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天下湘军第六卷大江东去》(11)
第十一回齐白石一出一归王闿运因材施教元宵节过后,梨花一枝春带雨,湘绮楼又热闹起来了。
家长带着学生来给王闿运拜年的络绎不绝,正月十八正式开学了,王代懿和杨庄忙前忙后招呼。
王代懿因有了秀才功名,带这些学生也名正言顺。他每次上课腰板都挺得很直,中气充足。考取秀才以前,学生在他面前嘻嘻哈哈,不把他当着一回事,现在一个个都像老鼠见了猫,害怕他拿戒尺打手心、打屁股。王代懿每天志得意满,按时上课,按时下课。
却说齐白石到湘绮楼的时间较晚,过年的时候,他帮人打了一套家具,直到正月二十一才完工,两天后他才来到湘绮楼。齐白石过来的时候还是背着那个大竹篓,他将竹篓放下来,从里面拿出糍粑、腊肉、腊肠等年货,说是给先生拜年。
杨庄将年货收了,领着齐白石到书房去拜先生,入得书房,王闿运正在看书。
齐白石主动打招呼说:“先生好,弟子来给先生拜个晚年。”
见是齐白石,王闿运站了起来,说道:“白石新年好,红运当头,新年新进步,快请坐。”
齐白石坐了下来,杨庄给他泡了一壶碧螺春。
王闿运呷了一口滚烫的热茶,交代道:“过几天我去南昌,想等你过来一起走,今天总算到了,你要把马车好好修一修。”
齐白石点头答道:“好的,弟子听从先生安排。”
王闿运又说:“你把这一年以来写的诗稿整理一下,到南昌以后再跟其他人交流,这两天读一读唐代杜审言、宋之问的诗,两人的应制诗写得不错,到时候少不了应酬,诗词唱和。”
齐白石告辞出去,杨庄过来问:“先生,这次南昌之行我还去不?”
王闿运摸了一下胡须道:“不用去了,在家看好代懿,办好湘绮楼学馆。学馆是你们的根本,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给我生个孙子以后,我马上回来,在家带孙子,今后哪里都不去了。”
杨庄又问道:“到南昌以后,谁来照顾您的起居呢?”
王闿运回答道:“有白石照顾就可以了,别看他粗手大脚,心思却是特别细密。你看过他雕的木头没有,里面的人物花鸟虫鱼,无一不是栩栩如生,湘潭只怕找不出第二个。他在我身边,我也可以经常指点他的诗文,不然,他跟我几年什么都没有学到,说出去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杨庄点头应道:“先生说的也是,这一年来,他的时间都花在打家具上面,工钱早已超过学费了。他对艺术有追求,诗文写得不是那么缜密,不过进步还是蛮快的,诗的格律韵脚没有问题,只是用典不足,显然是古文功底不够,他今后要多读点这方面的书才是。”
王闿运顿了顿说道:“你说的没错,白石只读了几年私塾,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也是三十几岁的人,就在湘潭、衡山转来转去,视野不开阔,阅历不够。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这次让他跟我一起去南昌,就是增加阅历,增长见识,这对他将来写诗作文大有好处。”
杨庄轻言细语地说道:“先生也想得太周到了,他这次到南昌,与寄禅、曾招吉见面,王门三匠会南昌,湖湘诗坛又添佳话了。”
王闿运点头赞许道:“你说的对,我也是这个想法。当初收齐白石为徒也是你提醒,否则就错过了。我走以后,湘绮楼学馆的千斤重担,你要挑起来了,代懿这个孩子放下去是根草,用起来是块宝,他会听你的。”
杨庄脸一红道:“多谢先生指点!”
齐白石从先生书房出来以后,又去杂物间将先生的那辆马车拖出来仔细打量一番。这架马车高大宽敞,里面可以坐几个人,也可以躺下来睡觉。车上都是灰尘,齐白石将窗帘全部撤下来,又将车架加固,车轱辘生锈的铁钉全部被撬了下来,换成新的,又将车轴上了油,这个地方敲一敲,那个地方钉一钉,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将马车修理好。
第三天上午,齐白石又去了一趟铁匠铺,换了几副马掌,他将马套在马车上试驾了几次,效果不错。
王闿运看好了日子,农历二月二十八,宜出行。
这天早晨,家人将行李、书籍搬上马车,齐白石已经将马和车套在一起。在鞭炮声中,王闿运出了湘绮楼大门,一家老小站在门外送行,齐白石今天当起车把式。在家人的祝福声中,王闿运、王代懿、杨庄上了马车,齐白石一甩响鞭,两匹大青马拉着车向前疾走,湘绮楼很快消失在视线里。
今天是晴天丽日,天高云淡。春风拂面而来,路边的柳条已经发芽,长出了新绿,这是齐白石第一次出远门,心情好得很。过年的时候,他跟家里的堂客陈春君说:“我要随先生出一趟远门。”
春君笑道:“芝木匠哩!你蠢头蠢脑的,还想跟先生一起出去见世面?先生那么多弟子,怎么会轮到你呢?”
