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天下湘军第六卷大江东去》(14)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一百一十五章《天下湘军第六卷大江东去》(14)

第十四回湘军热血洒牛庄楚军抗日保台湾话说日军攻占辽宁海城,向辽南进发。辽南是大清皇陵寝地,清廷害怕日军挖了寝陵,诏命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关内人马,对日开战。四川提督宋庆、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奉天将军裕禄等向海城发动两次进攻,日军将原僧格林沁手下的勇将宋庆打得一败涂地,兵锋直指沈阳。宋庆的军队在当时装备最好,武器精良,是清军中的精锐,然而在日军面前却是不堪一击。

清政府求和,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这对于刘坤一来说,这是地地道道的卖国条约。他向光绪上书,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日本国小,资源贫乏,必然不能长久。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可调湘军对日作战,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拿下海城,将日军赶出辽南。

此时,湖南巡抚吴大澂的奏折也上来了,说就算不当湖南巡抚,也愿意带领湘军到东北,与日本人打一仗。光绪认为军心、民心可嘉,支持刘坤一在辽南对日作战。

日军占领海城,辽南的田庄台、营口、牛庄暴露在日军的攻击范围内。刘坤一督师辽南,与日军反复拉锯。刘坤一又调左宗棠旧部魏光焘、曾国荃旧部陈湜、李续宾的儿子李光久等率湘军北上。

魏光焘,字午庄,湖南隆回人。家住司门前镇石山湾村,北距魏源家三里,魏源侄孙。咸丰六年加入湘军,跟随曾国荃进攻吉安,后来跟着左宗棠收复新疆,积军功至平庆泾固化道、甘肃按察使、新疆布政使。他精于理财,在新疆创立博达书院,开创新疆近代教育先河。

陈湜,字舫仙,湖南湘乡人。咸丰六年加入湘军,跟随曾国荃进攻吉安,积军功至陕西按察使,随曾国荃统水陆诸军,驻吴淞。他接到军令以后,率湘军旧部赴防山海关,后移屯鞍山站。

李光久,字恒亨,湖南涟源人,湘军悍将李续宾次子,承袭三等男爵,师从杨昌濬,时为江南候补道,总督山东营务,节制登州、莱州、青州诸军,接到军令以后,马上北上辽宁,到海城抗日。

海城位于辽东半岛腹地,隶属于辽宁鞍山,是辽沈门户、海疆咽喉,地理位置重要。海城一失,宁远、锦州不保,日本人可陈兵山海关。

湘军赶到海城,马上进入战时状态。第三次海城攻坚战打响,刘坤一分三路进攻:左路军由吉林将军长顺率领,负责攻打海城东北的双龙山;右路军由李光久率领,负责攻打海城西边的唐王山;中路军由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领,进攻海城西北的欢喜山、亮甲山。

这些山头围绕海城依次展开,是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李光久率先向唐王山发起进攻,正定镇总兵徐邦道身先士卒,湘军很快攻下唐王山以西高地,准备登顶时,遭到日军顽强阻击。双方激战一天,没有突破日军阵地。长顺、依克唐阿先后发起进攻,双方争夺激烈,至晚方息。

清军第三次反攻海城,前后五天,奉天、吉林、黑龙江、湘军、淮军全部参战,兵力达六万余人,也没能拿下海城。

刘坤一又组织了第四次攻坚战,湖南巡抚吴大澂、永州镇总兵刘树元率两千湘军奔赴辽南前线。第四次攻坚战依旧是争夺海城周边山头高地,刘坤一重新部署,兵分三路:东路由吉林将军长顺率领,进攻双龙山;西路由李光久、刘树元、徐邦道率领,进攻亮甲山、唐王山;中路由依克唐阿率领,进攻双龙山。

战斗依旧由湘军率先打响,李光久、刘树元率先进攻亮甲山,湘军前赴后继,气势如虹。日军丢掉前沿阵地,退往山林第二道防线。

分统罗应旒深受鼓舞,向唐王山发起攻击,进至大石桥,遭遇日军第十八联队。日军将罗应旒的退路截断,发动袭击。

罗应旒进退失据,徐邦道见情势危急,转攻佐藤联队,双方混战,互有伤亡。至晚,罗应旒撤出战斗,退回原地,长顺、依克唐阿也无功而返。

湘军主动出击,日军被动防守,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日军制订了“佯攻辽阳、实取牛庄”的作战计划,日军陆军司令部决定由桂太郎中将率第三师团出海城,奥保巩中将率第五师团出凤凰城进攻辽阳鞍山,打击湘军陈湜部,留第一军司令官野津道贯中将防守海城。

却说刘坤一见日军频繁调动,于是便对海城发动第五次攻击,依然兵分三路:左路李光久负责进攻亮甲山;右路刘树元主要进攻戴家堡;中路徐邦道进攻龙潭堡。

这次战斗由刘树元、徐邦道率先打响,戴家堡、龙潭堡杀声震天。日军严防死守,野津道贯死死盯住李光久。

此战,李光久待命未出,另外两路战斗异常激烈,却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日军第三师团、第五师团已悄悄进至鞍山。

