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临时钦差 - 人在大明,从做豆腐开始 - 爱打赌的饺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2章临时钦差

作为整个事件的编剧和导演,当乌鲁太后这个“领衔女主演”忘词的时候,吴子山当然要提醒一下。他小声说道:“千金市马骨。”

“明人的皇帝一定会拿出千金市马骨的架势,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对我们表示热烈欢迎。”

不知是不是因为台词太多的缘故,刚刚说了几句之后,“乌鲁太后”就又忘词了,这一次她没有等到吴子山提醒,而是直接把他拽到了前台。

“这位吴先生,是明人皇帝派过来的使者,具体的条件就由他向大家仔细说一说吧。”

正常情况下,这种肩负特使使命的“外交特使”必须是钦差,吴子山显然不是。

他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唯一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促成“大明外交使团”来到乌鲁部,仅此而已。

但是这种情况之下,他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临时客串一下“钦差特使”的戏份。

好在“大明外交使团”来到乌鲁部的时候,确实是由吴子山带队,所以那些不明真相的乌鲁人,还以为他真的是朱元璋派过来的“钦差特使”呢。

既然要扮演钦差惹特使的角色,当然得把戏份做足。

吴子山故意摆出一副“上国钦差”的官架子,依足了外交礼仪,装模作样的朝着乌鲁王和塔拉温珠儿行了个礼,然后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侃侃而谈:“……本钦差临来的时候,皇帝陛下已经说过,只要乌鲁部内附,可以仿藩属国例,赐印封王厚赏优待,每人赏丝绸布帛演盐茶瓷器等物……”

吴子山连朱元璋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朱元璋当然不可能亲口对他说过什么。

不过他说的“优待”也并非空穴来风:作为第一个集体投靠的“蒙古系部落”,肯定会有比较优厚的待遇,以起到宣传鼓动的作用,要是朱元璋连这点政治手腕都没有,那他也就不是朱元璋了。

只要举族内附,优待肯定是有的,至于吴子山说什么“仿藩属国例”,还有“赐印封王”什么的,纯粹就是满嘴胡扯。

大明朝确实有藩属国,比如说朝鲜和琉球。正常的藩属国待遇确实是会封王,洪武年间朱元璋一口就封了三个“琉球王”。而且明朝通常不会干涉藩属国的内政,只要他们称臣纳贡,表示出臣服也就可以了。

但乌鲁部实在太小了,人口还不如中原地区的一个末等小县,怎么可能享受到藩属国的待遇?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吴子山把牛皮吹的震天响。

当初真正的大明特使没有答应的那些条件,吴子山这个冒牌的特使全都满口答应,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还凭空杜撰了很多细节:比如说大明会赏赐每一个乌鲁人五匹布帛、两匹丝绸、二十斤茶叶,一引精盐……

说的就好像是真的一样,连他自己都快要相信了!

“至于原本属于乌鲁部的草场……”草场对于游牧部落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是生存的根本,就好像农耕民族对于田地的重视程度一样,吴子山立刻擅自代表大明朝就给出了一个“郑重”的承诺:“我大明不会占有你们一寸草场,该是你们的草场绝对不会少。”

这话确实有些到底,并非全都是空头支票。

事情是明摆着的,牧马放羊是游牧民族的“专属技能”,就算乌鲁部投靠了明朝,明朝也不可能跨越这么远的距离来占领这里的草场。

对于乌鲁人而言,这片半荒漠半干旱的草场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对于大明朝根本就一片荒凉之地,毕竟这地方根本就不适合耕种。与其花费巨大的成本占领,还不如继续由乌鲁人经营,好歹他们还能牧马放羊!

“我说的举族内附,其实就是走个过场。”就好像是在说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吴子山说的十分轻松:“战争结束之后,大家就可以回来了,到时候有我大明做你们的靠山,谁也不敢欺负你们,大家美滋滋的过日子,岂不是更好?”

所谓的举族内附,其实就是向大明表示恭顺的态度,向大明朝表现归顺的诚意。毕竟大明朝不可能白白养着整个乌鲁部,北伐过后必然要他们回到原地。

既然走走过场就能避免灭顶之灾,大家当然不会反对。

举族搬迁然后再搬回来,对于农耕民族而言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对于游牧民族,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每年的春秋两季,他们都会从冬季牧场迁徙到夏季牧场,然后再迁徙回去,每年都要转场两次。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么生活的,所以这不算什么大事。

至于最关键的驻军问题,吴子山更是把胸脯子拍的梆梆作响,信誓旦旦的保证大明朝绝不会在乌鲁部驻扎大军,最多也就是委派一两个常驻的外交官员而已。

虽说这事是吴子山在擅自做主,其实已经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乌鲁部本就很穷,他们自己都养不起太多军队。若是大明朝驻军的话,军队数量太少根本就没啥用。若是驻军的数量太多,成本就会高的吓人,还不如顺水推舟表示一下朝廷的大度,干脆不驻军好了。

就算是朝廷有驻军的想法,也一定会把军队驻扎在某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而不是乌鲁部这种鸟不拉屎的鬼地方。

经过吴子山一番“连哄带骗”的说服之后,乌鲁人算是默认了“举族内附”的计划。

“大明与黄金家族的战争已迫在眉睫,整个草原即将被战火吞噬,内附之事一定要快。”吴子山伸出一个巴掌:“五天,大家必须在五天之内做好举族内附的准备,五天之后我和大家一起南下。”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整个事件,看似全都是吴子山在幕后推动,其实根本就是形势所迫。

因为乌鲁部实在是太小了。

同时得罪了大明王朝和北元帝国的乌鲁部,根本就没有自保的实力,一旦点燃了战火,不管是大明王朝还是北元帝国,必然会先消灭这个小小的部落。

交战的任何一方,一旦出动军队,便如巨锤砸蚊,乌鲁部肯定会被毫无悬念的彻底抹去。

唯一的办法就赶紧拿出最大的“诚意”,用举族内附的实际行动向大明王朝表示臣服,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身。

如果不这么干,小小的乌鲁部必然遭受灭顶之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