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城邢封卫 - 管仲:他为霸业而生 - 余耀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9章城邢封卫

第59章城邢封卫

齐桓公率兵救燕,剿灭山戎,对中原诸侯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然而却激怒了北狄之王瞍瞒。北狄有军队数万,屡有入侵中原之心,闻齐兵荡平孤竹、剿灭山戎,异常震怒。他认为,齐兵远征山戎、孤竹,是无视北狄的存在,也许下一个目标就是北狄也说不定。于是,瞍瞒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率兵进犯中原。就在齐桓公剿灭山戎(公元前663年)凯旋的第三年(公元前661年),瞍瞒便大举进犯中原,驱动胡兵二万余人向邢国(今河北邢台县境内)发起了进攻。邢国见狄人大势来犯,自知不敌,便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由于征伐山戎,长途征战,很是疲劳,想休整一段时间,不想出兵援邢。此时的管仲也已年过花甲,已近古稀之年,但他却不顾征伐之苦,对齐桓公道:“戎狄的性情如同豺狼,贪得无厌,诸侯国都是亲戚,不能不管。安乐就像毒药,留恋不得。《诗》说:‘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就是诸侯相互救援的协定。请主公发兵救援邢国,履行盟约上所签订的诺言吧!”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于公元前661年春,发兵救邢。狄人见齐军来救,带着从邢国掠夺的战利品撤回去了。

第二年,狄人再次兴兵南侵,这一次他们选项择的目标是卫国。

此时的卫国国君是卫懿公,他是在卫惠公去世(公元前669年)之后继任的。卫懿公不是一个好国君,骄奢淫逸,好玩成性,不恤民情,不理朝政,国人对他极为不满。他对这些却丝毫未察,仍然是我行我素。卫懿公最好鹤,其好以达痴狂的程度。有道是:“上人不好,下人不要。”因卫懿公爱鹤成僻,有那阿谀奉承者便四处搜罗,纷纷向卫懿公献鹤,于是,自苑囿至宫廷,处处都养有鹤,都城之内,无处不鹤。

卫懿公给鹤修筑豪华的住处,喂上等的食物,鹤随他出巡要乘“轩车”。当时礼制,天子乘坐的车称为“大路”,诸侯乘坐的车称为“路车”,大夫乘坐的车称为“轩车”,士人乘坐的车称为“饰车”,百姓只能乘牛车或以步当车。也就是说,卫懿公给他的玩物鹤以大夫级别的待遇。

古人最重礼节,国人对卫懿公如此荒唐的做法,极为不满,加之他将精力和财物都花在鹤的身上,不恤民情,不理朝政,更加深了国人对他的仇恨。

此时的卫国,由大夫石祁子与宁庄子同秉国政。二人数次劝谏,卫懿公都充耳不闻,说得急了,甚至还会引来一顿臭骂。

公子毁是卫惠公的庶兄,见卫懿公如此荒唐,料知卫国必毁于其手,托故来到齐国,齐桓公颇喜其人,将齐氏宗室之女许配给公子毁为妻,公子毁便住在齐国,没有回归卫国。

这一天,卫懿公正带着他的爱鹤在城郊游玩,突见一名侍卫拍马近前,翻身下马叩首道:“主公,大事不好!”

卫懿公大吃一惊,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石大夫派小的前来禀报”,侍卫急切地说,“狄兵犯境之事,石大夫请主公速回宫,商讨应敌之策。”

“快!”卫懿公连忙爬上车,对驭手喝道,“开车,回宫。”

石祁子守在宫门口急得团团转,见卫懿公车驾归来,上前将卫懿公搀扶下车,焦急地说:“主公,狄人来势汹汹,此次卫国恐怕是凶多吉少。”

“快召集兵马,准备应敌之策。”卫懿公就大声命令。

“臣已派人招募兵士,怎奈百姓都逃避村野,不肯为国打仗。”石祁子叫苦地说。

卫懿公听到石祁子的报告,即该命人前去缉拿,不一会儿,擒得百余人,卫懿公对这些捉来的人说:“狄人犯境,你等为何逃避村野,不思报国?”

众人道:“主公有一宝物,足可以打败狄寇,不必用百姓。”

卫懿公忙问:“什么宝物?”

“鹤呀!”众人异口同声地说。

“鹤怎么能打仗?”卫懿公愤然道,“它不过是一只鸟!”

“鹤既不能打仗,便是无用之物,主公不恤有用之百姓,而养无用之物,百姓心里当然不服。”

“是寡人错了!”卫懿公猛然醒悟,对众人说,“寡人马上放掉所有的鹤,从此以后,再不养这无用之物,以顺从民意。”

“主公即使有此意”,石祁子摇摇头说,“此时恐怕也晚了。”

正在这时,探子又前来禀报:“狄人大队人马已到荥泽。”

卫懿公听报,惊得不知所措。石祁子奏道:“狄兵骁勇,不可轻敌,臣请到齐国求取救兵。”

卫懿公长叹一声道:“昔日齐国奉王命伐卫,后虽退兵,寡人没有备礼感谢。这次再去求救兵,人家能来吗?寡人决定与狄人拼死一战,以决存亡!”

