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四镇连兵叛乱 - 唐史演义 - 蔡东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唐史演义 >

第六十三回四镇连兵叛乱

杨炎被罢免宰相后,德宗封右仆射侯希逸为司空,前永平军节度使张镒为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侯希逸任职后不久死去,而张镒性格迂腐迟缓,只知道做些表面文章,并没有宰相之才,卢杞于是独揽大权。卢杞决心要除掉杨炎,偷偷地对德宗说:“杨炎的家庙临近曲江,开元年间,萧嵩曾经想在那里立祠,玄宗不许,可见此地确实有王气,杨炎早有异心,所以才敢违背先皇遗训,在曲江立家庙。”德宗听后怒不可遏,立即下诏贬杨炎为崖州司马,并且派宦官押送,押送途中宦官把杨炎勒死,杨炎的同党河南尹赵惠伯被一并杀害。

卢杞当宰相时,朝中上下都说选对了人,只有郭子仪私下感叹道:“此人得志,我的子孙恐怕要为其所害了。”

建中二年六月,郭子仪病危,大臣们多去探视,卢杞也去看望。郭子仪每次接见宾客,妻妾们都不离开他左右,唯独卢杞来时,郭子仪让妻妾们都回避。有人问这是为什么?郭子仪道:“卢杞相貌丑陋,内心险恶,如果被妇人瞧见,必然会偷笑,卢杞知道后,必然怀恨在心,我正担心子孙被他所害,为什么自找麻烦呢?”

德宗听说郭子仪病重,派侄子舒王李谟前去传旨问候,这时郭子仪已经不能起床,只能在床上叩头谢恩,不久就病故了,享年八十五岁。德宗辍朝哀悼,并下令群臣去祭奠,丧葬费全部由国库支出,并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为忠武公,陪葬代宗陵园。

郭子仪身为大将军,手握重兵。程元振、鱼朝恩等人百般诽谤,但每当国家有难,只要圣旨一下,无不立即出兵,诽谤对他不起任何作用。鱼朝恩曾经偷偷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郭子仪进朝时,朝中都认为会有大变故发生,代宗也再三安慰悼唁,郭子仪却哭着说:“臣带兵多年,手下士兵常常侵犯别人的坟墓,我多有失察。如今我的先人坟墓被毁,恐怕是报应吧,这也怪不得别人。”从此,满朝大臣纷纷佩服郭子仪的雅量。

郭子仪曾派使者到魏州,魏州统帅田承嗣向西下拜,并对派去的使者说:“我不向人屈膝已经好多年了,今天就当为汾阳王下拜。”李灵曜占据汴州时,不问公私财物一概截留,唯独郭子仪的物品不敢接近,并且派兵护送出境。郭子仪一身关系天下安危,差不多有二十年。郭子仪任中书令时,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郭子仪的家人多达三千人,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封为高官,孙子数十个,早晚问安时,郭子仪已经不能认全,只是微微点点头罢了。

相传,郭子仪从原籍华州充军塞外,一次回京催要军饷,返回途中经过银州时正值七夕,风沙迷漫,日月无光,军队不能前进,就在路边的空屋里席地借住一宿。晚上正在蒙眬欲睡时,忽然看见左右发出一片红光,连忙起来查看,只见天空中有一片云彩冉冉落下,云中坐着一位美女,华丽端庄,与凡人不同。郭子仪连忙下跪拜道:“今天为七月七日,想必是织女降临,希望您能赐给我长寿富贵。”仙女笑着说道:“你本来就是大富大贵大寿之相。”说完霞光又起,云朵慢慢升起,仙女还在俯视着郭子仪,笑容可掬,直到看不见为止,后来果然应验。史官称郭子仪权倾天下,朝中大臣却不妒忌;功高盖世,皇上却不加怀疑;待遇奢侈,议官却不加贬损,真是福德兼备,荣华终始。手下部将,也多是名臣,子孙也多半高官厚禄。这更是郭氏特色,世所罕见。

再说这田悦、李纳、李惟岳联兵叛乱,和马燧等人相持不下。李纳派部将王温等人会同魏博兵马,一同攻打徐州。徐州刺史李洧,本来是李纳的堂伯父,一向和李纳父子串通一气。彭城县令白季庚劝李洧归顺了朝廷,李纳这才出兵攻打伯父李洧。

