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征兆
也不知是不是马奶酒的酒劲上来了,塔拉温珠儿的脸庞红扑扑的,脸上那一抹细密的汗珠儿活像是一层光洁的瓷釉:“吴有聪明的头脑,有锐利的眼光,还有如同牛筋一样坚韧的性格,他是真正的英雄。”
塔拉温珠儿和吴子山共历生死,交情肯定不一般,就算他把吴子山说成是天下第一,闰小姐也不会觉得意外。
塔拉温珠儿痴痴的看着吴子山:“真正的男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句话,立刻引起了闰小姐的警觉。
闰小姐本就是个情感细腻之人,总是能够闻弦歌而知雅意,尤其是塔拉温珠儿的这句话,说的有点露骨了,已经触碰到了闰小姐心底最敏感的那根弦。
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
连杏儿这么单纯的人,都觉得这句话似乎有些别的什么意思……
吴子山已经意识到这句话很不合适,唯恐引起妻子的误会,赶紧岔开话题:“温珠儿,你来大明已经两个月了,有没有想家?”
“想,每天都在想家,我做梦都想回到草原上去,只是你们的皇帝皇后不允许我回去。”
朝廷不放塔拉温珠儿母子回去,还真不是想把他们扣留下来作为人质,毕竟乌鲁部太小了,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之所以不放他们回去,完全就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毕竟北伐大战正酣,兵凶战危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打成什么样子。
若是北伐成功,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万一北伐过程中出了点什么意外,对于蒙古人来说,乌鲁部内附大明就是反叛,那是一定要赶尽杀绝的。
好不容易才有一个草原部族集体内附大明,正可以作为“统战成果”大肆宣扬,若是他们被蒙古人干掉了,岂不成了“反面教材”?
连投靠过去的人都保不住,以后谁还敢投靠大明朝呢?
无论朱元璋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至少在客观层面上,不放乌鲁王母子回去,确实是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当然更多还是出于政治考量。
“此次北伐动员了三路大军,十几万精锐战兵,又由身经百战的名将领兵。”为了岔开话题,吴子山故意说些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我估摸着这一战应该不会拖延太久,最迟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应该就会有结果了。”
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一次北伐可言必胜。
战争,绝不仅仅只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也不只是考验双方主帅的个人智慧。说到底,战争就是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总体比拼。
虽然现在的北元还有相当实力,并且占据了北方草原的辽阔地盘,但他们的总体实力已经不能和大明王朝相提并论了。
经济,人口等等这些重要的因素,大明朝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最终的胜利应该没什么悬念。
这次北伐,准备充分,动员力度很大,与其说是在打仗,还不如说是利用雄厚的国力硬生生把对方堆死。
“等到不打仗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回去了,在草原上牧马放羊过安稳日子。到时候别忘记给我这个老朋友来几封书信哦。”
自从见识到大明朝的繁荣富庶之后,她就很清楚的知道曾经叱咤风云的蒙古骑兵已是昨日黄花,根本就打不过大明朝的军队。
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到乌鲁部原本的地盘上过安安稳稳的日子,这确实是塔拉温珠儿的期待。
但若是就这么离去,心里还是有些伤感,那种感觉很奇怪,就好像一个已经离开家门很远的旅人,忽然想起自己忘记了某件很重要的行李,偏偏又想不起到底遗忘了哪件行李……
一时之间,兴高采烈的塔拉温珠儿竟然沉默了,也不知道说点什么才好。
“时间不早了,你又喝了点酒,我送你回去吧。”
“我住在天街东边的金蚕巷,离这里很近,我自己能回去,不用你送。”
“还是送送吧。”
既然吴子山坚持要送,塔拉温珠儿也就没有再坚持。
确实已经很晚了,天气也有点阴沉沉的样子,吴子山和塔拉温珠儿并肩走在京城的街道上。
“长安居,大不易”。
应天就是大明朝的“长安”,这里房价腾贵。尤其是天街一带,因为就在皇宫旁边,又是城中的繁华闹市,乃是京城当中的“高档社区”,居住者大多是功卿勋贵或者是富贵豪门。
按照历朝历代不成文的规矩,朝廷都会给外藩“赐宅”,以便于他们长期居住,所以洪武皇帝朱元璋特意赏赐了一套豪华住宅,给塔拉温珠儿母子居住。
光是一个门楼就已十分气派,红墙灰瓦门前还有两个硕大的石狮子和几个拴马桩,外交依足了礼数,按照“藩属王侯”的待遇。
“你到家了,我也该回去了……”
“不进来坐坐吗?”塔拉温珠儿发出了真诚的邀请。
吴子山只是微微一笑:“今天已经太晚了,我就不进去了。反正距离也不算远,以后有机会一定进去坐坐。”
塔拉温珠儿从来都讲究那么多的虚礼,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说,就迈步上了台阶。
但她却没有直接进门,而是摘下门前的那盏标有“乌鲁王府”的白纸灯笼,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默默的把那盏灯笼塞到吴子山手中。
吴子山接过灯笼,朝着塔拉温珠儿摆了摆手,就提着灯笼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个时候确实已经很晚了,明显冷冽起来的空气中,从秦淮河方向飘荡过来的水汽在缠绕在低空,流连在树梢和房舍之间,形成一大片淡淡的雾气,把整个京城包裹起来。
大雾当中的京城变得朦朦胧胧,仿佛已经和混沌的夜色融为一体,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但却很快又重新归于平静。
夜晚的雾气越来越浓重,凝结在吴子山的脸上,化为冰冷的露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那股倏然而至的凉意让吴子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手里的白纸灯笼只能照亮了眼前很近的一段路程,前方却是更深沉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