜你为师傅。遂由蛙窟改投虱子洞,洞里爬满人虱和狗虱,臭虫以及山羊绵羊虱,还有数不清的鸟虱蝇。过了七天人们去围观,没有一点伤痕光灿灿,于是向他道歉表敬意,白若杂那依韵唱道歌:我的前生在此地,那时身为一苍鹰,蛇和青蛙吃得多,今日得到此报应,唯愿这次已报答;前生比丘布尔那,袈裟虱子被鸟吃,今日遭到此报应,唯愿这次已报答。
众知他是布尔那转生,国王邀至宫中再道歉,王妃热玛德仙女化身,玉扎瑜伽坟墓之主母,这玉扎王妃吟唱道歌:“吐蕃无人国王贪,遍知前生菩萨你,对于罗刹红脸主,以及左右佞臣们,未到调时而来此,菩萨为了众生事,两种知为而成佛,为了众生无所惜,向菩萨您致歉意。”唱毕连连向他献顶礼。
多协那波父子两个人,头顶白若杂那两只脚,请白若杂那讲解佛经。阿啊扎嘎拉利纳夏,问他这话是什么意思,白若杂那听后开口道,把无生菩提的妙口诀,认真讲给吐蕃国王听,结果却被驱逐到此地,三个月前差点被杀掉,请你不要同样对待我,想起那国王赤松德赞,白若杂那就哭个不停。
那时他坐在垫子上面,王女玉扎公主做翻译,多协献上无数金币说:你的身是为众之菩萨,你的语讲解佛教诸乘,你的意是各种摩尼宝,在佛的精神的宫殿里,作为三藏宝的祖宗你,俱全三世佛的三身佛,无二空性的众生依怙,献上金花请赐恩与德,援助我等众人于苦海,用智慧之绳套住我们。
白若杂那盼望多助手,集中该地所有男孩子,说道《金刚菩萨大天空》,连说几遍无人会念诵,人堆后面有个穷孩子,跟读《金刚菩萨大天空》,问他他的父母都是谁,回答父母双亡无依靠。导师就说他能学翻译,不知有无兄弟和亲戚,别人代答他是个孤儿,如学翻译他们负担他,就把孩子献给导师了。
导师手把手地教翻译,师徒楼上楼下分别住,导师心想这儿谁转生,悟道他该是曾万勒周,叫声勒周此儿应声答,二人情愿融融谈不倦,学会翻译叫玉扎宁波,白天翻译显宗《聚宝经》,晚上翻译密宗诸经卷,夜里翻译五部菩萨经,白若杂那所能知道的,玉扎宁波也就知道了,嘉姆智等不学而知悟。
诗歌中所说的多协那波,是传说中我们嘉绒最早的甲尔布,在如今的松岗甲尔布境内,他的后嗣称为“嘉那之裔”,他们现在的房名叫“嘉那甲衮仓”。
传说,佛教密宗最高密法《大圆满法》,由白若杂那首次在嘉绒讲授,地点在岩山贡波寺,为玉扎宁波讲授;第二次是在嘉绒达哲卡寺,为桑敦益西喇嘛讲授;第三次是在东空绒的玛扎玛仲寺,为邦·桑杰贡波讲授;第四次是在前藏,为赤松德赞甲尔布讲授;第五次是在前藏,为比丘尼思·协绕准麦讲授。
沉香即使剁成百段,天生芳香不会消散;大师不论遇何厄运,善良本性不会改变。传说,白若杂那大师来到我们巴拉斯底,在松巴家一个地形像三灶石鼎立的地方,洞察到自己前世的母亲还在地狱受苦,便停下来在松巴家当了三年牧羊人,为母亲忏悔,建造佛塔。临走时,正当主人忙着为他准备工钱和路上吃的干粮时,白若杂那对主人说:好心的主人,我不要工钱和食物,如有可能,请你将你家的灶石作为工钱送给我吧。主人答应后,他将灶石搬到门外,再次征求主人能否将灶石砸开,主人同意。随即,他将灶石砸开,一只蝴蝶从灶石中飞了出来,主人倍感惊奇。主人执意请他留下,他还是走了。这个传说在松岗多协那波甲尔布发现他之前。
传说,白若杂那在嘉绒时,大部分时间在我们嘉绒墨尔多神山修行。主峰西北的“曼莫南达库”“德曲铺”右侧的“尼达卡月支铺”、山峰左侧的“朗萨岗”“噶莫雪玛”右侧的“牟约桑丹铺”等地,都有他的修行洞窟,留下了许多他的手印、足印和伏藏。
备齐了椽檀和柱梁,可盖起称心的楼房;修好了戒定慧三学,能达到圣贤的高堂。玉扎宁波生于嘉绒松岗多协纳波家族,父为罗尔吾,母为拉姆,是白若杂那主要弟子,莲花生大师二十五大弟子之一,是藏地最早听受并弘扬密宗九乘中最高密法大圆满阿底瑜珈的两位大师之一,其译经成就被喻与当时显教的唐三藏齐名,后为宁玛巴第五代教主,被尊称为“嘉莫玉扎”。他随白若杂那在松岗创建了罗尔吾林寺,为嘉绒藏区第一座佛教寺院。后来,嘉绒藏区商人将他的头骨和佛冠送回松岗,供奉于罗尔吾林寺。
虽然白若杂那大师和他的弟子玉扎宁波在我们嘉绒传播佛教的影响并不大,之后到清乾隆甲尔布“抑苯兴佛”,在嘉绒地区强力推行佛教前,整个嘉绒地区还是以信仰苯布为主,但是,在我们嘉绒历史上,公认佛教传入的时间,就是在白若杂那大师被吐蕃甲尔布赤松德赞流放到嘉绒时期。
