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八合诸侯定周室
第64章八合诸侯定周室齐桓公自宁毋会盟德服郑侯回国之后,对管仲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决定宴请管仲,向管仲请教为君之道。为表示对管仲之尊重,他命人挖了一口新井,用柴草覆盖其口,斋戒十天,然后召见管仲。
宴请之时,齐桓公又请鲍叔牙、隰朋、宁戚作陪。管仲来了以后,齐桓公拿起酒爵率先向管仲敬酒,谁知酒过三觞之后,管仲起身不辞而去。齐桓公见状,先是莫名其妙,后是大为恼火,不高兴地说:“寡人为宴请仲父,斋戒十天,已经是很严肃的了,仲父却不辞而去,是何缘故?”
鲍叔牙和隰朋连忙赶出来,追上管仲说:“主公已经发怒了。”管仲仍是要走,两人好说孬说,总算是将管仲拽了回来。
管仲转来,走进院中,先是背靠屏风而立,再往前至中庭,齐桓公一直是冷眼看着管仲,不发一言,直到接近中堂之时,齐桓公才一脸不悦地说:“寡人斋戒十天而宴请仲父,自以为没有什么失礼之处。仲父不辞而去,不知是何缘故?”
管仲一脸肃容地说:“沉溺于宴乐者,就沾染于忧愁;厚享于口味者,就薄于德行;怠慢于朝廷者,就缓于政事;有害于国家者,就危于社稷。臣就是因为这些,就敢于不辞而去。”
齐桓公马上改容下堂说:“寡人非敢自为苟安,只是以为,仲父的年纪大了,寡人也老了。几十年来,仲父为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为齐国之霸业,耗尽了毕生心血,寡人设此宴,是想慰劳一下仲父。”
“臣听说,壮年人不懈怠,老年人不苟安,顺天道办事,一定有好结果。夏桀、商纣、周幽王三王之所以失去人心,进而失去天下,并不是一个早上猝然而至。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主公何必有所苟安呢?”管仲说罢,转身而去。
齐桓公这次不生气了,以宾客之礼再拜而送出。
第二天早朝之后,齐桓公留住管仲,要继续完成昨天想问而没有问的话。他对管仲说:“寡人欲请仲父讲一讲建立国君威信的问题。”
“人民爱戴,邻国和睦,天下信任,这就是国君的威信。”管仲不假思索地说。
“好!”齐桓公赞同地问,“怎样才能建立这种威信呢?”
“治身、治国、治天下。”管仲仍然是不假思索地说。
“何为治身?”
“导治血气,以求长寿,虑远谋和广施德。此即为治身。”
“何为治国?”桓公继续问。
“举用贤能、爱护百姓;对外保全灭亡之国家,接济断绝之世家,起用死于王事者的子孙;薄收税敛,减轻刑罚。此乃治国之理。”
桓公接着问:“何为治天下?”
“法令能够推行而不苛刻,刑罚精简而不妄赦罪人,官吏宽厚而不迟慢拖拉,屈辱窘境的人们,法度也能加以保护,往者来者都无所约束,而人民乐。此为治天下。”
正在君臣二人说得起兴的时候,近侍来报,周室派使者来齐。桓公与管仲刚下得阶来,周王室使者已经入殿。
“周室下士王子虎参见齐侯!”周室使者抢前一步参见桓公。
齐桓公一揖道:“上差远道而来,不知有何差遣?”
“周室危在旦夕,受太子郑之命,特向伯舅救助。”王子虎道。
“坐下来说话。”齐桓公坐下来道,“周室又发生了什么事?”
“天子驾崩,惠后与公子带倾倾欲动,太子郑不敢发丧。”王子虎急促地说。
原来,周惠王年老多病,知道自己在世的时日不多,因其宠惠后,欲乘其活在之时,废掉世子郑而改立惠后所生的公子带,不料齐桓公出面干涉,率诸侯于首止会盟,拥戴世子郑,使得他的如意算盘落空。经此一事,周惠王病情加剧,于公元前653年底,带着对王储的深深遗憾、对惠后及公子带的深深歉疚和对齐桓公干涉王室内政的满腔仇恨而辞世。
太子郑担心后母惠后和庶弟公子带同他抢夺王位,同太宰周孔公、上卿召伯廖商议,决定先不发丧,秘密派遣王室下士王子虎快马加鞭奔赴齐国,将周惠王驾崩之讯告诉齐桓公,请求齐桓公帮助他继承王位。
齐桓公闻周惠王驾崩之讯,大吃一惊,急忙对管仲说:“仲父,这件事情该如何办?”
