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天下湘军第一卷风云际会》(11)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十一章《天下湘军第一卷风云际会》(11)

第十回萧朝贵胁迫状元张亮基计赚今亮话说李开芳率军进攻永兴。永兴县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便江绕城而过,易守难攻。永兴知县温德萱据城死守,拒不投降。李开芳连攻几次没有得手,萧朝贵亲率大军来援,进军塘门口,将这一带挖煤的矿工全部解救出来。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太平军从观音岩渡过便江,在矿工的帮助下,挖开了一条地道通往东门。太平军点燃火药,将城墙炸开。太平军蜂拥入城,温知县被俘,被押到萧朝贵跟前。萧令其投降,温知县骂不绝口。萧朝贵历数温知县罪恶,将其押往东门外斩首,然后开仓放粮,湘永矿工一呼百应,踊跃投军,湘南一带农民受到影响也纷纷前来。萧朝贵杀猪宰牛,接待各路人马,又将资兴、湘永的两千多名矿工聚在一起,分别组成四个工兵营,任命资兴煤矿查世标、湘永煤矿谭世量为师帅、旅帅,专门负责挖坑打洞,开道炸城等事宜。太平军在永兴休整一个月,萧朝贵与众将商议进兵之策。

罗大纲献计说:“浏阳征义堂主周国虞是天地会的负责人之一,我与他有生死之交。我军可沿井冈山西路进军,北上安仁、茶陵、攸县、醴陵,这条路虽然是小路,却可以避开官军大队人马,到浏阳与征义堂会师,再由征义堂派人潜入长沙赚开城门,相机夺取长沙。东王可从湘粤官道北上,从郴州、衡阳、株洲方向进兵长沙,吸引官军主力,掩护我军北上。”

萧朝贵撸了撸袖子,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主意好!待我奏请天王,择日进兵。”

天王在地图上用朱笔圈圈点点,又在堂前踱来踱去,然后舒眉一笑,欣然同意萧朝贵的进兵方案,然后派林凤祥、钱江随征长沙,还特别强调大军到达茶陵以后,务必将赋闲在家的萧史楼请出来做官。

萧朝贵不认识萧史楼,正在着急,此时钱江道袍竹冠,皂绦素履,飘然而至。萧朝贵一把揪住钱江问:“萧史楼是何人?”

钱江见问,忙说:“萧史楼是你本家,你还不清楚?”

“当然不清楚,否则不用前来请教军师。”萧朝贵一脸懵懂,实话实说。

“萧锦忠,字黼平,号史楼,湖南茶陵人。家住下东村,生于嘉庆八年(1803年),道光二十五年状元。萧锦忠为人忠孝,回乡探亲时,两个弟弟相继身亡,他向清廷辞官请求在家侍奉父母,闭门著书。这样的读书人如果能为我所用,其作用不可低估。”钱江见萧朝贵认真在听,继续说,“萧锦忠有不少故事。据说他进京赶考路过上海时,与一位名妓好上了,两人私订终身。后来他状元及第,返回上海,可惜名妓已亡。萧史楼十分伤感,写下一副二百多字长的挽联寄托哀思,此联缠绵哀婉,读起来令人无限惆怅。”

“精彩!状元的事情这么有趣,将来太平天国夺取天下后要开科取士,我也要点一个状元。”萧朝贵兴奋地说。

永兴大营,萧朝贵召开军事会议,问:“我军北攻长沙,前方有安仁、茶陵、攸县三座城池,谁愿去取?”

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同声说:“属下愿往!”

“好!既然三个人都愿意去,不如抓阄,谁抓着谁去。”

萧朝贵写了三张纸条,让三人抓,结果林凤祥抓到安仁,罗大纲抓到茶陵,李开芳抓到攸县。萧朝贵各给一万人马,立下军令状,三人分头准备。

却说安仁知县府虞万宗听说太平军来攻,与训导吴宗、千总何恪、把总潘钟商议对策。

吴宗起身把大门打开,又回到八仙桌旁坐下,大大咧咧地说:“虞大人何须多虑,萧朝贵是广西紫荆山上的一个烧炭佬,他手下那些兵将都是杀猪卖肉耍江湖把式的,他老婆也是一个绳妓,有什么可怕的?何千总手下有绿营兵八百,加上地方团练三千,就算太平军来一万人马又能奈我何?何千总人称‘千人敌’,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把开山斧,井冈山都可以劈开一条路,怕什么长毛。”

