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管仲大祸临头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管仲大祸临头

第23章管仲大祸临头

齐军战败的消息传回临淄,举国上下一片惊慌,特别是那些有随军出征的人户,更是惊恐万状,忧心如焚,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天天站在城门口、爬到山坡上,翘首以盼,等待出征的亲人归来。整个临淄城被一股哀伤的气氛所笼罩。管仲虽然预料到此次齐国出兵征讨鲁国必败,但当战败的消息传来之后,还是像遭到雷击一样,整个人都惊呆了。他连忙找来隰朋,问隰朋知道不知道更多的情况,隰朋回答,只知前方战败,其他的也知不甚详。管仲叫隰朋准备做善后工作,他自己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数日后,在一个大雨瓢泼的下午,齐国战败的大队人马狼狈不堪地回到临淄,全城的百姓,特别是出征的家属,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淋着雨,站在城门口,等候亲人归来。当丢盔卸甲、疲惫不堪的败军接近城门时,呼兄唤弟声,妻子叫夫声,儿女喊爹声,爹娘唤儿声,此起彼落。当找到自己的亲人时,不论旁边有人无人,俱皆相拥而泣,庆幸能够活着回来和家人团聚;当见到自己的亲人缺胳膊断腿时,皆抱头痛哭;而那些不见活人面,唯见一具僵尸,甚至连尸体也不见的人家,则是呼天抢地,号啕大哭,其声撕人心肺,其状惨不忍睹。

管仲站在人群后面,眼见此情此景,不由珠泪双流,时间一久,泪水夹杂着雨水,雨水又带着泪水,顺着两颊向下流淌,滴在地下,不知哪是雨水,哪是泪水。他既为齐桓公不听劝告而痛心疾首,也为这些死难将士悲哀。一场毫无意义的侵略战争,夺去了数千齐国子弟的生命,阎罗殿前,添了数千枉死的冤魂。他再也看不下去了,默默地转回身,回到家里,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候着属于他的那一刻。有词为证:

桓公刚愎擅征伐,损兵折将返回程。

哭声震天撕心肺,枉死城中添冤魂。

却说鲍叔牙率着残兵败将回到临淄后,怀着愧疚的心情赶到管仲府上,他想告诉管仲,齐国战败的经过,他想向管仲告罪,是他没有附和管仲一同劝阻主公出兵,且还对出兵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是齐国的罪人。

管仲躺在床上,从脚步声就知道是鲍叔牙来了,他翻过身去装睡,故意不理鲍叔牙。鲍叔牙同管芨打过招呼后,进入管仲的卧室,见管仲面里而卧,知道是故意不理他,以他的脾气,齐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绝不会在此时安然入睡。他轻轻叹了口气,却又不想离去,见案上堆积着如山的竹简,蹑手蹑脚地走到案前,翻开一看,有《七法》《兵法》《侈靡》《枢言》《轻重甲》等篇,他顺手拿起《兵法》看了起来。

管仲见鲍叔牙进来半天没有动静,故意翻了个身,见鲍叔牙正在看竹简,轻轻地咳了一声。鲍叔牙闻声放下手中竹简,轻轻叫道:“夷吾弟,我回来了。”

管仲从床上坐起来,愣在那里,一言不发。鲍叔牙痛苦地说:“是我错了,我不该赞同主公的意见,出兵进犯鲁国,我是齐国的罪人。”说罢,抱头痛哭。其实,鲍叔牙之所以出兵,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管仲开脱,现在兵败长勺,他将全部的过失揽在自己身上。

管仲淡淡地问:“阵亡的将士有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两千八百九十六人,损失战车二百乘,丢失辎重、兵器不计其数。”鲍叔牙痛苦地说,“我来请你一同进宫,同主公商量一下,该如何善后。”

“主公性情极傲,此次若打了胜仗,我必无恙,若战败,必羞于见我,此时我若去见他,必使他无地自容。”管仲痛苦地指着案几上的竹简说,“这些都是我近些天赶写出来的,都是我对治国的一些看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我为齐国恐怕只能做这些了。”

鲍叔牙吃惊地问:“为什么?”

“主公若获胜而归,定会高兴非常。我们君臣之间也许会相安无事。偏偏天不遂人愿,齐军大败而归。”管仲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主公性情孤傲,大败而归,必羞于见我,我命休矣!”

“不会的,绝对不会。”鲍叔牙肯定地说,“主公怎么会自损股肱呢?若真是这样,为兄我必将以死相谏。”

“没用的。”管仲说,“真的没有想到,小白竟如此固执,给他讲了那么多道理,就是听不进去。他要做的事,你能改变得了吗?”

鲍叔牙痛苦地蹲在地下。

“回去吧!”管仲关心地说,“家里人还等着你呢!”