德嘎姆卡布绒盘腿坐于上首床上,下面是黑压压包围着他的大小少爷、土舍、头人、管家、值日头人等,他们自带了只有屁股大小的圆形坐垫,一个个齐刷刷竖着耳朵倾听。德嘎姆卡布绒关于白若杂那流放嘉绒的历史解说,既生动形象,又深入浅出;既是详实的历史叙述,又有离奇的情节波折。听得他们常常忘记了吃饭的时间,从早上太阳出来到太阳落山,甚至于有时星星布满了天空,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他们全然忘了,他们天天走进的是牢房,天天废寝忘食听的是一个犯人的讲解。
我们苯布与佛教最大的区别,苯布从祖师敦巴辛饶创建以来,历经一万八千年,都是在尊奉祖师敦巴辛饶教义的基础上,一个自身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形成新的教义或分化出其他派别来。佛教却不同,佛祖只有释迦牟尼,但对佛教教义和修行的理解,先后产生了尼玛、萨迦、噶举、噶当、觉囊、格鲁、稀解、觉域等教派,一些大的教派又产生了不同的支系。
就像噶举派,最初分为达波噶举、香巴噶举两支,后达波噶举又发展出噶玛噶举、蔡巴噶举、跋绒噶举、帕竹噶举四大分支,香巴噶举发展出直贡、达隆、竹巴、亚桑、绰普、休色、也巴、玛仓等八个分支,称为噶举派“四大支八小支”。
在历史的长河中,佛教的各个教派经过激烈的彼消此长,最后延续至今的有五大教派,即尼玛、萨迦、噶举、格鲁、觉囊。
尼玛,尼玛即旧,意旧派,因传承吐蕃时期翻译的密宗典籍而得名,推崇莲花生大师为根本上师,修习其宣讲的续部典籍。佛教后弘期之初,班智达孟德、大译师仁钦桑波等把密宗续部翻译成藏文,此后的宗派称新传密宗。与之对应,前弘期由译师白若杂那等翻译的续部谓之旧传密宗。在嘉绒的尼玛派寺庙主要有,旦巴德协创建的“内外四白”八座寺庙、卓克基甲尔布昌烈寺、克罗斯甲尔布绰斯甲观音庙、交拉甲尔布多吉扎寺等。
绰斯甲观音庙是闻名藏区的圣地,寺内供奉的四臂观音像,是非土非石天然形成的奇特菩萨身,被朝拜的信徒们称作“绰斯甲土基钦波”。传说,早期吐蕃甲尔布松赞干布把菩萨迎接到藏区,给菩萨进行开光时,但见万丈光芒射向不净地的六道众生。菩萨预言:“我是来拯救六道众生,降服妖魔鬼怪,救苦救难的勇士。”言后突然消失。过了一段时间后,从西藏云游的一位名叫喜绕坚赞的喇嘛牵着驮有《末尼全集》经书的黄牛,来到绰斯甲一个叫“嗡嗡”的地方时,黄牛卧地不起,喇嘛觉有瑞相,暂住“嗡嗡”寨一个叫克基惹的人家里。
其家有三兄弟,其中一个俗人到地里耕地时犁铧碰到地下一块硬东西,将犁铧弄坏了,他并没在意,当第三次碰到那块东西时,地下传来“阿扎扎”一声巨响,吓坏了耕地人,他定睛一看,一尊菩萨的头像从土里显露出来。他惊喜地跑回家,把刚发生的事告诉了家人,喜绕坚赞听后十分高兴,快步来到菩萨出现的地方,寨子里的男女老幼也蜂拥而来,喜绕坚赞刨开菩萨周围的泥土,菩萨身体如十二岁孩童大小,他与两位年轻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抬不出来。喜绕坚赞立即在菩萨前敬香祈祷,顿时香气四溢,菩萨额头放光,从土坑里冉冉升起。这时天空祥云朵朵,撒下无边花雨,地上百鸟鸣唱,众人齐声欢呼,争相顶礼膜拜,在原地建庙供奉。之后夜里大殿不时有亮光发出,如同白昼,周围寨子都能看到,大家感到非常殊胜,周边朝拜信众络绎不绝,从此闻名整个藏区。
萨迦,意为灰土,因昆氏家族的昆·衮乔杰布将主寺建于奔波日山一灰色土丘山麓而得寺名,创立以“道果论”为法要的观修之道,因寺取名萨迦派,后经“萨迦五祖”传承弘扬,受元甲尔布扶持,曾统治全藏,显赫一时。在嘉绒的萨迦派寺庙主要有,巴拉斯底吉祥那兰陀寺,由甲尔布所建,传说释迦旭宁、怙主神变之丹巴根扎为隆钦绕绛巴大师的转世。塔公寺,全名“一见解脱如意寺”,位于交拉甲尔布境内,以一尊觉沃(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出名,康巴地区有“朝了拉岗(塔公)觉沃,等同拜了拉萨觉沃”的说法。
