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如何处理非常规事情→移情定律(1)
第20章如何处理非常规事情→移情定律(1)
下篇办事有方法篇
——不同的事情采用不同的心理定律当非常规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心理往往会产生一种始料未及的危机感。而处世“移情”就是要我们懂得因地制宜,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办事法则,只有懂得这一处事法则,我们才能在危机关头化险为夷。
移花接木转危为安
高明的人往往不但能看到一些事情表面的结果,而且还能关注事情背后的一些玄机,并把它拿到公开的场合去表演,借以迷惑视听或弥补疏漏。
明朝正统年间,韩雍出任御史,巡按江西。一天,都御史深夜来访,看上去神色十分不安。
韩雍有些奇怪:“这么晚了,找我一定有事吧?”
都御史看看左右没人,就跪在地上:“请一定要救救我。”
“出了什么事?”韩雍问。
“天大的事情。”都御史说,“我私拆了诏书。”
“这的确是大事”。韩雍皱了皱眉头,说,“别急,先说说事情的经过。”
原来,朝廷下了诏书给镇守中官,这位都御史以为是下给自己的,就拆开了看。等知道错了,已经来不及了。私拆诏书可是大罪,他左思右想,想到韩雍平素聪明过人,就来找他出主意。
韩雍沉吟了半晌,说:“明天你宴请中官,其余一切由我来安排。”
第二天,都御史果然请中官和韩御史赴宴。韩雍把旧的诏书揣在怀里,神情自若地和大家饮酒谈笑。
大家已有了几分酒意。这时,一个邮卒走了进来,把一封诏书交给了韩雍。韩雍二话不说,拆开就看,刚刚看了一眼,就惊恐地说:“这诏书不是给我的。”
原来,这诏书是韩雍事先假造的,他故意要邮卒把诏书错交给他。
说着,他把诏书交给中官。但这时诏书已被掉了包,交到中官手中的是原来的那封真的诏书。
“没用的奴才,居然糊涂到把中官大人的诏书交给了我,该打!”
韩雍不住声地道歉,还要责怪邮卒把诏书给错了人,要杖责他。
中官倒是有些过意不去了:“韩御史真是个诚实的人。不过,邮卒也是无心之过,他把大人当成老夫了。就饶过他这一次吧。”
都御史连忙说:“这是个误会,我们大家还是喝酒吧。”
于是,大家举杯,尽欢而散。
心理要诀:
移花接木,即是人们常说的“调包计”。韩雍巧使个调包计,那封被都御史拆开的诏书就到了中官的手里,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件就变得说得清道得明了。
在现实的生活中,每当我们在遇到某些感觉无从下手的事情时,千万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硬碰硬的去解决,我们要像韩雍那样懂得“调包”,这里我们所说的“调包”是指可以用一些别人在心理上较容易接受的逻辑思维来代替人们无法接受的种种现实真相,只有这样在处理此类的事件时才能处乱不惊,转危为安。
突发事件顺势制宜
现实生活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也就是说,如何通过你的语言技巧顺势制宜地得以解决呢?我们先看著名幽默表演大师卓别林的故事。
一天,卓别林带着一大笔款子,骑车驶往乡间别墅。半路上突然遇到一个持枪抢劫的强盗。强盗用枪顶着他,逼他交出钱来。
卓别林满口答应,只是恳求他:“朋友,请帮个小忙,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向主人交代。”
强盗摘下卓别林的帽子,朝帽子上打了两枪。
卓别林说:“谢谢,不过请再向我的衣襟打两个洞吧。”强盗不耐烦地扯起卓别林的衣襟打了几枪。
卓别林鞠了一躬,央求道:“太感谢您了,干脆劳驾将我的裤脚打几枪。这样就更逼真了,主人不会不相信的。”
强盗一边骂着,一边对着卓别林的裤脚连扣了几下扳机,也不见枪响,原来子弹打完了。卓别林一见,赶忙拿上钱袋,跳上车子飞似的逃走了。
你可能说这是个小笑话而已,未必是真实的事情。当然,幽默归幽默,其中所蕴藏的道理却是正确的,那就是,对于突发事件,任何人都是难以预料的,应付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就是机动灵活,顺势制宜。
曾经有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演唱家,曲毕谢幕时,没有走出两步,便被麦克风的电线绊倒在地,娇美的身躯与当时的狼狈形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此时,观众哗然,起哄声不断。
