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春节假期 - 筑梦之路 - 后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筑梦之路 >

第19章春节假期

假期的第一站,我回到那个我印象早已模糊,但却心心念念的“老家”,我爷爷奶奶生活的地方。

这里说是我的老家,但这其实也不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因为我从小跟着父母在各个工地间游走,后来到了上学年纪又回到了机关大院,我在这里生活的时光加起来都不会超过3年,准确来说这里只是我爸爸长大的地方,算是他的老家吧。

到家那天,暖阳正暖。爷爷戴着老花镜在院门口修板凳,见我,手哆哆嗦嗦地把工具一扔,咧嘴笑出满脸褶子,奶奶则从灶房小跑出来,围裙都没解,一把将我搂进怀里。老屋里弥漫着柴火香,我像小时候一样,搬个小凳坐在灶前,给奶奶添柴。火苗舔着锅底,映得奶奶脸庞红扑扑的,她唠唠叨叨,事无巨细问我工地上饭菜合不合口、工作累不累。

午后,阳光漏过瓦缝,洒下细碎光影。爷爷神秘兮兮拉我到里屋,翻开旧木箱,掏出一副象棋,那是他年轻时的宝贝。我俩对弈,他落子慢悠悠,还时不时偷瞄我的表情,悄悄让着我。奶奶在旁剥橘子,把一瓣瓣橘肉往我嘴里塞,酸与甜在舌尖爆开。

晚上,我陪爷爷奶奶窝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看老剧,听着窗外寒风呼啸,屋里却满是安宁。奶奶轻轻拍着我的手,不一会儿就打起盹。我望着两位老人,这一年在外的孤单、委屈瞬间消散,原来世间至暖,不过是守在长辈身旁,重拾这份质朴又浓稠的爱。

在老家待了七八天,每天除了陪爷爷奶奶唠唠嗑,帮他们干点小活,也感觉无所事事。期间再就是赶了几次集,给他们买了几身衣服和一些日常用品,虽然没花多少钱,可确实把他们高兴坏了。

一天晚饭后,我对爷爷说:“爷爷,你看你这里还有什么重活需要我干的没有,我想后天走了。”

一听我说我要走了,爷爷还没有说话,在一旁收拾碗筷的奶奶首先开口了:“走,走哪去?看着要过年了,往哪走?你不和我们一起过年了?”

我一看奶奶有点生气了,我先赶紧说道:“奶奶,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今天给爸爸打电话了,他说他们今年回来的会晚一点,到时候等他回来,他过来接你和爷爷一起回城里面过年。到时候我们还是一起过年的。”

“那你就在这里等着,等你爸爸回来,到时候再说。”奶奶说道。

我说:“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呢,我想出去转转,见见朋友什么的。”

奶奶又说:“你回城里,家里又没人,连饭都没人给你做,你在这待着,我天天给你做饭,饿不着你。”

这时爷爷开口了:“老太婆你管的太宽了,孩子想出去转转有什么问题?外面走走能见见世面,那能够天天在这陪着我们两个老家伙呢。”

“我们这都怎么就没有见了,这才回来几天又要走。”奶奶伤心地说道。

我见状赶紧说:“奶奶,我是想去见一下我女朋友。”

一听我这样说,奶奶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忙走到我旁边坐下,说道:“你这孩子,有女朋友了怎么不早说,那你明天就赶紧走,过年给我们带回来看看。”

“你不是刚才还不让走吗?现在咋又催着走了呢?”爷爷见奶奶这样说,顿时调侃道。

“你这死老头子,就你话多。我们青儿都有女朋友了,我当然着急想看看,要是合适早点把婚结了,趁我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再带带重孙子。”奶奶说道。

我赶紧说道:“奶奶,你说远了。结婚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再说我也不想这么早就结婚。”

奶奶见我这样说,赶紧又说道:“你这孩子,结婚了孩子又不让你们带,你们该干啥干啥,又不影响你们。”

“你这老太婆,催催催,催啥呢,孩子们自然有孩子们的打算。那轮得到你来给他们做主了。”爷爷说道。

“你这个死老头子,你知道啥,要是青儿再晚些年结婚,到时候他妈妈都退休了,哪轮得到我来带孩子。”奶奶悻悻地说道。

一听奶奶这样说,我和爷爷都笑了起来。

我对奶奶说道:“奶奶,你带大了我爸,又带大了我,你以后还想再帮我带孩子,你不累啊?”

