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偷渡卑耳河
第55章偷渡卑耳河
密卢带着残兵败将逃往孤竹国,拜倒于孤竹国国主答里呵脚下,哭诉道:“国主,齐军依仗兵多将强,侵夺我国土,抢掠我财物,恳请国主借我精兵五千,以报此仇。”答里呵道:“孤正欲起兵相助,因身体偶染小恙,未曾及时发兵。不想却让令支国吃了大亏。国主放心,孤竹不是令支,卑耳河乃天然屏障,深不可渡,足抵十万雄兵。只要将竹筏尽数拘回港口,齐兵插翅也飞不过来。等齐军退兵之时,孤和国主率兵追杀,定能将齐军杀得片甲不留。”
孤竹国大将黄花元帅道:“齐军能在伏龙山凿泉得水,黄台山一举突破,其用兵之人,绝非泛泛之辈,定是高人。”
“此人乃齐国相国,名叫管仲。”密卢有些胆怯地说,“听说他精通异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神机妙算,鬼神莫测。不然,怎能在伏龙山凿出山泉,似神兵突破黄台山天险?”
“齐军中既然有此等异人,即使我们将所有的竹筏拘于港口,他也能造出竹筏渡河。”黄花道,“应派重兵守住溪口,昼夜巡逻,以防齐军偷渡卑耳河。”
答里呵哈哈大笑道:“元帅过虑了,一个管仲,何足道哉?”
“国主是北戎领袖,何惧中原来犯之敌?”密卢奉承地说。
“常说令支国人强马壮,转瞬间便国破家亡。”黄花元帅冷哼一声,“亡国之奴,败军之将,有何资格在此高谈阔论?”
密卢狠狠地瞪了黄花一眼,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答里呵制止了二人的争辩,也没有采纳黄花之言。
再说齐军从令支出发,行不过十里之地,见前方崇山峻岭,怪石林立,古木参天,杂草丛生,荆棘塞路,山险路窄,不说战车难行,就是空人通过也很困难。管仲叫军士取来硫磺焰硝引火之物,撒入草木丛中,放了一把火。霎时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熊熊大火迅速漫延开来,噼噼剥剥,烧得一片山响,直烧得草木无根,野兽绝迹。透天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火熄之后,管仲命兵士凿山开道,车辆在马拉人推之下艰难地前进。有人建议,鉴于山高路险,车辆难行,不如弃用战车,轻装上阵,直捣贼巢。
管仲道:“戎兵骑马,便于奔驰,只有用战车才能抵挡,若无战车,我军将处于劣势,断难取胜。”
管仲看到士兵们艰难地推车前进的情景,突然想起当年隰朋将他从鲁国引渡回齐,途中遭鲁军追杀,为了激励兵士的斗志,自己自创一首《黄鹄之歌》,士兵们边唱歌边推车,胜利地逃回齐国境内的情景。于是,管仲连夜赶写了两首歌,一首为《上山歌》,一首为《下山歌》,令军士传唱:
上山歌
山巍巍兮路盘盘,
木灌灌兮顽石栏。
云薄薄兮日生寒,
我驱车兮上高山。
风伯驭兮俞儿操,
如飞鸟兮生羽翰,
跋山巅兮不为难。
下山歌
上山难兮下山易,
车如环兮蹄如坠。
车辚辚兮人吐气,
厉山险兮履平地。
捣戎庐兮消烽烟,
伐孤竹兮史留名!
两首歌不出两天时间,便在兵士间传开了,全体将士都会唱这两首歌。军士们在行进途中唱着歌,劲头十足,顿觉脚步轻盈不少,行军速度大增。特别是那些推车的军士,边推边唱,你唱我和,同心齐力,轮转如飞。
齐桓公与管仲、隰朋等人登上卑耳山之巅,看到兵士唱着《上山歌》推车上山,唱着《下山歌》推车下山,士气高涨,感叹地说:“寡人今天才知道,一首歌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
管仲笑着说:“臣当年坐困槛车之时,遭鲁人追杀,做《黄鹄之歌》以教军士,军士们唱着歌,忘记了酷暑,忘记了疲劳,脚步如飞,才使臣顺利回到临淄。”
“为何人一唱歌就会忘记疲劳呢?”齐桓公不解地问。
管仲答道:“人有躯体,也有精神,躯体劳累,精神也为之疲惫,若精神愉悦,则就会忘记躯体的劳累。”
齐桓公笑了笑说:“仲父博学多才,通达人情,真乃天人也。”
大军唱着歌,推着车,一齐向前进发,翻过几座山头,前面又见一岭,大小车辆,俱壅塞于道,停滞不前。管仲派人前去打探,回来禀报:“前面道路,两边天生石壁,中间只有一条小路,仅容一人一马通过,车辆难越,故而行军速度大减。”
齐桓公面有惧色地对管仲说:“如果在此地伏兵,寡人必败矣!”
管仲也捏了一把汗,感慨地说:“幸亏戎人没有用兵之人,否则,若真在此地设伏,我军插翅难飞。”
正在大家踌躇不前之时,齐桓公突然惊视前方,慌忙弯弓搭箭,但却引而不发。原来,他看见从山坳之中走出一个怪物,细看,此怪物似人非人,似兽非兽,长约一丈有余,朱衣玄冠,赤着双脚,大摇大摆地走到齐桓公面前,对着齐桓公再三拱揖,似有相迎之意。然后以右手撩衣,竟向石壁中间急驰而去。齐桓公大惊失色,问管仲:“仲父看到什么吗?”
管仲和左右看到齐桓公奇异的神态,已是十分惊奇,又见齐桓公这样问,更是有些莫名其妙,茫然地回答:“臣什么也没有看见。”
齐桓公便将他刚才看到怪物的情景描述了一遍。
“臣闻北方有登山之神,名叫‘俞儿’,臣作的《上山歌》中的‘俞儿’,就是此神。”管仲推测道,“依主公刚才的描述,定是俞儿无疑。俞儿只有见到霸王之主才会出现,也只有霸王之主,才能看得见俞儿。臣恭喜主公,立霸王之业,成为中原之霸主,乃是天数所定。”
“伯侯为霸主,乃天命所归,寡人恭喜了。”燕庄公一旁恭维地说。
在场众将皆向齐桓公祝贺。
“俞儿向主公拱揖,是迎接主公前往讨伐孤竹,撩衣者,表示前方有水,右手撩衣者,则是说左边水深,暗示请向右行。”管仲接着说,“既然有水阻路,幸有石壁可以固守,且将人马驻扎在山上,使人探明水势,然后进兵。”
齐桓公下令:“人马驻扎在山上待命。”接着对虎儿斑说:“将军带领小队人马前去探明水势,看是否有竹筏过河。”
虎儿斑带领人马前去探水,回来禀报:“下山不到五里,就是卑耳河,河宽而水深,四季河水不枯。原本有竹筏渡河,自兴兵之后,竹筏全被戎主拘收,找不到一乘竹筏。”
管仲紧盯着虎儿斑问道:“真的没有办法过河?”
“末将带来了一位土著人,他说卑耳河有一处可以涉水。”虎儿斑接着对跟在身边的一个土著人说,“老丈,请你将知道的情况讲给仲父听。”
“小的见过大人。”土著人说。
管仲问道:“卑耳河真的有地方能涉水过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