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如何掌控事情大小→方圆定律(3)
第28章如何掌控事情大小→方圆定律(3)
洛克菲勒就是这样,以幽默来对待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在生活中,如果人们能常以幽默来对待各种事情,如在寒冷、炎热、潮湿的令人难熬的日子里,说上几句逗人开怀的笑话,肯定能振作大家的精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被一些框框所束缚,就能借幽默的力量,给生活注入兴奋剂。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个很忠实的小仆人,可他有点懒惰。
一天,伏尔泰对他说:“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来。”小仆人赶忙殷勤地把鞋拿来了。伏尔泰一看惊呆了:鞋上仍然布满着昨天出门时沾的泥迹尘埃!他问道:“你怎么早晨忘记把它擦擦?”
“用不着,先生。”儒塞夫平静地回复,“路上尽是泥泞污浊,两小时以后,您的鞋不又要和现在一样脏吗?”
伏尔泰微笑着走出门。小仆人在他身后跑步追了上来:“先生慢走!钥匙呢?”
“钥匙?”
“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吃什么午饭呢,两小时以后你也将和现在一样饿嘛!”
心理要诀:
仆人对主人服务不周,当然会引起主人的不快,主人往往会训斥仆人。然而,伏尔泰却以微笑和幽默对待此事,将不愉快之事变为轻松,而且使仆人在笑声中得到教育。伏尔泰真可称得上是幽默家。
将事情化小,确实是日常生活中运用幽默力量的好方法。面对生活中可能引起麻烦的事情,我们借助于幽默,共同欢笑一场,就能把这麻烦放到适当的位置而不至于过分忧虑和不悦。以轻松的态度对待麻烦,共享欢乐会使麻烦同整个生活相比之下变得不那么重要。
用笑去面对日常生活中足可引起我们不愉快的小事,不快的负面心理情绪就会随之消散。借助幽默,你可以把琐碎的问题摆在适当的位置上,它与你的整个生活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小了。
小恩小惠终得善报
许多仁人志士甘愿在名誉上受到玷污,而成就更大的事业。谚语说:“立名难而坏名易。”好名声的建立是很难的,而破坏名声只在一时一事之中。所以名节上的损失绝非易事,勇于牺牲名节,必定是为了更大的目的。这就是在顾全大局,对于这个大局来说,名节就是卒,为了保全大局这个车,舍卒是不可避免的。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逼取于民以至无度。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僚属说:“公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家不固,终是“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大开自己的仓储接待饥民,用大斗借出谷米,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公室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
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的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族所得。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意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
冯谖到了薛邑后,冯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穷困,尤其是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啧啧有怨言。于是,冯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了,从今往后,再不催还!”
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毁。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一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心理要诀: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我们做人处世都应控制贪欲。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弃一些东西,你的身上和心灵一定越来越沉重,快乐就真的离去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顾全大局,就必须临危不乱,关键时刻不能患得患失于小利小益,要善于分清眼前利益,能够舍卒保车,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在相对小的利益面前装糊涂、不动心,是每一位渴望大成功的人所必备的素质。
深谋远虑出奇制胜
要具有灵活掌控事情的能力,就必须具备办事出奇制胜的头脑。
很久以前,有个犹太商人,他把独生子送到耶路撒冷去读书。不久这个犹太商人突然病倒了,在弥留之际,他立下遗嘱,把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了长期服侍自己的贴身奴隶。不过如果他的儿子要财产中的哪一件,奴隶须毫无条件地满足他。商人死了以后,奴隶很高兴。他披星戴月赶往耶路撒冷,找到少主人,把老爷临死前立下的遗嘱拿给他看,商人的儿子看了以后十分伤心。
安葬好父亲后,儿子一直在心里盘算自己应该怎么办。最后,他跑去找社团中的拉比,向他说明了情况。拉比听了以后说:“你的父亲非常聪明,而且非常爱你。”儿子不满地说:“把财产全部送给奴隶的人还谈得上什么聪明,简直是愚蠢。”
拉比叫这位少主人多动动脑子,只要想通了父亲希望他要的东西是什么。拉比告诉他:“你父亲非常清楚,自己死了后,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奴隶可能会带着自己辛苦挣来的遗产逃走,说不定连招呼都不打。所以,你父亲才在你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使用了这种把全部遗产保护下来的办法。”可是,商人的儿子还是无法明白,既然都送给奴隶了,保管得再好,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拉比见他死不开窍,只好实话实说:“奴隶的财产全部属于主人,这你是应该知道的。你父亲不是给你留下了一样财产吗?你只要选那个奴隶就行了。这是多么精明的想法呀!”
