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藏地嘉绒上》(8)
第三节百年秘藏
1.多吉扎西出山正如伏藏所说,登顶墨尔多神山,六十五座山峰如六十五瓣莲花,拱卫着直插云霄的主峰。八条银白的河流,如八条洁白的哈达,铺展在山体上。一座座村寨依附在山腰处,高耸的碉楼,白色的藏房,星罗棋布。云朵,随意地,在山谷里,或如云海在沟谷里流淌;或如团状、絮状,停留、飘忽在这座山腰或那座山顶;或变幻着各种形状,相互追赶,愉悦嬉戏。
极目远眺,群山连绵伸展无尽头,最西边是苯教圣地冈仁波且,最东边是加劳佛教圣地峨眉山,最北边是康巴木雅贡嘎雪山,最南边是卡瓦嘎布神山,它们如墨尔多神山一样,在群峰中显得格外出类拔萃。
站在墨尔多神山峰顶,就站在了五座山脉、五条河流和五条沟谷的汇聚之地。小金川河、大金川河、革布什扎河、牦牛河、嘉莫欧曲五条河流,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均匀地将地理分成了五条沟谷和五座山脉,自此有了墨尔多神山脚下,名为绒麦章谷的城镇,而这个城镇的名字,正是下部农区群岩(山)之首的意思。
山顶有蓝如宝石的神湖拉姆措,有依山堆砌的铅灰色塔林,有随风猎猎翻腾的五彩经幡,有随时变幻莫测的天气。山顶气候多变,一时蓝天艳阳四野辽阔,一时云雾翻腾伸手不见,一时惊雷霹雳暴雨倾盆。晴空万里无云之时,立于峰顶,如大鹏展翅腾天,一览众山皆小,成就与胜利之感油然而生;云雾翻腾之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大有楼厦将倾,万物遭劫,大地将毁之感,失败与恐怖的气氛充溢全身。
站在墨尔多神山峰顶,太阳,就在与你平行的前方不远处;月亮,也在与你平行的前方不远处,在这样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境里,让人分不清,你是在尘世,还是在仙境;你是凡人,还是已成神。
从峰顶下到墨尔多神山的西南山腰,就到了自生塔。
自生塔由两座塔腰和基座连在一起的和好塔和尊胜塔组成,塔中有塔,塔外有塔,塔上有塔,塔下有塔。塔群共有塔八座,其中大塔七座,小塔一座,囊括了藏区八种类型的善逝塔、菩提塔、法轮塔、天降塔、神变塔、和好塔、尊胜塔和涅槃塔。
和好塔和尊胜塔约有十层楼房的高度,近看塔身,黄的如金,黑的如墨,青的如烟,不同的色彩就是不同的塔形,不同的色彩的组合又显现出不同的塔形,兼之乳白的云雾缭绕,塔身时隐时现,变幻莫测。远望自生塔,可见塔身由一块块巨石整齐地垒砌,塔基、塔座、塔肚、塔颈、塔首分明,俨然神工建造,天然自成。塔周松柏莽莽苍翠,群山巍峨似黛,云团朵朵如絮,分明世外圣地,桃源仙境。
尤其是在清晨第一缕阳光泼洒在塔身,夕阳下最后一线金光辉映塔身之时,错落的岩石和不同的色调,在光影的布局和渲染下,创造出一幅幅或磅礴大气,或清静优雅,或气象万千,或栩栩如生的画面。画面中群仙会聚,众神云集,他们或威风凛凛,或仙风道骨,或体态婀娜衣袂飘然,或英武雄壮宝甲闪光。他们或三五小坐,谈笑风生;或一人凭栏独倚,心思物外;或歌,或舞,或刀剑斧钺,或琴棋书画,姿态万千,神态各异,呼之欲出。
塔身有许多缝隙和洞孔,闭上一只眼睛往里瞧,会看出许多生动的画面,看得专注入了神,还可听见诵经的声音和鼓铃铜钹的伴奏。
