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7)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四十八章《天下湘军第三卷东南带甲》(7)

第七回九帅陈兵景德镇霆军拒敌破凉亭咸丰九年初,石达开由闽西转入赣南。太平军人马虽多,但军内有不少家属,行动迟缓,也不敢主动进攻湘军,只是沿着南方五岭山区小路向湖南进兵。萧启江一路尾随,跟着石达开追到了湖南。

二月中旬,曾国藩将湘军大营从建昌移至抚州,令朱品隆回湘乡募勇四千,在抚州城外训练,准备成军以后协助张运兰攻打景德镇。

这天,李鸿章看完朱品隆新军训练,神秘兮兮地来见曾国藩说:“恩师,我看湘勇操练,总觉得少一点什么。”

曾国藩十分诧异,问:“缺什么?”

“骑兵!”李鸿章说话也不绕弯子,索性挑明,“江南一带,丘陵较多,不利于骑兵作战。将来恩师移兵安庆到皖中、皖北,长毛、捻匪的骑兵较多,来无影去无踪。湘军都是步军和水师,若遇到捻匪,必然吃亏。不如乘机再建一支骑兵营,将来扩成十营骑兵,再与长毛,捻匪在皖中皖北交锋,不至于吃亏。”

曾国藩略一思忖,说道:“骑兵无马匹,怎么成营?”

李鸿章拍着胸脯说:“只要恩师信任,学生愿回安徽买马。”

曾国藩点点头说:“好!你去营务处领两千两银子,到皖北购买五百匹军马,组建骑兵营,你担任营官如何?”

李鸿章连忙谢道:“学生愿做老师手下的一名偏将。”

四月底,曾国荃募勇三千来到抚州大营向大哥交令。曾国藩将吉字营旧部全部交给曾国荃管理,又将亲兵营调拨给曾国荃。很快,吉字营人马达到六千,成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李鸿章到安徽转了两个月,银子花完,马队却过不了长江,回来向曾国藩交差。曾国藩心中不悦,李鸿章却笑嘻嘻地说:“恩师,此次去皖北,虽未带回战马,却带回了皖省八府五州七十二县详图。”

李鸿章说完,从布包中取出一块帛布,在大营中徐徐展开。曾国藩扫了一眼,只见凤阳府、庐州府、宁国府、徽州府都跃到眼前,府下各县、城镇、村庄、都标有名字,山川河流、关隘城池十分清楚。

曾国藩用手揉了揉眼睛,问:“少荃,三河镇在哪里?”

李鸿章用手指着庐州说:“自庐州往南走是庐江县,庐江县再往南是三河镇,距庐州六十里。前有马栅河、界河,后有巢湖,左右两边都是山,军事上讲,三河镇是一块死地。”

曾国藩看完后,颓然坐在座椅上说:“少荃,如果半年前你送来这幅地图,李续宾就不会死在三河镇了,只是你这地图从何而来?”

李鸿章习惯地清咳两声,有板有眼地说:“学生随吕大人征战,用的是乾隆年间内务府绘制的地图。有的地名出了差错,又不准确,以至于吕大人战死舒城。学生暗暗发誓,要绘制一张安徽全图,后来随福中丞办团练,我派人会同皖省各县团练局,绘制了这张八府五州七十二县详图,为的是行军打仗方便。还未成图,福中丞已调回京师,我加紧赶制完毕,放在老家没有取出,此去回安徽得其方便,取出来奉给恩师。”

曾国藩大发感慨:“刘玄德入川,张松献了地图,我将入皖,少荃献了地图。将来拿下安徽,少荃便是首功。”

这时亲兵甲二来报道:“禀大帅,张运兰久攻景德镇不利,反被长毛杨辅清部包围,请大帅派兵支援。”

曾国藩看了李鸿章一眼,说:“少荃回来得正好!明日点兵,你与老九率吉字营一起去景德镇,增援果字营。”

李鸿章欣喜万分,跪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谢恩师!”

