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千古忠臣颜真卿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六十四回千古忠臣颜真卿

李希烈是辽西人,性情极其凶险狡诈,本来没立过什么功劳,自从平了梁崇义之后,仗着有功更加骄横。德宗反而说他忠勇可嘉,封王拜相,兼任数镇节度使,还派他去证讨李纳。李希烈率部众来到许州,屯兵不进,反而派心腹李苴暗中勾结李纳,结为唇齿同盟,想要共同攻打汴州,并假装向河南都统李勉假道。李勉知道他不怀好意,表面上提供方便,暗中却加强戒备。李希烈知道情形后,就改变了主意。李纳多次派出兵马,袭击汴州,并且破坏了汴州的粮道。李勉只好改修蔡渠,凿通运道,以便接济军需。李希烈又秘密和朱滔等人勾结。朱滔等人和官军相持,几个月都不分胜负,一切军需全仗田悦供给。田悦渐渐供应不上,粮饷万分吃紧,听说李希烈势力强大,就前去求援,说愿意尊李希烈为皇帝。李希烈于是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从此,李希烈、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五贼勾结,气焰无比嚣张。

李希烈派部将李克诚袭击并攻占了汝州,抓住汝州别驾李元平。李元平个小无须,一向喜欢大言不惭,中书侍郎关播说他有将相之才,推荐他担任汝州别驾兼知州事,哪知他被捕后,见了李希烈竟然吓得浑身发抖、屎尿齐流。李希烈边笑边骂道:“宰相真是瞎了眼,杀你这种人简直污了我的刀,滚吧!”李元平连忙叩谢,叩头如捣蒜。

之后,李希烈又派部将董待名等人四出抢掠,攻取尉氏,围困郑州,东都洛阳大为震惊。德宗召卢杞来商议,卢杞回答道:“四镇叛乱,再加上李希烈,简直讨不胜讨,不如派一位儒雅重臣,去加以安抚,说明利害祸福,说不定可以不战而胜呢。”德宗问什么人可派,卢杞应声回答说:“谁也赶不上颜真卿!”

德宗于是派颜真卿前去抚慰李希烈。诏书一下,满朝文武大惊失色。原来,卢杞当上宰相以来,专好排挤,杨炎已经被他贬死,继任宰相的张镒,本来就没什么能力,还是被卢杞挤到外地,让他兼任凤翔节度使。老丞相李揆,老成持重,又被卢杞所忌恨,派他出使吐蕃,结果病死在路上。颜真卿掌管刑部,刚正耿直,卢杞却上奏改封他为太子太师,并且想要把他调到外地去任职,颜真卿当时争辩了几句,卢杞记恨在心。现在,卢杞又假公济私,派颜真卿去安抚李希烈。

颜真卿接旨后,立即出发,来到东都。留守郑叔则对他说道:“你此去恐怕凶多吉少,不如留在这里等待后命。”颜真卿慷慨地说道:“君命难违,我怎么能贪生怕死?”随即写了封家书,寄给儿子颜頵和颜硕,只是嘱咐他们照顾家庙,抚养全家老小,随即向许州进发。李勉听说颜真卿去了许州,急忙上表德宗,请求迅速追他回朝,与此同时,李勉又派人去堵截颜真卿。偏偏颜真卿已经上路,来不及追回了,李勉也只好叹息一番。

颜真卿抵达许州,刚和李希烈见面,忽然有一帮恶少拿着刀闯了进来,围住颜真卿呵斥辱骂,并用刀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喝问李希烈道:“他们要干什么?”李希烈把他们喝退,向颜真卿道歉道:“小辈无礼,请别介意!”颜真卿问清楚后,才知道这些少年都是李希烈的养子。当下,颜真卿大声宣读圣旨,李希烈听完后说道:“不是我要造反,只因朝廷不谅解我,我能怎么办?”然后,李希烈把颜真卿引到客馆中,逼迫他替自己鸣冤,颜真卿不答应。

