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我不同意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21章我不同意

“我已观察过港口地形,所虑者唯有架设于高处之炮台尔,可遣两支精兵,也不需要太多,百十人即可。”方孝孺将桌子上的茶杯当做是港口附近的炮台,“挑选精干之士卒,趁夜色奇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然可以轻易占领。”方孝孺越说越兴奋,大有一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势:“然后就可以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取全岛,生擒孟恩。到时候纵使有少数流贼逃窜,亦可以从容剿灭……”

只要占领了港口的炮台,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攻取全岛,这绝对就是最典型的纸上谈兵。

这里岛屿密布地形复杂,而且孟恩等人早已在此经营多年,仅仅通过两天的观察就制定出了这么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战术,简直就是在看玩笑。

船队的武装力量确实不弱,但这种事情绝非只是在纸面上进行简单的实力对比,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且不说能不能如方孝孺所说轻而易举的“攻取全岛”,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真的占领了,占领的意义在哪里呢?说的更直白一点,和孟恩开战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就只是因为孟恩多收了补给的费用吗?

“当然不是,虽说那孟恩跋扈无礼,吾亦不屑于之一般见识。”方孝孺说的正气凛然,“盖因为此地孤悬海外,地处海运交通咽喉之地,就应该由置于朝廷掌控之下。”

这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但却不可能成为现实。

这些岛屿位于大洋的中心地带,而不是靠近大陆的沿海岛屿,就算是被朝廷控制了,驻军的补给问题怎么解决?

而这里本就是昌连升船队往来的航线之上,他们的补给成本很低,所以才能在这里赚钱。若是由朝廷控制的话,所有的物资补给和人员往来都要从内地输送,成本必然高的天上去,单纯从收益来看,根本就是一桩亏本的生意。

“为朝廷开疆拓土,岂能金银钱财论?”对于吴子山的这一番说辞,方孝孺很不认同,他觉得在海外为朝廷开辟一方疆土,本身就是一件和有意义的事情,绝不可能单纯考虑成本和收益的问题,更何况这事本身就是一件莫大的功劳:“男子汉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效仿汉时之班定远,扬国威于异域,宣天威于四海?”

班超班定远投笔从戎建功于绝域,他的事迹思之令人热血沸腾,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但班超平西域和眼前的情形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怎么可以一概而论?

“想当年,吴师傅在穷途沙漠当中,凭一己之力底定乌鲁,开一时局面之新,是何等的慷慨豪迈,又是何等的英雄壮举,今日怎么反而畏首畏尾起来?”

想当初,吴子山出使乌鲁部的时候,完全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就把局面翻转了过来,建立了莫大的功勋,确实被传一时之美谈。奈何此一时彼一时,用当时乌鲁部的情形来解释眼下的状况,无疑是犯了生搬硬套刻舟求剑的错误。

“当初在乌鲁部之时,吴师傅孤身一人,尚可以无所畏惧,今日我等有坚船利炮,更有千余虎贲强兵,吴师傅不会是怕了吧?”

“我有什么好怕的?只是觉得不合适而已。”

见到自己的激将法并没有发挥作用,方孝孺就转变了劝说的方式,开始使用“动之以情”的方式了:“这两日来,我在岛上使出走访,所见所闻触目惊心……”

“岛上的土著本是生性淳朴的化外之民,然却被孟恩之流以兵戈相加,不得不委身为奴……”说起岛上土著的悲惨生活,方孝孺就忍不住的犯了书生意气的老毛病:“那孟恩本就残暴,对待岛上之土著,更是变本加厉,不仅盘剥严重,而且动辄砍去手脚,加以锁链镣铐,让他们当牛做马……”

方孝孺说的这些全都是实话,绝非夸大其词的虚言。

在这几天当中,吴子山也曾亲眼见过岛上土著人的悲惨生活:因为技术的落后,岛上的土著人有一多半已经成了孟恩的奴隶。

孟恩用残酷手段对待他们,甚至还让他们带着锁链镣铐从事繁重的体力劳作,稍不顺从就动用木棒皮鞭,甚至毫不留情的砍去奴隶的手脚,种种暴行完全可以用“残暴不仁”来形容。

但这并不足以构成剿灭孟恩的理由。

因为就算没有孟恩,岛上土著人的生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反而有可能变得更糟。

这里的社会结构还非常的原始,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共同遵从的社会秩序:在这片群岛之上的人们,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时期。为了争夺地盘或者干脆就是因为供奉的不是同一个神祇,他们都会自己攻打自相残杀,虽然他们的武器和战事简单而又原始,但血腥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往会不分男女老幼的把敌对部落全部杀死,至于说用俘虏献祭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反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至少,孟恩来了之后,开始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秩序。

虽然孟恩确实残暴,但他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反而是比较文明比较先进的。

若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剿灭了孟恩,这里必然再次陷入到更加野蛮更加原始的部落仇杀当中。

当然,这仅仅只是吴子山个人的想法,他并没有对方孝孺谈起这些,只是反问了一句:“诚如方师傅之所言,就算是真的剿灭了孟恩,以后应该如何?”

“剿灭孟恩之后,自然是以孔孟之道教化土著,让他们知晓圣人知道,遵奉忠恕仁爱。”方孝孺开始描绘出一副极其美好的前景:“以圣人之学宣教海外,则人人可得饱暖,人人相爱事事礼让,此地必成世外桃源。”

只要剿灭了孟恩,对当地的土著宣讲圣人的微言大义,就可以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这里就会成为美好的世外桃源,这绝对是一厢情愿的天真幻想。

这里的风景虽然很不错,但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极其落后,在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前,谈论圣人教化本部就是无稽之谈。在生活物资极度匮乏而且生活环境极度封闭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人物,会发生什么那还用说吗?

“此地土著连文字都没有,甚至没有统一的语言,怎么宣讲圣人之道?他们连饭都不饱,怎么得饱暖?”

“孟恩虽然残暴不仁,虽然他把本地土著化为奴隶,至少他不会无缘无故的杀死他们,因为奴隶会被孟恩视为财产……”

以奴隶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结构,就是奴隶社会的典型特征。对于原始社会来说,这确实是一种进步。

方孝孺怎么也没有想到,吴子山竟然会为孟恩这样的暴徒说好话。

他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吴子山:“吴师傅,你……你怎么可以枉顾圣人之道?怎么可以……”

“方师傅,不是我枉顾圣人之道,也不是我没有怜悯之心,只是因为这里不是大明朝,你说的那些在此地不适用,所以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