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天下湘军第二卷鼓响衡岳》(2)
第二回水勇大战城陵矶塔将阵斩曾天养骆秉章、曾国藩接到常德求救信,十分着急。
左宗棠派胡林翼、周凤山、李辅朝到汉寿会合,增援常德,待胡林翼赶到汉寿时常德已破,知府景仓、同知常春暄、武陵知县朱元增等全部战死。太平军又迅速包围汉寿,周凤山不是曾天养的对手,逃往益阳。
胡林翼、李辅朝在汉寿被太平军咬住,死战得脱,退往益阳。益阳是胡林翼老家,他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决定在家门口的鸭子湖打长毛一个伏击。太平军你追我赶,不知不觉进入伏击圈,胡林翼、周凤山、李辅朝三面包围过来。周国虞大惊失色,传令后退,已经来不及了,人马损失大半,狼狈逃回汉寿。
这天晚上,胡林翼正在西洞庭湖巡查,遇到一队不明身份的船只,他领了十几只战船朝前方迎去,对方有人喊话:“前方可是湖南洞庭水师?”
胡林翼见对方船只插着绿营旗帜,也亮明旗号,让士卒问话:“船上何人?将去哪里?”
船上的人回答道:“我们是湖北抚标营亲兵。”
胡林翼忙问:“湖北巡抚青麐大人可在船上?”
青麐走出船舱说:“下官就是青麐!”
胡林翼弓身一揖说:“在下贵东道胡林翼,奉命支援湖北。”
青麐见是自家人,大喜过望,与胡林翼会合一处,前往益阳。
石祥祯进至岳阳,命林绍璋、周国虞为先锋进军益阳。
青麐闻讯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胡林翼沉着冷静,宽慰他说:“洞庭湖背靠长江,又有巴陵之险,大人带数千人马,怎么能拱手受制于长毛,末将愿领九百黔勇死战。”又建议青麟分兵扼守汉寿,待太平军出澧水时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数日以后,太平军到达沅江,守备成传兵并不出战。周国虞令军士坐在小船里面隐蔽起来,乘月黑风高之际悄悄摸进益阳。胡林翼发现太平军来袭,让青麐随船急走,自己率黔勇掩护。太平军用斧头砍破水寨栅栏,胡林翼仗着湖道熟悉,很快摆脱太平军,然后抄近路追上青麐。
湘军水师战败,在长沙修船,不能前往救援常德。太平军攻克常德后留守十五日,然后弃城北走。多顺随即进兵常德,不久,被朝廷记名为湖南提督。
青麐带着周凤山、胡林翼、李辅朝以及一万多难民南走长沙,骆秉章闻之,派人运粮往迎,青麐到长沙暂作休整。之后,骆秉章在又一村湖南巡抚衙门会见了青麐,并在西花厅为青麐设宴压惊。从此以后,青麐住在湖南巡抚衙门,等待湘军出师湖北。
胡林翼在洞庭湖一带跟太平军打游击,左宗棠闻讯非常着急,决定为胡林翼找一条出路,于是来到审案局找曾国藩,请他收留胡林翼。曾国藩一口答应,说:“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若得润芝来投,湘军如虎添翼。”并立即传令彭玉麟到益阳迎接胡林翼。
胡林翼到长沙后,左宗棠特来探望。胡林翼在贵州时,两人书信来往密切,又是亲戚,故无话不谈。左宗棠与胡林翼寒暄片刻后,问:“润芝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胡林翼叹了一口气,说:“汉寿兵败,仓促至此,还没来得及考虑下一步往何处去。”
左宗棠分析道:“长毛从常德、汉寿弃城北走,可能是为了袭取荆州。现长毛已攻下江汉,必从东、南路用兵荆襄。荆州四通八达,又是军事要地,荆州将军官文不日即有公文过来催青麐西保荆州,到时候你只有随他去荆州。”
胡林翼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有官服在身,不去湖北又将如何?”
左宗棠说得很干脆:“青麐回湖北必无好结果,朝廷规定,各省大员非奉调不得离开本地,巡抚守土有责,武昌城陷,湖北巡抚却跑到湖南,朝廷追查下来,青麐只怕要掉脑袋。就算你跟他去荆州,他自身都不能保,又如何保你?不如暂留湖南,再作打算。”
胡林翼心有所动,问道:“只要能摆脱眼前困境,留在湖南也好,却不知能栖身何处?”
左宗棠乘机说:“涤帅已奉诏,有调各省司道大员到军前效力的权力,你可前往。”
胡林翼想想也是,便说:“就依季高!”
次日,胡林翼一身戎装,带着青麐等湖北文武官员前来橘子洲。柁罟上胡林翼引青麐与曾国藩相见,双方坐定,青麐就迫不及待地请求曾国藩发兵收复武昌。
曾国藩已有耳闻,一双三角眼瞟了一下青麐,明知故问:“武昌丢了?”