齐白石一咬嘴唇,神秘地说道:“先生在江西大学堂当总教习,已经有一个铜匠和一个铁匠。他们在那里,加上我这个木匠,正好是王门三匠。”
春君瞅着齐白石,笑容可掬地说道:“哟!你还不错哩,刚去不久,就成了‘王门三匠’,只怕你这个木匠没有铜匠、铁匠硬扎。”
齐白石腼腆地回道:“那确是,他们两个人入门早,书又比我读得多,自然是他们的诗文作得好了。听杨庄说,他们两个还在江西大学堂当了老师,每天就在学堂里面教学生们写诗。”
春君叹了一口气,说道:“什么时候你能教别人作诗就好了,到时候我就到处说你的诗作得好,那是跟云湖桥王先生学的。将来齐家也出个秀才、举人什么的,也沾点文气。”
齐白石点头应道:“那确是,齐家到时候也是书香门第了。”
想到这里,齐白石连甩了几个响鞭,马车很快过了云湖桥,朝湘潭方向奔去。一路上杨柳依依,齐白石心中高兴,不觉念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庄听到齐白石在背诗,将头伸出窗帘,问:“白石,这首诗是谁写的,你知道不?”
齐白石回答说:“唐朝贺知章的《咏柳》。”
杨庄说道:“没错,诗言志,诗人咏物,都是有感而发,若无病呻吟,是写不出好诗的。那些善于写诗的人,不会将诗的情感表达得特别完满,一般都留有余地。如王安石的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岑参的《雪夜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当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地空留马行处。’”
两人一路谈诗,一路看风景,其乐融融。
齐白石驾着马车,到了湘潭码头,买好了两张从湘潭去九江的船票,王代懿、杨庄驾车返回云湖桥。
且说齐白石挑着行李,跟王闿运一起上了船。湘潭码头并不大,岸边都用麻石砌成,由于过了春节、元宵节,客潮高峰已经退去,船上的人并不多。齐白石买的是头等舱,两人上船以后找到了各自的铺位。齐白石将行李安置好以后,又泡了两壶茶,将水果糕点打开,摆在窗边的案头上。
午时三刻,船离湘潭。这条船专门跑湘潭至南京,是从法国人手上购买的小火轮。船不大,但航速较快,走的路线是曾国荃当上两江总督以后开辟的新航线。
一切准备妥当后,齐白石说:“先生,请用茶!”
王闿运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打开话匣子说道:“此次由水路从湘潭到南昌,沿途要经过长沙、岳州、武昌、黄州、鄂州、大冶、田家镇、黄梅、九江、湖口、南昌等地,还要经过洞庭湖和鄱阳湖,历代文人对这些地方多有题咏,你可以借景抒情,打发这旅途时光。”
“好,弟子愿听先生教诲。”
“《唐诗三百首》都读完了吧?”
“读完了,我还买了一套《全唐诗》,宋代以降,历代文人诗词我也读了一些。”
“白石有心,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湘潭前面就是长沙,张说的《岳州别梁六入朝》比较有名气,‘远莅长沙渚,欣逢贾谊才;江山疲应接,风日复晴开。江树云间断,湘山水上来;近洲朝鹭集,古戍夜猿哀。岸杼含苍捄,河蒲秀紫台;月馀偏地赏,心尽故人杯。自我违京洛,嗟君此溯洄;容华因别老,交旧与年颓。’”王闿运信手扯来一首诗,又对齐白石说道,“历代文人对长沙的题咏很多,其中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和杜牧的《题爱晚亭》,这两首诗你可知道?”
齐白石当然知道,马上接过话题说道:“刘长卿的《长沙过贾宜宅》是这样写的,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王闿运又问了一句:“诗中的楚客指的是谁?”
齐白石回答道:“贾谊,湖南称屈贾之乡,是因为屈原和贾谊到过湖南,都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刘长卿过长沙时,跟贾谊一样遭到贬谪,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心情却是一样。诗人有感而发,一半怜惜古人,一半怜惜自己,字里行间流露出内心的痛苦和对世道不公正的控诉,读后无限惆怅,催人泪下。杜牧的《题爱晚亭》则是家喻户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题爱晚亭》的诗意境与前一首诗大不相同,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
师徒两个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时间过得飞快,离开湘潭,两个时辰以后就可以到长沙了。船到坪塘,王闿运朝着湘江西岸一处起伏的山峦上凝视良久,齐白石知道先生又在回忆往事了。这时候船身起伏了几下,王闿运将目光收回。
齐白石缓缓问道:“先生刚才在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