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天下湘军第六卷大江东去》(16)
第十六回谭嗣同喋血菜市义和团攻打天津谭嗣同为中国的积弱不振而深感忧愤,因此竭力鼓吹新政,是维新变法的中坚分子。他自拟一联——
为人竖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变法前夕,毕永年被谭嗣同、唐才常引荐给康有为。谭嗣同认为西太后当政,政治腐败,国难深重,只有变法图强,大力推行新政,国家才有希望。
光绪施行新政,触及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在变法的第五天,迫使皇上下诏书,将京津地区的人事权控制起来。维新派为了扫除西太后这块绊脚石,打算借天津阅兵之机将慈禧控制起来。
当时维新派内部并不统一,有人认为变法不一定要流血,没有必要刀兵相见。谭嗣同说:“自古以来,变法没有不流血的,如果有,就从我开始。西太后是维新运动的最大障碍,杀了荣禄,并不能解决问题,杀荣禄后派兵包围颐和园,处置西太后也就顺理成章。”
康有为也声称:“尊君权,非除去西太后不可。”
杨深秀也附和着说:“此时若有人带八千人马进京,即可包围颐和园,逼迫皇太后就范。”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晚,康有为召毕永年到其住处,问:“你知道今日国事危急吗?西太后准备在九月天津阅兵时杀死皇上,此事该怎么办?”
毕永年没有吭声,谭嗣同接过话往下讲:“我想效仿张柬之废武则天,然而皇上手上没有兵权,要办成此事很难。我已奏请皇上召回袁世凯,让他作为帮手。”
当时在天津小站练兵的正是袁世凯,光绪听从康有为建议,让袁世凯到北京觐见。
袁世凯,字慰亭,河南安阳人。祖父袁甲三,父亲袁保庆,叔父袁保恒。袁世凯小时候聪明伶俐,跟随父亲袁保庆在济南、南京等地读书。袁保恒无子,将袁世凯过继在名下。他十五岁中过秀才,光绪二年、光绪五年两次举乡试不中,投笔从戎,到袁保庆的结拜兄弟、淮军统领吴长庆手下当差,成为庆军中的一员将领。袁世凯中过秀才,有点文墨,又奸诈机变。吴长庆有心提拔袁世凯,将他推荐给李鸿章。
李鸿章认为袁世凯才堪大用,可以让他去朝鲜带兵。袁世凯在朝鲜不负众望,打了几个胜仗,朝野皆知。
甲午战争,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举国一片辱骂,袁世凯利用进京的机会结纳军机大臣荣禄,得到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的差使。
袁世凯表面与康梁打得火热,私下却与荣禄串通一气。
这天,毕永年面见谭嗣同商量此事,谭嗣同心存疑虑,低声问:“召袁世凯进京,恐怕不妥。康先生一定要这么做,还让皇上面见袁世凯,我制止不了。外人靠不住,但不知康先生如何安排你?”
当天晚上,忽然传来圣旨,袁世凯为候补兵部侍郎。此时康有为、梁启超、毕永年等正在吃晚饭。康有为拍案叫绝,说道:“皇上圣明,我等根本做不到这一步,皇上却想到了,袁得候补侍郎一职,必然知恩图报。”
康有为起身请毕永年入内,询问毕永年如何联合袁世凯率兵进京。毕永年说:“事已至此,我也没有其他办法,应该与袁世凯一起商量。但是,据我观察,袁世凯这个人不可靠。”
“袁世凯可用,我已有袁世凯答应率兵进京的证据了。”康有为取出袁世凯的书信放于案上,对毕永年说,“在书信中,袁世凯十分感谢我对他的举荐,说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如此表明心迹,我还不能用他吗?”
毕永年情绪激动,问道:“袁世凯既然可以用,康先生还安排我去做什么?”