然而,这位女演唱家并没有失态,她急中生智,站起来,拿起话筒说:“我真正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顿时,杂乱的噪声变成了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女演唱家用这样得体的辩解方法,以“美”补“丑”,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反而更得到了观众的欢迎。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美,在赴白宫出席里根的送别宴会的途中,他突然在闹市下车,和站在路旁的美国行人握手问好。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将汽车扭转回头,冲下车,围上前去,并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旁的美国人赶快把手从裤袋里抽出来(怕他们袋内藏武器)。行人搞得一时不知所措,有人责问这是为什么?站在戈尔巴乔夫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赶快打圆场,向责问的美国人解释说:“他们的意思是你们把手伸出来,跟我丈夫握手。”
这种随机应变、顺水推舟的解决危机事件的巧妙方法,维护了苏联领导人对美国人的友好感情。顿时,周围的美国人伸出手来同戈尔巴乔夫等人握手致意。
心理要诀:
像上例,卓别林突遇强盗,如果他稍加反抗,定会有性命之忧。卓别林的应变妙处就在于他完全依从了强盗的意志,并“真情实意”地恳求强盗帮助自己度过被劫后的难关,诱导强盗上当。当强盗把子弹打光,形势却“柳暗花明”出现了转机,卓别林从容地渡过了这场劫难。
应付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就是顺势制宜,因为变故已经发生,我们无法将它复归于无,那么就只好镇定精神,稳定心绪来坦然面对。顺势制宜的应变分寸在于,我们必须依据眼前的事情、势态,顺其发展,以争取时间,缓解对自己不利的现状,然后迅速开动脑筋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法。
当然,语言的机警、简练会在此时起到关键性作用,这就需要平时多多读书,多多磨炼,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头脑充实,机智敏捷,反应灵活。
成事之道手段非常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不顺甚至灾祸,谁也回避不了。认识到这一点,就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困境而叹息,反观那些智者,他们总是能把困境当作一种机遇,巧于应对,从而逢凶化吉,当然,这需要胆识,更需智谋。
大文学家韩愈处事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
韩愈的仕途开始时很不顺畅,他二十岁左右开始参加科举,一连三次,均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算考中,这时他已经三十岁了。根据当时的科举制度,考中进士,还不能授官,还需经过吏部的考试,合格者才可正式授官,于是韩愈又考,不料又是一连三次的失败。
和其他文人一样,韩愈向当时的权贵投书,推荐自己,两个月内向三位宰相上书三次,依然没有得到他们的青睐。于是韩愈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藩镇的节度使,先后投奔了两位节度使,可时间不长,节度使就死了,韩愈又只好重找靠山。
韩愈于是又回到京城,这一回他选中了京兆尹李实。按照老办法,韩愈先给李实写了封信,信中多有溢美之词。他说:我来到京师已经十五年了,所见的公卿大臣不可胜数,他们都不过是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辈,还从没有见到一个像您这样忠心耿耿地效忠皇上、忧国如家的人。今年天气大旱,一百多天没有下雨,种子下不了地,田野寸草不生,可是,盗贼不起,谷价不涨;京城百姓,家家户户都感受到了您的关怀。而那些以前喜欢为非作歹的奸佞之辈,也都销声匿迹了。如果不是您亲自处理镇服,宣传天子的恩德,怎么能有这种喜人的局面呢?我从青少年时代便读圣贤之书,颂圣贤之事,凡忠于君孝于亲的人,虽在千百年之前,也十分敬慕,更何况亲逢阁下您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侍候在您的身边以报效我的忠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