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天下湘军第二卷鼓响衡岳》(20) - 天下湘军 - 楚天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下湘军 >

第四十一章《天下湘军第二卷鼓响衡岳》(20)

第二十回涤帅治丧荷叶塘湘军征战皖浙赣曾国藩回家守丧,三军无主,乡居期间,各种指责纷至沓来。有人说他一味蛮干,没有真本事,借口奔丧伸手要权,便以守制为名不出山,与平时大讲忠君爱国,护卫名教的君子身份很不相称。

罗汝怀公开说:“夺情之事,宜分轻重缓急,丧父是一家的私事,丧乱是天下的大事,作为臣子不得弃公而不顾。涤生如今四海属望,怎能和乡下愚夫一样固守常规?两次夺情,从去所无。”

好友吴敏树写信给他说:“如今洪逆尚未平定,大军还在前线作战,回家奔丧,已属不忠!”

胡林翼批评他说:“曾国藩做京官做惯了,不能与同僚和平共处,离不开官场,又不能适应官场,圆滑不够,不会应酬,不会做官。”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这种做法意见最大,在骆秉章面前说他不对,还到处散布消息,说曾国藩不是一只好鸟,临阵脱逃,无能自私,躲在家中做缩头乌龟。

左宗棠的脸色就是晴雨表,他的言行就是湖南官场舆论,三湘官员亦群起而攻,曾国藩成了过街老鼠。他心知理亏,百口难辩,只能闷不吭声。他出荷叶塘散步,村中妇女老汉也对他指指点点,让他非常难堪。他夜不成眠,脾气变得很坏,常常因为小事迁怒几位弟弟,经常骂曾国华、曾国葆、曾国潢等人。曾国藩恨死了左宗棠,发誓不跟他说话,也不跟湖南官场来往。

好友欧阳兆熊知道他的病根所在,特地从新宁赶到湘乡给他治病。曾国藩心事重重,头昏眼花,经常失眠。他对欧阳兆熊说:“别人指责规劝,我都可以理解,唯有左季高在长沙的所作所为,让我耿耿于怀!”

欧阳兆熊说:“左季高与你平生相知,涤生过去所采取铁血手段,杀人太多,有些做法确实不妥。”

曾国藩苦笑了几下说:“乱世之中不多杀几个人,能平乱吗?”

欧阳兆熊畅所欲言,说:“涤生身体不适,犯的是心病,心病无药可医。”

曾国藩急问:“那怎么办?”

“岐黄可治身,黄老可治心!”曾国藩听了连连点头,似有所悟。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与欧阳兆熊一起游览故乡山水,去过南岳衡山,又去湘西草堂,专拣一些黄老之学的书来看。

曾国藩走后,朝廷任命福兴为钦差大臣,到江西督军。福兴到达南昌时,文俊率藩司官员亲自到赣江码头迎接,双方相互客气一番。来到江西巡抚衙门,文俊设宴款待,推杯换盏,十分投机,福、文很快成为好朋友,一起联手处处打压湘军。

福兴到上高督师,检阅湘军,诸将对福兴表面很客气,内心并不服气。

福兴知道自己调不动这群骄兵悍将,向咸丰上奏请求朝廷另增一支人马征讨江西,还在奏折上说湘军师老兵疲,斗志不旺,湖南兵将皆不可用。

自福兴担任湘军大帅后,连下几步臭棋,致使湘军损兵损将。

刘拔元自出兵江西以来连下四城,大小数十战攻必克战必胜,赣西太平军提起刘拔元之名,无不闻风丧胆。福兴认为其勇不在毕金科之下,令刘拔元、胡兼善从赣西领兵前往赣东,守上饶,对付黄文金、杨辅清,守住浙赣官道。

