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微型战争
在已经过往的历史当中,蒙古从来就是一个很宽泛很笼统的地域概念,直到铁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国”之后,才出现了名义上的统一,但其内部却像极了“春秋时代”,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部落聚集在铁木真的大旗之下,因为不是中央集权式的封建王朝,“成吉思汗”仅仅只是大家都尊奉的共主,并不能直接统治那些部落。这种松散的统治模式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治中心迅速转移到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区域,草原上就再次陷入了事实上的分裂。
虽然忽必烈依靠强大的军队击败了对手,却造成了部落之间更大的隔阂。同为黄金家族后裔的阿里不哥系屡屡发起叛乱,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其实早在大明朝建立之前,元朝的末代皇帝已经失去了对整个草原的全面控制,随着明军接二连三的北伐,北元的统治能力越来越弱。而真正给北元造成最后一击的恰恰不是明朝,而是来自蒙古内部。
从根源上来看,西边的瓦剌其实就是蒙古的一部分,是他们最终杀死了北元的最后一任皇帝——乌萨哈尔汗。
作为元朝正统的乌萨哈尔汗死于战乱,他的太子也死在乱军当中,次子作为黄金家族的代表向明朝投降,在江南做起了“安乐公”,草原上是纷争才刚刚开始。
原本的北元残部继续向北方撤退,权臣乌鲁克效仿三国时期的“曹丞相”,随随便便立了一个傀儡大汗,试图继续维持北元的统治。西边的卓(里)克图汗则干脆走了刘备的路子,自称是黄金家族的正统……
这个卓(里)克图汗确实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不过不是忽必烈那一支,而是属于当年战败的阿里不哥那一系,而且血缘关系已经非常远了。
就好像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一样,卓(里)克图汗以“元室宗亲”干脆就打出了的“恢复蒙元”的旗号。
这个时期的蒙古已经在事实上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鞑靼是由权臣操控的傀儡政权,像极了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瓦剌则酷似当年打着“恢复汉室”旗号的刘备,南方则是日渐强大的大明朝,这个局面真的是三国大乱斗。
若是鞑靼和瓦剌能够团结起来的话,或许还能和大明朝一较高下,至少可以维持住在草原上的统治。但这二者之间的仇恨比大明朝还要久远,根本就没有联合的可能……
这种战略层面的转变,吴子山是知道的,但这个昌连升有什么关系呢?
真的有关系,而且关系很深。
草原上的生活本就十分艰苦,双方又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战争当中,以至于民生凋敝生活困苦,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等等生活物资价格飞涨。
于是乎,发现了商机的商人们纷纷趁虚而入,盐茶布帛等等普通的货物全都是暴利。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口普普通通的铁锅,只要运送到草原上,就可以卖出四倍的高价。然后再用得到的利润换取草原上的畜牧产品,如此周而复始,一个商业循环下来,差不多就有十倍的利润。
如此丰厚的利润,当然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尤其是朱标登基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放开了边境贸易之后,商业呈现出爆炸性的大发展局面。
真正有实力的大型商业组织,从来就不屑于在边境贸易当中充当“小商小贩”式的角色,他们做的是大生意。
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和极其低廉的人力资源,就地组织生产,就地进行销售,避免了来往运送的麻烦,进一步减少成本……
这样的例子绝不只有昌连升一家,比如说西边的大盛荣。
一山不容二虎啊。
在同一个市场范围之内,同样类型的大型商业联合体,必然要存在激烈竞争。
大盛荣和昌连升之间的竞争比草原各部之间的厮杀更加惨烈,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
所谓的“刺刀见红”绝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而是对事实的真实描述。
双方全都是拥有自己的“武装”,相互截杀对方的人员,抢掠对方的货物,这种事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你们这些经商的,竟然还打仗?”
“要不然节使大人以为赵钱孙他们是干什么的呢?”
在资本积累的原始阶段,这种竞争充斥着浓重的血腥味道。双方的雇佣兵平时充当了武装保安的角色,一旦有机会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劫掠对方的“强盗”。要是遇到实力弱小的敌方部落,他们也会不失时机的抢一把。
吴子山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如同憨厚老农一般的乔本利,竟然是这样一个枭雄式的人物。
和乔本利他们这些人相比,最多只是走私一些货物的路恭行,绝对可以算是安分守己的正经商人了。
“就算没有我等商贾的参与,他们一样会打起来。”就好像是在说起一件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小事,乔本利的语气是那么的轻描淡写:“毕竟西边是瓦剌人的地盘,这边是鞑靼人的地盘,草民只是个小小的商人,如何作为还望节使大人示下……”
虽说这场战争和吴子山没什么关系,但这一带的几个小部落毕竟早就已经对大明王朝表示了臣服,而西边的瓦剌诸部还是大明朝的敌人。
身为宣慰使,原本就有宣慰各部的职责,总不能在各部落打起来的时候袖手不理吧?
“眼下是怎么个情况?”
“瓦剌人已经打进了下格鲁部的地盘,估计我们的西库已经被洗劫了……”
“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关心那些货物?”吴子山有些恼火,调门陡然提高了很多:“敌人有多少兵马,何时能到这里来?”
“差不多有三千人马……”
三千敌军。
知道了敌人的大致兵力之后,吴子山终于放心了。
光是乃吉部,就有一千多精锐的骑兵,再加上其他几个小部落的人马,差不多也能凑出三四千人。
西边的敌人远道而来,己方却是以逸待劳,占有很大的主场优势,应该没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