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10)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五十一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10)

第十回樊燮怒告左季高肃顺独倚王湘绮

正当曾、胡联手发起太湖之战的时候,湖南官场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左师爷被人告了御状,朝廷派钱宝青查办此案,准备将左宗棠逮到武昌就地正法。一时间朝廷风声鹤唳,曾、胡两人惊恐万分,感觉到此案大有来头。左宗棠调兵遣将,将围攻宝庆的石达开赶出湖南以后,湖南大治,湘军将帅都知道,如果没有左师爷出谋划策,湘军想在前线顺利作战,也是一句空话。左师爷才华横溢,性情狂放,精力过人,湖南省刑法、钱粮、征兵、募捐等大小事情他都一清二楚,布置得井井有条。

左师爷在湖南人称左都御史,湖南官员都要看左宗棠的脸色行事,不敢稍有违抗,永州镇总官兵樊燮偏偏不买左师爷的账。

这天,永州镇总兵樊燮来到又一村湖南巡抚衙门,在签押房樊燮向骆秉章汇报公事完毕,跷起一条二郎腿与骆秉章聊天。骆秉章知道他是湖广总督官文五姨太娘家的亲戚,不敢得罪。樊燮也是靠着这层关系,不把湖南官员放在眼里,他阴阳怪气地说:“骆中丞别来无恙,樊某军务在身,一直没有时间来探望中丞您哪!”

骆秉章却叮嘱说:“樊总兵军务繁忙,又要监视湘桂边境,石达开回到广西,说不定哪一天还要来湖南骚扰,樊总兵要小心提防才是!”

樊燮大言不惭地说:“前段时间石达开围宝庆,到了东安,就是不敢来永州。他要是敢来永州,我叫他有来无回。永州可不是宝庆,石达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那么容易。”

骆秉章碍于官文的关系,耐心地说:“石达开是长毛有名的战将,曾侍郎就吃过他的大亏。”

樊燮鼻孔朝天,“哼”了一声道:“曾侍郎只知道派萧启江在后面尾追,自己却夹着尾巴躲在江西不敢出来,还屡败屡战,真是荒唐!”

骆秉章知道樊燮是个粗人,话不投机,就借口起身走了,剩下布政使文格与樊燮继续聊天。

樊燮骂人的话,左宗棠全部听进去了。宝庆一战,都是我左某人一手安排的,好不容易才打败石达开,樊燮如此狂妄,心中一股无名邪火蹿起,很想将他痛骂一顿出出气。

半个时辰以后,机会终于来了。樊燮聊完天,向文格告辞,正要离去,左宗棠上前喊道:“樊总兵站住。”

樊燮愣了一下,懒懒地问道:“左师爷何事?”

左宗棠毫不客气地说:“你来湖南巡抚衙门,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进门出门都不跟我这个师爷打个招呼,是何道理?”

樊燮出言反讥:“朝廷并没有规定,二品武官非得跟一个没品衔的师爷打招呼。”

左宗棠恼火了,骂道:“湖南文武官员哪个见了我不打招呼,就是你樊某人卵泡大?”

樊燮经他一骂,气焰小了不少,正要过来跪拜。左宗棠抄起桌上的办公用品朝樊燮头上砸去,骂道:“王八蛋,滚出去!”

樊燮脑袋被砸中,官帽掉在地上,一身墨汁,非常狼狈,逃出湖南巡抚衙门。左宗棠被文格拉住,事情才没有闹大。

左宗棠不依不饶,破口大骂:“下次长毛打到湖南,让你第一个上战场。”

巡抚衙门的官员,听到左师爷骂娘,都跑出来看热闹,见樊总兵被左骡子踢了一脚,一个个幸灾乐祸。左宗棠骂骂咧咧地回到文案前,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办公。

樊燮颜面扫地,连帽子也不敢捡,被左宗棠当球踢出。文格出门捡起官帽,领着樊燮回到布政使衙门。

双方落座,樊燮还惊魂未定,向文格诉苦说:“文大人你看看,这左师爷在衙门内当众辱骂、殴打地方大员,这朝廷还有没有王法?”

文格平时就跟左宗棠不和,他看不惯左宗棠做事风格,尤其是左宗棠大权独揽,不把湖南官员放在眼中。他又秘密调查黄文琛、王葆生等与左宗棠有私下往来,有些事情不清白,早已记录在案,见樊燮在巡抚衙门当众出丑,知道他心有不甘,他将樊燮宽慰一番,又大骂左宗棠的不是。

樊燮心情好了不少,文格将左宗棠平时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樊燮正想出一口胸中闷气,听布政使大人如此一说,正中下怀,表示要前往官文那里告状。文格又挑拨说:“樊总兵不是官文大人的亲戚吗?何不到武昌告他,省得在这里受鸟气。”

樊燮经文格一挑拨,恨恨地说:“你说得对,就去武昌告他,出出鸟气。只是我不会写状子,文大人给我代写一份如何?”