咸丰八年十一月,杨辅清以皖南赣北为根据地,另立山头。

杨辅清占领景德镇后,出兵浙江,浙江巡抚王有龄请曾国藩出兵。曾国藩令吴国佐、张运兰各率本部人马前往景德镇,王文瑞进至景德镇,被太平军围住。王文瑞骁勇善战,挺一支乌缨枪,勇冠三军,结果被杨辅清打得大败。

有一个叫许文胜的人通晓阴阳占卜之术,被吴国佐收为军师。吴国佐对他言听计从,每有事必先问他,许文胜劝他说:“将军与张运兰争雄,两虎相争,必去其一,景德镇是死地,要死让张运兰去送死。”

吴国佐深信不疑,故不发兵,宁愿回湖南老家种地。曾国藩将吴国佐的军队划给张运兰统管,从此以后,景德镇的军事大权都交由张运兰负责。

曾国藩令朱品隆、唐义训、李续宜陆续进至景德镇,三人持重不战,杨辅清傲视湘军,决定各个击破。

朱品隆自从当上营官以后,经常骑一匹银鬃马,手持点钢枪,在大营里面来回走动,傲气十足。这次援助景德镇,他想立功给众将看看。可刚到景德镇时,见太平军势大,杨辅清神勇,便怯敌三分,李榕也劝他观察几天再说。过了几天,朱品隆按捺不住,在景德镇西北十里的洪源一带,率精骑袭击太平军。太平军还真打不过他,纷纷逃往景德镇。

杨辅清大怒,正要亲自率兵攻打,部将杨根元劝说道:“几个无名清妖,何须国宗大人亲自出马。小将有一谋,可杀得他片甲不留。”杨辅清问是何计,杨根元如此这般说了一遍,杨辅清大喜,让他依计而行。

朱品隆率湘军携炮进至景德镇西,正要攻城。杨根元率数百名太平军出城,拿着文书名册说来投降。朱品隆不认识字,将文书交给李榕、唐义训。两人还没有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杨辅清已经从城东北方向杀来,杨根元从正面来攻。朱品隆知道中计,杀向正面之敌,来到城门下。此时杨辅清追兵已到,都是轻骑劲卒。湘军抵挡不住,朱品隆大败,后退二十余里,幸被曾国荃接住,方才退兵。

曾国荃、李鸿章率吉字营六千人马从抚州赶到景德镇,朱品隆已经输了一阵。曾国荃很不服气,朱品隆也感到羞耻,自愿归他节制,只要求曾国荃替他杀杀杨辅清的威风,曾国荃决定攻打景德镇北边的浮梁县。

次日,湘军直奔浮梁,离城五里下寨。浮梁守将韦一笑,广西宁明人,刚烈自负,骑一匹花拳马,使一把宣花斧,他笑着对部下说:“湘军在景德镇被杨国宗打得大败而逃,今天还敢来浮梁,真是自寻死路。”他率五千人出战,留一千人留城。湘军果然不经打,不到一个时辰,太平军尽平湘军营寨,抢了不少财物。曾国荃见时机已到,令朱品隆、唐义训、张岳龄、凌阳运四面夹击,封住太平军退路,刘于淳率水师进入浮梁助战。

太平军大败,韦一笑被乱箭射死,无一人马逃回浮梁,残部一阵风似的逃往景德镇。湘军入城后,曾国荃重整人马,来攻景德镇。

曾国荃仍用围困吉安的方法来围困景德镇,高垒深壕,准备切断太平军对外一切联系,待景德镇城中粮尽,不攻自破。

杨辅清是一支孤军,也无法向天京求援,又不好意思找石达开搬救兵。城中太平军人多,粮草很快用尽,杨辅清几次出城挑战均被湘军用大炮轰回,太平军将士饿得站不起来。湘军四路人马夹攻,杨辅清已经做好出逃的打算。

