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富兰克林自律法
第4章富兰克林自律法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制力,有三大关键:专注力、意志力、持续力。要知道,很少人一开始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人成功,凭借的完全是自律。
1.以专注力活在此时此刻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这是一位生于意大利的匈牙利籍心理学家,22岁移民美国,是前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和森林湖学院社会人类系主任,现任职于克莱蒙研究大学。他以“心流”(flow)一词,形容当人们高度专注于一件事物时,身心全然融入当下的状态,像专心骑车或开车时,那辆车放佛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他表示:“高度的专注力能让我们不再有多余的心思顾及与眼前无关的事物,如此一来,人们愿意为了眼前的事物而全然投入,就算遇到危险或困难也照做不误,因为人们从中获得莫大的满足。”
有一种心理学疗法叫“正念减压”法(mbsr,mindfu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是运用禅修等方法引导人们运用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观念。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乔·卡巴金(jonkabat-zinn),他认为,想要专注,第一步必须先觉察到“自己正在分心”。他所提倡的“正念”,正是如何将思绪拉回到手上原本进行的工作上,即“全心全意(heartfulness)、不带批判地体察当下”。
2.善用有限的意志力达成目标
如果你列出一长串新年新希望,不妨先评估自己的意志力是否够强,精力是否充沛。有研究认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用一次就会消耗掉一部分。而且,当你做不同的事情时仰赖的意志力,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账户”,像是早上出门遇到堵车、办公室里处理忙碌的工作、回到家里面对哭闹的小孩与失智的长辈,期间用到的都是来自于“同一个账户”的意志力。因此,如果自己的精力有限,设定一个新年目标就够了,达成的几率将大大提高,而且有助于建立自信。
3.持续力帮助你告别“三分钟热度”
博恩·崔西(briantracy),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咨询师和畅销书作家,指出,人们的智力、天赋其实差异不会太大,到头来成就差距的关键,就在于持续力。一般人无法持续的问题通常出在“三分钟热度”,唯有扪心自问“我有多渴望达成目标”,才能从内心深掘出源源不断的行动能量,让自己坚持下去。崔西在《征服自己》一书中指出,成功的关键就在自己,别对自己手下留情,才能对抗各种借口,持之以恒达成设定的目标。
自律,听起来很难,不过如果你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是一个先苦后甘的过程:忍住了诱惑、对抗了心魔,你所得到的,都是你长年达成不了的目标,想必也是你长年都渴望的事物。
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曾经说过:“我必须改掉坏习惯、培养和建立好习惯,才能让思想与行为一致。”富兰克林道出了克服“知易行难”的不二方法,答案听起来那么简单,但是就连富兰克林自己也用了一生去追求此结果。
铁匠之子的富兰克林,10岁即因贫困而辍学,12岁在印刷厂当学徒,努力工作之余并勤奋自学,成就斐然,人称“美国革命之父”“发明之父”,曾发明避雷针、两用眼镜和路灯;参与起草《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也是百元美钞上的肖像。
22岁那年,富兰克林就体会到“习惯”的重要。他希望自己能随时随地不犯任何错误地生活,因此将必要或可取的行为,归纳为13项美德(13virtues),并在每一项美德之后附上简短的戒规,好让自己的人格更臻完美。
而为了将这13项美德,彻底化为习惯,富兰克林采取了一个很特别的执行方法:他不是全面实践这13项美德,因为他认为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他选择“一次专注一项美德,直到养成习惯,再进行下一项”,而且每天都会自省一天的所作所为,并将结果记在小册子里。
他甚至还为13项美德排序,以便先养成的习惯,有助于之后的美德养成。他将这13项美德分述如下:
1.节制(temperance):饮食不过饱,喝酒不过量。
2.缄默(silence):言谈对人对己有益,避免言不及义的赘语。
3.秩序(order):物品各归其位,事情各按其时。
4.决心(resolution):下定决心动手做该做的事情,一旦做了就要坚持不懈。
5.节俭(frugality):任何一笔花费都要对人或对己有益,切忌浪费。
6.勤奋(industry):珍惜时间,忙于有益之事,戒除一切无谓之举。
7.诚信(sincerity):不害人、不欺骗,思想坦荡、公正,说话有凭有据。
8.正义(justice):凡事绝不损人利己,并且履行应尽的义务。(wrongnonebydoinginjuries,oromittingthebenefitsthatareyourduty.)
9.中庸(moderation):避免走极端,忍让解冤仇。(avoidextremes;forbearresentinginjuriessomuchasyouthinktheydeserve.)
10.整洁(cleanliness):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整齐干净。
11.平静(tranquility):不可为了琐事、日常事或难免会有的突发状况而心烦意乱。
12.贞洁(chastity):除非为了健康或繁衍后代,否则应该节欲,以免损人损己的平静与名誉。
13.谦虚(humility):效法耶稣(jesus)和苏格拉底(socrates)。
有趣的是,富兰克林一开始列出来的美德是12项,经一位朋友好心地举出几个实例,提醒他能言善道、滔滔不绝的模样,会给人傲慢的印象,他便把“谦虚”放在最后一项,还多给自己立了一条戒规:克制一切和别人针锋相对的言论,也禁止自己说话时流露武断的语气,甚至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能以“确定”的口吻发表看法,而是以“不确定”的语气表达。比如,以“我的理解是、我认为、我想”取代“这是肯定的、无疑的”。
每当认为别人的主张有误时,他也不会急于挑错,而是在回话时说:“在某种情况下,你的见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在目前看来,我觉得情况似乎(或好像)有所不同。”他认为,骄傲是性情中最难控制的,“哪怕是我自以为已经彻底战胜了骄傲,我也许又为自己的谦卑而居功自傲了。”
他在《富兰克林自传》(theautobiographyofbenjaminfranklin)中写道:“让我的子孙后代得知,他们的这位先辈(富兰克林)一生福气绵延,除了上天的恩宠,靠的就是这点小小的本领(指他将13项美德化为习惯)。”
富兰克林将健康归功于“节制”这项美德;能够学有专精与成功致富是因为“勤奋”与“节俭”;而受美国委任成为革命领导者的光荣则是得益于“诚信”与“正义”;这13项美德的交互影响,更让他可以心情平和、谈笑风生,拥有好人缘。1790年,富兰克林的丧礼上,送葬民众多达两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