却说齐桓公狼狈不堪地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临淄,丧魂落魄地回到寝殿,关上门,谁也不理。他怎么也想不通:鲁国乃手下败将,此次出征怎么就一败涂地呢?曹刿,曹刿是什么人?一介山野草民,无名之辈,三百乘战车,怎么就打败了齐国五百乘战车呢?齐军伐鲁,天下皆知,如今却大败而归。岂不贻笑天下?连一个鲁国都难以降服,怎能服诸侯?还有那个管仲,坚决反对打这一仗,没有听他的,结果打了败仗,寡人还有脸见他吗?唉……

几天来,隰朋协助管仲和鲍叔牙,夜以继日地做善后工作,但他时刻又担心着管仲所说的事,待诸事都办得差不多的时候,进宫面君,欲一探虚实。不料齐桓公将自己关在宫中,闭门谢客,任何人也不见,只好悻悻而返。

蔡姬端来一大碗排骨炖山药,小心翼翼地来到齐桓公身旁说道:“主公,山药炖排骨,补补身子吧!”

齐桓公一挥手:“去!去!”不意间手碰到蔡姬的手,蔡姬猝不及防,汤碗掉在地上,叭的一声,摔得粉碎,汤水溅了一地,也溅了蔡姬一身。外面的宫女闻声,连忙进来打扫地下的碎片。蔡姬不恼不火,忙进内换了一身衣服,再来到齐桓公的身边,安慰地说:“主公,几天了,你不吃不喝,这怎么行呢?”齐桓公还是不出声。蔡姬继续说:“主公向来雄心万丈,吃了一次败仗怎么就如此懊丧?胜败乃兵家常事,吃了败仗不要紧,只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以后就会打胜仗了。”

齐桓公两眼看着蔡姬,心里升起一股暖流,顷刻间,这股暖流冲遍全身,激发出身上的一股冲动,他猛地站起来,抱着蔡姬,向睡榻走去。蔡姬双手搂住齐桓公的脖子,两眼痴迷地看着齐桓公。

侍女们见状,连忙退出寝宫,关上宫门。

蔡姬躺在睡榻上,任由齐桓公将自己全身衣服剥得精光,一丝不挂,齐桓公鼻孔里扑哧、扑哧地冒着粗气,三下五除二地脱去自己的衣服,饿狼似的扑到蔡姬的身上,一股原始的野性在他的身上纵情暴发。蔡姬如同一只温驯的小绵羊,闭上眼睛,任由齐桓公一番折腾。

云雨过后,蔡姬帮齐桓公穿好衣服,重新端来一碗山药炖排骨,齐桓公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

“再加一碗如何?”蔡姬温柔地问。

齐桓公抹了抹嘴说:“不用了。”

正在这时,内侍来报,鲍太傅在偏殿求见。齐桓公恼怒地说:“不见!”

“慢!”蔡姬叫住了正要离去的内侍,对齐桓公说,“主公,你已经几天未见大臣了,鲍太傅求见,必定有事,你不能总是将自己关在宫里,不理朝政吧?”

齐桓公想了想,看了蔡姬一眼,起身去了偏殿。

鲍叔牙手拿几卷竹简坐在偏殿,见齐桓公进来,吃惊地问:“主公,几天不见,怎么如此憔悴?”

齐桓公摇摇头,唉声叹气,情绪十分低落。

鲍叔牙自责地说:“都怪臣无能,指挥不力,才使齐军兵败长勺。”

“不说这些了。”齐桓公问道,“阵亡人数多少?”

鲍叔牙回答:“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两千八百九十六人,损失战车二百乘,丢失辎重、兵器不计其数。”

齐桓公惊问道:“这么多?”

“其实……”鲍叔牙试探地说。

齐桓公追问一句:“其实什么?”

“管仲当初的意见是正确的。”鲍叔牙看了齐桓公一眼。

“不要再提这个人。”齐桓公突然大发雷霆。此时的齐桓公心情异常复杂,当初,他不听管仲的劝告,强行出兵,结果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他无颜见齐国的列祖列宗,无颜见齐国的百姓,更无颜见管仲。正是:

纵使汲尽黄河水,难洗今朝满面羞。

鲍叔牙见齐桓公连管仲的名字都不愿意听,知道管仲所料不假,一颗心马上悬了起来。临来之前,隰朋也向他说过管仲的预料,起先他还不相信,如今看起来,似乎真的有这个意思。

“主公!”鲍叔牙叫了一句。

“不要再提管仲。”齐桓公压住火说,“死亡将士的善后做得如何?”

鲍叔牙只好回答:“阵亡将士的家属都给了抚恤金,伤者也在安排救治。”

“好吧!”齐桓公说,“择个时间,寡人要祭奠阵亡将士。”

鲍叔牙见齐桓公不愿多谈,放下手中的竹简,转身离去,临出门时回头说了一句:“主公如果有时间的话,请将案几上的竹简看看。”

齐桓公见鲍叔牙走远,急迫地拿起案几上的竹简,一看,原来都是一些政论与兵法的简策,有《七法》《兵法》《侈靡》《枢言》《轻重甲》等,顺手拿起一篇《兵法》,只见上面写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