管仲想了想,冷静地说:“请主公马上将诸侯召集到曹国之洮地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议王室之事。”
“好!”桓公对王子虎道,“请上差速回洛邑,向太子郑报告,寡人将在洮地大合诸侯,支持太子郑继位。”
翌年(公元前652年)春正月,桓公在曹国的洮地(今山东鄄城西)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周室王位继立之事。与会诸侯有宋桓公、鲁僖公、卫文公、曹共公、许僖公以及陈太子款和周太子郑的使臣王子虎,新归服的郑文公请求参与了会盟。参加会议的诸侯在洮地之会上歃血为盟,订立了支持太子郑的盟约。
洮地之会后,八国诸侯分别修表,各遣大夫赴洛邑向周室献表。八位大夫是:齐国大夫隰朋、宋国大夫华秀老、鲁国大夫公孙敖、卫国大夫宁速、陈国大夫辕选、郑国大夫子人师、曹国大夫公子戊、许国大夫百陀。八国大夫连同盛大的羽仪队伍,打着问安的旌旗,浩浩荡荡集结于王城之外。
王子虎先期回洛邑报信,世子郑闻八国诸侯俱来献表,忙派王室上卿召伯廖出城慰问八国大夫,向天下公布惠王驾崩的消息,然后发丧。周室太宰周公孔、上卿召伯廖拥太子郑主丧,八国大夫入城,称奉君命凭吊,并联合奏请王室太子郑嗣位。
太子郑即位,百官与八国大夫朝拜,是为周襄王。惠后与公子带见朝中大臣与八国诸侯都支持太子郑,知大势已去,不敢轻举妄动。
周襄王即位,确定次年改元。此次周室王位之更替,可谓是有惊无险。
周襄王即位后,天下暂时无事。而此时的齐桓公,似乎有了心事,一连数日,总是闷闷不乐,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心中的不快之意源于何处。是日早朝以后,他又留住管仲,没头没脑地说:“仲父,寡人闷得慌。”
“主公是哪里不舒服吗?”管仲关心地问。
齐桓公抛抛手,蹬蹬腿,说:“都好好的,未见异样。”
管仲看着齐桓公,手指胸膛说:“主公这里不舒服!”
齐桓公惊异地问:“仲父如何知道?”
“自从洮地会盟归来之后,臣看主公一直闷闷不乐。臣不但知道主公得的是心病,而且还知道主公的病因何在。”管仲很肯定地说。
“仲父真的知道寡人心里想的是什么?”齐桓公不相信地问。
“周室嫡庶不分,几至酿成大祸。今齐国储君尚虚位以待,主公可否为此事而忧心?”管仲两眼盯着齐桓公。
“唉……”齐桓公长叹一声,“知寡人者,莫如仲父也。”
管仲道:“周室乃前车之鉴,主公宜早作打算,以杜后患。”
“寡人有过三位夫人,皆无所出。蔡姬戏水酿祸,寡人一怒之下将她遣送回蔡,事后想起来,寡人当时的处罚也太过严厉,对蔡姬有失公平。只是碍于情面,不肯承认罢了,故而一直未再立夫人。”齐桓公说,“寡人膝下六子,都是庶出,都可继承君位。论年龄,当属无亏年长。无亏是长卫姬所生,在众夫人当中,长卫姬侍候寡人时间最长,她常在寡人耳边唠叨此事,寡人已答应长卫姬,立无亏为太子。易牙、竖刁、开方也屡屡向寡人进言,请早定储君之位,也力荐公子无亏。”
管仲知道,长卫姬乃开方之妹,易牙、竖刁二人皆奸佞,恐无亏异日为君,内外纠合,必乱国政。但立储乃君主之事,不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他也知道,齐桓公既然对此事很烦恼,一定是对无亏不放心。故意问道:“主公既然答应了长卫姬,立无亏可也,为何还要烦恼?”
“无亏虽年长,乃平庸之人,非为君理国之才。倒是公子昭,素有贤名,且聪明能干,是个可造之才。寡人有意于他,只是举棋不定。”齐桓公殷切地看着管仲说,“请仲父为寡人决之。”
管仲见桓公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由自己决定,心里无比激动。他知道,公子昭是郑姬所出,郑国才同齐国修好,若立公子昭为储君,还可结好郑国。于是说道:“主公欲使伯业长久,则继承君位非贤者不可。主公既知公子昭之贤,为何又要犹豫不决?”
“若无亏以其年长为由来争,他们虽然都是庶出,但也是长幼有序,如之奈何?”齐桓公担心地问。
“继位乃主公与臣身后之事。主公曾为鲁、卫之君位继立出过力,如今为周太子郑继位更是不遗余力。”管仲道,“主公可在诸侯中选一贤者,以公子昭相托,他日齐国若发生君位之争,请这位贤者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