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天下湘军第六卷大江东去》(2)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一百零三章《天下湘军第六卷大江东去》(2)

第二回曾纪泽收复伊犁冯子材夺取谅山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五日,按照左宗棠的部署,金顺派参赞大臣升泰前去接收伊犁。

左宗棠知道朝廷边患之大,莫过于新疆。新疆地广人稀,防务空虚。沙俄觊觎西北,步步为营。左宗棠奏请朝廷设置新疆省,朝廷同意。

新疆建省,朝廷任命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成为收复新疆的大功臣,加兵部尚书衔,仍担任钦差之职。左宗棠将湘军留在新疆屯田,又招募内地百姓到新疆屯垦。

新疆初复,刘锦棠马上设立善后局,召集流民修复渠道、坎儿井,发给他们种子,恢复农业生产,新疆的经济慢慢恢复,社会秩序也日趋安定。

却说漏网之鱼伯克胡里、白彦虎逃入俄国以后,经常派兵骚扰新疆。

白彦虎派心腹金山率领五百人马从阿克苏西边入侵,刘锦棠率精兵一千两百人,从喀什噶尔出发,全歼该部,活捉金山。

伯克胡里又派亲信阿里达什率四百八十人从喀什西部入侵,刘锦棠率领两千人马,在布鲁特人的帮助下全歼该敌,打死阿里达什。

原阿古柏部将艾克木汗联合布鲁特头人阿布都勒哈玛,率两千三百人进入博斯塘特勒克。刘锦棠出动四千湘军,在博斯塘特勒克山谷设伏,歼敌两千,艾克木汗、阿布都勒哈玛在一百多名骑兵的保护下逃往俄国。

过了半年,艾克木汗、阿布都勒哈玛又率领两千人马进攻乌什恰提卡伦,夺取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城。刘锦棠出英吉沙尔,袭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城,艾克木汗大惊失色,仓皇出逃。湘军四天四夜追敌八百里,越过千年冰川,在卡拉塔什达坂追上敌人,艾克木汗、阿布都勒哈玛全军覆没。

从此以后,伯克胡里、白彦虎再也不敢踏入新疆半步。

刘锦棠对当官不感兴趣,收复伊犁以后,他向朝廷上奏折说年老多病,膝下无人照顾,长年征战,自己腿脚受伤,不能走路,向朝廷辞去所有官职,回湖南老家种田。朝廷同意。

刘锦棠回乡时,沿途百姓热情迎送,经常是一连几天都无法前进。

刘锦棠回湖南以后,不再出山,在湘乡老家病亡。后来俄国入侵帕米尔,新疆老百姓说如果刘锦棠还在,俄国人就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光绪九年底,胡雪岩破产了。

十二月五日,工部尚书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述:“京师阜康银号昨夜关门。”阜康钱庄倒闭,引发京城万家钱庄店铺关门歇业,阜康钱庄鼎盛时存银两千万两。

次日,朝廷接到都察院左都御史毕道远、顺天府尹周家楣的报告以后,诏命闽浙总督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去查胡雪岩在浙江原籍家财,以备抵债。

胡雪岩投资生丝生意失败,经闽浙总督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调查后认为,胡雪岩的确收购了大量生丝,高价买来,不能出手,资金断裂,引发挤兑风波。

据说,李鸿章为了搞倒胡雪岩,曾指示盛宣怀让上海道台邵友濂故意拖欠胡雪岩洋款五十万两银子,让胡雪岩资金周转不灵。后来左宗棠帮他兑了五十万两银子,渡过危机,但胡雪岩还欠外债七十万两银子。这些人来找胡雪岩取款,胡没有钱还,只好将杭州的胡庆余堂拿出来抵债。

董福祥、陶模分掌陕甘军政,陶总督认为朝廷对董福祥功高赏薄。

董福祥却不这么认为,说:“跟左大帅相比,我有什么功劳可言?我不过是在家门口作战罢了。左大帅收复新疆,百年以后,史书都会记得他的伟绩,为了一点功劳,大家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只有亲兄弟才会争家产,同朝为官才会争利益。我读书不多,却有自知之明。”

陶总督听后,一言不发。

董福祥看了陶总督一眼又说:“朝廷培养一名官员,这名官员不信苍生信鬼神,整天装神弄鬼,求神拜佛,做多了坏事心里就有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整天搞歪门邪道,迟早要出事。那些经常出入山门,求神拜佛,参禅问道,将风水先生奉为座上宾,将家中老人遗骨迁入六盘山,花费数千两银子的人,我看迟早也会出问题。”陶模听后,不敢作声。

曾国藩病逝在两江总督位上,曾纪泽扶灵回湘。

曾纪泽,字劼刚,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生于湘乡荷叶塘白玉堂,正是曾国藩第三次准备进京会试之前。

咸丰二年,曾纪泽祖母江氏去世,十三岁的曾纪泽随母亲欧阳氏从北京回到湘乡,先后在黄金堂、白玉堂随业师邓寅皆读书,期间,曾国藩频繁往家中寄书信,鼓励儿子刻苦读书,并要求邓寅皆每天教五六百字,邓老师教一遍,讲解一遍,曾纪泽要读十遍,不一定要背诵。曾纪泽幼时得过病,虽记忆力差,但悟性较好。每天从新宅黄金堂走至老屋白玉堂,来回翻过几座小山,也不骑马坐轿,平时端茶送水,砍柴拾粪,插田割谷等农活都要干,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一般人希望子孙后代做大官,曾国藩却不愿如此,只希望后代成为读书明理的正人君子。