李希烈又再派李元平去劝颜真卿,颜真卿呵叱他道:“你受国家委任,不能为国家出力,我只恨没能力杀了你,你反而敢来劝我投降吗?”李元平惭愧退下,回去报告李希烈。

李希烈打算送颜真卿回朝,李元平却劝他拘留颜真卿。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分别派人到许州上表称臣,劝李希烈当皇帝。李希烈于是招来颜真卿说道:“现在四王都派使来拥戴我,太师看到这种情势,难道还认为只有我被朝廷忌恨吗?”颜真卿愤然答道:“这四个叛贼,怎么能称作四王?将军不想自保功业,做一个大唐忠臣,反而把乱臣贼子当作同伴,难道是甘心和他们一起同归于尽吗?”李希烈大为不悦,令人扶出颜真卿。

第二天,李希烈和四位来使一同喝酒,席间又召颜真卿入座,四位使者对颜真卿说道:“太师德高望重,天下钦佩,如今李都统要继位当皇帝,太师正好在这里,李都统要寻宰相,除了太师还有谁合适呢?这真是天赐良相啊!”颜真卿怒目而视道:“你们听说过颜杲卿吗?他就是我哥哥,曾经骂贼保全节操而死。我今年已经八十了,只知道守节死义,你们不要再胡说八道!”四个人这才不敢再吭声,颜真卿于是起身回馆。李希烈派十名卫兵包围了颜真卿的馆舍,又在院子里挖坑,扬言要活埋颜真卿。颜真卿平静地对李希烈说道:“生死有命,你最好一剑杀了我,也好去了你的心病,何必多方恐吓,我要是怕死就不会来了。”李希烈只好婉言道歉。

不久,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被封为东都、汝州节度使,他击败了李希烈的先锋大将陈利贞,攻下汝州,捉住守将周晃。湖南观察使曹王李皋调任江西节度使,斩了李希烈的部将韩霜露,接连攻下黄、蕲各州。

李希烈的部下都虞侯周曾等人,本来听从李希烈差遣前去进攻哥舒曜,却暗中联络李勉,回过头来进攻李希烈,并打算让颜真卿当节度使。不料消息被李希烈探听到,李希烈暗中派别将李克诚率兵偷袭,周曾等人来不及防备,都被杀死,只有同党韦清投奔刘洽,逃得性命。

李希烈的部将董待名等人曾围攻郑州,听说各处失利,相继逃了回来。李希烈的气焰终于被打压了一些,从许州回到蔡州,颜真卿仍然被带去,住在龙兴寺,派兵守着。

这时,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和李希烈在安州交战,张伯仪大败,连持节都被夺去。李希烈拿着持节给颜真卿看,颜真卿放声大哭,几次昏倒,从此不再和贼人说话。

李希烈派使者向德宗上表,把罪过都归咎在周曾等人身上,表面上非常恭顺,暗地里却勾结朱滔,等待他前来增援。

朱滔此时正和李晟相持,李晟刚好生病,不能带兵,被朱滔趁机袭击,李晟战败逃到易州。朱滔在瀛州休息数天后,王武俊派宋端来见朱滔,催促他迅速还回魏桥,朱滔还想拖延,没想到宋端出言不逊,惹得朱滔大怒,呵斥宋端,让他回去,并对他说道:“我朱滔为了救魏博,背叛皇上背弃兄长,现在遇上身体不舒服,暂时没能向南进发,二兄(指王武俊)一定要怀疑,我也管不了。”

宋端回来报告王武俊,王武俊因为之前朱滔放了马燧,心里一直不舒服,这时更是动气。李抱真在魏县驻营,知道消息后,派参谋贾林去诈降王武俊,贾林来到王武俊的军营,对王武俊分析得失,晓以利害,说得王武俊心悦诚服,约定只要朝廷赦免自己的死罪,就可以归顺朝廷,讨伐叛军,报答皇上。于是,魏博一路兵祸稍稍缓解。

李希烈又出兵进攻襄城,哥舒曜登城拒守,却被叛军围困。河南都统李勉派宣武将唐汉臣前去救援,德宗也派神策将刘德信招募三千兵马前去相助,又命令神策军使白志贞招募兵士。白志贞勒令节度使的子弟自备物资装备从军,却只给他们五品的官衔,这些人渐渐地生出怨言,人心动摇。

翰林学士陆贽,字敬舆,嘉兴人,从小才华出众,后来考中进士,历任外尉,后来又升任监察御史。德宗召他住在翰苑,多次召他询问政事得失。陆贽见形势危急,怕发生内变,特地上疏德宗,建议调回神策等六军,保护京城,然后再部署各道节度使专门征讨李希烈,同时减租减息,稳定民心,巩固根本,这些建议全都切中要害,偏偏德宗却视为迂腐之谈,一心只想荡平叛逆,不但没调回一个军兵,反而接连催促李勉、刘德信等人去救襄城。

