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雅量高致——心平气和的女人凭宽阔的胸襟让恩怨淡化(1) - 淡定:做个心平气和的女人 - 卡耐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章雅量高致——心平气和的女人凭宽阔的胸襟让恩怨淡化(1)

第25章雅量高致——心平气和的女人凭宽阔的胸襟让恩怨淡化(1)

卡里尔说:“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宽容和体谅着普通人。”对于普通的女性来说,如果能做到雅量高致,培养自己具备宽容的美德,那她必然会表现出绝佳的涵养与出众的魅力,让身边的人无法忽视。也许,你无法做到像圣人那样去爱你的仇敌,但是,你可以原谅他们,忘记他们的过失,让自己的心沐浴在阳光下。  感恩和知足,使世界更美好

写书教人致富的奥曼以《达到经济自由的9个步骤》而闻名于世,她自身也很有钱,过着富裕的生活。她开着豪华跑车,戴着劳力士手表,穿着名牌服饰,高兴的时候随时可以去私人小岛度假。面对这样自由而又随意的生活,她却坦白承认她没有满足感,即使有很多亲朋好友陪伴在侧,她也还是觉得很寂寞。对此,奥曼也很困惑,她说:“尽管我已经比我梦想的更加富裕了,但是我却依然觉得空虚、迷茫和悲伤。时至今日,我才意识到钱财并不等于快乐!现在,我真的不知道快乐由何而来。”

生活中,有很多人和奥曼一样陷入了快乐的盲区,他们为钱辛辛苦苦奋斗了大半辈子,最终才意识到“有钱不一定快乐”。当时,假如她愿意利用圣诞假期的时间静心读一读普拉格所著的《快乐是严肃的题目》,那么,她一定能够提早感悟出快乐的秘诀是感恩之心。

在书里,普拉格引述了一个观点,即是因为人本身的问题才导致人的不快乐,所以,要想快乐,首先要把人本身有问题的部分修理好。根据普拉格的看法,导致大多数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知感恩。他提醒为人父母者,尤其是在布施礼物的“快乐假期”中,一定要认真教导孩子懂得感恩与满足。他说,“假如我们毫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给予他们太多,导致他们的期望越来越大,那么就相当于剥夺了他们快乐的能力。”他认为,作为长辈,作为父母,首要责任之一就是教导孩子们学会从心底里向别人表示“谢谢”。

要想得到快乐,知足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心理学家多易居曾经说过,佛家早就洞悉了人类不快乐的秘密,那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期望无法实现。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普拉格则从诸多方面对“欲望”与“期望”进行了详细区分。他说。尽管欲望也有可能阻碍人们得到快乐,但是欲望却是“美好人生”中无法回避和不可缺少的成分。相比之下,期望则完全不同,比如,我们期望健康,但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为了帮助人们理解二者的区别,普拉格举了了例子。例如,某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身上长了个瘤,为此,你忐忑不安,去找医师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在等待结果期间,你心里无比紧张,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一个星期过去了,当你得知自己的肿瘤是良性的时,你会发自内心地松一口气,无比庆幸,觉得这一天是你一生中最快乐、最幸运的一天。

其实,这一天和你怀疑自己身上有瘤的那一天完全相同,而且,你生理上的健康情形也并没有因为你心情的改变而改变。然而,现在,你却无比快乐,你的心中溢满了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对于自己今天的健康状况很紧张,甚至并没有期望自己能够很健康。

为此,普拉格说,我们能够也应该“欲望”健康,但却不应该“期望”健康!这个道理很简单,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例如,我们不应该期望人生中的很多事情,诸如投资策略成功、求职面试顺利、家人健康平安。他还说,假如我们无法分清“欲望”和“期望”,那么我们就会感到非常“失望”。期望不能实现,不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痛苦,而且还会破坏我们的感恩心。由此,我们就会失去快乐,因为感恩之心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看看生活中的那些人吧,几乎所有快乐的人都心怀感恩,相比之下,那些不知感恩的人则愁容满面。那么,感恩之心和期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期望越多,感恩心就越少。在期望获得满足的一瞬间,只有我们想到“那绝不是必然的事”,我们才会有莫大的快乐。既然这样,感恩之心一定能够增加我们的愉悦,也使我们将来能获得快乐。

