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事了拂身去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1章事了拂身去

“吴先生……咱们已经来了这么多时日,明人的礼物也送了不少,怎么就是不肯谈正事呢?”当塔拉温珠儿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吴子山只是淡淡一笑:“晋王还在等,等上面的消息。”

自从上次高福前来送礼之后,就隔三差五的来一趟,每次都带着各式各样的贵重礼品。

除了奉送礼物之外,还送来了很多人。

晋王送过来的这些人并不是士兵,而是丫鬟、婆子、厨子、仆役,据说是要他们来服侍乌鲁贵人的。

又是送礼又是送入,但晋王却始终没有露面,甚至根本就没有谈起过任何和正事有关的话题,只是象招待客人那样客客气气,粮草供应也没有断过,当然军队还是没有撤走……

其实吴子山早就料到会是这个样子。

虽然晋王殿下位高权重,但乌鲁举族内附这样的大事,他做不了主。

因为乌鲁部的实力根本就微不足道,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纯粹就是单纯的政治影响和象征意义,为的就是表明大明王朝的态度。

这事只能由朱元璋亲自拍板才行。

现在的局面,晋王就是在等朱元璋的命令。

应该如何对待内附的乌鲁人,应该给出什么样的条件和待遇,都需要等朝廷的意思。

在朝廷下达明确的旨意之前,晋王不会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动作。

“我估摸着朝廷的旨意应该快到了,不要心急,再等等,再等等……”

吴子山的这句话就好像有某种魔力似的,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当天晚些时候,高福就又来了。

这一次,他可不是来送礼的,而是宣诏。

“奉天承运,大明天子诏曰,大明开国肇基,王化四海,泽被苍生,盖天覆地载皆为四海之臣……”

“今有北地乌鲁部者,感宣化承王教,朕闻该部内有均平爱民之德,外有敬意恭顺之功,兹遵王化,命以册宝,立尔为乌鲁王族,为朕藩篱。赐宅,并车、马、仪仗……”

“朕闻乌鲁温珠儿氏,系出鸿名高阙,母仪家邦,施仁与族,施德与家,诚展忠勤,恭顺体德,荣诏一等紫绶金诰,领顺义夫人衔,世享供奉……”

“……余众人等,俱有封赏,钦此!”

所谓的“乌鲁王”不过是个三两岁的孩子,身为“乌鲁太后”的塔拉温珠儿连汉语都说不利索,当然听不懂这么文绉绉的圣旨。

吴子山却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虽然早就想到朝廷一定会优待第一个投靠过来的部族,想不到条件竟然这么高。

朱元璋竟然真的册封这个三两岁的孩子为乌鲁王!

从此以后,乌鲁王就不用再带引号了。

至于圣旨中所提到的那些事情,比如说乌鲁王“内有均平爱民之德”,“外有敬意恭顺之功”,纯粹就是场面话,连朱元璋自己都不信。

一个几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功德?

又说塔拉温珠儿“施仁与族”“施德与家”,把她夸上了天。其实这个女人原本只是个随时都可能被推翻的吉祥物,哪有什么“母仪家邦”的样子?

这样的称赞,无非就是政治需要而已。

宣读了圣旨之后,高福高大太监做出一副万分关切的样子:“陛下赐下车马仪仗,并有华奢府邸,请乌鲁王与顺义夫人前往京城,共享富贵荣华。”

“要我们母子去京城?该不会是要把我们母子扣为人质吧?”

一般情况下,藩属国都会主动把某个重要成员送到宗主国作为人质,连草原上都有这样的“潜规则”。

塔拉温珠儿本就是个性情直爽的游牧女子,说话就是直来直去,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

听了这句话,高福顿时面露尴尬之色,赶紧解释道:“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只是陛下刚刚赐封王爵,照例乌鲁王应进京谢恩……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规矩,吴同知,你帮我解释一下。”

若是大一点的藩属国,肯定要主动把“质子”送到京师,来表明自己的绝对忠诚,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规矩。但乌鲁部实在是太小了,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战略地位,都可以忽略不计,确实没有必要搞这一套。

正常情况下,就算是要把外藩的“质子”送外京师,也是送藩属王的儿子。但乌鲁王还不到三岁,他哪来的儿子?

总不能直接把乌鲁王本人扣下来做“质子”吧?更不可能让塔拉温珠儿做乌鲁部的“质子”。

扣留小部落的女流之辈,这事实在有损大明朝的颜面,所以朱元璋确实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只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让乌鲁王母子二人进京谢恩,顺便体现一下宗主国和藩属“亲密无间”的关系而已。

说到底,其实就是走个过场,仅此而已。

“吴……你能不能陪着我们母子一起去往京城?没有你在身边,我的心里总是觉得有点不踏实……”

让我陪着你们母子进京?

你可别开玩笑了好不好?

你们母子进京,必然会有大队的官兵全程护送,根本就用不着我的保护。

我好不容易才从大草原上回来,正是归心似箭之时,除了回家之外,哪里都不想去。

两日之后,在一支军队的严密护送之下,浩浩荡荡的“内附”队伍正式进入云州城。晋王殿下摆出一个非常隆重的场面,热情款待乌鲁王母子。

反正乌鲁部已经和朝廷正式接洽了,这些乌鲁人应该怎么安置,是不是还要送他们回到草原上,等等这些事情自然会由朝廷办理,已经和吴子山没什么关系了。

把一些琐碎事务和温占孙做了交接,吴子山的使命就已经算是完成了。

就在他准备启程回家的时候,却被高福高大太监给拦住了:“吴同知,你先别忙着走,咱们阔别已久,正应该把酒言欢,我已设下酒宴……”

“高监军啊,我好久没有回家了,家人连我的死活都不知道呢,我得赶紧回去报个平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