康有为待情绪稳定了一点,语气缓和多了,说道:“我让你去监督袁世凯,帮助他实施兵谏。”
毕永年并不回避,反问道:“我一个人在袁世凯营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袁世凯不听我的,我一人也制伏不了他。”
康有为用商量的语气道:“让你率一百人前去,如何?待袁世凯率兵到颐和园时,你率一百人奉诏到园内捉拿西太后,将其除掉。”
毕永年点头答应。
这天,有太监前来禀报,说荣禄求见。
荣禄是太后的亲信,怀塔布、许应骙知趣地退下去,荣禄进来后给太后叩了头。
慈禧开口问道:“荣大人在天津好好的,来找我何事啊?”
荣禄低头奏道:“皇上昨天召见袁世凯,赏了他一个兵部侍郎衔,奴才看其中必有猫腻。”
慈禧仰面舒了一口气,又问:“袁世凯不是你担保的人吗?”
荣禄将他掌握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人,奴才看他在朝鲜那阵子精明能干,又见过一些世面,就调他到天津,在小站负责训练新式陆军。哪知道他参加了强学会,跟康有为那帮人打得火热,奴才看他是脚踏两只船,迟早要坏事。”
太后朝荣禄瞥了一眼,说道:“你给我盯紧一点。”
荣禄磕头奏道:“康、梁一伙有皇上支持,已有谕旨说新军训练不得法,要革掉奴才陆军大臣职务。”
慈禧声色俱厉地说:“谅他也没有那个胆。我一直想将皇上废掉,只是一时找不到罪名。如今他将大清朝折腾得没完没了,不如将其一锅端,确保大清河清海晏,内外太平。”
于是,慈禧与荣禄等人商量对策,准备囚禁光绪,重新垂帘听政。
之后,慈禧通知光绪十月十八日,一起到天津阅兵。
光绪得到消息,内心恐慌,他知道太后会利用天津阅兵的机会收拾自己,但他手中无兵权,若要反败为胜,非得有周勃式的人物,可谁是周勃呢?
当天晚上,光绪给康有为写了一封密诏,托人转交给林旭。
次日,光绪先后传杨锐、林旭进宫,又给杨锐、林旭各一封密信,在信中说形势已经大变,康有为等应马上出京,保护好自己,将来再为朝廷办事,建功立业,不负朕望。
光绪将密谕交给两人带出,要他们去见康有为、谭嗣同,让他们商量如何力挽危局。
康有为读完两份密报,放声大哭说:“皇上危矣,要解救皇上,唯有干掉荣禄。皇上已经召见过袁世凯,袁世凯说过要誓死效忠皇上,可让袁世凯去杀荣禄,但是谁去见袁世凯呢?”
谭嗣同挺身而出,说道:“我去。”
八月三日,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等纷纷奔走,样子十分着急。午餐时钱惟翼奉梁启超之命前来告诉谭嗣同说:“康先生想杀掉太后,怎么办?”
谭嗣同摸着下巴有点怀疑,反问一句:“你怎么知道?”
“刚才梁启超告诉我,康先生的意思是皇上已对他说过,只可以废掉,没有说杀她。毕永年去颐和园要杀太后,这件事是明摆着的。事已至此,你看怎么办?”钱惟翼搓着手问。
谭嗣同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了。”
深夜,谭嗣同到法华寺,夜访袁世凯,两人寒暄几句,便谈起皇上召见和天津阅兵之事。
谭嗣同说:“太后与荣禄密谋,准备在天津阅兵的时候罢黜皇上。足下与董福祥、聂士成三军都受荣禄节制。天下劲旅,只有足下的北洋军。若有兵变,足下率一军可敌住董、聂两军,保护圣上,清君侧,肃宫廷,这将是一件不世的功业。”
袁世凯听后非常激动。谭嗣同盯着他,问道:“皇上待你怎么样?”
袁世凯脱口而出,说道:“皇上是旷古未有的明君。”
谭嗣同朝四下里瞧了瞧,确信无人偷听,这才压低声音问道:“皇上让你利用天津阅兵的机会发动政变,杀了荣禄,你干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