“不累不累,那累个啥呀,奶奶我就喜欢带孩子,我带孩子可好了,你看我把你爸和你带得多好,多有出息。这左邻右舍的都夸我呢。”奶奶自豪地说道。

“行行行,以后我的孩子就让我奶奶带,不给我妈机会。”我抱着奶奶高兴地说道。

“哈哈哈……”小屋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三天后,我来到了我女朋友所在的城市。

我女朋友叫王颖雪,我们算是大学同学,一个学校,不同专业。我们大三开始在一起,后来毕业后,我考研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她考编去了她老家县城的一个中学当老师。

这是一个南方的小县城,对我来说相比起我所谓的“老家”,我还更熟悉些。因为自从我女朋友来这上班之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过来小住一段时间,自上次离开,也不过五月余。

城市的商业街还是热闹依旧。我和小雪并肩走着,中间却隔了一小段微妙的距离,像是有层看不见的纱。

路过那家我们从前常去的奶茶店,熟悉的招牌晃得人心头一颤。我顿了顿,转头问道:“要喝一杯吗?”

她轻轻点头。等奶茶的间隙,往昔回忆呼啸而来,曾经我们会趁店员不注意,偷偷在对方杯盖上写下俏皮话。可如今,接过奶茶,只是对视一眼,便匆匆移开目光。

走进商场,满目琳琅。我停在一家首饰摊前,拿起一条细银手链,递向小雪:“这个适合你。”她伸手去接,指尖碰到的刹那,像过电一般,两个人都不由得愣了愣。

她戴上手链,我看着她,嘴角浮起一丝浅笑,有几分旧时温柔模样。

试衣间外,她穿着新裙子出来,我眼睛亮了亮,轻声说:“真好看。”脚步不自觉靠近,抬手帮她捋了捋头发。那一刻,空气里的生疏悄然消散,过往亲昵的默契寻隙而归,仿佛这条熙攘街道,正带着我俩慢慢走回相爱的旧时光。

天还没擦黑,主街上就张灯结彩,大红灯笼一串串挂起,暖红的光晕把石板路都映得喜气洋洋。老店铺门口,手写的“福”字、春联堆得小山高,老板扯着嗓子叫卖,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时不时还能碰上熟人,热络地唠上几句“年货备齐没”。

集市更是人头攒动,烟火升腾。现炒的栗子在锅里“噼里啪啦”爆开,甜香瞬间弥漫;烤红薯被炭火烘得焦香软糯,捧在手心能暖上半天;还有滋滋冒油的腊肠,被风一吹,那浓郁的酒香、肉香直往人鼻腔里钻。妇女们围在布料摊前,精挑细选来年要做新衣的料子,手指捻过碎花棉布、光滑绸缎,嘴里还念叨着尺寸。

广场上,孩童们举着糖葫芦你追我赶,糖衣在阳光下亮闪闪的;老人们则聚在角落,拉着二胡、敲着花鼓,咿咿呀呀唱起了地方戏,围观众人不时叫好、鼓掌。到了夜里,烟花一朵朵绽放在墨色夜空,鞭炮声噼里啪啦连成一片,整个县城都沉醉在这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年味儿里,仿若时光都被这欢愉黏住,走得慢了些。

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由地感叹道:这些或许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吧。

接下来的几天,小雪依旧是白天去上课,晚上回来陪我,因为快到期末了,有时候她也会加班到很晚才回来。

在她不在的时间里,我则独自游荡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里,与这个城市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也趁着这段时间,我了解了一下同事们的一些近况。

林宇轩,那个曾经扬言“坚决不会留守工地”的人,他食言了。因为他父母工厂年底订单多,加班补助高,为了多给他攒点钱,所以决定过年加班,就不回去了。他自己也觉得去他父母那里过年也没有什么意思,衡量再三,一是确实没什么地方可去,二是可以领那几千块的过节费,于是他顶替了吴鹏,成了工程部唯一一个留守的人员。

马星,那个项目上一直宣扬自己单身没有女朋友的人,居然要结婚了。媳妇是她的高中同学,她俩一个村的,婚期就定在腊月初六。因为他老家是陕北的,我们这帮同事都离得挺远,他的婚礼自然是不能去参加了,不过大家约定,等过完年回到项目上,肯定要再补办一场的,也庆祝一下工程部又少了一个光棍。

邱波,之前喝了酒之后在那里痛哭流涕,说自己和女朋友分手了,而且是彻底分了的那种,结果回去没几天,又和女朋友和好了,而且还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估计明年就能结婚。真是一件神奇的事!

吴鹏则是跟老婆又吵了一架,因为之前吴鹏是确定要留守的,结果林宇轩顶替了他,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让他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之前都说好了老婆带着孩子跟他去项目上过年,结果现在能回家了,两口子就在“婆家过年”和在“娘家过年”上又掐了起来。最终,自然是吴鹏败北,灰溜溜地跟着媳妇去了老丈人家。

张部长、霍晓光和刘峰他们自然是带着老婆孩子高兴地到处走亲访友,好不热闹。

其他人则是不约而同地陷入了相同的套路中,那就是“相亲”。

周小建相亲3次,成功0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