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战略调整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3章战略调整

第53章战略调整

文姜自齐襄公去世以后,一直郁郁寡欢,日夜思念,朝思暮想,抑郁成疾,得了肺炎咳嗽之病,后来病情恶化,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秋不治而逝。临终前,她将鲁侯叫到床前说:“齐襄公在世之时,已将其女指配于你,现齐女已长成十八岁。你要将齐女迎娶回来,以正六宫之位。不要拘泥于守丧期不办喜的旧制,不要使我在九泉之下还悬念这件事情。再者,齐国已是中原霸主,我活在时,鲁、齐心存芥蒂,总是有些小摩擦。我死之后,一定要谨慎从事,与齐国修好。”言罢而逝。文姜是齐桓公的姐姐,她的去世,齐桓公和鲁庄公都痛失亲人,以此为契机,鲁、齐开始修好。

鲁庄公办完母亲的丧事之后,便欲遵依母命,欲与齐国商议婚娶之事。大夫曹刿说:“主公大丧刚过,尚在守丧之期。婚娶之事,待三年丧期满后再办吧!”

鲁庄公道:“寡人的母亲有遗命,嘱寡人不要拘泥于旧制,要借议婚之事,尽快与齐修好。既然曹大夫有此说,那就将婚娶之事改在明年吧!”

第二年七月,齐国上卿高傒与鲁国的使臣在鲁国的防地(今山东费县以北)会盟,申订前约。同年冬天,鲁庄公又亲自到齐国行纳币之礼,欲娶齐襄公之女、齐桓公的侄女为妻。

当时的婚姻,有所谓的“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亦称纳币)、请期、亲迎。纳征的“征”字有成的意思,意即婚姻之事基本谈成,此后此女已属男方,一般不准再许配与他人。春秋时,纳征又称纳币。本来,诸侯婚娶,应当派卿大夫去女方行纳币之礼,诸侯不必亲自去行纳币之礼。而此时的鲁庄公急于娶齐女为妻,以达到与齐国修好的政治目的,消除齐国对鲁国的压力与威胁。顾不得礼仪,亲自到齐国行纳币之礼。这桩婚事,实际上是政治联姻。

鲁庄公就是这样一个脾气的人,当他处于上风时,就趾高气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一旦处于下风,精神就崩溃了,完全没了斗志,甚至将尊严也抛在脑后。母亲文姜在世时,他尚有所依靠,觉得齐桓公总会看在自己姐姐的份上,不至于对他这个外甥过分逼迫,所以还能摆着架子,不参加鄄地之会盟,只派使臣参加幽地之会,对齐国摆出一副若即若离的样子。文姜去世之后,鲁庄公失去了唯一的仗恃,所以马上毫无尊严地倒向齐国一边。

鲁庄公亲自到齐国纳币,逗留到第二年春才返回鲁国。齐桓公考虑到鲁侯尚在守丧之期,将婚期延期周惠王七年(公元前670年),议定以秋天为吉期。

这年夏天,齐国又举行隆重的社神祭祀,并检阅军队。齐桓公为了威慑鲁庄公,邀请他来齐国“观社”。鲁国的大夫曹刿觉察到齐桓公的用意,欲劝谏鲁庄公不要去,但又不好直接批评鲁庄公的胆怯与无自尊,只得搬出一套关于礼的陈腐议论,委婉地劝谏道:“主公不能到齐国去。礼,是用来整饬人民的。诸侯会聚,所讨论的无非是尊王室,修臣礼,让诸侯向王室出多少贡赋,使小国朝见大国。诸侯等级、爵位相同,就以大小决定先后次序,有敢不会朝者,则以大军讨伐。诸侯听命于周王室。若周王出巡四方,就召集诸侯开会,大习朝令之礼。如果不是这样,国君就不行动,国君的所有举动,都要被史官记载下来的。”

