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这是医书?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90章这是医书?

在这个小小的“单间儿”中居住了六天之后,吴子山再次“移监”——更换牢房。这间新的牢房比那个“小单间儿”比起来,要好的太多了。

虽然还是有作为监牢标志的“栅栏”,这个崭新的牢房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牢房。

房间里不仅有了正式的床铺被褥,还有书桌、座椅等物。尤其夸张的是,竟然还摆着一个四扇的屏风。

监牢里的犯人本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却摆了个屏风,这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吴大人受委屈了。”说话的这个老头子约莫五十来岁的样子,腰身微微佝偻着,颌下一缕山羊胡子。看他的服色,应该是个七品的司监。

在这诏狱当中,七品和八品都是司监,虽然官职不高权力却大的吓人。

诏狱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根本就不是隶属于三法司,即便是打死了朝廷大员,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罪员乃是戴罪之人,不敢承大人之称。”

“吴大人说笑了,什么戴罪不戴罪的,不过是个说法而已。万岁若是真想治你的罪,早就提审了,又焉能等到今日?”

按照诏狱这边的不成文的规矩,不论多高的官职,只要进来了,先是二话不说就“审一审”。

所谓的审讯,其实就是严刑拷打,先打个皮开肉绽半死不活再说其他。

但上边把吴子山送过来的时候,已经交代的非常清楚了:暂不审。

这司监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就明白了“上头”的意思。知道所谓的“入狱”不过是走走过场,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启用。

诏曰是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的,还能不明白皇帝的心思?

无非就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那一套,先把吴子山吓一下,然后再把他放出去,让他愈发的感恩戴德,这种操作手法已经见过很多次了,一点都不意外。

要不然话,就凭闰娘他们找的赵丙丁那点关系,又怎么可能直达诏狱之内呢?

“先给一巴掌再赏个甜枣”是历朝历代君王对待下属的常用手段,早已屡见不鲜,一个五品的吴子山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但是,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吕公公亲自过问了吴子山的情况,这就不一样了。

吕公公乃是锦衣卫事实上的最高首领,他的意思就是朱元璋的意思。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六品司监立刻就懂了,马上给吴子山更换更好的牢房。

“吴大人……哦,不,吴神医若是有什么需要的,下官……小人一定竭尽所能。”六品的司监嘿嘿的干笑着:“咱这诏狱里头的伙食属实不怎么样,若是吴神医嘴巴淡了,想吃酒吃肉全都好说,只需言语一声……”

“怎敢劳动司监大人?”

“什么司监不司监的,我们这种人,说到底就是戏文里抹着白鼻头的狱卒,吴神医才是朝廷重臣。”

朝廷重臣?我一个五品官员,还是个被免了职的,算哪门子朝廷重臣?

“官场浮沉,起起落落也是常有的事。通政司的陆大人,都察院的燕御史,还有……哪个没有来过这里?出去之后还是照样做官?吴大人……吴神医别在意这种小事儿……”

“在官场上行走,难免有个行差踏错的时候,再者说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司监,就好像是个热心肠的邻家大叔似的:“说句大不敬的话,你犯的这点事,错不在你,万岁圣明烛照,总会知道你的忠心……”

“国母新丧,万岁悲恸,不拿你撒气拿谁撒气呀?等万岁的火气消了,漫天的乌云也就散了。”

看着话里话外的意思,自己应该是没什么事儿了,至少朱元璋应该不会真的拿自己怎么样。

但这愈发的吴子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生死祸福全都操于他人之手,这绝对不行。

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在这个皇权重于一切的时代,就算自己没有造反的想法,也必须要具备自保的实力。

这是牢狱之灾带给吴子山的觉悟。

“司监大人,我想……托你弄点东西进来。”

“但有所需,尽管直言,只要不是什么禁物,小人一定竭力满足。”

虽然“上头”已经明确了要“优待”吴子山的意思,但这毕竟的诏狱啊,许许多多的东西是严格禁止带进来的。

“我想弄几本医书进来。”

医书?

那绝对不是禁物。

吴子山本就是太医院的一把手,他想看几本医书不是很正常的嘛。

“要是可以的话,烦请司监大人给我一本《药志考》,最好是宋版的。但凡子山还有重见天日之时,必有重谢。”

《药志考》是一本很常见的医药著作,满大街都是,二三十文钱就能买一本。

隔了一日之后,吴子山终于得到了这本《药志考》。

严格的来说,这本《药志考》并不是一本医书,而是讲述医药历史的“史书”。

这部书其实相当的繁杂,从上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开始讲起,涵盖了先秦到唐宋各个时期,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东西。只是因为过于繁杂,很多细节处些语焉不详甚至是自相矛盾。

对于这种杂而不纯的医书,真正高明的郎中也就是当故事书看一看,仅此而已。

但吴子山却以这本并不怎么专业的医书为蓝本,开始撰写自己的“医学著作”……

对于吴子山这个“特殊”的犯人,司监大人还是很关照的,有事没事就拿些酒肉来,或是闲酌几杯,或是闲聊片刻,没过多久二人就混的熟悉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吴子山撰写的这部“医学著作”的初稿已经完成。

哪怕是最普通的医书,也需要穷尽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功才可以修订完成,像吴子山这样个把月就写成一本的,绝对可以堪称“史无前例”

所谓的“医学著作”,其实不过只有几十页,就算是装订成书也仅仅只能算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