噶举,字面意为“中授心传”,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的秘咒教义,由玛尔巴创立,一传尊者米拉日巴,再传尊者达波拉吉。该教派不重文字,重在以证理通达大印的智慧,以苦修为特色。达波噶举和噶玛噶举两大传承受元、明两甲尔布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大权。佛教中活佛转世制度属该派首创。据传,文殊菩萨曾给法王噶玛拔希作过“四大绒区之一部,嘉绒吉祥花一束,木雅五层宫殿美。其南高山聚空行,观音胜地僧格宗,嘉莫墨多神山系,处处皆有修行处”的预言。刺杀吐蕃最后一个甲尔布朗达玛的拉隆贝季多吉,也曾根据文殊菩萨授记,白若杂那大师有关木雅为具五福经轮功德之福地的预言,来此修行建寺。在嘉绒的噶举派寺庙主要有,松岗甲尔布泽旺扎嘉建南木嘉顶寺。
格鲁,意为善规,宗喀巴大师针对当时佛教各教派戒律废弛,僧人追逐世俗权势财富,在信众中信誉低落的情况,倡导宗教改革,主要依据噶当派的教义,主张戒律严明、教义完备,弘扬显密二宗,强调修行次第。受清甲尔布扶持,采用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格鲁派最早是由宗喀巴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赞拉甲尔布境内出生的察柯·阿旺扎巴传入嘉绒,相传阿旺扎巴立下宏愿,要在安多及嘉绒地区修建一百零八座寺庙,最后建成的是卓克基甲尔布境内的大藏寺,大藏有“齐备”之意。
又一说是由喇嘛降秋轮珠所建,位于交拉甲尔布达折渚的“南无寺”,原名“拉姆寺”,是嘉绒地区的第一座格鲁派寺庙,当初是噶举派,后五世达赖改兴格鲁派,命名“甲登竹批岭”,并定为布达拉宫朗加扎仓的支庙。
格鲁派在嘉绒的兴盛,始于“清乾隆甲尔布打大小金川”后。
入善趣得解脱的主要关键,就是严守戒律别无他言;枝繁叶茂果多的主要关键,就是要有一个高大树干。经过格鲁派的长期传法,在格鲁派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嘉绒的高僧大德。如拉萨三大寺中,在噶丹寺担任过法台(噶丹赤巴)的就有七位,噶丹赤巴是宗喀巴大师法座继承人,是格鲁派中仅次于达赖、班禅的最高职位。
分别是第六十二任,洛让木南,嘉绒卓囊人,担任法台八年;第七十四任,洛让伦珠,嘉绒卓克基人,担任法台七年;第七十六任,洛让钦绕旺秋,嘉绒卓囊人,担任法台七年,因拟出任藏王,而称他为“甲布扎革”(白发王);第七十八任,嘉木样旦曲加措,嘉绒人,担任法台七年;第八十二任,益西曲培,嘉绒交拉达折渚人,担任法台七年;第八十三任,向秋南卡,嘉绒人;第八十四任,洛让楚臣,嘉绒人,担任法台七年。
另外,在色拉、噶丹、哲蚌三大寺的上下密院和前藏各地,有著名堪布三十余位,格西数千人。
觉囊,裕莫·木局多吉传出密宗“他空见”,遂开宗规。衮邦·吐吉宗追在觉摩隆建寺,后堆波娃·喜绕坚赞、多罗那它等承传其法统,名为觉囊派。五世达赖将觉囊派法系强行改宗格鲁派,并将其所属寺院改为格鲁派寺院,致使该派在西藏、安多及康巴大部分地区绝传,仅在安多下部与嘉绒结合的地方保留有少数觉囊派寺庙。觉囊派在壤塘的寺院较多,其中确尔基寺活佛已历八代,泽布基寺历活佛七代,阿格寺历活佛四代,藏洼寺历活佛四代,亚多寺历活佛四代。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你们看吧!我们为他操碎了心,我们为我们的反抗计划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倒好,进了官寨牢房像是进了官寨当了官,天天有大小少爷伺候,有土舍、头人、管家们捧着,天天为他们讲什么吐蕃历史、嘉绒历史,全把我们这些弟兄忘得一干二净,把我们的反抗计划也丢到脑袋后面去了!”