犹太教和佛教都教人对生活中的一切心怀感恩。犹太教徒不管做什么事情也不管面对什么境遇都不忘感谢上帝:为了清晨醒来,为了盘子里的食物,为了美好的假期,甚至为了看见绚丽的彩虹,他们都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上帝。

正是因为各个行业的人们努力地工作,我们才有避风寒的屋宇和一切赖以为生的物品,正是因为天下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矿物的生存,我们才能维持生命,并且拥有赏心悦目的资源。

想到这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和知足呢?只有感恩和知足,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不求回报的付出带给你真正的快乐

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知感恩”。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总是信誓旦旦,然而,一旦欲求得到满足,却很少有人记得发自内心地感恩。很多时候,假如我们的付出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恩和回报,那么我们得到的大多数可能都是怨愤。在怨愤中,我们不仅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回报,并且失去了自己付出时应该得到的快乐。

古代先哲曾经说:“愤怒之人,心中必充满怨恨。”由此可见,真正的快乐,只有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才能够得到。

在得克萨斯州,我曾经遇到一个正为某事愤怒不已的生意人。别人告诉我,即使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15分钟之内,他也会把自己的愤怒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事实证明果真如此,我很快就从他那儿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但是他却始终牢记自己给34个员工发了一万元的年终奖,却没有得到任何感谢。为此,他一年都生活在愤恨之中,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要知道,不知感恩是人的天性,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这种本质。我们总是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好话说尽,又在事情圆满之后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抛之脑后。所以,帮助别人之后千万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对你感激不尽,否则,你就会使自己陷入烦恼的深渊。

有一个纽约女人非常孤独,因为没有亲戚朋友愿意接近她。其实,这是事出有因的。只要有人去拜访她,她就会喋喋不休地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讲述自己对于侄女的付出。她告诉人们,在侄女患麻疹、腮腺炎和百日咳时,她衣不解带,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们。长久以来,她不仅供侄女们吃用,而且还竭尽所能地帮助其中一个侄女读完了商业学校。此外,还有一个侄女在结婚前一直住在她的家里。毫无疑问,她对侄女们付出了很多。

当然,侄女们也并非忘恩负义之人。为了尽到一份责任,她们偶尔也会来看她,因为她是她们的姑姑。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这些侄女们都不愿意来看望她,因为只要来了,她们就不得不忍受她几个小时不间断的唠叨。她不但拐弯抹角地骂侄女们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回报,还不停地埋怨和叹息。后来,这个女人即使威逼利诱,侄女们也全都不愿意来看她了。这时,她不得不又发明了一种“法宝”——心脏病发作。

她真的患心脏病了吗?尽管她的初衷是迫使侄女们来看望她,但医生却宣布她真的患上了心悸亢进症,因为她有一颗“很神经的心脏”。对此,医生们共同得出的结论是她的病完全是情绪导致的,因此无药可治。这个女人原本可以得到真正的爱和关注,正因为她把这一切都看得过于理所当然,所以,她永远地失去了得到感恩和爱的机会。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因为,别人的忘恩负义,她们不仅感到孤独,甚至因为被人忽视而生病。她们内心深处渴望爱,却不知道不苛求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得到爱的方法。尽管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和过于理想化,但却是使我们变快乐的不二良方。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很多时候不得不借债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尽管如此,我的父母每年都会捐些钱物给家附近的孤儿院。他们捐完钱物之后从未想过要得到别人的感激或者是回报,他们想要得到的只是帮助孤儿的乐趣。

长大离家之后,每逢圣诞节,我都会寄一张支票给父母,让他们改善自己的生活。不过,这些钱大多数都被父母买成生活必需品,送给镇上的一些“可怜的女人”。这些女人有很多孩子需要抚育,但是却没有钱买到足够的食物和取暖用的煤。做这些事情时,我的父母很快乐,是那种只有付出而不求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理想的人,是那种以施惠于人为乐,以别人施惠于己而羞愧的人。表现自己的仁慈,高人一等;接受别人的恩惠,往往低人一等。”为此,我有理由相信,我的父母就是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那种最快乐的人。

