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盛京不设防 - 奇迹帝国 - 醉人的好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奇迹帝国 >

第71章盛京不设防

“现在确实已经不是我们的时代了,而是你的。”好半天大玉儿才缓缓说道“我看出来了,你根本不稀罕那个什么平辽王的名头,你的志向不在于此,而是更高更远,只是不知道如果那一天来临,你将如何对待我满清子民,其实他们之所以想要逐鹿天下,只是不想永远被人称为鞑虏,做一个野蛮的二等贱民而已。”“在我的眼里,普天之下的人没有贵贱之说,我也觉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出现,同在一片蓝天下,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如果我真能像你说的那样执掌天下,公平,公正,公理将被奉为执政理念,写入法典。”白玉山淡淡说道“我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是想让所有人过得好一点,活的更像人而已。”

大玉儿忽闪着眼睛“那该是怎样的天下啊!也不知道我此生能否见到如此的世外桃源?”她忽然话锋一转“你的想法很好,就凭你能说出这一番话来,我答应你让福临退位,让满清子民臣服于你,可是你必须答应我几个条件!”

“说来听听?”白玉山依旧云淡风轻。

“第一,无论摄政王以前或者现在做过什么,我要他不死!”

“可以!”

“第二,我希望你能保留我们皇家的威严,不要赶尽杀绝!”

“这个也同意。”

“第三……尽早让我看到你说的那个不一样的世界。”

“呵呵,如果天下的那些掌权者都能像孝庄皇太后这般以民生为重,淡泊名利,我相信这应该不难,不过这段路走起来,却一定不会那么平坦顺利。”

二人登上城楼,眼望苍茫大地,怀着不同的心情都深深地呼出了一口大气。

“其实所谓的战争不过都是为了拓展本民族的生存空间而已,没有人真正的喜欢掠夺别人,也没有人天生就嗜血,所谓的千古帝王大多都是被逼出来的,只有让人们丰衣足食,不在为生存绞尽脑汁,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我想是没有人愿意刀头舐血,用命去博一个前程,博一个公理的。”白玉山眼神幽幽的说道。

“你的见解让我大开眼界,这样简单的道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明白,只是刻意去回避,回避的理由很多,归根到底就是名利二字。”大玉儿无奈道。

远方天际一片烟尘扬起,似乎是有千军万马正席卷而来,白玉山脸色一变,极力望去,只见漫山遍野涌上来黑压压的一群人,城下的扎库勒已然发现情况不对,命令义勇军士兵调转炮口,自己则打马迎上去查看究竟。

“命令其他城门的队伍迅速集结,全体戒备。”白玉山大声喊道,心里暗暗称奇,自己的侦察兵已经放出去二十多里,怎么会没有及时回报呢?难道是满清的援军来了吗?他心中起疑,不由看了大玉儿一眼,大玉儿双手一摊,一副不关我事的表情,她确实是派人出去求援了,可是哪里能有这么快的速度赶来,山迢水远,没个三五天那怎么可能。

漫山遍野的人影越来越近,城楼上的人站得高,看得远,发现竟然不是什么军队,而是无数个衣衫褴褛的平民组成的庞大队伍,一眼望不到边,正源源不绝的向盛京城下围过来,估摸着没有大几万下不来。

白玉山眼尖,大老远就发现队伍最前面的几个人影特别眼熟,等离得近了才看清楚,正是任青松一家子,他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清军的援兵到了,那就不是问题。

一摆手,示意下面的部队不要轻举妄动,看看这些人是什么来意。

人群被义勇军阻拦在一定范围内停止了前行,白玉山示意战士将任青松一家人带过来问话。

“将军,这些都是大明后裔,有的是沈阳路的原住民,有的是被满清从关里掳掠回来的,我们这些人一直憋着一肚子火气呢!这不听说大明的军队要来打盛京,大伙合计着直接反了满清,帮将军大人一起掀翻他们的坛坛罐罐,一起光复辽东。”

原来如此,白玉山回头看了看大玉儿“我刚刚说什么来了的?这就是民意不可违,平日你们若是能够善待百姓,但凡给他们一丝活路,他们哪里会有这么大的怨气?这就是民心所向啊,是可以推到一切的力量。”

大玉儿默然点头,她还真没想到,自己的京城之地居然能够瞬间集结如此众多的汉民,看看他们那副模样,就知道他们平日里过得是怎样不如意的生活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果然不假,何况这水还是窃取别人的呢!”她喃喃道。

“平辽王不知打算怎么安置这些人?”

白玉山好不为难,大手一挥“目前我确实需要人手,二连长,三连长,既然百姓们愿意跟着我们,那就不能让他们失望,立刻在城外竖起招兵大旗,我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大玉儿哑然道:“这就开始招兵买马了?下一步平辽王是不是就要对付摄政王去了?”

白玉山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便道:“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我不主动挑衅,你觉得多尔衮能和我善罢甘休吗?我们之间必须要有一仗的,这不是个人恩怨了,这是国家之间的较量,除非你能劝得他三军解甲,否则就不要担心什么了,我答应了你不会伤了他的性命,我自是言出必行。”

“那哀家就多谢平辽王了。”

白玉山突然想起一件事,他盯着大玉儿说道:“有一件事咱们还是先说开了得好,我手下有一员将官,名唤咕嘟鲁,他们一家人据说是被你设计得满门问斩的?”

大玉儿一愣,随即想起了咕嘟鲁这个人:“你说的可能是珍妃一家吧?如果我说不是我,不知道平辽王你是否相信?”