曹刿的言下之意,齐国是诸侯国,鲁国也是诸侯国,两国地位相等,因此,鲁庄公不能像赴天子之会一样应齐国之召。

鲁庄公没有接受曹刿的劝告,又风尘仆仆地跑到齐国。“观社”过后刚返回曲阜,齐桓公又在郑国的扈地召鲁庄公与之会盟。来来去去,鲁庄公疲于奔命,然而却一点脾气也没有。齐桓公如此捉弄鲁庄公,总算是为柯地劫盟及过去的磕磕碰碰出了一口恶气。

暴风雨过后,就是晴天。

周惠王七年,鲁庄公在位二十四年,年已三十有七岁。这年秋天,是鲁庄公迎娶新娘子的吉期。他为了讨好新娶的齐女姜氏,凡事极其奢侈,为新娘子“丹桓宫楹”“刻桓宫桷”,将宫室、宗庙盛饰一新。但是,新娘子却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女子,她不满意鲁庄公结发妻子孟任。所以,鲁庄公亲自到齐国来迎亲,她却死活不愿与鲁庄公同行。鲁庄公只好先行回国,拖至秋天,齐女姜氏才姗姗而来。姜氏来到鲁国,即被鲁庄公立为夫人,是为哀姜。

鲁庄公为了讨好哀姜,命令鲁国的大夫及同姓的宗妇在拜见时,一律用币作见面礼。当时的礼俗,男女所送的见面礼是不一样的。男人送的礼物是“大者玉帛,小者禽鸟”,而妇女送的礼物则是“榛、栗、枣、干肉”,这是男女有别的礼制。

御孙私自叹道:“男子送礼,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采,女子送礼,不过榛、栗、枣、修而已。今男女同礼,没有任何区别。男女之别,乃国之大节,就是因为夫人的到来而乱了礼制。”

鲁庄公可顾不了这么多,他一心只想讨好哀姜。事实上,自姜氏嫁与鲁庄公后,齐、鲁两国的关系确实已修好。

春秋时期,永远是一个不平静的时期。齐桓公也是一个好动的人,他刚刚臣服了鲁国,又把矛头对准了陈国和郑国,开始干涉起这两国的事务。

陈国从北杏会盟时起,一直是齐国的追随者,历次的会盟与征伐,齐国的一纸公文,陈国都会参加。但是,在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宣公欲立宠妾所生之子妫款为太子,竟然杀掉了原来的太子妫御寇,妫御寇有一个好朋友妫完害怕牵连,逃到齐国避难。

齐桓公因为妫完是有名的贤人,就任命他为齐国的卿。妫完推辞说:“我是个羁旅之臣,侥幸获得宽容,生活在君上的宽明政治之下。君上赦免我不娴熟古人的教训,使我免于罪戾,不成为负担,这已是君上对我的恩惠了。我获得的已经够多了,怎敢有辱国君的高位,致使别人说君上的闲话呢?”

齐桓公见他拒受卿职,改命妫完为齐国负责手工业的工正。陈、田两字在古代是相通的,所以陈氏又称田氏。后来,妫完的后人在齐国发展壮大,到战国初期,终于代替姜氏而成为齐国之君,史称“田氏代齐”。这是后话。

管仲是一个具有浓厚守旧意识的人,不愿意看到废嫡立庶的事情发生。于是,派使者到陈国,迫使陈国对杀太子御寇一事认错。迫于齐国的压力,陈国只好就此事公开道歉。

郑国的前任国君郑厉公很有魄力,不甘心随着齐国的“指挥棒”转,齐桓公曾扣留郑国的大夫郑詹来威胁郑国,但郑厉公根本不矛理睬,仍然我行我素,而且还为周王室立了大功,一时名声大震。齐桓公虽为霸主,对郑厉公的所作所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毫无办法。可惜郑厉公不久人世,继位的郑文公虽然也不愿跟着齐国走,但其才干和魄力远远不及其父。郑文公四年(公元前669年),郑国主动与南方的楚国修好,想以楚国为外援,同齐国相抗衡。

齐国正愁找不到借口对郑国进行惩罚,得知郑与楚修好,就派人对郑人进行游说和威胁。郑文公见鲁国、陈国前后都屈服于齐国,齐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恐遭到齐国报复性的打击,于是,派人到齐国,请求修好会盟。

