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问阙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10章问阙

吏部侍郎杜泽是洪武十五年的状元郎,于洪武二十四年出任侍郎,后来因故被免职。到了太宗文皇帝朱标一朝,又被重新启用,现如今已是资格很老的三朝重臣了。状元出身的杜泽最讲究仪表,今日上朝之时却是一副狼狈相:袍服被扯的稀烂,露出了月白色的中衣,官帽也不知丢在什么地方,披头散发满身尘泥,脸上还有几道指甲的抓挠痕迹,显然刚刚被什么人狠狠的揍过,真是狼狈到家了。

作为堂堂的三品朝廷命官,竟然被人如此暴揍,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因为朝堂之上的好几个官员都经历了同样的“遭遇”。

从四天之前开始,就有大量的百姓聚集在午门之前,口口声声要朝廷给他们一个说法:朝廷很顺利的更换了京师八县的地方官,火速派遣新任官员,原本是想安民百姓平息民怨,但此举却如火上浇油,登时就把原本就很尖锐的官民矛盾彻底激化。

朝廷连分田的县尊都撤了,摆明就是要收回原本已经分到手的田地,老百姓肯定不答应啊。于是乎,在一些“神秘人士”的鼓动和组织之下,直接就把县衙给砸了,然后集体来到午门之前,向朝廷讨要说法。

整整八个县啊,再加上京城本地的土著,好几万百姓,直接就把天街御道给堵死了。

在这四天的时间当中,越来越多的百姓蜂拥而至,原本的煌煌御道顿时就成了热闹无比的菜市场,孩子哭大人叫,热闹极了。

官员上朝,那是一定要经过御道的,少不了要和那些百姓起一些“摩擦”。

在这个舆论滔滔民怨沸腾的时刻,摩擦立刻就演变成了冲突:老百姓们直接就冲了上来,不由分说就是一通好打。

虽然每一个官员都“有所准备”,专门带着大量的家丁仆从做“保镖”,终究抵不过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尤其还有那些多的女人和老人,总不能真的派兵弹压吧?

想当初,楚军攻进京城的时候,朝廷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这事原本就够丢脸的了。朝廷好不容易“回銮”,第一件事就是派兵弹压百姓……朝廷若是真的这么干了,最基本的统治法理会在一瞬间荡然无存。

派兵弹压?毕竟这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地,朝廷没那么傻,也不敢那么干。

所以,一个又一个上朝的官员被老百姓们打的凄凄惨惨,他们甚至把杜泽杜大人的马车都给烧了……

这几天来,虽然朝会每天都在进行,但议题却只有一个: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

原本以为只要撤换了那些“学生县令”,换上自己人就可以平息事态,想不到局势反而越来越糟糕,老百姓们都已经把御道给堵了。

这么大的事情,天下瞩目,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激起更大的事端。

这种事情,必然是要上史书的,谁要是敢在这个事情上胡说八道,注定会遗臭万年。

为了推卸责任,以常森为代表的勋贵派,还有以右都御史王建州为代表的清流派,就开始了日常的相互攻讦。

一个个唇枪舌剑,说的口水飞溅,纷纷指责对方,恨不得把所有的责任和黑锅全都砸在对方的头上。

右都御史王建州本就是言官,和绝大多数清流一样,他们就是指望嘴皮子吃饭的,说起大道理的时候更是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我朝刚刚经历战乱,如今秦、晋、燕、鲁诸逆尚未完全剿灭,自当行外重而内轻之策。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就应该时时谨慎处处小心,以黄老无为原则处理民事政务。偏偏就有些人,急于揽权,置于朝廷体面于社稷安危于不顾,实乃祸国殃民之举……”

骂当政者“祸国殃民”,其实就是等于在指着常森、陈迪、王纯等当权派的鼻子破口大骂,就差点名道姓了。

作为一个当权的外戚,常森他们这一派早就和清流们不对付,自然不肯示弱,立刻还以颜色:“空口白话的大道理谁不会讲?朝廷无兵无粮,怎么治大国?怎么烹小鲜?怎么剿灭各路叛军?你们这些人一个个夸夸其谈,吐沫星子倒是不少,可曾杀过一个叛军?可曾为朝廷奉献过一丝一线?反正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袖手空谈什么事情都不做,当然不会犯错,还能指摘他人……”

今日的朝会和前几日没有任何分别,派系之间的争斗很快就演变成了人身攻击。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言辞越来越激烈,很快就发展到了破口大骂的地步……

眼睁睁的看着朝臣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就是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于这种局面朱允熥都已经连生气的心思都没有了,只是感觉到一种麻木。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就堵在外面讨要说法,说是要“问阙”的,其实就是在给朝廷施压。这都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朝廷内部却还吵闹不休……

直到现在,作为皇帝的朱允熥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那些皇田、宫田、官田原本就是属于朝廷的,因为叛军打进京城,为了激励士气挽回民心,吴子山不得不把田地分给百姓,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

在当时那种十万火急的情形之下,就算是朝廷没有逃离京城,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危险,也会同意吴子山的做法。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了:那些田地可以分给老百姓,但不能白白的分给老百姓。

用钱粮购买田地本就天经地义,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白拿田地的说法。

现如今朝廷用度艰难,想要从老百姓手中收取“购田之资”,还格外开恩允许百姓“分期付款”,为什么就激起了民变呢?

朱允熥搞不懂。

估计满朝的文武大臣也搞不明白。

清流派和勋贵派还在争吵,如果不加理会的话,他们能一直吵到天黑,第二天再接着吵。

“罢了,”朱允熥用尖锐的声音怒吼着:“朕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方略,而不是听你们相互攻讦……”

国子监司业周敦儒挺身而出,手捧奏本大声言道:“微臣有本上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