文格正想找人出气,爽快地说道:“这个自然。”

文格又找来几个对左宗棠有意见的官员,罗列了不少左宗棠的劣迹,写成一纸诉状,说左宗棠如何骄横跋扈,辱骂朝廷命官,把持湖南司法、钱粮、征兵、练兵等大权,是湖南巡抚衙门的劣幕。众人看后一齐叫好,一一签名画押,两人密商到半夜方才散去。

次日,左宗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折子,将樊燮告到朝廷,请朝廷将樊燮革职查办。

樊燮也知道左宗棠在参劾自己,拿了状子也不回永州,从长沙湘江码头乘船走水路径自到武昌,向官文告状。

两人一见面,樊燮哭诉事情经过,并检举左宗棠长期把持湖南巡抚衙门,辱骂殴打朝廷武将,任用亲信,安排黄文琛、王葆生等一批文武官员以剿匪为名,鱼肉百姓,勒索地方,是有名的劣幕,说完又将状子递上。

官文也觉得左宗棠做事太过分,在小妾的唆使下,官文将樊燮的状子贴上封条,向朝廷写了一份奏折,说湖南官场黑暗,偌大一个巡抚衙门居然由一个师爷把持,真是闻所未闻。最让人不解的是,这个师爷还是一个劣幕,恃才傲物,独断专行。

官文的奏折送到朝廷,咸丰一看,颇为震惊。朝廷立即行文湖北,命湖北乡试主考官钱宝青审理此案。钱宝青传信骆秉章派人押解左宗棠到武昌对簿公堂,又令人将樊燮捉拿归案。

咸丰的朱批传到武昌,官文一看,见上面写道:“湖南巡抚衙门被一名劣幕把持,实在可恨,着湖北乡试主考官钱宝青查办此案。倘确有不法事情,将左宗棠逮至武昌就地正法,钦此!”

消息一出,眼看左宗棠就要锒铛入狱。文格等人弹冠相庆,骆秉章十分着急,左师爷倘若人头落地,他也逃脱不了关系。他发函向曾国藩、胡林翼求援,又向朝廷上折子,力保左宗棠。

曾、胡接到骆秉章来信,知道左宗棠出了大事。两人一商量,决定救左。胡林翼出银子,曾国藩托关系。

曾国藩给京中湘籍官员写了不少信,派人五百里加急送出,他在给大学士倭仁写信时说:“湘军在前方作战,左宗棠在后方筹粮筹饷,运筹帷幄,靖安湖南,是军中萧何。”

曾国藩又给郭嵩焘写信,请他出死力救左宗棠。

一时间京中湘籍人士在为援救左宗棠,呼号奔走。

胡林翼亦上奏折极力为左宗棠辩解,说左宗棠名满天下,谤亦很大。

却说郭嵩焘收到曾国藩的来信,正在京师启程前往湖南的路上。原来郭嵩焘也卷入一场大案,事情还得从他进京之日说起——

咸丰六年春,郭嵩焘奉曾国藩之命从江西到上海为湘军购买枪炮。这是郭嵩焘第一次与外国人打交道,他在洋人那里接触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思想上震动很大。

八月中旬,郭嵩焘在上海购买了许多枪炮运抵南康,在湘军大营与曾国藩交接,郭嵩焘跟曾国藩讲了他在上海的见闻,说:“外国人也不好打交道,特别是英、法这两个国家的科学技术非常先进,大清确实不能跟人家相比。湘军在江西作战,全凭湖南、湖北两省支持,湘军朝中无人,很难平衡各省督抚。如今一个陈启迈就搞得湘军进退失据,处境艰难,朝廷特授我翰林院编修,命我进京,涤帅意下如何?”

曾国藩知道皇命难违,没有阻拦:“筠仙应该走正常的晋升之阶,编修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位置,我督师东下,你一路相随已有几年,出了不少好主意。现在也应该调整一下,你到京师以后音信常通,有事也好相互照应。”

郭嵩焘讪讪地问道:“陈孚恩已任兵部尚书,不知涤帅跟他交情如何?”

曾国藩重新坐在椅子上看着郭嵩焘说道,“我在兵部时与他有交往,他与大学士倭仁的交情不错,有事去找倭仁,陈尚书必然帮忙。”

郭嵩焘接着说道:“郑亲王的弟弟肃顺任户部尚书,甚得皇上信任,正在招揽天下人才。进京以后,我投身肃幕,取得肃大人信任,必能为湘军出力。有陈大人推荐,进肃幕易如反掌。”

曾国藩点了点头分别给倭仁、陈孚恩写了信,交与郭嵩焘,又令荆七取了一些银两当作路费。

肃顺,字雨庭,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端华之弟,户部尚书、御前大臣,敢于担当,又有主见,深得皇上信任,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肃顺认为满洲八旗入关多年,锐气尽失。要消灭洪秀全,必须依靠汉人。绿营兵与太平军作战,一触即溃,还不如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直谏皇上重用汉人。

祁嶲藻听到肃顺这些奇谈怪论,大为不满,又说不过肃顺,经常称病不上朝,还私下大骂肃顺。总之,肃顺上任以后,接连办了几起大案,两个大学士做了他的刀下鬼,许多人受到牵连。

先说大学士耆英。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耆英代表朝廷在《南京条约》上签字,因与英国人交涉有功,被朝廷任命为两广总督,兼办各国通商事务大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