“丢了,我是来湖南搬救兵的。”接着青麐讲了武昌失守的经过,“长毛围城三个月,我这巡抚当得实在窝囊,要银子没有银子,要士卒没有士卒。见长毛围城,台涌退守德安却让我守武昌,三个月以来我率抚标营三千士卒及全城百姓死守,城中粮尽。守城士卒战死大半,剩下的不足一千,一个个饿得站不起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这武昌城迟早会破。身为巡抚,本应与城池共存亡。四月十五日,长毛攻破武昌门,崇纶开启中华门从水路逃走了,我在城中巷战,在亲兵的保护下进入沙湖,顺着水路南下,不想在路上遇到胡林翼,在他的指引下才到橘子洲。”青麐说完,才喝了一口茶水。
曾国藩心中暗骂:“崇纶这个败类,有朝一日必须狠狠参他一本。张中丞迁职,江岷樵之死,恩师遇害,武昌丢失,都与此贼有关。”
曾国藩将青麐安置停当,立即派人向骆秉章报告,然后与胡林翼单独相见。此刻左宗棠也闻讯赶过来。
胡林翼将自己从贵州调到湖北后的情况详细地作了说明,曾国藩也将自己奉旨办团练以来的情况通报了胡林翼,双方唏嘘不已。左宗棠见火候已到,将胡林翼目前的处境跟曾国藩说了。胡林翼随即诚恳地说:“武昌已失,还不知道朝廷日后如何处置青麐,既然如此,我还不如将黔勇交给涤帅,到幕府当一名文官。”
曾国藩知道胡林翼心诚,说道:“润芝兄此言差矣,兄长大才在贵州有口皆碑,军事上从无败绩,不如你来统领湘军,我在背后筹粮筹饷练兵,你看如何?”
左宗棠见曾国藩谦虚谨慎,便说:“涤生兄说的什么话?润芝是客你是主,润芝前来投你,你不妨将他军马全部收下,另调几个营给他,让他与塔齐布罗泽南一样独领一军,粮饷都由湖南藩库支出便是!反正湘军援鄂,润芝率军北上两不耽误。”
“润芝兄不能跟青麐大人回湖北,否则就是第二个江岷樵。岷樵性情忠烈,死于庐州,至今令我心痛不已。兄才胜我十倍,书生带兵,起于兴义,是湖南读书人的榜样。”曾国藩听完左宗棠一番话,不假思索地说,“我马上向皇上上个折子,并通报湖广总督台涌,调润芝兄暂留湘军大营督办军务,与塔、罗一起防守岳州,润芝兄以为如何?”
胡林翼一直为黔勇的粮饷发愁,见如此安排,非常高兴地说道:“涤帅,我愿到湘军帐下做一员偏将,请大帅收留。”
曾国藩半推半就地接受了,然后对左宗棠道:“我拨三营人马给润芝,让他独立指挥一军,所部人马都编入湘军,你看怎么样?”
左宗棠点点头,说:“如此甚好!”
胡林翼一揖,说道:“涤帅未雨绸缪,在下感激不尽,愿留在军中效力。”
曾国藩立即动手写奏折,让左、胡过目后当即拜发。
骆秉章见曾国藩送来的公函立即批准了,青麐客居长沙,一切皆听从湖南方面的意见,又见曾国藩有皇上圣旨,可以调司道一级大员,犹豫片刻也答应了。不久,朝廷圣旨下,胡林翼留湘军大营,青麐回防荆州。
青麐与荆州将军官文有私交,接旨后,带着人马离开湖南前往荆州。船过洞庭,又遭岳州太平军攻击,李辅朝、周凤山退回长沙。青麐好不容易逃到荆州,朝廷下旨,命荆州将军官文逮治青麐,斩立决;湖广总督台涌免职,命杨霈为湖广总督。
湘军回到橘子洲以后,两个湘勇为一点小事争吵,旁边的湘勇立即起哄:“打他,打死他,谁不动手就是龟儿子。”
争吵惊动了陈士杰,他出来制止,此事才作罢。他跟李元度一起暗访了几个营的湘勇,发现不少湘勇对打长毛没有兴趣,还有不少哨官、队长想回家,不愿意出省作战,两人将情况汇报给曾大帅。
曾国藩怎么也没想到,他一手缔造的湘军这么不经打,一败岳州,再败靖港,兵凶战危之际,营官弃主帅而不顾自行逃命,士卒纷纷效仿。
靖港兵败,经左宗棠一顿痛批,曾国藩思想有了较大变化,栖身城南高峰寺后认真总结岳阳、靖港、湘潭三战得失。他认为军队是讲纪律的,岳家军、戚家军能战,哪一支不是千锤百炼?军队要有自己的灵魂,决定重新组军。
曾国藩还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岳阳、湘潭两战,只有塔齐布、杨载福、彭玉麟的几营人马敢战,其他各营不是畏缩不前,便是一触即溃,根本不能上战场。不如裁去,重新招募新勇。
曾国藩主意已定,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宣布规定:
一、凡是在岳阳、靖港、湘潭三次战斗中,溃散的士卒不再召聚,逃跑的将领不再请回。
二、王錱在岳阳弃城而走,以后就不用随军出战,留在湖南剿匪。
三、将罗泽南从湘南剿匪事务中调出,听候出征。
最先被开缺的是曾国葆。靖港之战中,曾国葆带领的亲兵营不仅没有制止溃兵,还与溃兵一起逃跑,置主帅生死于不顾。曾国葆一向对大哥言听计从,自己的营官被撤,亲兵营解散他也无话可说,带头回了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