太平军为了打通浙赣官道,以李秀成为将,大军云集浙江常山、江山。临江战斗打响,刘拔元、胡兼善等接到周凤山的求援信,说太平军增援临江。

福兴并没有搞清楚太平军进军意图,他认为太平军会进兵福建,调刘拔元、胡兼善出浙、赣交界的枫岭关,进入浙江,偷袭龙泉,防止太平军入闽。

李秀成见调虎离山计奏效,率五千精兵连夜翻过仙霞岭,在披云山下的八都镇设下一支伏兵,单等刘拔元进入浙江。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骁勇善战,喜读兵书,太平军不少将领都跟他关系比较好,都认为李秀成很有韬略,志向远大。

李秀成上过几年私塾,经常一个人读《春秋》《汉书》,杨秀清说手下的将领都不及他。杨秀清封王以后,比较注意笼络李秀成。

李秀成到达披云山,来不及通知龙泉寺守将庞多宁,令部将雷其展率一千人马前来闽浙山间小镇富岭拒敌,自率四千人马列于八都南北山间小道的树林里。刘拔元经枫岭关到达富岭,前面就是浙江龙泉,为了早点赶往龙泉,次日一早,他便率兵先行出发,大军还在浦城。

闽浙交界的披云山山高路陡,仅有一条单骑小道连接浦城和龙泉。出富岭往东二十里,山道渐窄,路旁杂草丛生。刘拔元亲自清道,湘军行军速度变慢。

又行了十数里,前方一声锣响,有一队太平军拦住去路。湘军在赣西每战必胜,故而非常轻敌,一齐来战。太平军抵挡不住,且战且退,湘军追了十余里,又有一队太平军前来接应。胡兼善劝刘拔元就地休息,刘拔元不以为然地说:“长毛就算有十面埋伏,又能奈得我何?”传令进兵。

太平军抵挡一阵,掉头又逃,沿途丢下不少器械。湘军也不争抢,一路追杀。湘军继续追赶,前方有一片开阔林子,只听一阵梆子响,树林四周伏兵齐出,一阵乱箭飞来,射杀了不少人马,原来是李秀成指挥人马四面合击。

刘拔元突出重围,回头一看,胡兼善、刘培元等都陷入重围之中,他复又杀入包围圈前来救援,往来几次,身中数箭,才将胡兼善等人救出。

刘拔元亲自断后,力拒众军,直至战死。太平军退去以后,胡兼善择地将刘拔元埋葬,率湘军继续进攻龙泉。

龙泉守将杜预信原来是浙江雁荡山的一股山匪,在此以打家劫舍为生,后来打着太平军的旗号占领龙泉。他深恨太平军来到披云山抢占自己的地盘,故而太平军想进入龙泉休息,他拒不开门,还说是官军假扮。李秀成不愿意激化矛盾,率军退回仙霞岭。

胡兼善进至龙泉,杜预信非常后悔没让太平军入城。他见湘军势大,又树起为刘拔元报仇的旗帜,派人到湘军大营谈判,说袭击刘拔元的是长毛李秀成部。还说他原来是良民,长毛在浙江闹事,他不得已据城自保,如果朝廷任命他为龙泉守备,他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胡兼善假装同意,派人飞报福兴。福兴十分高兴,任命杜预信为龙泉守备,正六品衔。

胡兼善接到杜预信任命书,气炸了肺,对将士说:“我等为朝廷连下数城,偶尔打了一个败仗,官衔还不过是一个守备,一个降将都升得比我快,还要这蓝顶子做什么?”其他将士心有不服,虽然收了龙泉,怨言不断,湘军与福兴的梁子从此结上了。

曾国华随大哥回到湖南,他手下的兵将都被福兴收编。众将均不同意,福兴派人弹压,激起湘军义愤。胡林翼出面制止,派李续宜从黄州大营出发,赶到上高接管曾国华部,众将表示服从李续宜。曾国华手下将领多是湘乡人,跟了李续宜也不算吃亏。

福兴指挥不了李续宜,却能指挥刘长佑,他一道军令调刘长佑率三千人马前来进攻新余,命田兴恕为先锋,率一千人马协助。

新余守将汪海洋精于骑射,跟李秀成关系较好。平时两人有机会在一起切磋武艺,交流心得。

田兴恕持勇而来,至新余城外搦战,汪海洋率一千精兵出城,兵对兵将对将斗了一天,互有胜负,直到傍晚,汪海洋还不罢休。他令士卒在城上挑起火把夜战,湘军远道而来,一天时间水米未进,支持不住,后退十余里,被汪海洋追杀一阵。