这是德嘎姆卡布绒被捕后,他的弟兄们,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在门加色斗古第一次商议大事时,猎人甲尔足阿崩说的话。
“我们把巴拉斯底所有百姓、娃子和下人们的怒火点燃了,难道现在又要在他们的头上浇一盆水吗?说我们不恨白利拉姆和益色拉买了,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低垂着头任他们鱼肉欺凌?我们勇敢的多吉扎西历尽千辛万苦,在嘎拉依官寨找寻到了我们反抗需要的武器,为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难道现在我们要对他说,那些武器我们用不上了?我们现在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他一声令下举旗反抗了,但在这个万分紧要的关头,他被大贡巴得青恩布陷害,被白利拉姆关进了牢房,我们着急得要死,他却安然自在!”格尔干赤麦彭措说。
“听说德嘎姆卡布绒大哥讲完白若杂那大师被吐蕃甲尔布赤松德赞流放嘉绒,在嘉绒传播佛教的历史后,又将为大少爷丹增汪青和小少爷多灯旺青讲授什么尸体的故事,听说这个故事要比之前讲的那个白若杂那大师和玉扎宁波师徒的历史还要吸引人,那些土舍、头人和管家都拍手称快,高兴得不得了。”木匠阿姆交森森说。
“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我们越要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么多年来,我们跟随德嘎姆卡布绒大哥风风雨雨,历经艰难险阻,走到今天我们什么样的苦难都经历了,我们每个人是什么样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了,特别是德嘎姆卡布绒大哥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用我说,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现在,在这样最关键的时刻他被捕了,他心里一定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着急,即使进了官寨的牢房,他一定不会丢下我们不管,丢下我们的反抗计划不管,他一定在为我们想办法,在为我们的计划寻找时机。”耕地人阿尔滚安帕说。
“阿尔滚安帕兄弟说得好,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不给德嘎姆卡布绒大哥添乱,就像他刚被捕时,如果不是德嘎姆登格如和德嘎姆登邓珠兄弟俩给我们报信,我们还真的会出乱子,落进敌人设计的圈套。现在也一样,我们着急,德嘎姆卡布绒大哥比我们更着急,他一定在想办法,我们也要想一个好的办法。”药夫子甲业常古说。
“现在最紧要的是如何跟阿爸联系,跟他联系上,他对我们反抗计划的下一步安排才能传出来,我们的想法也才能传进去。敌人看似对他监禁松懈,其实满布耳目,让他露出破绽,引我们上钩。所以,他的安排怎样传出,我们的想法怎样传入,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德嘎姆登格如说。
“除了德嘎姆登格如和德嘎姆登邓珠兄弟俩以探望父亲的名义,到牢房里与德嘎姆卡布绒大哥接触外,我们任何一个人去都会引起官寨的怀疑,可能去了就会回不来。所以,我建议还是德嘎姆登格如和德嘎姆登邓珠兄弟俩,每隔一段时间去探探虚实,看是否能够找到机会,把大哥的安排传出来,把我们的想法带进去。”塑匠雍吉甲得吉说。
这里给那些没有毅力,没有志气的人,讲一个德吉桑布的故事。听这个故事要保证做到三条:第一,听故事不能间断;第二,听会了不能不传;第三,传故事不能走样。
很早以前,在加革南方,有一个叫鲁珠年波的大师,他每一世都能托生成班智达(精通五明的哲人或学者)。有一天,在百吉日山上,当他正在写作经典著作时,自己觉得需要收一个虚心而又勤奋的弟子。
那时候,寺庙的南边有一个悬崖,上面有一个老鸹窝。当地有一个国王,国王有一个王子;附近还有一个财主的儿子和聪明的小乞丐。那王子带着财主儿子和小乞丐,一起到山上消遣解闷。他们来到了百吉日山的山顶上,看到了悬崖上的那个老鸹窝。王子对他们俩命令道:“咱们每人捡一抱石头,如果不把这个老鸹窝打下来决不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