“哦?能否告知详情?”白玉山盯着她的眼睛看,那眼睛里清澈如水,一丝一毫的杂质没有。

“这件事其实哀家是替人背了黑锅的,那个后宫里恨我的人不少,编排我的人更多,以讹传讹的传播开来,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之流,可是谁又能知道我背负多少,承受多少?”大玉儿似乎有点动了感情。

“那个珍妃不懂得洁身自好,居然难耐空帷寂寞与御医私通,被皇上发现后居然矢口否认,这才激怒皇上治了他们一家子的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从前我也懒得辩解什么,只是平辽王你今日问起,我才实言相告,至于信不信的,你随意即可。”大玉儿说完这番话,居然抬起脸来望向天际,神情之间无尽的寂聊,那神情足以让天下任何男人为之心疼。

“我信啦!”白玉山背手而立笑道:“传言说你为了和珍妃争宠才暗下毒手,当时我便已经知道这不是真的了,想你和皇太极离心离德,又怎么会为了一个荣宠而下狠辣之手呢?这件事我日后自会处理,就此揭过。”

“军长,下面有事儿请你定夺。”扎库勒来报,这些汉民昨天晚上就得到任年博的通知,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人尽皆知,汉民们正是山穷水尽之时,就算没有白玉山他们的出现,这只被官府和万老板压榨到了极限的火药桶也已经面临爆发的临界点,当听到有大明王朝的军队现身后,更是奠定了汉民们一拥而起的念头,于是轰轰烈烈的民变就这么发酵成功了。

这些汉民们啸聚之后一路赶往盛京,出发的晚点,加之全靠步行,拖拖拉拉的直到这时方才赶到,不过这几万之众在半路之上却有额外收获,那就是大玉儿从盛京城里往外派出去寻求支援的通讯兵,生生的被这些红了眼的汉民们逮了个正着,五花大绑的捆了一路带来。

白玉山不加思索的挥手道:“把他们放了吧!咱们总不能耽误了他们去给摄政王报信吧?让他们回来,总比我在屁股后撵过去的强!”说这话的时候他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大玉儿,只见她转过身去和宫女说话,也不知道是凑巧还是故意躲开的?

那些吓得魂飞魄散的通信兵得了自由,一时搞不清状况,站在原地进退维谷,“该干嘛干嘛去吧!你们不想把音讯送过去吗?”白玉山阴着脸说道。

那几个报信的瞅了一眼孝庄,见她连瞧都没有瞧这里一眼,于是一咬牙,从义勇军战士手里接过马缰,上马疾驰而去,继续完成他们的使命去了。

白玉山没有命令部队进城,而是在城外,也就是任青松家那里继续扎下营盘,诸多将领聚在一起,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

孝庄皇太后不忍大清被白玉山的炮火洗礼,弄得乌烟瘴气,血流成河,最后还是输得一败涂地,既然能和平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白玉山自然是乐不可支,可是一个女人家能做得了满清朝廷的主吗?他心里是否定的,那个手握大权的多尔衮可不像她这么好商量,拥兵十万之众,就算打不过自己,他也是要拼尽最后一把力气的,这是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没有人会不经过尝试就轻言失败的,所以接下来的较量,那一定会是他全力以赴的一击,成则王侯,败则贼寇。

即将到来的战斗可以预料到会是相当残酷和激烈的,不好好谋划一下,怎么可能有必胜的把握?白玉山不想输,他也输不起,现在的情况发展到双方都是势在必行,竭尽全力的掰一次手腕,任何一方都不会手下留情的。

外面那些汉民经过清点,几近十万人,符合招兵条件的青壮有五万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五千多女兵,都说战争请让女人走开,可是哪一次战争真正拒绝过女人的参战,白玉山也不例外,这次他特别允许征收女兵,因为部队里也需要卫生员,医护兵,还有宣传方面等等,很多方面工作女战士要比男战士更适合。

剩下那些老弱病残者,白玉山让人将他们带往石油城,那里应该有可以适合他们生存的条件,最起码能保证他们可以获得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要知道葛利高理现在迫切的需要人手,用他的话说,那是越多越好。白玉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的白糖计划至此已经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不但手里有了充足的银钱,兵员和劳力也已经到位,他这支队伍已经越来越壮观了,未来可期。

任青松一家人是这十万之众里最开心的了,五个儿女全部参了军,虽然膝边没有人再吵闹他们,显得霎时冷清不少,老两口依然强烈支持,任青松怀揣着白玉山写给葛利高理的亲笔信,领着老伴踏上了去石油城的征途,听那个平辽王说,那里是一派新世界,没有欺辱压榨,没有担惊受怕,有的只是美好。

这支崭新成军的队伍在盛京城下短暂的休整三天,然后便带着刚刚接受了初步训练的新战士开往锦州一带,白玉山要切断多尔衮向蒙古逃窜的唯一通道,彻底的把他堵在山海关和辽东之间。

再说僵持在山海关城下的多尔衮,无论他想尽各种方法想要攻破城池,都无法奏效,十万大军所携带的粮草眼看所剩无几,气急败坏的多尔衮打算明天最后再攻一次城,如果还不能拿下山海关,他决定放弃,回头再选择别的路子试试。

可谁料到当天晚上他就接到来自盛京城的消息,大明平辽王已经率军围困了京师,看样子情况不容乐观,多尔衮的脑袋轰然作响,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他想不透这平辽王是何许人也,这支人马又是从哪冒出来的?难道是打得自己全军覆没的那伙人?可是当时他们只有区区两三百人,这么点人何来的围困盛京一说?再说自己已经派鳌拜前去牵制他们了,再不济也不会让他们这么短的时间就干掉了吧?

无论想多少,多尔衮都不敢再耽搁了,山海关可以下次再来,可是自己的京师如果丢了,那可就成了丧家之犬,更何况那里还有他的老婆孩子,当天夜里,十万满清大军紧急撤离,从原路返回,一场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战即将在辽沈之地拉开帷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