何恪见吴训导抬高自己,一脸高兴地说:“萧朝贵敢来,我一斧砍下他的狗头当夜壶。安仁不是永兴,任他千军万马,我叫他进得来出不去。”

虞知县点点头,把何恪端详了一会,说:“还是小心为好!小心行得万年船,遇敌不可大意。”

见虞知县迟疑,何恪表示愿率一千人马出城杀敌,让把总潘钟守城,虞知县同意。何恪引军城外五里亭扎下营寨,五里亭是进兵安仁的必经之路。刚扎下营寨不久,探马便来报告:“何大人,前方有一支人马打着蜈蚣旗,上书一个‘林’字,引军前来叫阵。”

“看来不是萧朝贵。”何恪自言自语,然后提斧上马,引五百人马出战。

两军对阵,何恪手持开山斧,厉声叫道:“大胆长毛,敢犯安仁,吃爷爷一斧。”

对方阵中绣旗开处,林凤祥横刀跃马,厉声说道:“朝廷无道,天王起义师于金田,进入湖南以来,州县无不望风而降,你有何能耐,敢拒天兵?”

何恪仰天大笑,说:“呸!你还有脸说话?你们那个破南王还没有出广西,在蓑衣渡被一炮轰死,看来也不怎么样。还不叫你们西王过来,爷爷砍下他的狗头当夜壶。”

林凤祥将手中的钢刀朝前一举,说:“好大的口气,先赢了我手中这把刀再说!”

何恪也伸出开山板斧,喝道:“来将报上姓名,爷爷斧下不砍无名之将。”

林凤祥一抖手中钢刀,说道:“吾乃西王麾下先锋官林凤祥是也!”

“这还差不多!”何恪说完提着大斧直取林凤祥,两人斗了二十个回合。林凤祥刀法飞快,招式层出不穷,尽往何恪身上要害处招呼。何恪力气用尽,那把开山斧已舞不动了,便拨马回寨。林凤祥岂能错过机会,立马盘弓,一箭射去,正中其右臂。何恪翻身落马,斧头掉在地上,军士上前将他绑了。林凤祥乘胜杀到安仁,在城门前叫骂,虞知县不敢出战,坚守不出。林凤祥骂了一阵,不见城上有什么动静,收兵退走,在五里亭扎下营寨。

当天晚上,吴荣对虞万宗说:“长毛远道而来,今天胜了一阵,夜晚必无防备,我等前去劫寨,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若杀不了林凤祥,救出何千总也可以。”虞知县认为有理,吩咐吴荣小心从事。

时近四更,吴荣领军杀入太平军大营,却发现是一座空寨,急忙退军回到安仁城门前。城门楼上火把突然举起,林凤祥站在城楼上喊:“我已料定你等前来劫寨,顺便取了城池,虞知县已做了俘虏,你一个小小训导,还不下马受降?”

“安仁有被俘的知县,没有投降的训导,今夜中你奸计,来日再与你决战。”吴荣话未说完,只听弓弦响处,一支羽箭射来,躲闪不及,大叫一声,跌落马下,众士卒一哄而散。

且说李开芳率一万人马离开永兴,直奔攸县。

攸县古称“梅城”,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端。知县王福林接到消息,聚众商议战守,把总刘国光愿领兵出战。

刘国光,攸县柏市人。从小练武,是武功山有名的猎户,曾赤手空拳打死过老虎,人称“活武松”。其弟刘光禄曾徒手活捉过云豹,兄弟两人在攸县非常有名。刘国光到衡阳投军,随彭玉麟一起到新宁镇压过天地会起义,因功做到攸县把总。刘国光平时一把钢叉不离身,有时当作暗器使用,二十步内百发百中,凭此绝技,威震湘东。