年轻人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父亲使用了一个权宜之计,遗嘱中所给予奴隶的一切用一个“但是”作为前提,把奴隶美好的一切都变成了梦幻泡影。这个“但是”是这个犹太商人所立遗嘱的关键。说穿了,犹太商人在立遗嘱时就设下了计谋让它无效,在立约时就准备要毁约,因为他当时面临的是“要么让步,要么彻底失去”这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所以他只能选择让步,把全部财产让给奴隶,使奴隶不至于带着财产逃走。这种让步是他心有不甘的,把财产全部给奴隶,和奴隶带着财产逃走是一回事。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犹太商人给遗嘱装进了一个自爆装置,儿子只要找到这个装置,就可以在履约的形式下取得毁约的效果。
果然,在拉比的开导下,儿子真的启动了这个自爆装置,严肃的遗嘱在形式上得到了履行,而对那个奴隶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这就是出奇制胜。
心理要诀:
人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们犹豫,凡事先行动了再说。惟有从行动的步伐中,我们才能不断发现影响事情发展的先决条件。
出奇制胜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紧急时刻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产物。有人曾经说过,所有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对你身边的一切保持高度关注,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意识到时机资源的宝贵,在适当的时间里办别人想办的事,说别人想说的话。
如此,我们才能正确无误地抵达梦想的终点。
能屈能伸轻松做人
有哲人说:“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就像是毒害你自在心灵的药饵。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它本来就是以“缺陷”的样式呈现给我们的。人如果事事追求完美,那无疑是自讨苦吃。因此,一个人应学会能屈能伸地面对人情世故,这样才能达到轻松做人的目的。
要受得住委屈,方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洼反能盈满,凋敝反得新生;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痴迷。要在危难中保全自己,必须懂得这个道理。这就是能曲的含义,说到底就是以一种近于残忍的狠劲对待自己。因为惟有如此,才能积蓄得下力量,不至于一下子就被人消灭。
楚汉争霸时,季布曾是项羽麾下战将,有一次追击刘邦,差点杀了刘邦。后来刘邦得了天下,最恨的就是季布,悬重赏全国通缉他,同时下令,谁敢藏匿他就诛灭九族。
季布无处藏身,只好剃成光头东躲西藏,最后还卖身为奴,才得以自保。
有人会说,一个真正的英雄壮士,穷途末路,一死了之算了。像季布这样的壮士,一反昔日刚勇豪迈的气概,窝窝囊囊地亡命天涯,这又是何苦呢?
其实季布自有季布的理由。在刘、项争雄的时候,以西楚霸王项羽那样“力拔山兮”的气概,季布仍然能在楚军中以武勇扬名楚国。每次战役都身先士卒,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多少次冲入敌军夺旗斩将,称得上是真正的壮士。
可是等到项羽失败,刘邦下令通缉他,要抓他杀他的时候,他又甘心为奴而不自杀,显得多么下贱,一点志气都没有。季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坚信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只是投错了胎,走错了路,所以受尽了屈辱但不以为耻,盼望有机会能施展自己还没有充分发挥的潜能,所以最终成了汉代的名将。从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窥测出他的志气、抱负,他觉得为项羽而死太不值得,因此才那样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只要还有一线东山再起的希望,即便败得再惨也不会自杀的,他们宁愿被俘虏,落到坐大狱、受刑戮的地步,而且至死也不甘心。
心理要诀:
一个有见识、有素养、有气魄的英雄,并不像愚夫愚妇一样,心胸狭隘,为了一点儿小事,就气得寻死上吊。这并不是有勇气的表现,而是计穷力竭,觉得没有办法挽回局面,走到绝路上了,所以才去自杀。而胸怀大志的人,固然把死看得很轻,不怕死,但要看值不值得去死。
因为他们的智能超过常人,他们惟一忧惧的是此身不保,只要留得青山在,抓到了权力,就会实现他的理想,让天下来个天翻地覆,所以他们宁愿做囚犯也不想死。这些英雄豪杰,只想如何建功立业,为此受什么委屈都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