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天下湘军第二卷鼓响衡岳》(3)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二十四章《天下湘军第二卷鼓响衡岳》(3)

第三回曾国藩收复武昌彭玉麟陈兵樊口却说韦俊攻下武昌,让湖北巡抚青麐跑了,湖广总督台涌也不在城内,这攻取武昌之功也就折了一半。杨霈当上湖广总督以后,跟荆州将军官文一起陈兵安陆,虎视汉阳,这让韦俊很兴奋。石祥祯在湖南作战失利回到武昌,韦俊主动将武昌让给石祥祯,他率兵防守汉阳。

李孟群率水师来到汉阳,派苏胜率三十只战船前往太平军大营挑战。韦俊见湘军人数并不多,令水师出战。

两军在汉江北岸边刚刚较上劲,苏胜便往汉口方向撤退。李孟群见状迅速出击,抄了太平军水营后路。太平军惊慌失措,掉头就跑,李孟群一路追击,击毁不少战船。太平军逃进汉江水寨坚守不出,李孟群封住汉江出口。

水师战败,韦俊如折一翼,他对部下说:“汉阳水陆两支人马不能分开,汉阳战守在此一举。今晚前去偷袭湘军水师营寨,将清妖赶出汉阳。”众将点头赞同。

是夜,月明星稀,水不扬波,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韦俊前来劫寨,太平军战船刚到龙王庙江面,被湘军前哨发现。李孟群迎头炮击,韦俊大惊,令战船急退。黑夜中太平军急不择路,战船相互碰撞,不少将士落水。韦俊逃回岸上,不敢出战。

湘军水师连胜两阵,士气大振,武昌数十里江面上都是湘军水师战船,水路畅通无阻,曾国藩接到前方战报,率军前往小螺山。

杨霈死守安陆,陈玉成数次围攻安陆都没有成功。杨霈知道如果不能收复武汉三镇反而丢了安陆,他将是下一个台涌。故而他行文给安陆附近州县,让他们派团丁前来助守。仙桃、随州一带民风彪悍,团丁多是渔民猎户,不用各县团总带领,以乡村为单位纷纷前往安陆助战。杨霈大喜,亲自犒劳众团丁。仙桃毛嘴渔民张立学非常勇武,从其精壮最多,杨霈赏其把总之职。张立学感恩戴德,十分卖力。陈玉成攻不下安陆便退至花园,准备攻打随州。

与此同时,胡林翼、李元度从湖南平江出兵湖北通城。

通城三省通衢之地,东邻江西义宁可达南昌、西连湖南临湘直通岳阳,南接平江、长沙,北靠崇阳、武昌。

李元度行军打仗喜欢吟诗作对,这一天,来到黄袍山华罗寨,他正要吟诗,忽然听到两边山林牛角号阵阵吹起。李元度引颈张望,只见伏兵四起,急令大军撤退,自己断后,力拒伏兵。

两边山林飞箭如蝗,李元度一边抵挡一边后退,撤出山谷,人困马乏,清点一下人数,没有什么损失。好不容易走到隽水镇铁柱岭,刚歇了一口气,此时前方大路埋伏一支太平军,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骑乌炭马,使一根丈八蛇矛,打扮得如同张飞。此人正是“飞天蜈蚣”吴天雄,积军功官至太平军总制,正在等着湘军。

李元度跑了一天,哪有力气再战,但他不愿束手就擒,策马往前冲,只听弓弦响处,李元度应声落马。吴天雄飞马持矛,准备结果李元度,旁边冲出一位少年英雄,一身黑色苗装,将其敌住。李元度一看,正是朱洪章。

朱洪章,名达泽,字焕文,贵州锦屏人。家住河口乡文斗上寨,小时候不爱读书,以习武从戎报国为志向。堂兄朱达清与胡林翼是科举同年,经朱达清推荐,十八岁的朱洪章来到胡林翼帐下统带黔勇。咸丰元年,朱洪章率勇往救商队,苗刀初试,立毙土匪数十名。苗民抗粮,胡林翼兵力不足,朱洪章去文斗、平鳌、瑶光、九寨、雷屯一带挑选二百精壮相随,锦屏清水江一带的苗、侗族子弟从此走出大山。