不管是谁,要想得到快乐,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需享受施予的快乐。因为只有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快乐。

原谅别人,就是宽宥自己

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像圣人那样去爱自己的仇敌,但是,为了爱自己,明智的做法是原谅他。正如人们常说的,智者不去生气,蠢货不能生气。除非你愿意,否则,任何人都不能使你感到羞辱或者困惑。

要想忘记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如此一来,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暇计较理想和目标之外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曾经的侮辱和敌意渐渐显得无足轻重。

几年前,我去劳伦斯·琼斯创建的一所学校发表演说的时候,听说1918年密西西比州松树林里曾经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导致黑人讲师劳伦斯·琼斯差点被烧死。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都表现得非常冲动。当时,密西西比州中部传言说德国人正在唆使黑人叛变。因为这个谣言,劳伦斯·琼斯被人指控,人们说是他唆使族人叛变的。有白人证实,劳伦斯·琼斯在教堂里布道的时候说:“生命就是一场搏斗,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每个黑人都应该穿上盔甲投入战斗。”

“盔甲”“战斗”这些词语成了铁证。夜色之中,一些年轻人趁着黑夜把这位教士捆起来,拖到一英里外的荒野中,并且架起了一堆干柴准备烧死他。在劳伦斯·琼斯即将被烧死之前,一个年轻人说:“在被烧死之前,让这个好说话的人说点什么吧。”

站在熊熊燃烧的柴堆上,脖子上套着绳圈的劳伦斯·琼斯为自己的生命和理想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劳伦斯·琼斯把自己一生的经历都讲给那些愤怒的纵火者听,并且告诉他们,自己的理想就是把没钱上学的男孩和女孩训练成优秀的厨子、家庭主妇、农夫和机匠。他还告诉这些年轻人,有很多白人以物资和金钱的形式资助他建立学校。劳伦斯·琼斯的讲述无比平静,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让这些人了解他的想法。在他的讲述中,有个曾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兵说:“我相信他所说的一切,我认识他所说的一些白人。他的确是在做好事,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烧死他。”听完老兵的话,那些曾经想烧死这个教育家的人全都捐献出了自己的钱。

因为这番演讲,劳伦斯·琼斯侥幸活了下来。事后,当被问及是否憎恨那些想吊死和烧死他的人时,他说:“我有很多的理想要忙着去实现,怎么会有空余时间去怨恨别人呢?!”

1900年前,依匹克特修斯就曾经说过,种因得果,命运终究会让我们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不会跟人吵架,跟人生气,更不会斥责别人,辱骂别人,触犯别人,怨恨别人。”

在美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受到的责难、陷害和怨恨比林肯更多。然而,林肯从未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批判他人。有很多次,当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时,林肯都在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对手,唯一的原因是对手能与自己做得一样好。林肯任人唯贤,只要有合适的职位,即使是曾经恶意羞辱过他的人,他也会不计前嫌地任用对方,就像是对待自己深深了解和信任的朋友一样。自然,林肯也从未因为自己厌恶某个人或者是与其有仇而解雇对方。现实的情况是,林肯对很多曾经羞辱或者批评他的人都委以重任,例如麦克里兰、爱德华·史丹顿和蔡斯……林肯坚信:“外界环境、教育素养和生活习惯或者遗传使一个人成为此刻的模样,将来他也不会改变,因此,没有谁因为他做了什么而受到称颂,也没有谁因为曾经做过什么而受到罢免。”

小时候,每当全家人聚集在一起祷告时,家人都会从《圣经》中挑出一章中的一句来诵读,接着全家一起跪下来念。时至今日,我依稀能够听到,在我老家密苏里州一栋偏僻的农庄中父亲还在诵读基督的箴言。那些话,只要人有理想,就会不停诵读:“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敌视自己的人,祝福诅咒你的人,为凌辱你的人真心地祷告。”父亲的一生都在坚持这么做,这让他的内心无比平静。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宁静祥和的心境,那就铭记下面的原则:

永远不要试图报复你的仇人,不然,我们就会让自己受到巨大的伤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