不同的洞孔看到的景物不同,同一个洞孔在不同的时间看到的景物又不相同,同一个洞孔不同的人看到的景物更是迥异,甚至有些人,特别是跟佛法无缘,缺少佛根慧眼的人;乐于打杀欺压,缺少良善和美的人,纵然圆睁了豹眼,也是枉然,什么也看不出。
德嘎姆卡布绒从一个圆形的洞孔里,看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里有一架架排列整齐,装帧精美,用珍贵的蓝色绸缎包裹着的许多古老书籍。他仔细观看,原来这些书籍是苯教“四门一库”五部经典和《九乘经论》两个教法体系,以及有关苯教祖师敦巴辛饶的三部言行录,即《朵堆》《赛术》和《光荣经》。
《赛米经》记载:雍忠苯教,其经教殊胜广大,尽收于“四门一库”等五部经典之中。决窍经教之法由奔色所部整理,编纂成金夹装帧经函而收藏;与世间续之苯教法有关的续部,由恰纳所部整理编纂成铁夹装帧经函而收藏;义广精练之苯教般若经,由潘玉所部编纂成铜夹装帧经函而收藏;苯教密乘,由恰嘎所部编纂成银夹装帧经函而收藏;将以上各教法汇集一体,并分类入典形成的总集经典,谓“藏玛托图局吉卓”,即总汇法库之苯布教法,由法库所部编纂成玉夹装帧经函而收藏。
如是,苯教的经教就分为奔色法门、恰纳法门、潘玉法门、恰嘎法门等四门和托图局吉卓总汇法库,习惯称这五部经典为“四门一库”。
其中,奔色法门,以修心识部理论为主,是雍忠苯教教法的核心;恰纳法门,以各种修炼方便为主,是反映世间形成历史的雍忠苯教教法之一,僧俗男女均可修此法;潘玉法门,以规范外部行为的教规戒律为主;恰嘎法门,是以近修为主,结合双身修等特殊观修的苯教教法;托图局吉卓,被认为是集以上“四门”之精华的总汇。
佛祖敦巴辛饶所著的经典《无垢庄严经》也说:朗兴乘之苯教法门,总起来为四部,即“恰纳曲俄色吉郭”部、“恰嘎折当识依郭”部、“潘玉严杰鲁依郭”部、“奔色恰严多依郭”部。
指出了原始朗兴苯布教所属法门有四大部,即“色吉郭”(驱障部)、“识依郭”(驱魔部)、“鲁依郭”(刍灵部)、“多依郭”(禳解部)。
《九乘经论》将苯教教法分为九大类,即因之苯教教法有四,果之苯教教法有五。五大类果之苯教教法为最殊胜的雍忠乘,可得善趣之身,主要有居士乘、章松(相当于比丘)乘、阿嘎乘、益辛乘和央则乘(最甚乘);四大类因之苯教教法主要指囊辛瓦托坚(明相部)、赤辛瓦充坚(神通部)、恰辛局图坚(占卜索卦部)和德辛崇恰坚(寒林持戒部)。
象雄十八部落和吐蕃第一代甲尔布聂尺赞普开始,盛行苯布教十二大法门。十二大法门即“贡西拉本”(神学)、“卓西鲁朵董”(赎命消灾术)、“章西色德”(除障法或除垢法)、“番西曼夏”(医疗诊断)、“丈西朵古”(禳解术)、“迫西局图”(索卦)、“央西恰本”(占卜术)、“德西识辛”(驱鬼怪术)、“祝西代卡”(咒术)、“嘎西则堪”(占星术)、“当西夏哇”(气脉修身术)、“卓西泽本”(解脱法)等。
同时,佛祖敦巴辛饶创造文字后,按照社会的需要,逐渐开始传授历算学、占卦、医学等学科理论,当时苯布教在象雄和吐蕃已形成五大学科理论体系,即“五明”,“五明”学科被称为苯教文化的精粹,也成为象雄王朝最主要的文化。五明又分“大五明”和“小五明”。“大五明”指工巧明、声论学、医方学、外明学和内明学。“小五明”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象学。
