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天下湘军第六卷大江东去》(18)
第十八回西太后歌舞升平大清国废除科举话说帝后一行继续西行,经大同、太原后,又渡过黄河,顺利抵达西安。一路上,杨巨川通知沿途镖局以及武林同道接送,安排随行官员食宿,极其细致。十月十一日是太后的万寿节,王公大臣照例要送礼。
大清朝立国之初立下一条死规矩:皇室不得接受臣下礼物。但是到了慈禧这里,这条规矩不管用了。
西太后带着光绪出逃,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西行至西安,各地督抚或骑马或坐车到西安看望慈禧,大家带着各种礼物,有吃的有穿的,当然也有金银珠宝。慈禧见到这些东西,高兴得眉开眼笑,一一收下。
马福祥也不例外,他带着一份大礼去礼部挂单。父亲马千龄领着他八岁的儿子马鸿逵到戏园子看戏,戏园子的茶糖非常多,马鸿逵大饱口福,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一会儿,马鸿逵大喊道:“爷爷,我要尿尿。”
马千龄吼道:“自个儿尿尿去。”
马鸿逵答应一声就跑了,当他尿完后再来找马千龄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马鸿逵急了,他在家就被宠惯了,找不到爷爷就扯开嗓子放声大喊:“爷爷。”
马鸿逵毫无顾忌,这一叫惊动了太后。李莲英喝道:“谁家的小孩,这么没规矩?”带过来一问,“哟,这不是马福祥的儿子吗?”
慈禧一见这孩子可爱,马福祥又是跟左宗棠在西北立过大功的,就吩咐道:“这孩子找不到爷爷,带到宫中去养两天,反正宫中的糖果多着呢!”
马鸿逵一听有糖果吃,十分高兴,也不找爷爷了。
马鸿逵胆子大,住进宫中到处乱窜,一日走进皇上的寝宫,见皇后床上的绣花被子很好看,坐到龙床上不肯下来。刚好马福祥来找儿子,马鸿逵一听从床上爬起,看得他大惊失色。马鸿逵则一点都不在意,牵着父亲的手大摇大摆地出了寝宫。事后,马福祥向太后请罪。
“一个小孩懂得什么?”其实慈禧心里高兴着呢,光绪大婚后无子,她一直想找一个民间的小孩去压压床,马家小儿这一出正合太后心意,只是不好说出口。她赏了马福祥不少礼物,父子欢天喜地地回家了。马千龄认为这个孙子将会大富大贵,让马福祥捐了一个知县。
慈禧西逃,命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八国议和。
李鸿章收到荣禄转来的旨意,慈禧的底线是只要列强不追究她的责任,让太后继续执政,任何条件都可以接受。李鸿章收到旨意,心中有底了,便亲自来拜访奕劻。庆亲王奕劻家住北京护国寺一座红墙黛瓦的四合院,李鸿章进入庆亲王府大门,经过影壁来到中院,院中种着两棵柿子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海棠树,取事事平安之意。
奕劻在里面等着。两人客气一番,看茶上座后,李鸿章说:“德国公使与各国公使认为朝廷想和谈,就必须承担战争责任,就义和团围攻公使馆,枪杀公使、教民等事赔礼道歉,并给予战争赔偿。”
奕劻一脸苦相,来回踱步道:“这些都不是问题,这份条约只要不追究太后纵容义和团的责任,并保留朝廷脸面,我就谢天谢地了。”
李鸿章欠身又问:“其他问题呢?”
奕劻早就做好了安排,缓缓说道:“朝廷还是要做一些牺牲的,肇事大臣端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赵舒翘,山西巡抚毓贤等革职查办,赔款如数给就是。使馆区可以设立卫队,拆除大沽炮台,让刘坤一和英国人,张之洞跟日本人谈判。”李鸿章闻言,起身告辞。
这年十月,双方谈判正式开始,瓦德西说赔款务必让各国满意才行。
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六国闻风而至,声称本国人员和财产受到损失,清政府应该赔偿。
列强对赔款的方式一直争来争去,结果英国人提出的“合期摊还”方案占了上风,这个方案是由英国人赫德提出来的。
赫德是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同治三年被清政府加按察使衔,正三品顶戴。按他掌握的清政府家底推算,清政府的赔款数字是4.5亿两,分39年付清,比较合理。
列强听了赫德的分析,最后一致同意。美国原指望赔一百万两就满足了,结果分赃3200万两。庚子赔款是清政府历次赔款中额度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人口有4.5亿,相当于每人赔偿一两银子。不管赫德怎么计算,列强怎么谋划,这“人均一两”却是事实。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清政府将肇事大臣端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赵舒翘,山西巡抚毓贤等革职查办,各国使馆可以设立卫队,并拆除大沽炮台等。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十七日,双方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中国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盐税作为担保;允许各国从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战略要地驻兵,撤除大沽及其沿京路线的炮台,天津周边的二十里范围之内中国不能驻军,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不准在使馆区内居住。
这一年农历称为庚子年,这项赔款又称为“庚子赔款”。
该条约未追究西太后纵容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责任,并保留了清政府。慈禧在西安见列强没将她列为罪魁祸首,喜出望外,全部同意。
李鸿章签订了《辛丑条约》,回来后住贤良寺。
贤良寺曾经是铁帽子王胤祥的府邸,距大内较近,外省进京述职官吏多住于此。李鸿章第一次进京便居于此,左宗棠、康有为进京也居于此。
最近,李鸿章的胃血管破裂,痰咳不止,饮食不进,自知大限将至,便将这几年的历程总结了一下:
光绪二十一年,中日谈判,日方态度强硬,李鸿章在遇刺受伤后,经过艰苦努力,日方降低了一些要求,但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他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出访俄国,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目的是联俄防日,归国后西太后降旨让他专管总理衙门,参与外交工作。
光绪二十五年,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朝廷要他缉拿康有为、梁启超,他并不热心,还以康党自居。
庚子国难,李鸿章夹在仓皇西狩的慈禧和占据北京的列强之间,终于灯枯油干。他住在贤良寺,站岗的却是俄国兵,直到临终时,俄国人还在逼他签字。
有人骂他是个卖国贼,他说:“三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被人诽谤。”
十一月七日,秋风萧瑟,满街的落叶如同撒落在人间的冥纸。这位倍受争议的大清重臣,临死前老泪纵横,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贤良寺,终年七十九岁,死前密折保荐袁世凯。
消息传到慈禧处,慈禧当场就流下眼泪,说:“大局未定,朝廷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排忧解难了。”并下旨追赠李鸿章为太傅,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在贤良寺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十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梁启超写了《李鸿章传》,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严复挽联曰:
使当日尽用其谋,成效必不止于此
若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复如何
陈旭麓评价李鸿章说:
一生功过两龃龉
唯有识时图富强
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从西安回来了。慈禧走的时候蓬头垢面,惶惶不可终日。这次回京走的是南路,沿黄河南岸的官道从陕西进河南。皇家车队经黄河南岸古驿道进入中州后,再往北行,刚到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给太后安排了一个豪华的专列,慈禧半推半就地上了火车。当火车离开保定站时,西洋乐队奏起乐曲,花花绿绿的礼服在站台上跪倒一大片,都是戴着红顶子的地方官员。
却说慈禧带着大批金银财宝,浩浩荡荡地从西安回到北京,京师百姓争相出城观看。此风一开,各地官员变着法子到北京给慈禧送礼,明为孝敬老佛爷,实则与慈禧拉近关系,以便加官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