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兄弟情义
新皇朱允熥严重缺乏朱元璋那种“乾纲独断”的凛然霸气,他的做事风格更像是他的父亲——太宗文皇帝朱标,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和群臣商议。年轻的皇帝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快就博得了“周听不蔽,纳谏如流”的好名声,但事情总是不会很完美,总有人说他没有主见。
“吴师傅……”虽然贵为天子,朱允熥依旧在使用以前的旧称:“关于吴王的事情……群臣意见不一,朕想听听吴师傅的看法。”
奏事处本就有为皇帝提供参考意见的职责,而且吴子山又是朱允熥的老师,更有拥戴之功,自然深受重用,在很多事情上朱允熥都会听取他的意见,今天也不例外。
朱允熥说的“吴王”就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朱允炆。
朱允熥继位之后,加封朱允炆为“吴王”——这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封号,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龙兴之前,就是这个吴王。现如今又把朱允炆封为吴王,足见“兄弟情深”。
其实大家都心中雪亮,所谓的“兄弟情深”仅仅只是一个委婉的说法,作为曾经的竞争者,所谓的“吴王”不过是个空虚的爵位而已,事实上朱允熥一直在小心翼翼的提防着朱允炆。
尤其是在秦、晋等藩王公然造反之后,他们全都打着“遵奉正朔”的旗号,大张旗鼓的宣称朱允熥是篡位者,朱允炆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朝廷理所当然的要把朱允炆圈禁起来。随着朝廷和藩王之间的战争日渐激烈,有很多朝臣已经开始上疏,暗示朱允熥必须尽快除掉朱允炆这个“罪魁祸首”,唯有如此才能绝了那些造反藩王的念想。
和朝廷的绝大多数事务一样,既然有人赞成,肯定有人反对,而且反对者的理由也很充分:故意把朱允炆说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不过是藩王打出的幌子而已,其实他们一点都不在乎继位的那个人是谁,只不过是借助朱允炆的名义造反而已。如果朝廷因此就斩杀了朱允炆,反而会落人口实,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落下一个“屠戮兄弟”的恶名。
在如何对待朱元文的问题上,朱允熥权衡再三,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所以他想征求一下吴子山的意见。
毕竟是吴子山是礼部侍郎,圈禁朱允炆的宗人府(原名宗正院,朱元璋后来改名为宗人府,职能和清朝的宗人府基本相同,名义上虽然是由宗室管理,但是在具体事务方面接受礼部管辖——作者按)本就归属礼部管辖,而且吴子山又在詹事府任职,詹事府和宗人府的职能存在重大重叠,这事本就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在如何处理朱允炆的事情上,吴子山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派”:“臣反对诛杀吴王,一来是因为吴王并非勾结藩王造反,若是因此斩杀吴王,恐对陛下圣明有碍。”
只要朱允炆死了,不管他是怎么死的,造反的那些人都会“屠戮手足”的脏水泼到朱允熥的身上,这对皇帝名声非常非常的不利。
“再者,自太祖洪武皇帝立国以来,至今已传三代,从未有过骨肉相残之事,陛下万万不可开此先河。”
朱元璋的皇位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朱标是天下公认的储君,朱标的继位合情合理,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到了朱允熥这一代,他的皇位原本就是通过宫廷政变得来的,若是因此就把早已毫无威胁的朱允炆干掉,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会落下恶名。
绝对不可以那么干。
朱允熥这个人还是比较“有情有义”的,肯定还顾及一些骨肉亲情,但终究皇位之争最是血腥惨烈。为了皇位,多少父子可以反目,多少兄弟可以相残,这样的事情不绝于史书。朱允熥也在担心一旦局势有变,朱允炆会真的推翻自己。
在亲情和现实面前,朱允熥始终犹豫不决。
“以臣愚见,可以让吴王手书一封表明态度……”
吴子山的意见就是让朱允炆表明态度,劝说那些藩王偃旗息鼓归顺朝廷……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朱允炆真的表明了拥护朝廷的态度,那些早已经造反的藩王肯定也会继续造反。但这么做并非全无意义,至少可以洗去“兄弟相残”的名声。
朱允熥从来就是一个很善于听取意见的年轻君主,素来把吴子山视为“自己人”,稍一沉吟就说道:“那就听了吴师傅的法子,不过这劝说吴王之事,还需吴师傅去做……”
吴子山不仅是朱允熥的老师,同时也是朱允炆的老师,这又是他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交给他去做显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朕听说吴王的日子过的不是很好,就赏他一些衣食用度,具体的细务就由吴师傅操持吧。”
“遵旨。”
“哦,对了,”似乎刚刚想起什么似的,朱允熥又把吴子山喊了回来:“吴王敏而好学,素喜读书,在宗人府的日子肯定苦闷无聊,多给他带些书籍过去,让他多读一读圣人文章,也好排遣消磨时光。”
“还有,记得告诉吴王,太后的身子骨很好,每顿都能吃两碗饭,朕没有亏待过她,时时事事以礼待之……”
朱允熥说的太后其实就是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虽然她不是朱允熥的亲生母亲,毕竟是朱标时代的皇后,可以算是嫡母了。哪怕仅仅只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也不大可能亏待了这个名义上的太后。
虽然朱允熥的皇位确确实实就是从朱允炆手里夺过来的,但当时的那个情况之下,朱标并没有明确指定储君人选就已驾崩,兄弟二人为了皇位大打出手根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至少朱允熥还念及兄弟情分,并没有把事情做的太绝。
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朱允熥还是有点人情味的。
“微臣已尽知万岁心意,这便去劝说吴王……”
“还有……”就在吴子山要离开的时候,朱允熥再次把他唤了回来……
“陛下还是有什么吩咐?”
朱允熥的嘴皮儿动了几下,似乎想要说点什么,最终却只是无奈的摆了摆手:“朕已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你去吧,办你的事情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