辽阳危急,朝廷传旨刘坤一保住辽阳,长顺、依克唐阿率领清军北进辽阳,桂太郎、奥保巩留小股人马防守鞍山,大队日军扑向牛庄。

牛庄位于辽宁海城西部,是湘军的粮饷军械基地,丢了牛庄,湘军就断了后援。

守卫牛庄的只有五百名湖南子弟兵,李光久大急,与刘树元相约一同前往相救。海城离牛庄不到五十里,半天时间可以到达。

晏安澜扣住军令不放,称湘军的任务是攻打海城,没有经过他同意,李光久擅自调兵,可阵前正法。

此时,探马来报,说日军大队人马进攻牛庄,守军不敌,请求支援。晏安澜还在犹豫不决,魏光焘不跟他啰嗦了,朝众将拱拱手,率领部下两千五百人火速增援牛庄。他到牛庄一看,牛庄只是一个集镇,并没有城墙,湘军三千人马抵抗两万日军,结果可想而知。

湘军在进入牛庄的入口处抢筑一道一尺多厚的土墙,作为一线工事,又在镇内官衙、民房、院落四周墙壁上开凿枪眼,准备巷战。湘军依托建筑、土墙、沟渠等各种掩体与日军死战,日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日军第五师团长奥保巩中将到牛庄东面的紫方屯坐镇指挥,两地相距一公里,前方战况一览无余。奥保巩调集炮火打击湘军,然后用步兵冲锋。

日军步兵第二十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大岛义昌走在最前面,刚接近湘军阵地前面的开阔地,湘军突起,用洋枪、速射炮打击日军,日军损失惨重。

今田唯一少佐是平壤战役的胜者,他光着膀子,提着武士刀阵前督战,被湘军一枪爆头而死。

二十二联队长今井武夫拔出指挥刀,率队扑向湘军,二十一联队长松下大岛不甘落后,率军跟进,中队长新保正大尉重伤毙命,步兵中尉岩本绩等一百多人当场死亡。

第三师团十八联队长佐藤见第五师团进展缓慢,按捺不住,抢先进攻。第三大队大队长牛岛少佐冲在最前面,离湘军阵地不到一百米,湘军一阵排枪,牛岛少佐倒地不起。但佐藤很快稳住阵脚,再次准备组织进攻。这时一颗炮弹飞来,在他身边爆炸,他右腿中弹倒地。大迫尚敏少将令人将佐藤拉下战场,石田正珍少佐接替他继续进攻。

日军攻势猛烈,弹丸如雨,硝烟蔽空,战斗空前激烈。第三师团大岛久值少将、大迫尚敏少将从西边进攻牛庄,第五师团大岛义昌少将、富川三造大佐从东面进攻牛庄,让湘军首尾不能兼顾。

湘军死战不退,魏光焘给李光久发出三封鸡毛信后,率军死守牛庄,阵前堆满了日军、湘军士兵的尸体。

日军第五师团下属的一个中队率先从西北方向冲入牛庄城,湘军四十多人据守一处民房抵抗,最后全部殉国。

日军发现数十名湘军利用石墙死守,派工兵用炸药引爆地雷,将围墙轰塌,冲入院内,双方肉搏,湘军战士全部战死。

魏光焘率湘军节节抵抗,日军每攻占一处房屋,必有死亡。日军一次又一次冲锋,死伤累累,中途数次被迫停止进攻。

却说李光久接到鸡毛信,命人吹起号角,召集湘军前往牛庄救援。晏安澜过来制止说:“魏光焘的三千人马完蛋了,你不能前往,否则按违反军令处理。”

李光久怀着一腔愤懑说:“湘军规矩,胜必让功,败必相救,魏光焘死战牛庄,我不去救援,还算人吗?失了牛庄,军无粮草,这海城之仗还怎么打?”

晏安澜就是不同意,李光久祭起《挺经》说:“朝廷问责,我一人承担,不与晏大人有半点关系。”说完,抽出佩刀,抚摸了一下身边的豹花骢。马通人性,长嘶一声。晏安澜吓了一跳,李光久翻身上马,打马驰去,湘军跟进。

李光久率两千人马进至牛庄,兵分三路:左路由后营管带谭桂林率领,向海神庙方向进攻;右路由左营管带贺长发率领,向关帝庙方向进攻;中路由前营帮带提督邓敬财率领,向土城一带进攻。

日军见湘军救兵到了,重新包围过来。谭桂林率先冲到海神庙,日军从教堂蹿出,一阵枪炮,谭桂林头部中弹,当场阵亡。

贺长发进入关帝庙,遭遇日军,腹部中弹,血流如注,率士兵攻进关帝庙,双方展开白刃战,伤重而亡。

邓敬财率队进攻,胸膛中炮,当场阵亡。中营游击王得志右手被炸,与敌人力战阵亡。营官方得胜腿负重伤,不能走路,盘腿而坐。日军田中见荣提刀前来挑衅,被方得胜立斩于阵前。日军恼羞成怒,将其围住乱枪打死。

湘军进入牛庄街口,与日军巷战。

双方血战至落日时分,湘军仅剩二十七骑。魏光焘瞟了李光久一眼,放低声音说道:“突围吧,不能让湘军死绝了,得带几颗种子回湖南。”

李光久惨然一笑,说道:“我来救你,要走一起走!”

湘军吹起集结号,李光久率军向牛庄西南突围,急行三十里来到一个村庄,天已大黑。湘军人困马乏,日军又至。

李光久停了下来,说:“士兵已无力再跑,不如就地伏击日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可从容而退。兵法上叫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魏光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了一声“好”,然后命人埋伏起来。

日军刚进村庄,湘军突然出击,日军丢下数十具尸体,不敢再进。魏、李得以生还,率领二十七骑绝尘而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