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人生巅峰(6)
第26章人生巅峰(6)
【精彩点评】曾国藩天资平平,一生功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而他的勤勉守恒皆受教于祖父星冈公的影响。勤于事功,所以他得以建立奇功异勋;勤于学业,故得以遗存著述三卷;勤于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教子,故得以使晚辈桃李成荫。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曾说:“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相连的。如果与族里邻里不能和睦相处,那这一家便会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迟早是要毁败的。曾星冈一面操持家务,一面善待邻里。曾国藩受益于此,便继承下来用以教导子弟。在曾国藩的老家,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咸丰初年,曾国藩的大家庭还未分居的时候,家中为建新宅黄金堂,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及至要打官司到湘乡县府。曾国潢将这一情况写信告诉了在京师做官的曾国藩。曾国藩收到此信后,便写了一封长信,并附上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所排除家人与邻里之间争夺地界所作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曾家父子兄弟读过曾国藩的信和附诗后,胸襟豁然开朗,主动将地退缩了三尺。曾家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其邻居不仅未与曾家争执,见自家的地能方便曾家,也主动转让给了曾家扩建黄金堂新宅。
【经典格言】
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
后辈子弟骄傲之气入膏肓
(1860年11月16日与曾国荃、曾国葆书)
沅、季弟左右:
朱祖贵来,接沅弟信,强中营勇回,接沅、季二信,皆廿五六日所发。自廿七日以后,弟处发信,想皆因中途有警折回矣。日内不知北岸贼情何如,至为系念。此间鲍、张初二三并未开仗,唐桂生赴祁、建交界之区,亦未见贼也。
季弟赐纪泽途费太多。余给以二百金,实不为少。余在京十四年,从未得人二百金之赠,余亦未尝以此数赠人,虽由余交激太寡,而物力艰难亦可概见。
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前函以傲字箴规两弟,两弟不深信[1],犹能自省自惕;若以傲字告诫子侄,则全然不解。盖自出世以来,只做过大,并未做过小,故一切茫然,不似两弟做过小,吃过苦也。
善于提炼家训的曾国藩,以培养淳朴家风为手段来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将祖父星冈公治家之方提炼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八字,将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不信,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古书以训话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和“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是曾国藩为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家规。他认为“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谨记家训。他将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起来,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有无生气和敛气。“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1860年11月16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要牢记家教之规
“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家中积钱买田起屋,最易长骄逸之气。曾国藩反对买田起屋,缘于其修身处世,讲求清廉,孜孜以“勤俭”二字自律。昔日,星冈公每讥人家好积财为将败之征。而广厦良田亦非持盈保泰之道。他认为: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而“俭而不奢,家道恒兴;俭而不奢,居官清廉,庶几长保盛美”。可见持盈保泰、明哲保身是曾国藩反对买田起屋、清廉勤俭的深层思量。
同治元年五月廿七日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其照例应用之钱,不宜过啬(谢廪保二十千,赏号亦略丰)。谒圣后,拜客数家,即行归里。今年不必乡试,一则尔工夫尚早,二则恐体弱难耐劳也。此谕。
鲍、张廿六日进兵,廿九日获一胜仗,日内围扎休宁城外。祁门老营安稳,余身体亦好。惟京城信息甚坏,皖南军务无起色,且愧且愤。
澄弟左右:
涤生手示
再,尔县考诗有错平仄者。头场(末句移),二场(三句禁,仄声用者禁止禁戒也,平声用者犹云受不住也,谚云禁不起),三场(四句节俭仁惠崇系倒写否?十句逸仄声),五场(九、十句失粘)。过院考时,务将平仄一一检点,如有记不真者,则另换一字。抬头处亦宜细心。再谕。
【经典格言】
鲍春霆至芜湖养病,宋国永代统宁国一军,分六营出剿,小挫一次。春霆力疾回营,凯章全军亦赶至宁国守城,虽病者极多,而鲍、张合力作战,此路或可保全。又闻贼于东坝抬船至宁郡诸湖之内,将图冲出大江,不知杨、彭能知之否?若水师安稳,则全局不至决裂耳。
【注释】
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也),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经典格言】
恐家中买田起屋
【注释】
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诋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1],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弟既如此,并告子侄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饮食起居应与寒士相同
(1862年6月23日与二儿子曾纪鸿书)
字谕纪鸿儿:
前闻尔县试幸列首选,为之欣慰。所寄各场文章,亦皆清润大方。昨接易芝生先生十三日信,知尔已到省。城市繁华之地,尔宜在寓中静坐,不可出外游戏征逐。
沅弟金陵一军,危险异常;伪忠王率悍贼十余万,昼夜猛扑,洋枪极多,又有西洋之落地开花炮。幸沅弟小心坚守,应可保全无虞。
澄侯四弟左右:
《朱子格言》有言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曾国藩谨遵此古训极力反对“买田造屋”,他认为起屋、买田是仕宦之恶习,他本人“誓不为之”。然而,他在乡下管家的四弟曾国潢和攻下南京掠取横财的九弟曾国荃却都是地地道道的“造屋狂”,他们大肆营造豪华府第,这令曾国藩惶恐不安。
兹余函商郭意城先生,在于东征局兑银四百两,交尔在省为进学之用。如郭不在省,尔将此信至易芝生先生处借银亦可。印卷之费,向例两学及学书共三分,尔每分宜送钱百千。邓寅师处谢礼百两,邓十世兄处送银十两,助渠买书之资。余银数十两,为尔零用及略添衣物之需。
【精彩点评】
【经典格言】
顺问近好。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精彩点评】
自十二日克复休宁后,左军分出八营,在于甲路地方小挫,退扎景镇。贼幸未跟踪追犯,左公得以整顿数日,锐气尚未大减。【精彩点评】
【精彩点评】
【注释】
澄侯四弟左右:
[1]罪戾:罪过,罪恶,罪行。
[1]庆吊:指喜事及丧事。
咸丰十一年二月廿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