工巧明既是五明学之一,也是苯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敦巴辛饶佛祖为了万物性质和改进人们的生活,曾经明示《世间万物论十万颂》《时间源流十万颂》和《五大成住坏空十万颂》等历算三部十万颂。此中详解了铸造法、打造、雕刻、绘画、艺术和工艺等浩博理论。佛祖把其文化托管于工巧明博士嘎玛布学,并称他为工巧明主持人。嘎玛布学培养了六大门生,被尊为六严徒,即工巧智者索杰拉旺、艺术专家巨擦旺修、铸造博士鲁陀巴嘉、绘画博士拉色白马、文字智者幼阁楚琼,他们以敦巴辛饶佛的工巧明为源头,继承和发扬了打造、铸造、绘画、雕术以及艺术等浩博知识,令世人瞩目。
声论学又称为语言学,此内包括象雄语言学和藏族语言学。敦巴辛饶佛以博大精深的苯教文化为根据,抉择了三百六十多种的语文拼写法则,推广苯教文化。辛饶佛曾为了弘扬佛法,著作《万物混合语十万颂》《辩论法十万颂》和《正确神论十万颂》三部十万颂理论。此内包括了语言、论体、修辞、辞藻、戏剧以及文字学、语法明等浩瀚理论。苯教声论学分两种,即语言学和因明学。其语言学是通过各自语言抉择不同的语法,让更多的人知道有关苯教文化的大道理。因明学涵盖了摄类学、因类学、心类学以及其他四部理论的全部概念,他讲明了万物的本性,佛法的精粹。佛为了后人,把这两门托管于玛洛祖扑和玉洛达乡二人,称其二人为二法的主持人。他们通过很多方式,把其文化传播到象雄、吐蕃和周边的部落,使其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医方学,即藏医学,既是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的极妙之法,又是五明学科之一。敦巴辛饶佛曾为了医好各种疾病以及心理疾病,传讲以《医学四部十万颂》为主体的浩瀚医学理论。《医学四部十万颂》分为《医学根本十万颂》《细解病类十万颂》《察疗窍诀十万颂》以及《配药治疗法十万颂》等四函。当今藏区非常著名的藏医学古籍《四部医典》,核心内容,就出自于《医学四部十万颂》。根据藏族史学家所言,《四部医典》是以《医学四部十万颂》为根据写成的。辛饶佛的医学门生非常多,协布赤西和八大医师是最首要之徒,协布赤西又被认定为古藏医方学的主持人。
外明学又称为历算学,根据苯教资料所言,其文化既是苯教五明学科之一,也是如今仍然存在的藏族天文学和占卦学术的基础。苯教历算学有三部十万颂,即《万物抉择法十万颂》《仁钦根布十万颂》《历算吉祥十万颂》,敦巴辛饶佛最后把其文化托付于汉族弟子公仔楚嘉和公擦楚布琼二人。称它为外明学,是因它所叙述的内容是以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以及春、夏、秋、冬的变化为主体。它有五大理论根据,即《土部论·万物划分》《木部论·遍救法》《火部论·遍知器兴盛论》《铁部论·伏魔大论》《水部论·遍摧之王》,五部里细解了情器世界的一切变化。敦巴辛饶佛历算学分为星命算和天文学,佛曾首先传讲星命算,其次传授天文历算。星命算分龟论图算、八卦九宫算、五大时论学、流年算四种。至于天文学,是一门推算天体的星宿运动和天气季节变化等的学科,根据苯教资料所言,天文学分为经部天文和续部天文两部,经部天文是以《长时万物经》为主体,续部是以《时轮金刚》为主体。