胡林翼出贵州,令朱洪章到锦屏、黎平、天柱一带招募苗、侗兵勇九百人,买舟顺舞阳河东下。朱洪章胆大心细,一路跟随胡林翼,取常德、澧县、岳阳等重镇,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湘军攻克岳阳,胡林翼的母亲过生日,朱洪章喝酒时与彭毓橘争论湘勇与黔勇谁强谁弱,话不投机,朱洪章讽刺彭毓橘说:“湘勇打仗贪生怕死,逼得主帅跳水自杀。”

彭毓橘大怒,开口骂道:“姓朱的猪八戒转世,你祖宗十八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又跳起来要揍朱洪章。朱洪章走到场子外面,两人火拼,好好的一场生日宴被两个愣头青搅了局。

胡林翼治军严厉,他认为朱洪章口无遮拦,目无军纪,一怒之下将他提为把总、赏戴蓝翎后逐出大营,回贵州抚标营效力。朱洪章知错,不愿意回贵州,又不敢向胡林翼求情,从岳阳一路跟着,希望有戴罪立功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元度遇险,朱洪章拔刀相助。

朱洪章一把苗刀使得神出鬼没,几招过后,吴天雄被他一刀杀死,数十几名太平军被苗刀劈中后无声无息地死亡。其他太平军见这个苗人如此邪恶诡异,瞬间逃得干干净净。

李元度伏在一处草丛中不敢动一下,直到天色全黑有人呼叫,抬头一看,竟是亲兵李三福,喜得热泪直流。亲兵将他扶上马背,在朱洪章的保护下,重新吹起集结号。

从此以后,朱洪章跟随李元度,重新回到湘军。

且说冬官又副丞相梁成萌正在跟几个师帅讨论如何防守赤壁,探马来报,说湘军已经到达陆水,正在过河。

梁成萌大笑道:“送死的来了!”穿好衣甲,拿上八十斤重镔铁棍,呼啦啦地冲了出来。

塔齐布率陆师刚过陆水,前方一将拦住去路。塔齐布抬头一看,只见那将头裹黄巾,南瓜脸,朱砂眉,短胡须,眼眶凹陷,大如铜铃,血盆大口,露出四颗獠牙,拿一根镔铁棍,骑着一匹青骢马。塔齐布还没有开口,那将骂开了:“大胆清妖,敢来赤壁,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拿命来!”

湘军众将笑了,有人说:“这货怎么跟曾天养一个腔调?”又有人喊:“长毛,报出姓名,塔将军不杀无名之辈。”

“清妖听好了,本将是北王麾下冬宫又副丞相梁成萌,不怕死的放马过来。”梁成萌说话瓮声瓮气。

塔齐布平时愚憨木讷,每到战场摩拳擦掌,舌头搅动,恨不得将敌人生吞活剥,经常单骑深入敌方前沿阵地试探虚实。

梁成萌话音刚落,塔齐布已经挺枪冲了过来。梁成萌高举镔铁棍当头砸下,塔齐布用枪架开,震得他虎口发麻,说:“好厉害的长毛。”

梁成萌得意扬扬地问:“怕了吧,看棍!”

“怕你是龟孙子。”塔齐布说完,回马又战。只见八个马蹄上下翻飞,四条膀子左右逢源,堪称棋逢对手。两人大战了五十回合,塔齐布暗想这厮力大,不能跟他拼体力,得用回马枪胜他。主意已定,塔齐布拨马便走,梁成萌高举镔铁棍说:“清妖哪里逃?老子今天不砸你个脑门开花,誓不回营。”策马来追。

塔齐布突然回身倒扎一枪,虎头湛金枪锋利无比,正中心窝,梁成萌丢了镔铁棍,从马上栽了下来,脑袋迸裂而亡。太平军见状一哄而散,赶紧逃命。

湘军取了赤壁,进军咸宁,前锋到达贺胜桥,没有遇到抵抗,经纸坊直抵洪山。

八月二十一日,杨载福一举占领金口,彭玉麟又向花园发起攻击,太平军以花园为基地,分别在江边、江堤上和青林湖设下三座大营,重兵防守。湘军一举攻克花园,一万多太平军不战而逃。

次日,李孟群进入汉阳鲇鱼套,准备向盘踞汉阳的太平军发动进攻,部将苏胜对他说:“我军还未探知汉阳长毛虚实,贸然进攻恐怕不妥,应该等陆军到来两路齐攻才是!”