刘长佑听说田兴恕进展不顺,率军前来新余,遭遇汪海洋。两军混战,田兴恕斩了太平军新余副将王暗华,汪海洋兀自不退,声称要活捉刘长佑,被刘坤一敌住。刘长佑回营,满脸尘土,士卒认他不出,直到摘下头盔说话,守营士卒才让他回营。

刘长佑在江西大小数十战,积劳成疾,不能视军,遂向福兴、耆龄请假,要求回湖南新宁养病,让部将刘坤一统领其军。福兴、耆龄并不答应,刘长佑只好作罢。

汪海洋如此能战,大出福兴意料。耆龄向湖南求救,王錱奉左宗棠之命率三千人马出浏阳、平江,经江西铜鼓、宜丰、上高,进入新余。

周凤山这些天右眼皮老是跳个不停,俗话说左跳财右跳灾,这话一点都不假。他奉命攻打吉安东门,围城半年,寸功未得,粮草消耗不少,还几次险些被太平军冲溃大营。

吉安知府黄冕批评他围困吉安的长壕挖得不深,栅栏扎得不牢,打起仗来还不如初出茅庐的曾国荃。

批评多了,周凤山也有听不进去的时候,经常到福兴那里去告黄冕的黑状。福兴巴不得湘军将领窝里斗,好分而治之。见周凤山投怀送抱,自然喜出望外。他对周凤山好言安慰,还说必要的时候可以釜底抽薪,看黄冕笑话。周凤山心中有数,假意围城。

李世贤增援汪海洋,率兵进到吉水,捉住吉水团总张荣发,攻破文锋镇,切断吉安至朱山桥的道路,收复吉安城东十几座石垒,又连夜向周凤山部发动突然袭击。周凤山抵挡不住,队伍被打散。

李世贤率数十骑在赣江东边高地观察地形,曾国荃率五百精骑突至,将他围住。刘连捷挺枪来战,李世贤横刀将刘连捷马腿砍断,刘连捷被掀翻在地,哨官杨世稳、雷万甫一齐来救。太平军护着李世贤退走,曾国荃率军追赶,李世贤回身三箭,在最前面的几名湘军被射翻。曾国荃怕中埋伏,传令退兵。

吉安军情紧急,曾国荃对王錱说:“吉安围城半年,不能功亏一篑。周凤山兵败,驰援吉安是当务之急,长毛李世贤智勇双全,非将军不能抵挡,切勿推辞。”

王錱欣然领命,率老湘营所部人马进军吉安。

李世贤移营到赣江岸边高地安营扎寨,准备柴草填壕突入吉安城内。营垒尚未修好,王錱率五千人马来攻,太平军依托地形抵挡。李世贤对部将说:“湘军倾巢而攻,是想侥幸胜此一仗。今天能打败湘军,吉安城就可以保住了。”

李世贤站在一个土岗上观察良久,自率五百精兵插入湘军背后,将王錱围住。忽见山坡的左侧转出一将,飞马挺枪,直取李世贤。李世贤大吃一惊,只看那将身高七尺,浓眉大眼,阔嘴高鼻,夹一杆点金枪,那枪浑厚圆润,为特殊合金精制而成,尤其是枪头与枪身为龙吐舌,枪尖没有半点血迹,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幽幽的蓝光,这将不是别人,正是刘松山。他与李世贤大战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李世贤不敢与他继续纠缠,拨马离去。王錱见状,回军直扑李世贤,太平军又有十几名将领前来围攻刘松山。

刘松山连挑数人,李世贤见来将如此神勇,退入一道长堤,与大队人马失散,只有赵方元等十名骑兵相从。王錱指挥老湘营继续攻击,太平军几次被冲散又重新集结起来。双方从上午战至傍晚,太平军支持不住,开始退却。王錱追敌直至吉安城下,斩敌一千,重新将吉安包围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