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人生巅峰(8) - 经典国学: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著 李金水编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章人生巅峰(8)

第28章人生巅峰(8)

省雇园丁来家,宜废田一二丘,用为菜园。吾现在营课勇夫种菜,每块土约三丈长,五尺宽,窄者四尺余宽,务使芸草及摘蔬之时,人足行两边沟内,不践菜土之内。沟宽一尺六寸,足容便桶。大小横直,有沟有浍[1],下雨则水有所归,不使积潦伤菜。四川菜园极大,沟浍终岁引水长流,颇得古人井田遗法。吾乡一家园土有限,断无横沟,而直沟则不可少。吾乡老农,虽不甚精,犹颇认真,老圃则全不讲究。我家开此风气,将来荒山旷土,尽可开垦,种百谷杂蔬之类。如种茶亦获利极大,吾乡无人试行,吾家若有山地,可试种之。尔前问《说文》中逸字,今将贵州郑子尹所著二卷寄尔一阅。渠所补一百六十五文,皆许书本有之字,而后世脱失者也。其子知同,又附考三百字,则许书本无之文,而他书引《说文》有之,知同辨为不当有者也。尔将郑氏父子书细阅一遍,则知叔重原有之字,被传写逸脱者,实已不少。

纪渠侄近写篆字甚有笔力,可喜可慰。兹圈出付回。尔须教之认熟篆文,并解明偏旁本意。渠侄、湘侄要大字横匾,余即日当写就付归。寿侄亦当付一匾也。家中有李少温篆贴《三坟记》《迁先茔记》,亦可寻出,呈澄叔一阅。澄弟作篆字,间架太散,以无帖意故也。

邓石如先生所写篆字《西铭》《弟子职》之类,永州杨太守新刻一套,尔可求郭意城姻叔拓一二分,俾家中写篆者有所摹仿。家中有褚书《西安圣教》《同州圣教》,尔可寻出寄营,《王圣教》亦寄来一阅。如无裱者,则不必寄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京中一分,江西一分,想俱在家,可寄一部来营。

余疮疾略好,而癣大作,手不停爬,幸饮食如常。安庆军事甚好,大约可克复矣。

此次未写信与澄叔,尔将此呈阅,并问澄弟近好。

咸丰十一年六月廿四日

【注释】

[1]浍(hui):田间水沟。

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吾乡一家园土有限,断无横沟,而直沟则不可少。

二月初一日唐长山等来,接正月十四日弟发之信,在近日可谓极快者。

根据资料显示,咸丰十年(1860)曾国藩在给长子曾纪泽写的一封信中,说自己的祖父曾星冈的治家之法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种菜,曾星冈把读书、诚修祭祀等和种菜并称为治家的八法。曾国藩告诉曾纪泽,重视种菜是家里的传统之一,虽然曾纪泽念书没有太多的时间能亲自务农种菜,但是也要找人好好料理此事。除了本文的这封信,在其他的一些家书中,曾国藩还提到了农业的重要性。同治五年(1866)在写给曾纪泽、曾纪鸿的信中提道:“尔等亦须留心于莳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之后,他又在信件中多次提到要重视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件事情,甚至把这些农业方面的事情看作是关乎家庭兴衰的大事。

【经典格言】

[1]步拨:送信的人。

无官气有条理,位至封疆不可改

(1860年8月14日与曾国荃、曾国葆书)

沅、季弟左右:

廿八日接廿四日巳刻由驿一缄,同日又接廿五日派专差一缄,季弟请凉安之长信亦在内,弟前后来信均到,探报阅悉。此路并无步拨[1],即由东流、建德驿夫送祁。建德令已死,代理者新到,故文递迟延。弟以后要事须专勇送来,三日可到,或逢三、八专人来一次,每月六次。其不要紧者,仍由驿发来,则兄弟之消息常通矣。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李世忠处,余拟予以一函。一则四坝卡访请归余派员经收,其银钱仍归渠用;一则渠派人在西坝封捆淮北之盐,几与抢夺无异,请其迅速停止。看渠如何回复?