李开芳率领一万人马前往攸县,刚到攸县境内菜花坪,便被刘氏兄弟率众截住。还没有摆开阵势,刘国禄挺叉飞马而出,李开芳舞刀来迎,双方还未通报姓名就开始恶斗,两马相交十个回合。刘国禄求胜心切,卖了一个破绽,一把小钢叉随手飞出。李开芳看得真切,低头躲过。太平军将士大喊道:“真不要脸,还会使暗器!”刘国禄却不管这一套,又是三把钢叉“嗖嗖嗖”飞出,均被李开芳用刀背叩飞。刘国禄使出平生本事,掏出六把钢叉用力抛向李开芳,李开芳连续砍飞五把,最后一把插在刀柄上,叉尾嗡嗡直响。李开芳正要追赶,发现刘光禄已勒马回营。

刘国光见弟弟输了一阵,想挽回面子,策马上前。两将对垒,双方铆足了劲,各展本事,一时间又刀来叉往,以快打快,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刘国光心想这敌将果然厉害,决定用飞叉计。李开芳早已看出,刀法使得飞快,如车轮一样,不给刘国光任何机会。刘国禄在旁边大急,喊道:“用飞叉。”刘国光心事被弟弟说破,心里慌张,手法慢了一点,右臂被李开芳削去一块皮骨,鲜血直流,不敢再战,拨马回阵。

李开芳挥师掩杀,几名旅帅争先恐后包围过来,声称要生擒刘国光。刘国光揪住一个空当,五把飞叉出手,四名旅帅中叉落马。李开芳大怒,取出硬弓羽箭,连放两箭,正中刘国光的后心,刘国光大叫一声栽下马来。刘国禄飞马来救,李开芳又是两箭飞出,刘国禄躲闪不及,摔落马下,跟他哥哥做伴去了。绿营兵见主将已死,四散而逃,太平军趁势追杀,大获全胜。

知县王福林得知刘氏兄弟已死,宁死不降。太平军围攻三天,攸县城破,王知县在县衙的一棵桂花树上吊自杀。李开芳命大军驻扎城外人马桥,带五百人入城,到县衙坐定,令人收拾王知县尸体,让其家人用棺材运回家乡安葬,然后飞马向西王报捷。

再说罗大纲率一万人马昼夜兼程,五天后才到茶陵。茶陵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罗大纲发兵攻打茶陵,城破,知县高长刚逃到七里湾,忽然前面一队人马拦住去路,蜈蚣旗下冲出一将,浓眉大眼,短衣芒鞋,正是罗大纲。高知县夺路而逃,被罗大纲赶上一刀斩于马下。

罗大纲也不进城,带领兵直奔下东村,萧锦忠正在家里给人题字、作八股文章。罗大纲将其五花大绑押到萧朝贵军前,萧朝贵一见大惊失色,大声骂道:“大胆罗大纲,萧状元是我本家,天王让你去请,没让你去绑,还不退下。”罗大纲心中不悦,诺诺而退。

萧朝贵亲自给他松绑,赔礼道歉,又置酒压惊,抱拳道歉:“久闻状元公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状元公自幼刻苦读书,诗文精妙,广为流传,令天下读书人佩服。”

“区区草民,何足道哉。”萧锦忠不卑不亢,并不领情。

“听说本家在家乡造了座假坟,自己则躲进云阳山闭门读书,莫非要终老山林?”萧朝贵耐心地问。

“没错,伴君如伴虎,弄不好官没当成,连性命都丢了!”萧锦忠看了萧朝贵一眼,吞吞吐吐地说。

“如今天国正是用人之际,我奉天王之命请状元公出山,为天国效力如何?”萧朝贵试探着问。

萧锦忠寻了一把椅子坐下,说道:“状元想要做官机会多的是,皇上封我为翰林院修撰,我都不在乎,天国又能给我多大的官?”

萧朝贵一时语塞,转移话题说:“听说状元公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否一试?”

“当然可以。”萧锦忠爽快答应。

“好!军中无戏言。我给状元公看一篇文章,三遍以后如果背得出,你来去自由,否则,你就留在军前效力。”萧朝贵一本正经地说道。

“一言为定!”萧锦忠怕他反悔,双方击掌为凭。

萧朝贵拿出一份《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萧锦忠接过去连看两遍,当他看到第三遍的时候,萧朝贵抢了过去要他背。萧锦忠不慌不忙地整理一下衣服,声音抑扬顿挫地背道——

真天命太平天国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右弼又正军师西王萧,为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若曰:嗟尔有众,明听予言!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上帝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上帝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