李勉听说李希烈的精兵都在襄城,料想许州空虚,特地嘱咐刘德信、唐汉臣两将袭击许州。两将奉命出发,没想到中使到来,责备他们违背圣意,立即追回二将,二将狼狈撤退,被李希烈的部将李克诚追击过来,死伤大半。唐汉臣逃奔大梁,刘德信逃奔汝州。李希烈游兵剽掠至伊关,李勉急派部将李坚率四千人助守东都,又被李希烈截住后路,东都和襄城同时告急。

德宗再命舒王李谟为荆襄等道行营都元帅,改名为李谊,封为普王,户部尚书萧复为元帅府长史,右庶子孔巢父为左司马,谏议大夫樊泽为右司马,又传旨调集泾原将士随同出征。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来到京师。当时已经是十月,士兵们冒雨前来,又冻又饿,到京师后满心指望能得到厚赐。不料京兆尹王翃奉旨犒劳大军时,只给他们吃一些粗糠野菜,更不要说什么赏赐了。士兵们愤怒万分,把饭菜全都泼在地上,踩得稀巴烂,并且扬言道:“我们将要冒死奔赴沙场杀敌,竟然连一顿饱饭也不给我们吃,还叫我们怎么拼命杀敌?如今琼林、大盈两个国库装满了金银财宝,朝廷竟然不肯拿出一丝一毫赏赐,就别怪我们自己去取了。”于是,士兵们悍然发动兵变,直逼京城。

姚令言正要上朝辞行,突然听到兵变的消息,急忙跑到城外,对大家说道:“大家随我东征,只要立功,还怕不能富贵吗?要是真造反的话,只怕会被灭族啊?”军士们不听他的,反而把他扣住,一路冲到通化门。只见有中使奉旨出来安抚,每人赐给一匹布,大家更加气愤并骂道:“我们难道是为了这区区一匹布吗?”于是,军士们将中使射死,冲进城中,百姓们吓得四散逃走。

听说乱军进了城,德宗派普王李谊和翰林学士姜公辅一同前去安慰抚谕。乱军在丹凤门列阵、拿着弓箭等待,李谊和姜公辅说不通道理,只好又回来报告。德宗召来禁兵,让他们抵御乱军,不料白志贞所招募的禁兵,全是报的虚名,兵饷全入了白志贞一人的囊中,到了危急时刻,竟然一个人也召不来。

这时,德宗也难免惊慌失措,急忙带着王贵妃、韦淑妃、太子以及各位王爷和公主,从后苑北门逃出,德宗连御玺都来不及拿,还是王贵妃记得,取来系在衣服中。宦官窦文瑒、霍仙鸣,率着左右一百多人随行,普王李谊在前面开道,太子殿后,司农卿郭曙、右龙武军使令狐建,在道上接驾,一行五六百人仓皇向西逃去。

乱军冲进宫内,登上含元殿,大肆抢掠府库,百姓们也趁势进宫窃取库物,京城乱成了一锅粥。姚令言见城中无主,叛乱不能禁止,于是和乱军商议,打算推举朱泚为主帅。朱泚讨平刘文喜后,曾留下来镇守泾原,后来被加封为太尉。后来朱滔谋反,曾经写了封蜡书给朱泚劝他一同谋反,送信的人被马燧截获后送到京师。德宗于是召朱泚上朝,出示朱滔的书信给朱泚看,朱泚惶恐万分,请求赐死。德宗却说兄弟远隔,不是同谋,特地好言安慰勉励,赐给他府第并让他留在京城。姚令言提议拥戴朱泚,众人乐得听从,来到朱泚的府中迎接朱泚。朱泚假意谦让了一番,经乱军一再劝说,就趁半夜进了宫,前呼后拥,来到含元殿,约束乱军,自称代管六军。第二天,朱泚迁居到北华殿,出榜张示。大意说:

泾原将士,远来赴难,不习朝章,驰入宫阙,以致惊动乘舆,西出巡幸,现由太尉权总六军,一应神策等军士及文武百官,凡有禄食者,悉诣行在,不能往者,即诣本司,若出三日检勘,彼此无名者杀无赦。为此榜示,俾众周知。