本日接两次家信,交来人带寄弟阅。鼎三侄善读书,大慰大慰!其眉宇本轩昂出群,又温弟郁抑过甚,必有稍伸之一日也。

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经典格言】

沅弟左右:

澄侯四弟左右:

曾家两兄弟一时风光无限。然而,曾国藩并没有扬扬自得,也不敢过于高兴。并写信给九弟曾国荃,嘱咐他作为身处高位、声名显赫的人,自古以来能善始善终的人少,为了能保住晚节,要适当地推让少许权位。可见,曾国藩头脑非常清醒,居安思危,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审时韬晦。

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余观弟近日心中即甚骄傲。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次三次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之与弟熟识者,更鄙睨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

(1863年2月24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吾家累世以来孝悌勤俭

(1864年1月22日与侄子曾纪瑞书)

【经典格言】

[1]能善其末路者:意思是要有一个好的结局或归宿。

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荫生尚算正途功名,可以考御史。待侄十八九岁,即与纪泽同进京应考。然侄此际专心读书,宜以八股试帖为要,不可专恃荫生为基,总以乡试会试能到榜前,益为门户之光。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对澄弟(曾国潢)表现出来的骄傲之气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说他对军营中的人“讥评其短,且有讥到两三次者”。由此推断,曾国潢对老家的那些熟人,更是鄙夷之至了。曾国藩认为傲气可表现在言语、神气和脸色上,所以要做到戒骄戒惰,应当做到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傲慢会使人自以为是,也容易因处理不好周围的关系,致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因此,为人处世,不管是为官从政、为学做人,还是做事经商,谦虚谨慎、戒骄戒惰永远是一个不败的法宝。

字寄纪瑞侄左右:

前接吾侄来信,字迹端秀,知近日大有长进。纪鸿奉母来此,询及一切,知侄身体业已长成,孝友谨慎,至以为慰。

疏辞两席一节,弟所说甚有道理。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1],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今因弟之所陈,不复专疏奏请,遇便仍附片申请,但能于两席中辞退一席,亦是一妙。

练军是曾国藩上任直隶总督后的第一项任务。在向两宫皇太后请训的那一天,曾国藩上过一个“略陈直隶应办事宜”的奏折,其中第一条说的就是练军队的事情。长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直隶的军队衰弱不可用,直隶的防务十分空虚。剿捻战争时,西捻军曾冲入直隶一带,直隶根本无可与捻军一战的军队,全靠外调来的军队,清廷应该也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另一方面,京师离海较近,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随时可到天津海口骚扰、威胁,而1860年又占领京师,因此直隶急需较有战斗力的军队。曾国藩在比较了湘军和绿营兵的差别后说,湘军勇丁“帕首短衣,朴诚耐苦,但讲实际,不事虚文。营规只有数条,此外别无文告。管辖只论差事,不甚计较官阶。而挖壕筑垒刻日而告成,运米、搬柴崇朝而集事”。绿营兵则过分讲求仪式礼节,好像不是军队而是官衙门。出征的时候,行军要用官车,扎营要用民夫劳作,“油滑偷惰,积习使然”。先前所定的练军规条有一百五十余条之多,即使是读书人也无法完全记住,导致“文法太繁,官气太重”。这些都要参照勇营即湘军的办法加以改革,将条规简化,做到简明、易懂、易守,不要排场,不要官气。【经典格言】

望家中子弟戒骄戒惰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

吾家累世以来,孝悌勤俭。辅臣公以上吾不及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竟日无片刻暇逸。竟希公少时在陈氏宗祠读书,正月上学,辅臣公给钱一百,为零用之需。五月归时,仅用去一文,尚余九十九文还其父,其俭如此。星冈公当孙入翰林之后,犹亲自种菜收粪。吾父竹亭公之勤俭,则尔等所及见也。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侄与诸昆弟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侄等处最顺之境,当最富之年,明年又从最贤之师,但须立定志向,何事不可成?何人不可作?愿吾侄早勉之也。

弟军士气甚旺,可喜!然军中消息甚微,见以为旺,即通骄机。老子云:“两军相对,哀者胜矣。”其义最宜体验。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精彩点评】

涤生手示

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