李孟群却不以为然地说:“虽说我军是偏师远来,然而武汉三镇的长毛都是乌合之众,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利于各个击破。难道你还要按兵不动,坐等塔齐布、罗泽南过江吗?”

部将关林信心十足地说:“杨载福的水师往来汉口与青山,长毛水营不敢出战,龟缩在汉江,看来是在城陵矶被我们打怕了,我们现在离汉阳的敌人最近,仅隔一水,末将愿随李大人死战。”

李孟群见军心可用,说:“明日水师拔寨而行,全力进攻汉阳。”

太平军汉阳守将黄益芸,官至土二总制,见李孟群来进攻,惊慌失措,军帅韦通透弃城而逃。李孟群烧毁太平军不少船只,又向汉阳朝宗门发起进攻,杨载福、萧捷三率军进入塘角,杨霈派副都统魁玉为先锋,杨昌泗为副将率二千人抵达汉阳城外,协助李孟群攻打汉阳。

罗泽南从西门进攻武昌,一举攻占三座大营,将营垒尽行销毁。彭玉麟、鲍超进攻武昌门,湘军水勇都赤裸上身,不避枪弹,太平军远远望见都以为是神兵。

地官副丞相黄再兴见湘军大举来犯,主张死守武昌。国宗石凤魁是武昌主将,平时喜欢舞文弄墨,但为人刚愎自专。他主张出击,将湘军消灭在武昌城外。黄再兴说不过他,密奏东王杨秀清,请他速派骁将陈桂堂来代替石凤魁。

塔齐布率军赶到洪山前线,两军对垒,石凤魁身披银甲,头裹黄巾,横古锭刀,骑一匹花鬃马,率一万人马前来迎战。石凤魁命弓箭手压住阵脚,自报家门说:“吾乃‘国宗’石凤魁,翼王手下第一悍将,清妖可是塔齐布?”

塔齐布不善言辞,在强敌面前也不示弱,喝道:“正是!”

“那就好!塔妖拿命来!”石凤魁说完拍马舞刀,直取塔齐布。塔齐布策马挺枪来斗,二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石凤魁以前打仗是攻必克战必胜,从无败绩。塔齐布一杆钢枪在手,临危不乱,愈战愈勇,双方来来回回,激战四五十回合,塔齐布卖了一个破绽,勒马便逃,石凤魁紧追不舍,塔齐布一个回马枪正中石凤魁手臂,大刀脱手。塔齐布的几名亲兵围过来刺马,太平军见主将危急,一拥而上,两军短兵相接,一时间,双方杀得天昏地暗。石凤魁受伤,不能再战,在亲兵的保护下逃回武昌,湘军奋勇追杀,直薄武昌城下。

石凤魁惊慌失措,以受伤为由让黄再兴全权代理指挥武昌防守,黄再兴不负所托,多次打退湘军进攻。

次日晚上,石凤魁从武昌悄悄撤走,黄再兴骑一匹燕色驹,手执钢刀,从东门突围,组织武昌、汉阳的太平军有序撤退。湘军见太平军军容严整,秩序井然,又有陈桂堂来接应,不敢贸然追击。黄再兴不损一兵一卒,退往军事要塞田家镇。

由于黄再兴、石凤魁临走前没有事先告诉水师,武昌失守后,太平军水师战船一千多只从汉阳蔡甸出发,经汉水出长江。李孟群抓住机会,跟杨载福一起袭击汉江上的太平军船只。汉水江面狭窄,太平军许多船只受阻挤成一团,湘军舢板十分快捷,沿江放火烧船,太平军水师开炮还击,多击中自己的战船。太平军水师大败,退守罗家墩。

水师又向汉阳发动进攻,韦俊四面受敌,抵挡不住,激战一日,撤出汉阳退往花园,杨载福、杨昌泗一举攻克汉阳。

太平军汉口守军见武昌、汉阳尽失,也在一夜之间撤出汉口,李孟群率先进入汉口,出榜安民。

八月二十九日,荆州将军官文会同湖广总督杨霈,向朝廷抢先报捷,用五百里加急发出。

咸丰接到奏报,满腹怀疑,他认为湘军的战报还未到达,应该耐心等待曾国藩的折子。

九月十五日,曾国藩的捷报送到咸丰案前:“官军水陆大捷,武昌汉阳两城同日克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