六月十三日,夜半天降大雾,杨辅清趁着夜色弃城而走,逃往皖南,曾国荃轻取景德镇。

此时四川发生了烟民起义,朝廷问各省督抚谁能入川平定烟民叛乱。骆秉章获知这一情况,函告胡林翼。胡林翼害怕蓝、李断了川盐税收,来不及征求曾国藩意见,又想为曾国藩谋求四川总督一职,便会合官文上奏朝廷让曾国藩入川,出任四川总督,定能平定蓝、李。

曾国藩接到胡林翼的密信,自然愿意。不久,朝廷谕旨到达抚州大营,命曾国藩率兵入川。

李鸿章听到这个消息坐卧不安,独自一人来到大营面见曾国藩,一脸虔诚地说道:“恩师,学生有一言进献,好与不好请老师不要见怪。”

曾国藩把身子朝太师椅上一靠,说道:“但说无妨。”

李鸿章用眼睛看了看左右。

曾国藩会意,说:“左右退下!”

李鸿章压低声音说:“入川之事,老师不可前去。依学生看来,此次入川,老师非但拿不到川督一职,还可能生出许多麻烦,事倍功半。”

曾国藩闻言暗暗吃惊,这士别三日,李少荃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他摸了一下下巴的花白胡须说:“少荃细细道来。”

“恩师,兵兴初期,老师激励湘军将士,以收复江宁为不世之功,以剿灭洪、杨为己任,石达开已经成为流寇,不足为患。四川现在虽有烟民闹事,川督王庆云自有办法剿灭,何须湘军入川,杀鸡焉用牛刀?恩师第二次出山,一路顺风顺水,连战告捷,原因何在?势也,长毛盘踞东南,气焰嚣张,目前能迎战之将只有伪英王、伪忠王。李秀成据苏州,防守南京东南方门户,陈玉成据安庆,防守南京西北江门户。如今湘军有湘、鄂、赣三省人马,已据长江上游之势,若拿下安庆,与陈玉成再争皖中,湘军水师沿徽、宁可顺势而下,兵临南京,洪秀全还可以蹦跶几天?”李鸿章见老师在仔细听,继续说道,“恩师已在湘、鄂、赣经营了六七年,何苦去四川蹚这浑水,老师可派一偏将援川即可。石达开进军福建,恩师都不拦截,何况川、黔、巴、蜀的崇山峻岭,恩师与川督王庆云素无交情,入川之事请老师三思。”

曾国藩示意李鸿章说下去,李鸿章越说越精神:“湘军将来的主战场还在安徽,在湘、鄂、赣三省灭陈玉成,可势压江宁,可得两江。恩师能否与胡林翼大人、官文大人商量,让朝廷收回成命,图皖比入川重要。湘军撤离江西,长毛肯定会乘虚而入,重新攻占江西州县,湘军则前功尽弃。”

李鸿章一番话让曾国藩十分震惊,这个门生能洞察全局,富有远谋,湘军营内诸将无人能跟他相比。两江之地,历来人文荟萃,智谋之士比较多,这薪火传人如今是有了。

曾国藩不动声色,将李鸿章夸奖几句,然后写信给胡林翼,建议暂缓入川,同时又摆出入川势态,将重兵调到皖南。

咸丰九年七月七日,处暑以后,天气开始转凉,曾国藩率文武幕僚登上水师战船,离开抚州大营,顺赣江北上。

八月初,曾、胡在黄州大营相见,胡林翼说了为曾国藩谋取四川总督的事情。过了几天,廷寄下来,朝廷只让曾国藩到四川督师,川督一职已另有人选,曾国藩大失所望。

胡林翼认为既然谋不到四川总督一职,那就图皖,请官文奏请朝廷,让曾国藩暂缓入川,留下来跟自己合兵一处进兵安徽。

曾、胡在黄州大营密商图皖之策,胡林翼举曾国藩为湘军统帅,自己甘为副帅,专治粮饷。又向朝廷写了一份奏折,内容是安徽的长毛势力强盛,对鄂赣皖威胁很大。曾国藩才堪独当一面,请朝廷取消曾国藩入川计划,在安徽继续与长毛作战,又请官文联名合奏。官文同意,在胡林翼的奏折上签上名盖上总督大印,然后快马发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