公元前667年,齐桓公召集齐、鲁、宋、郑、陈诸国之君在宋国的幽地会盟,郑国再次回到以齐国为首的中原集团。

周惠王见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以“尊王”之帜为号召,致力于恢复周代的道德伦常观念和秩序,与以前那些从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的霸主有天壤之别。于是,派王室卿士召伯廖到齐国传达周天子之命。

召伯廖来到临淄,向齐桓公宣读周天子圣谕:

赐齐侯为方伯,修太公之职,得专征伐。

惠王十年七月十日

周天子赐齐桓公为方伯,就是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领旨谢恩后,召伯廖又向齐桓公传达口谕:

卫国曾助王子颓篡位,助逆犯顺,迄今未得到应有惩罚,烦伯舅为朕图之,对卫国加以惩戒。

卫国本来一直追随齐国,卫惠公曾参加了鄄地两次会盟,齐桓公八年又追随齐国讨伐郑国,并参加了同年的幽地之会。但是,自卫惠公去世(卫惠公于齐桓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71年去世)后,其子继任国君之位,就是卫懿公。卫懿公继位之后,再也没有参加过齐国组织的会盟与征讨。齐桓公对此极为不满,早有兴兵问罪之意,只是苦于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因此,当召伯廖转达周惠王的意愿后,齐桓公欣然受命。

齐桓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65年),齐桓公打着天子的旗号,率齐国大军伐卫。卫懿公不甘示弱,发兵抵抗,经过一番激战,卫军大败而归。齐桓公驱兵城下,以周惠王的名义,严厉斥责卫国帮助周室王子颓作乱。卫懿公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只得俯首认罪,并拿出许多财物珠宝向齐桓公行贿。齐桓公这才满意地带着卫国送的财物撤军。

到此时为止,中原诸国(除晋国等少数西方诸侯国外)完全归集于齐国的旗帜之下,而唯齐国马首是瞻。

这一天,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已为侯伯,中原霸主的地位也已确立,齐国的战略有必要稍作调整。”

齐桓公问道:“仲父以为如何?”

“过去,我们的目标是‘尊王称霸’,现在,霸主地位已经确立,中原地区各诸侯国已基本安定。但是,夷人(泛指蛮、夷、戎、狄之人)不断扰边,中原四周不安宁。特别是西方的山戎,北方的赤狄,南方的荆蛮,经常侵扰中原各国。如果不对夷、戎、狄、蛮的侵扰予以打击,中原各国就不会安宁,主公的侯伯地位也不能牢固。”

齐桓公也有同感,问管仲有何善策。

“尊王攘夷!”管仲道,“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把中原华夏诸国归集在齐国的旗帜之下,完成齐国之霸业,同时,通过‘尊王攘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周代的社会秩序。”

就在管仲与齐桓公将齐国的战略口号由“尊王称霸”调整为“尊王攘夷”后不久,齐桓公得知楚王也在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担心楚国进犯中原,欲先发制人。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管仲。

管仲回答道:“楚国称王于南方,土地广阔,兵强马壮,连周天子对他都没有办法。如今又命子文为相国主持国政,四境安定,不是靠武力可以降服得了的。且主公新得诸侯,对诸侯并没有存亡兴灭之恩德,诸侯之兵,不一定都能为我所用。为今之计,应当广布仁德,树立威信,待时而动,这才是万全之策。”

齐桓公认这管仲说得有理,暂时息了伐楚之念。

这一天,燕国使臣突然来齐,说山戎进军攻打燕国,燕国不能抵挡,请求齐国支援。管仲笑着对齐桓公说:“机会到了。”

“什么机会到了?”齐桓公不解地问。

管仲说:“主公欲伐楚,必须先征服戎,戎患既息,才有精力专门来处理南方的事情。”

“好!”齐桓公赞成管仲的主张,对管仲说,“请仲父选定吉日良辰,出兵燕国,消灭山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