李洧派牙将王智兴到京城告急,德宗派朔方大将唐朝臣、宣武节度使刘洽、神策兵马使曲环、滑州刺史李澄共同出兵救援徐州。

唐朝臣奉旨出发,军装都来不及置办,旗帜、服装都已经破旧,宣武军看到后不禁嘲笑道:“讨饭的也能破贼吗?”唐朝臣听后鼓励将士们道:“我们出兵讨伐叛逆,靠的是智勇二字,不靠服饰,只要我们能先攻破贼营,何愁物资器械不足?希望各位奋力向前,博取功名,不要让别人笑话我们。”

唐朝臣挥师前进,正碰上李纳的部将石隐金,率着一万人前来增援王温,在七里沟和唐朝臣的军队相遇。唐朝臣采用兵马使杨朝晟的计策,派杨朝晟带着骑兵潜伏在山谷,自己率领部队倚山列阵,静待李纳的军队到来。

王温听说援兵来了,就和魏博将领崇庆率兵去会合,打算夹攻官兵。哪知到了山谷,被杨朝晟率兵杀出,冲作两段。唐朝臣又率众冲出,杀得王温等人有退无进,有死无生。石隐金打算来接应,刚好宣武军又乘势杀到,将石隐金杀退。王温和崇庆狼狈逃窜,被大河拦住,仓促过河,又被唐朝臣等人掩杀过来,结果淹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四散逃去,徐州解围。朔方军得到大批敌人的器械,旗帜衣服焕然一新,就对宣武军说道:“贵军的功劳能及得上我们这些讨饭的吗?”宣武军羞愧难当,无话可说。宣武节度使刘洽听到这话后,颇为不满,移师攻打濮州去了。

马燧等人在漳河岸边驻军,河阳节度使李芃也带兵赶到。马燧命令各军准备十天的口粮,进军仓口,打算和叛军速战速决。官军和田悦隔河扎营,马燧命令士兵在水上造了三座桥,每天分出一部分士兵过桥去挑战,田悦只是坚守不出。马燧命令各军半夜起来吃饭,偷偷出了营门,沿着洹水逆流而上,直奔魏州,只留下一百名骑兵在营中击鼓,并且提前告诫他们道:“敌兵要是渡桥过来,你们可以暂时回避,等他们全部过桥后追赶我大部队时,你们迅速毁掉桥梁,千万不要误事。”说完率大军离开。

等到天亮后,田悦探听到消息,急忙率领淄青、成德军四万多人渡桥进攻。只见营门虚掩,知道官军已经离开,连忙带兵去追。马燧已在十里之外列阵以待,等到田悦的士兵追到,已是疲惫不堪。马燧命令河阳军为左翼,神策军为右翼,自己率河东兵为中军,和田悦大战一场。田悦抵挡不住,只得败走,逃到河边时,桥梁已经被毁去。马燧等人率大军追杀过来,这时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只好“扑通扑通”地跳进水中。有一半不会水的,都做了水鬼,后队没来得及渡河的,都被马燧等人杀光。

田悦收拾败兵一千人想回到魏州,夜晚走到南郭时,守将李长春闭城不接纳,并打算等官军追到时献城出来投降。偏偏一直等到天亮官军还不到,这才打开城门迎接田悦。田悦一怒之下杀了李长春,调集士兵防守,无奈城里的士兵不到几千人,阵亡将士的家属们遍街都是,并且号哭不止。田悦不禁惊慌害怕起来,他骑着马佩着刀,站立在官府门前,把士兵和百姓招来流着泪说道:“我田悦知道自己不才,多蒙淄青、成德两位父辈的保荐,才得以继承伯父的遗业,现在两位长辈都已去世,他们都有儿子却不能继承他们的爵位,我田悦身怀他们二位的大恩,不自量力,想要抗拒朝廷的命令,这才导致大败,我田悦再不死,如何报答城中父老?只不过我田悦家有老母,不能自己杀自己,情愿让各位拿着我的佩刀,割下我的头拿去向官军投降,免得和我田悦一同受死。”说完,田悦解下佩刀扔在地上,自己也从马上下来。

将士们争着上前将他扶住,都说愿意和田悦同生共死。田悦于是和将士们断发立誓,结为兄弟,同生共死,同时打开府库,又到富贵人家强征军费,得到钱财一百多万贯,用来犒赏士兵。田悦又招来贝州刺史邢曹俊,让他整顿队伍,修缮守备,稳定军心,从此士气复振。

