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14)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五十五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14)

第十四回李元度丢了徽州左宗棠收复景德话说左宗棠接到朝廷旨意要他组建一支楚军,他报请湖南巡抚骆秉章同意后,开始在湖南募兵,主要以山区和湖区农民为主,兵源来自岳阳、衡阳、永州和湘西凤凰。

岳州招兵依靠岳州知府丁宝桢筹划,又在湘西凤凰招了五百名乡勇。这些乡勇多为苗民,从小爬山越岭,健步如飞,更兼他们从小习武,好勇斗狠,遇到外来势力,马上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左宗棠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湖南招募了五千湘勇,组成“楚军”。

楚军的粮饷由各州府供应,由湖南巡抚衙门统一调度。楚军成军以后,全部开往岳州集训。

不久,胡林翼来函,说湖北巡抚衙门在汉、沔一带招兵两千人,让左宗棠带勇到武昌进行整编。

左宗棠接到军令,从岳阳楼上船,两天以后到达武昌。胡林翼率湖北文武官员到武昌中华门码头迎接,左宗棠的队伍被安置在蛇山脚下阅马场一带,两支队伍合并以后,有七千人。

当晚,胡林翼在巡抚衙门接待了左宗棠,挽着他的手说:“季高到了武昌,就把这儿当作自己的家,将来有许多重担需要你去挑。”

左宗棠略一躬身,说:“湖南、湖北皆楚地,洞庭两岸是一家。这次组建楚军,都是两湖子弟,尤以洞庭两岸山野村民居多,取名楚军倒也名副其实。”

胡林翼拍拍左的肩膀说:“昔日张亮基计赚左宗棠,这次是湘绮出的主意,我与涤帅定下的策略。左季高在两湖筹建楚军,协同湘军作战。涤帅率一支人马与长毛作战,深感独木难支,兵力不足,又怕湘军势力太大,遭朝廷猜疑,故而上奏朝廷。湘绮也将此事禀告过肃相,肃相奏请皇上同意,这次季高可是奉旨办差哪!”

左宗棠看了一眼胡林翼说道:“这个过程我岂能不知?在湖南时,骆中丞、丁府台对这次组建楚军是非常支持的,要不然,两个月的时间能将队伍带到湖北来?”

胡林翼笑道:“也是!这次出湖南,怎么不把女婿带在身边?”

说起陶桄,左宗棠连声叹息说:“这孩子身体一直不太好!上次张亮基赚我出山,他被安化知县连哄带吓,得了一场怪病,连日常起居都需要人打理,哪能行军打仗。若是他身子骨强壮,我还能不把他带到武昌?”

胡林翼想想也是。自从做了陶澍女婿以后,回益阳的时间少了,更谈不上去安怀小淹岳丈大人老家。还是老丈人了解自己,在贵州几年时间,上马平苗乱,下马草军书,辛辛苦苦干了几年,虽然做到了湖北巡抚,然而这鄂抚却是天下最苦最累的巡抚。

这些年,湘军、太平军在江西、湖北拉锯,武昌沿江一带州县得而复失,虽说自己是巡抚,却连一个固定的衙门都没有。

左宗棠见胡林翼沉思不语,知道又勾起了他不堪回首的往事,于是安慰道:“润帅不必为俗事劳神费力,这些年来你对湘军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若不是你在湖北支撑,如今的大好局面是不会存在的。你在外面苦苦支撑,身边也没有人帮衬,由知府而至鄂抚,是我等学习的榜样。”

“说起身边有帮衬的,还是涤帅幕府人才兴盛。”说到这里,胡林翼停了一下,笑对左宗棠说道,“这些年,你在小淹是将我岳父大人的书都读完了,就凭你的文韬武略,乱世中屹立江左,马上封侯,这些你都可以做到。”

左宗棠叹道:“我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古代许多大将在这个年龄都已经功成名就,我才是一个小小的记名候补知府。”

胡林翼当然了解左宗棠,知道他在谦虚,说道:“姜子牙八十三岁才拜相出征,季高这次组建楚军,建功立业在即。不出十年,你必然功名成就,职位还比我高。”

左宗棠谦虚道:“润帅别给我抬轿子!”

胡林翼摆摆手,说道:“非也!这些年我在外征战,身心疲惫,身体也大不如前,均因劳累所致。季高如鸾鸟出林,池龙归海。平洪杨之乱,必应在季高身上。”

左宗棠听完胡林翼推心置腹的话,一时热血澎湃,还是润芝了解自己,自己既称“今亮”,应该做出一番今亮的事业,方不辜负陶澍、林则徐两位大人的期望。

说到林则徐,左宗棠激动不已,问:“润帅和林文忠公家人有联系吗?”

胡林翼点点头道:“一直有联系,林大人有个女婿叫沈葆桢,进士出身,目前在涤帅军前效力。他多次来信要来投奔我,我让他等着,这次季高自成楚军,已是一方大帅,我让沈葆桢来投你,他也是个可造之才。季高好生培养,以报答林大人的知遇之恩。”

左宗棠眼光一闪,一股难以掩饰的兴奋跃上眉头,忙催促道:“润帅尽快写信,让沈葆桢来军前效力,我对他就像对陶桄那样,尽心栽培就是!”