京城的官吏见到这张榜文,才知道德宗已经西逃。首相卢杞和新任同平章事关播已经在夜里跳过中书省的围墙,微服出城了。神策军使白志贞、京兆尹王翃、御史大夫于颀、中丞刘从一、户部侍郎赵赞、翰林学士陆贽、吴通微等人也陆续向西赶到咸阳,这才和皇上的车驾相遇。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德宗回忆起当初桑道茂的话,决定去奉天。奉天守吏迎接车驾进城,京城百官渐渐跟来。不久,左金吾大将军浑瑊到来,报称朱泚被乱兵拥立,后患无穷,不可不防。德宗当即封浑瑊为行在都虞侯,兼京畿、渭北节度使,并且征各道兵马前来救援。卢杞还替朱泚辩解,德宗也以为朱泚不会反,竟然盼望朱泚能来迎驾,谁知朱泚已经密谋造反,竟然想做起皇帝来了。

光禄卿源休出使回纥,回朝后没得到重赏,心里很不满。现在见朱泚总领六军,就和他密谈,劝他称帝。朱泚喜出望外,立即封了一帮伪官。朱泚认为段秀实失去兵权很久了,必然愿意追随自己,就派人去召。段秀实却闭门不见,派去的人翻墙而入,硬逼着段秀实同行,段秀实这才和妻儿老小诀别,去见朱泚。

朱泚看到段秀实来了,非常高兴。段秀实劝朱泚迷途知返,接回德宗,朱泚默然不答。段秀实于是表面上和他周旋,暗中联络将军刘海宾和泾原将官何明礼、岐灵岳,打算诛杀朱泚。刚好金吾将军吴溆奉德宗之命到京城来宣慰,朱泚假装受命,暗中却派泾原兵马使韩旻率精锐骑兵三千人去袭击奉天,对外却假称迎接圣驾。

段秀实侦查到阴谋,就对岐灵岳说道:“事态紧急,只能以诈应诈了。”然后,段秀实嘱咐岐灵岳窃取姚令言的兵符作为凭信,准备召回韩旻。岐灵岳去了半天,空手而回,说兵符很难窃到。段秀实急中生智,用自己司农卿大印倒着印在纸上冒充兵符,匆匆写了道命令,找了个飞毛腿去追韩旻。韩旻也没仔细看,得令退兵。

段秀实又对岐灵岳道:“韩旻要是回来,我们的死期就到了。我会直取朱泚,不成就死,免得连累你们。”岐灵岳道:“您是国家的大才,应当保重性命,现在事态紧急,灵岳愿暂时担当此项大任,将来如果能诛杀叛逆,灵岳就算死了也瞑目了。”计议已定,等韩旻的兵一到,果然朱泚感到很意外,当即追问原因。岐灵岳挺身而出,指着朱泚说道:“天子蒙尘,必须赶紧迎回来,为什么你反而还要派兵去进攻?我岐灵岳食君之禄,忠君之忧,怎么忍心袖手旁观,所以派人将大军追回来。”朱泚听后怒不可遏,喝令左右将岐灵岳拿下当场斩首。

段秀实又嘱咐刘海宾、何明礼,让他们暗中部署,准备下手。正好朱泚这时急着想称帝,招来一帮人商议,段秀实也在里面。源休执笏入殿,居然和臣子朝见皇帝一样,段秀实瞧着,激起一腔忠愤,恨不得将这班贼臣立即杀死。朱泚开口刚说了几句话,段秀实当即跳起,夺了一块笏板向朱泚扔去,并厉声喝道:“狂贼!罪该万死,我段秀实会跟着你造反吗?”朱泚慌忙举臂去挡,笏板打中额头,血流了一脸,朱泚转身逃走。段秀实还要再上前去打朱泚,被李忠臣等人出来拦阻,让卫士拿住了段秀实。段秀实知道事情失败,就对大家说道:“士可杀不可辱,我不会听你的,你要杀便杀,我不受你侮辱!”说到这里,大家争着上前举刀乱砍,当即把段秀实砍倒。朱泚一只手掩着额头,一只手向众人摇摆示意道:“这是义士,不可乱杀。”等大家停下手来,段秀实早已毙命,一道忠魂,就这样冤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