当时,李纳被刘洽大军进逼,退守濮州,只好到田悦那里去借兵,田悦派军使符璘带领三百名骑兵送给李纳。符璘的父亲符令奇告诫符璘,说道:“我已经老了,但纵观安史等叛乱,最后都被镇压,田氏效仿,不久也必然灭亡,你如果能归顺朝廷,使我们家族流芳千古,我死也甘心了。”符璘咬臂为誓,答应了父亲。出城后,符璘就和副使李瑶向马燧投降,田悦灭了符璘一家,符令奇也被残忍杀害。李瑶的父李再春举博州投降官军,田悦的堂兄田昂也举洺州投降官军。

马燧打算进攻魏州,向李抱真营中借取攻城器械。此前,临洺一战缴获的军粮大多被马燧占有,李抱真心下早已不满,现在马燧又要向他借军械,就拒绝了,并且提出愿意独当一面,和马燧分军进攻,河阳等军也因此观望不前。等到马燧督促河阳等军到达魏州城下时,田悦已经拥兵固守,不能立即攻克了。

范阳节度使朱滔奉旨征讨李惟岳。他先派判官蔡雄,前去游说易州刺史张孝忠,劝他归降大唐,共同讨伐李惟岳。张孝忠见田悦的形势日益危急,乐得依从蔡雄,上表投降朝廷。朱滔替他举荐,张孝忠被封为检校工部尚书兼成德节度使。张孝忠的儿子又娶了朱滔的女儿为妻,二人结成姻亲,然后合兵围攻束鹿。

束鹿守将孟祐急忙向李惟岳求救,李惟岳派兵马使王武俊为先锋,自己率军为后应,前去救援束鹿。王武俊一向被李惟岳所嫌弃,只是爱惜他的才干和勇略,才不忍心立即将他除去,这次让他担任前队,王武俊心中暗想:“我要是打败了朱滔,李惟岳军势大振,我回去一定被杀,我何苦自寻死路呢?”于是,王武俊来到束鹿后,和朱滔对垒,却未战先退,不肯出力。

李惟岳想要除掉他,却被王武俊察觉,趁着值宿的机会发动兵变,把软弱无能的李惟岳给勒死了。王武俊搜捕李惟岳的同党,将他们一并斩首,然后把李惟岳的首级传送到京师。从李宝臣占据成德军,经历两代共十九年灭亡。深州刺史杨荣国,定州刺史杨正义陆续归降,河北平定,只有魏州还没攻下。

唐廷论功行赏,把成德分为三块,封张孝忠为易、定、沧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康日知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还有德、棣二州划给朱滔,命令朱滔镇守。

朱滔本想求得深州却没能如愿,因此非常失望,于是仍然在深州驻兵。王武俊认为自己亲手杀了李惟岳,功劳在张孝忠和康日知之上,却只和康日知封得一样的官职,并且失去了赵、定二州,也很不高兴。田悦趁机引诱朱滔,朱滔又趁机挑唆王武俊,他们彼此之间定下密约,互相联络,反抗朝廷。

李纳被刘洽大军围住,外城被攻破,惊慌得不得了,于是登城去见刘洽,哭着说自己愿意改过自新。李勉也派人前来劝降,李纳于是让判官房说上朝请降。偏偏中使宋凤朝说李纳是穷途末路,不是真心归降,德宗竟然被他迷惑,将房说扣住,李纳听到消息后只得突围逃走,投奔郓州,后来与田悦会合。

这时,唐朝廷派中使到北边,征集卢龙、恒冀、易定等州官军前去讨伐困守魏州的田悦。王武俊捉住传旨的中使,押送给朱滔。朱滔对众将道:“将士们为国立功,我曾经为大家奏请官职,却没有回音。如今我要和大家出兵魏州,打败马燧,大家看怎么样?”众将都不回答,朱滔再三询问,大家却都说不愿意重蹈安史之乱的覆辙。

第二天,朱滔暗中查访反对自己的将领,抓了几十个人,一律处斩,其余人迫于他的淫威,只好跟随。康日知侦察到朱滔的阴谋,密报给马燧,马燧又转报给德宗,德宗认为魏州没能攻下,王武俊又反叛,朝廷再也没能力去讨伐朱滔了,于是加封朱滔为检校司徒,晋爵为通义郡王。