内明学又称为佛学,根据苯教所言,内明学是以《三部龙经十万颂》为代表,该法最后被托付于龙珠义西宁波大师。内明学科博大精深,法门无穷,且门门都有成佛的诀窍,但从修法的角度来讲,所有佛法都被含摄于三部宗派,即以断道为代表的显宗,以改道为代表的密宗,以解脱法为主体的“大圆满”法,其三部理论是苯教的精华所在。
“大圆满”法在象雄语里称为“勒造”,藏语里称为“佐巴钦波”,意为至高无上的极瑜珈,是苯波教密法的核心,集中概括了苯波教九乘最高的无上乘哲学观。所谓《大圆满见》指众生内心本具自性清净心,自然光明智,本来圆满具足诸佛所证的法、报、化三身,任运显同生死,涅槃一切现象,于此心体上,不必另有修为造作,本来便圆具一切。
“大圆满”法分为心部、陇部、口诀部三部。具体的修行法有大圆满禅定和大圆满心髓两种。大圆满禅定修法以修气、脉、明点灵能为主,其中尤以多注视光明和注视虚空而入禅定,为大圆满修法的精粹。修习大圆满禅定有大乐法、空明法、无念法三种法。大圆满心髓的正行有“彻却”和“妥噶”二法。
看完苯布教浩如烟海的古籍,赞叹于苯布教教义的高深莫测,感叹于苯布教里包罗万象的知识,德嘎姆卡布绒终于领会到了史书对松赞干布长大后“娴熟大小五明,才学齐备”的描述,正是因为苯布教“四门一库”和《九乘经论》教法,以及“大小五明”知识传入吐蕃,松赞干布长大后才有“娴熟大小五明,才学齐备”的能力。不然,松赞干布之前吐蕃还没有自己的文字,谈何“娴熟大小五明,才学齐备”?
德嘎姆卡布绒每次朝圣墨尔多神山,都跟自生塔有缘,前几次他从自生塔的洞孔里看到了佛祖敦巴辛饶明述本典、弘扬苯教、调伏众生、引渡众生、主持国家、神变子嗣、降伏妖魔、果道兴旺、成道明相、断除轮回、证果解脱、终得成就等十二功业。
听德嘎姆卡布绒讲述在自生塔里看到的苯教经典,小少爷多灯旺青才发觉琼日官寨正面,碉楼左边七层楼顶的当古拉康(经堂)里,那些他见过得最多的书籍,是他一辈子也读不完的种种苯布教典籍。殊不知,佛祖敦巴辛饶讲授的苯布教典籍,却是浩如星宿,令他对苯布教经典的博大精深称奇,更加激发了他不懈钻研学习,立志传承弘扬苯布教法的决心。
从墨尔多神山下来,众人,包括官寨护卫队的士兵,在德嘎姆卡布绒的引导下,朝拜了旺修自在山、神仙洞、自生塔,以及无数高僧大德留下的圣迹,到达了墨尔多神山的峰顶,都像是受到了墨尔多神山的熏陶和加持,个个的言谈和举止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他们继续按照苯布教大转经的线路,逆小金川而上,由约咱都司地界约咱、卡桠,到翁古尔垄守备地界半扇门,再到宅龙守备、千总地界太平桥,从宅龙守备、千总与原赞拉甲尔布辖地僧格宗分界的三岔沟进沟,到长胜店,再由长胜店翻越丹干山的中梁子,顺原曲青绕丹甲尔布地界曾达沟,下至马尔邦,又顺大金川而下,经马奈,返回巴拉斯底。
从约咱都司地界的卡尔金开始,到翁古尔垄守备地界阿娘沟、半扇门,宅龙守备、千总地界太平桥三岔沟的木厂沟、长胜店、丹扎、纳布、纳粘等地,就要经过嘉绒语称之为“嘉卡布”(镇守关卡的羌兵)的聚居地界。
清乾隆甲尔布时期,特别是甲尔布征服大小金川后,以“看守降蕃,镇守关卡”为由,从维州五营中的三营,三营为羌族居住区,后为杂谷甲尔布五屯中的上孟、下孟和九子三屯中抽调羌族弁兵,从上孟屯抽调安插的弁兵分布在长胜店和卡尔金两处,从下孟屯抽调安插的弁兵分布在丹扎一带,从九子屯抽调安插的弁兵分布在丹干山的纳布、纳粘一带。茂州羌族王林参与大小金川战事,因功获“把总”职,安插在翁古汛的半扇门、阿娘沟一带驻守。
