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命运多舛(2) - 重生之庶女皇后 - 素小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2章命运多舛(2)

第202章命运多舛(2)庆丰元年,九月初一,黄道吉日上写着,宜祭祀、婚嫁、动土,摆明了是个好日子。而就在这好日子里,大燕王朝明乾皇帝迎回了前去齐门山剿匪大胜而归的高启昌,年逾四十不惑的明乾皇帝不顾忠臣反对,亲自前去鸣鹿门迎接。

高启昌着一身千金打造的银白盔甲,红色的斗篷,腰间别着一柄长剑,将整个人衬托的越发威风凛凛。众人骑马缓行,由着两边路人欢天喜地的叫嚷,随在高启昌身后的将士各个把胸脯挺得高高的,威风凛凛。

打远瞧见明乾皇帝的仪仗在鸣鹿门前停着,高启昌领着副将急忙打马上前,行到皇帝仪仗前翻身下马,俯身跪在地上:“皇上折杀末将了。”

明乾皇帝见高启昌对自己恭敬有加,毫无半点桀骜不驯,不由得越发高兴着,亲自下了迎宾台,行到高启昌的面前俯身将其搀扶起来:“你是朕的功臣,理当如此!”

君臣互敬,这倒是惊着身后一片朝中重臣,众人开始对眼前这个尚还年少的将军不由得看重几分,俱是存了要上前讨好巴结的心思。

高启昌冲着一众说自己好话的大臣鞠了一躬,谦虚着说道:“众位大臣,众位大臣!实在是折杀高某了,剿灭齐门山匪首末将并非是首位功臣啊!”

众人纷纷称奇:“难不成,还有人比少将军还要运筹帷幄的?”

高启昌笑道:“此人何止是运筹帷幄千里之外,较之古书上的琅琊诸葛亮也不为过啊!”

众大臣笑着问是谁,高启昌顺势对着明乾皇帝一鞠躬,恭敬着说道:“若不是皇上慧眼识珠,敢用末将这等纸上谈兵的小子去剿灭匪首,末将如何会有今日之功?若不是将士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举攻破了齐门山的险要地形,末将又如何会在这迎宾台上与皇上、众位大臣谈笑?说来,这剿灭匪首之首功当属皇上,其次便是全军将士们,而末将不过是沾了皇上与众位大臣的功劳罢了。”

随在明乾皇帝身后的大臣听了这话纷纷赞同,更有借用高启昌的话嚷嚷说,“这头功确实应该是皇上的”云云。

高启昌垂眸淡笑,折身跪在满面笑容不言语的明乾皇帝面前,谦卑到了尘土里的吼道:“末将恭请皇上上马!”

明乾皇帝见高启昌给足了自己面子,笑着抬了抬手叫随在自己身边伺候的太监总管上前将他搀扶起来,笑着说道:“高将军劳苦功高,一举消灭了我大燕王朝多年匪患,今我要宴请众将士,咱们不醉不归。”

高启昌忙稽首,惭愧的说道:“末将驻守边关多年,不曾回家探视过母亲,如今末将已入京回家,若是不敢回去拜见老母亲,只怕老母亲不依,叔叔们也要骂末将不孝。”

明乾皇帝朗声笑道:“罢了罢了,你先回家去瞧过你母亲,待换过衣裳再进宫来陪朕喝酒!”说着,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打道回宫去了。

随在高启昌身后的副将上前不解的问道:“将军,这打了胜仗的人是您,怎么瞧您像是打了败仗的?”

“别胡说!”高启昌谨慎的四下瞧了瞧,压低嗓音说道,“你一会儿传下话去,就说今晚都留着点神,不得骚扰地方,不得随意离营,否则军法从事!还有今天晚上进宫陛见的,你吩咐下去,就说是我说的,在这京里谁都不能拿大,不能惹事,更不能喝醉,给我夹着尾巴做人,别叫旁人拿捏住咱们的把柄。咱们没死在边关,可别死在这里!知道了吗?”

那副将虽然不甚明了,却也没再细问,折身上马带着部队在京郊外驻扎。

高启昌见部队快马加鞭而去,正要翻身上马回转高家,只见一小子斜刺里窜出来,挡在他的面前,还没等高启昌来问,开口便唤他少爷。

“少爷,三少爷,夫人叫我来唤您过去。”

高启昌顺着那小子的手指回身望去,果真见自家老母亲并几位婶娘正依着窗户探出身来与他挥手,忙回身对那小子说道:“你去回老夫人,就说我军令在身,现在不能回家探望母亲,等我将队伍安置好了,便立刻回转家中与母亲叙旧!”

说完,那高启昌翻身上马,快速的消失在了高夫人的视线里。

在一条僻静的小胡同里,高启昌下马将马儿停在一旁,戒备的瞧着四下里无人,这才快步走到一户农家前,敲开那户人家的门,谨慎小心的走了进去,随着那开门人左拐右拐的行了好一会儿,来到一扇门前,他便急不可耐的推开门闯了进去。

“怎么样,查到青儿的下落了吗?”

着一身儒士装扮的军师面有难色的摇了摇头,压低嗓音说道:“计划有变,看来咱们要提前动手才行了。”

三天后,迎来了大燕王朝的大起儿,这是文武百官都要上朝议事的时候,刚回京的高启昌也不能例外,带着旗下几位挂着将军头衔的将士进了宫,候在景阳宫里,由着司礼的太监引着众人前去上朝。

自天未亮开始,直到饥肠辘辘,几位大臣还就太后该如何过寿宴而争论不休,一个个引经据典的说的头头是道,似是非要争出个你死我活来。

几家混乱,分说不定,最后只能出自圣裁,明乾皇帝听得头都快炸了,只好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倒也歇了众大臣的争吵。

眼见着就要到了晌午头上,司礼的太监扯着脖子嚷着说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大理寺卿,有本要奏禀皇上!”

明乾皇帝蹙眉去瞧:“大理寺卿,你有何本要奏啊?”

大理寺卿举着一本奏章由司礼太监呈上,躬身回道:“启禀皇上,按理来说,京中民生不该由臣来管理,即便是出了人命也该转给府衙,由府衙转呈中书门下,由都堂裁决。”

明乾皇帝简单浏览了一下奏本,却是龙颜大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