偏偏朱滔胆子更大,竟然进攻赵州,威吓康日知。王武俊也派儿子王士真前去攻打赵州。涿州刺史刘怦和朱滔是姑表亲,朱滔让他担任幽州留后,刘怦写信劝谏朱滔,朱滔却把信撕碎,并派蔡雄前去游说张孝忠,说愿意和他结成联盟,张孝忠没有答应。

朱滔终于下定决心,反叛朝廷,他率领步骑兵两万五千人向深州出发。刚到束鹿时,士卒又乱了起来,朱滔偷偷查出二百多人,全部处斩,这才平息了内乱,继续带兵南行,进兵宁晋,等待王武俊发兵配合。王武俊率步骑兵一万五千人和朱滔会合,一同救援田悦。田悦听说援军快到了,就命令康愔率兵出城在御河旁和马燧打了一仗,结果大败而回。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德宗封李怀光为朔方节度使,命令他率领朔方军前去讨伐田悦,兼攻朱滔,同时升任马燧为同平章事,晋爵北平郡王,并且大肆搜刮长安富商,接济军费。判度支杜佑,敲诈勒索,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有上吊而死的。他又从老百姓的口粮中强行借走了四分之一,先后所得二百万贯,整个长安城就像被强盗洗劫过一样。德宗并不知道实情,只是把那些民脂民膏运到前线,盼望能早日剿灭叛贼。

偏偏叛军气焰嚣张,各路官军又不肯同心,互相推诿,因此久攻不下。马燧和李抱真此时又闹起矛盾,朝廷多次派使调解也不见效。王武俊率军进逼赵州,李抱真分出手下二千人前去防守自己的邢州。马燧知道后大怒道:“叛贼还没除去,就急着分兵去守自己的地盘,难道是想叫我一个人去打仗吗?”随即,马燧下令军士整顿行装,想要退回到西边。神策都将李晟知道情形后,连忙劝阻马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马燧这才幡然悔悟,于是只身来到李抱真的大营与之相见,二人重归于好,发誓一起剿灭贼寇。

马燧整理军队,再攻魏州。敌将朱滔、王武俊合军救援,在惬山列阵。这时李怀光的军队也赶来增援马燧,李怀光有勇无谋,中了王武俊的埋伏,被杀得大败,连马燧的兵马也被他牵动,向后败退下去。马燧只得撤兵固守,不料又中了朱滔的水攻计。半夜里,大水淹没官兵大宫,官兵东拦西挡,勉强支持到天亮,出营一看,只见周围一片汪洋,营门内外水有三尺多深。

马燧只好准备钱财向朱滔求和,派了一个口才好的说客前往朱滔大营。朱滔正在决堤放水,淹马燧的大营,忽然接到马燧的来信,上面说河北的事情以后尽归朱滔处置,马燧情愿率兵回朝,求朱滔网开一面,今后一定不再进犯之类的话。

朱滔看完后,不禁狞笑道:“马燧啊马燧,你才知道老夫的厉害吗?”马燧的使者趁势阿谀,说得朱滔心里乐开了花,当即命令把渠水堵住,打发回了来使。等使者回到马燧军营,营中已经干燥了。

马燧和各军涉水向西退保魏州。王武俊得知朱滔放走了马燧,深感遗憾,于是劝说朱滔和自己出兵进攻魏州,同马燧等人隔水相持。朱滔又派兵马使承庆等人去救李纳,击败了刘洽,刘洽被迫退守濮阳。

田悦见局势有转机,就提出四镇联合反叛,推举朱滔为盟主。四个叛贼效仿春秋列国的样子,表面上仍然奉大唐为正统,各自加封王号。朱滔自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为齐王,又各自以所管辖的州为官府,设置一帮官吏,俨然成了诸侯国。

唐朝廷又下令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门讨伐李纳。河东节度使马燧兼魏博澶相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被加封为同平章事,专门攻打田悦、朱滔等人的军队。李晟已被加封为御史大夫兼神策行营招讨使。惬山之战前,李晟就已经从魏州北攻赵州,击败并赶走了王士真,然后和张孝忠合兵,向北进攻范阳,谋取涿、莫二州,截断幽州和魏州的通道,这也是釜底抽薪的计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