胡林翼“哦”了一声,语带伤感地说道:“好!楚军出征,所有粮饷不必担忧,湖南供应不足的部分,都由湖北巡抚衙门供给。季高只管出兵打仗,待你平了长毛,我也好回益阳过几天清闲日子。”

左宗棠心中纳闷,问道:“润芝正值壮年,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胡林翼也不回答,他知道自己的毛病。原来胡林翼年轻的时候生活比较放纵,这些年生活毫无规律,常年为湘军粮饷操心,有时因事生气,吐血不止。为了此事,他夫人找了很多名医,开了不少偏方,都不见效果。

胡、左正在谈话,亲兵来报说:“晚宴已经准备好,请二位大人入席。”

胡、左一起出来后,西花厅传来阵阵掌声,左宗棠请胡林翼说几句话。胡林翼推辞一番后,也就站了起来,面带微笑,用他那浓厚的益阳话说开了:“各位同僚,今日季高率军来鄂,楚军初成,在曾大帅的节制下,即将与长毛决战,实乃大事。朝廷十分重视楚军,已任命左宗棠大人为统帅,今后两湖不分家,以湖广兵源粮饷与长毛放手一搏,期望大家能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左大帅湖湘翘楚,此次出山,不负平生所学,我在湖北为诸位筹备措粮饷,大家只管上阵杀敌,人人博得一个锦绣前程,立威于阵前,留名于后世。”

胡林翼讲完,下面又是阵阵掌声。

宴毕,众人各自散去,胡、左两人又在巡抚衙门谈到半夜。当天晚上,左宗棠宿在胡林翼处。

过了几天,左宗棠接到朝廷旨意,令他出兵江西,破解湘军皖南困局。

左宗棠收到文书,马上与胡林翼商量,在金口昼夜打造战船。三个月后,发兵进攻安庆。

太平军细作将湖广已成楚军,左宗棠为帅,正在打造战舰的消息传到天京。干王命令李秀成密切注意江上动向,防止湘军向天京发动进攻。

左宗棠在武昌将声势造足,随后率领七千楚军从武昌城南门悄悄出发,沿着幕阜山北路出兵兴国。七天以后,到达庐山。

却说曾国藩收到朝廷应允攻打安庆的计划,开始部署兵力,准备围城打援。他密令曾国荃围攻安庆,多隆阿、李续宜两军打援。杨载福、彭玉麟率水师封锁水路,兼管运输。当时湘军有六万人马,其中打援人马三万,围城人马一万五千,水师一万五千。

曾国藩告诫众将领说:“用兵之法,全军为上,得地次之。安庆之战,破敌为上,复城为下。”故而湘军兵分三路,一路围城,两路打援。

太平军安庆守将叶芸来是陈玉成手下的得力战将,见湘军来势汹汹,坚守不战,又命令程学启到城外险要地方筑垒死守,互为犄角。鉴于此,曾国荃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安庆城外摆开战场。

曾国荃自有一套用兵绝招,当时皖北一带发生灾荒,大批饥民拥到安庆。曾国荃用陈米施粥,招数千饥民在安庆南、北、西三面挖出两条长壕。壕宽两丈,深一丈,内困守军,外拒援师。引菱湖水灌入长壕,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防守菱湖,四面包围安庆。

曾国藩自署两江总督以来,战局不容乐观,苏南除上海以外,已全部落入太平军之手,李秀成磨刀霍霍,准备进攻上海。而苏北皖北一带多是捻军,神出鬼没,州县无法应付,一日数惊。

李世贤出没浙西和赣东,广信、南昌、抚州等地到处可以看见侍王的旗帜。石达开在湘桂黔狼奔犬突,与蓝大顺,李短鞑遥相呼应。

曾国藩摊开李鸿章进献的地图,仔细端详。朝廷命令湘军进军苏、常,这新任的两江总督总得找一个衙门办公吧?他顺着安庆往东看,前方是徽州府,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叫祁门的地方停了下来。

细看祁门四周,群山环绕,一条官道直通县城,东边是休宁、徽州,南边是景德镇,地处皖浙赣三省的万山群中,是一块不错的小盆地。祁门有一条小河叫大共河,北连大赤岭、大洪岭两个小镇。南经浮梁、景德镇注入鄱阳湖,河浅水急。于是将右手食指在祁门这个位置摁了一下,转身望着窗外开始遐思。

咸丰十年五月,曾国藩离开宿松大营,一路奔波到达祁门。朱品隆率三千人马随行,众将纷纷来投。不久,朝廷又下诏:曾国藩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军皖南。

此诏一出,湘军将士非常振奋,一个个兴高采烈,曾国藩也感觉到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前面还有更大的磨难在等着他。

此时宁国正遭杨辅清、黄文金围攻,张运兰率老湘营于七月二十八日赶到宁国增援,当宋国永、郑阳率运字营进至太平县时,宁国已被太平军攻下。

曾国藩将两江总督府衙门设于祁门城外的柴氏祠堂,正式开衙办公。

李鸿章随曾国藩到了祁门,当他查看地形水脉以后,匆匆来找曾国藩说:“恩师,祁门地形如同一只锅底,四周是山,中间的大共河滩浅水流缓慢,只有舢板小船可以进出,倘若敌人将东边通往景德镇的官道堵死,我们插翅难逃,这是兵家说的绝地,恩师何不移师东流,以免将来受困。东流依山傍水,进可攻,退可守,还可随时移营到水师战船办公。”

曾国藩一听,马上拉下脸,说道:“开衙祁门,已奏朝廷同意。朝令夕改,如同儿戏,朝廷怎么看我们。此事不要说了,过段时间再议。”

曾国藩说完拂袖而起,李鸿章只得退出。

李鸿章负责奏折、咨文、函件、印信等事宜,依靠曾老师这棵大树,日子过得挺滋润,曾国藩也多了一个亲信和帮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