宁速忙说:“臣请率师抗狄,主公据守城池。”

“寡人如果不亲自抵敌,军士们能拼命抗敌吗?”卫懿公说罢,解下身上所佩玉玦,交给石祁子道,“卿代寡人暂理国政。”又抽出一支象征权力的弓矢交给宁速道:“卿负责守卫都城。国中大事,全委托二位卿家,寡人率兵出战,若不能胜,誓不回城,今日一别,就是永别。”

石、宁二人庄严地接受卫懿公的重托,泪流满面地说:“主公,臣等盼主公得胜而归!”

卫懿公将后事安排已毕,命令:大夫孔渠为将军,于伯为副将,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立即赶奔荥泽迎敌。

瞍瞒见卫军大队人马到来,从杏黄大旗上一个大大的“侯”字,知是卫侯驾到,也不待卫军摆开战阵,带着人马便迎了上去。狄兵与卫军在荥泽展开决战。卫兵军心涣散,本无心交战,见敌军来势汹汹,尽弃车杖而逃,刚一交火便溃不成军。卫懿公被狄兵团团围住,脱身不得。

孔渠见四面都是敌军,对卫懿公道:“事情紧急!请主公撤去主帅旗帜,乔装成士兵,混在士兵队伍中脱身,臣在后面挡住敌军。”

卫懿公仰天长叹道:“贼势浩大,败局已定,岂是三两个人扭转得?寡人今日宁可一死以向卫国百姓谢罪,也不临阵脱逃,苟且偷生。”说罢,挥动手中长剑,催车冲向敌阵。怎奈数千狄兵,将卫懿公区区几乘战车围住,脱不得身。只几个回合,黄夷被狄兵乱刀砍杀,孔婴齐自刎而亡,于伯中箭身死,卫懿公和孔渠则被狄人砍作肉泥。卫军全军覆没。

卫懿公一生好鹤丧志,直至最后一刻勇敢地去战死,终于为自己略洗荒唐国君之耻。有词为证:

曾闻古训戒禽荒,谁知一鹤便丧邦。

荥泽一战但求死,企盼乘鹤返仙乡。

宁速与石祁子从逃兵口中得知卫军全军覆没,情知都城难守,保护着卫侯宫眷和公子申,连夜乘小车逃出城,往东而去。国人闻卫军溃败,二位大夫已逃出城,皆扶老携幼,随之逃命,一时间,哭声遍野,乱成一片。等到狄人赶到时,卫国已是一座空城。狄人将卫国府库,及民间存留金粟之类,劫掠一空,毁其城郭,满载而归。

石祁子与宁速保得卫侯宫眷和公子申,沿着黄河且战且走,幸亏宋桓公派兵来迎,备下船只,连夜渡过黄河,才保得性命。计点人数,只有七百三十余人。

宋桓公把从卫国逃出来的七百多人,连同卫国共邑(今河南辉县)和滕邑的人集中在卫国的漕邑(今河南滑县西南),总共五千余人,帮助卫人在此搭好栖身的草棚。

石祁子和宁速商议,国不可一日无君,便在草棚里拥立公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谁料戴公原本就有病,又经战祸惊吓,即位仅几天,便一命呜呼,追随卫懿公于黄泉路上。

宁速连夜赶往齐国,求见借住在齐国的卫国公子毁,宁速一见公子毁,跪下哭诉道:“公子,狄人举兵犯境,百姓惨遭屠戮,懿公战死,都城被毁,财产皆被洗劫一空。戴公即位才几天便病故,卫国无君,臣代表国人前来,恭迎公子回国即位。”

公子毁闻此惊报,顿时哭成泪人。稍候片刻,稳定情绪后,带着宁速求见齐桓公。

齐桓公早知卫国亡国之事,询问于管仲道:“仲父,卫国已亡,寡人该如何处理?”

“闻卫国残兵在宋桓公的帮助下过了黄河,在漕邑筑庐栖身。戴公刚即位便病逝。如果料得不差,卫国很快就会有人来齐。”管仲换了口气说,“因为他们要找的人在齐国。”

“谁是他们要找的?”齐桓公问道。

“公子毁。”管仲道,“卫国一定会有人来恭迎公子毁回去继承君位。”

“啊!”齐桓公问道,“寡人是帮还是不帮?”

“帮!”管仲道,“齐国乃中原霸主,主公向有行义之名,当你有了行义之名以后,就会得到好处,你就得继续从这条路走下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