曾纪泽谨记父训,在家中读经阅史,工于诗文,兼练书法。咸丰八年乡试,二十岁的曾纪泽中了举人,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曾纪泽在黄金堂续娶刘氏。刘氏是刘蓉之女,十八岁,生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九,由彭玉麟、唐义渠做媒。

同治四年秋,曾纪泽奉父命回老家修建富厚堂。富厚堂是曾纪泽根据《议书》功德表,有关于《烈候记》“富厚如之”的记载而取的名字。

次年九月,富厚堂建成,该堂有四重大门,曾纪泽将两重大门取名八本堂,将“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用隶书写在正墙上,以启迪后人。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文以声调为本,事奉双亲以能讨其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撒谎为本,居家以不睡懒觉为本,做官以不贪钱为本,行军以不骚扰老百姓为本”。

家中兄弟和子侄辈、妻室还要求记住八字家法。

这年,湘乡修县志,大家一致推荐曾纪泽担任总编。曾国藩知道后认为曾纪泽只可以做一般编辑,虽然曾家出头是众望所归,然而曾纪泽还未达到大家眼中的水平,可以趁此写几篇文章,不要务虚。

曾纪泽确实没有务虚,为了整理曾国藩的遗书,在长沙购买了一幢房子,取名“长沙曾寓”,手书“岳云在望”“礼器成图”对联一副,悬挂在大门两侧。

光绪二年冬,曾纪泽进京,袭封为一等毅勇侯爵。

光绪四年六月,被朝廷赏顶戴花翎,任钦差大臣出使英法。出使前夕,西太后在养心殿东暖阁单独召见他。

同治十一年九月四日,金秋季节,曾纪泽携带家属,从上海起程前往英法,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使臣。他到达英国以后苦攻英语,到达法国以后学习法语,他还将郭嵩焘租赁的使馆重新买下,改为清政府驻英法使馆。使馆建成以后,他负责各类图书、办公用品的添置,既有大国风度又不奢侈浪费,他亲书写一副对联挂在使馆大门两侧:

濡耳染目,靡丽纷华,慎勿忘先父俭以养廉之训

参羊倚衡,忠信笃敬,庶可行圣人存而不论之邦

曾纪泽在出使期间,工作十分勤奋,他深入了解西欧各国的历史、地理、国情等,这些他都做了系统研究,还比较国际公法,仔细地考察所在国家的工商业发展和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

光绪五年,巴西通过驻英公使与曾纪泽取得联系,希望能与中国建交通商,并招募华人到巴西垦荒。曾纪泽认为建交通商可以,唯独对招募华人垦荒的事情予以拒绝,因为美洲各国虐待华工,把中国人不当人看。朝廷采纳了曾纪泽的建议,同意建交通商。

光绪六年,曾纪泽被朝廷授予大理寺少卿,除任驻英法使臣外,还兼任驻俄国使臣,负责与俄国谈判,收复伊犁。

中国与俄国因为伊犁问题争论已久,曾纪泽出使俄国以前,朝廷派崇厚与俄国人就伊犁问题做过谈判。崇厚到达俄国以后,擅作主张,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里瓦几亚条约》签订以后,清流派反应激烈,张佩伦当初就反对朝廷给予崇厚全权大臣、便宜行事的特权。

张之洞认为崇厚卖国该杀,他还列举了十条反对意见。他说应该让左宗棠、李鸿章积极备战,重新起用彭玉麟、杨岳斌、鲍超、刘铭传等湘淮宿将,准备与俄国开战。

左宗棠完全赞同清流派观点,他认为必须用军事手段收回伊犁及其霍尔果斯河、特克斯河流域。这两条河是进入南疆的重要通道,如果不收回这两条河,南疆八城很难保全。

李鸿章却不这么认为,他老调重弹,主张和平谈判,解决新疆问题。

郭嵩焘认为应该在做好武力进攻的同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领土争端。他说:“中俄边界长达万里,俄国人随意选择一个地方出兵,朝廷防不胜防。崇厚擅自签约,朝廷可以不予承认,可以另派使臣出使俄国,与俄国人慢慢谈判。”

俄国人也掌握了清朝的内部消息,俄国驻华代办凯阳德多次闯入总理衙门咆哮,说中国政府不承认已签订的条约,俄国人就准备武力解决。

俄国人说干就干,他们在伊犁地区集结一万两千人,准备攻打乌鲁木齐;在费尔干纳集结五千人,准备进攻喀什;又在东北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集结重兵,准备进攻珲春、宁古塔;还出动海军,扬言封锁渤海、黄海,进攻大沽口、长江口,拿下北京、南京。同时还对白彦虎、伯克胡里说:“俄清开战,是你们复国的好机会,你们要召集浩罕人拿起武器,将汉人赶出南疆。”

且说朝廷派曾纪泽出使俄国,朝野关注,中外瞩目。

六月立夏以后,曾纪泽率领外交人员到莫斯科,与俄国进行为期八个月的谈判,其中正式会谈五十一次,会议记录几十万字,形成一套厚厚的文字可考证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