此地居住的羌族自称“打玛”,加劳来的章谷东本称他们为“屯兵娃”。羌族屯兵在这里居住已有百年历史,他们内部讲羌语,出门跟当地嘉绒藏族讲嘉绒语,服饰穿着和生产生活习俗与当地无异。他们与我们一样,也崇尚白色,碉房屋顶的四角,煨桑台,以及寨子里修建的佛塔上,都要放置白色的石块;他们也在冬月十三前要把房屋用石灰粉刷一新,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地过嘉绒藏历新年,已经完全与我们融合在了一起。
众人知道羌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也知道在嘉绒藏区有羌族人生活,却不知道就在转经路上,他们就路过了羌族人居住的地方,看到了羌族人,也跟他们打了招呼。
听了德嘎姆卡布绒的介绍,他们回想当时的情形,无论是他们所居住的寨子,他们的长相,语言,还是动作行为,也确实没有什么异样,就跟当地人一样,完全区分不出他们是羌族人。
唯独不同的是,羌族少女心灵手巧,她们在青布头帕和前后的青布围腰上,都用丝线绣着各种花朵和五彩的图案,四边锁着锯齿形的边子,每幅头帕和每张围腰所绣的图案都不相同,颜色缤纷各异。
夜色深沉,锅庄里的火已经熄灭,只有寨子外的林子里,传出猫头鹰时断时续的“呜呜”鸣叫声。
隆斯库寨子,此时唯有甲业常古家的锅庄间,还亮着忽明忽暗的灯火,在这样的深夜里,你若到琼日寨子,或是巴拉斯底河东、河西的其他寨子走走看看,也可能就只能看见他家的灯光还亮着。而且,这样的情形,自德嘎姆卡布绒随小少爷多灯旺青去转大经,到他们回到巴拉斯底,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甲业常古独自盘腿坐在锅庄边,神情严肃,两嘴紧闭,双眼一直专注地盯着锅庄里的灰烬,念珠在手里不停地飞快转动。
锅庄里的灰烬,像是向他预示着什么信息,像是藏着什么惊人的玄机,等待着他去发现和破解。
除了紧盯着灰烬,每当猫头鹰发出“呜呜”的鸣叫声,他就会抬起头来,挺起胸脯,双眼微闭,两耳敏锐地捕捉猫头鹰时断时续的“呜呜”鸣叫,好像从猫头鹰的叫声里,也能听出什么信息或玄机来。
今夜,正在他专注于锅庄里的灰烬和猫头鹰的鸣叫之时,柱子间微弱的松光扑闪了一下,一个黑影,一转眼,已经坐在了甲业常古的对面。
而这一切,在如此深沉寂静的夜晚,在只有念珠相互撞击的轻微“嗒嗒”声,猫头鹰时断时续的“呜呜”鸣叫声里,连神情专注地坐在锅庄边的甲业常古,也是丝毫没有发现。
一个黑影,已经进了他家的房屋,而且已经坐在了他的正对面。
待到猫头鹰的叫声再次响起,甲业常古抬起头来,挺起胸脯,才霍然发现,他的对面,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坐着一个人!
这个人披头散发,身体高大健硕,穿着掉了袖子,垂着绽开了线,满身牛毛的滚身子,他的双手和两腿也是长满了滚身子一样又粗又长的牛毛,赤着长着厚实茧子,活像熊掌的双脚,手掌呈勾曲状,青筋毕露,像是猿猴的手。
这个人,坐在甲业常古对面,浑身是毛,漆黑一团,高大健壮,完全就是传说中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