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人生巅峰(2) - 经典国学: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著 李金水编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人生巅峰(2)

第22章人生巅峰(2)

宜从畏慎二字上下工夫

(1863年10月23日与九弟曾国荃书)沅弟左右:

接初五日戌刻来函,具悉一切。旋又接十九日所发折片之批谕,饬无庸单衔奏事,不必咨别处,正与七年四月胡润帅所奉之批旨相同。但彼系由官帅主稿会奏,饬令胡林翼无庸单衔具奏军事,未禁其陈奏地方事件,与此次略有不同耳。弟性褊激,于此等难免怫郁,然君父之命,只宜加倍畏慎[1]。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始知自己本领平常之至。昔年之倔强,不免客气用事。近岁思于畏慎二字之中养出一种刚气来,惜或作或辍,均做不到。然自信此六年工夫,较之咸丰七年以前已大进矣。不知弟意中见得何如?弟经此番裁抑磨炼,亦宜从畏慎二字痛下工夫。畏天命,则于金陵之克复付诸可必不可必之数,不敢丝毫代天主张。且常觉我兄弟菲材薄德,不配成此大功。畏人言,则不敢稍拂舆论。畏训诫,则转以小惩为进德之基。余不能与弟相见,托黄南翁面语一切,冀弟毋动肝气。至嘱至嘱。

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注释】

[1]畏慎:戒惕谨慎。《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精彩点评】

对于“畏慎”二字,曾国藩是最应该畏惧谨慎的,第一是自己的良心,他说过:“凡吏治之最忌者,在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若犯此症,则百病丛生,不可救药。”第二是“左右近习之人,如巡捕、艾什、幕府文案及部下营哨官三属”。第三是公众舆论。畏惧这三者,自然能做到为官谨慎。这些话都反映了曾国藩身居高位,但仍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曾国荃的修养到底不如兄长,他们兄弟攻下南京后,当时的客观环境对于他们非常危险。一方面,那位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非常厉害,特别难侍候,历史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故事太多,曾氏不能不居安思危;另一方面,外面讲他们坏话的人也很多,尤其是曾国荃把太平天国王宫和国库里的许多金银财宝全都据为己有,这件事,连曾国藩的同乡好友王闿运也大为不满。也曾有人向曾国藩进言,何不推翻满清,进兵到北京,把天下拿过来,更有人把这意见写成字条提出。曾国藩看了字条,对那人说:“你太辛苦了,先去休息一下。”打发那人走后,曾国藩谨慎到不敢把字条撕碎丢入纸篓,而是将字条吞到肚中,以期保全自己和部属的性命。这里更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畏慎”。

【经典格言】

近岁思于畏慎二字之中养出一种刚气来,惜或作或辍,均做不到。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1863年12月24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澄弟左右:

十一月十一日朱斋三来,接十月初六日一函,具悉一切。团山嘴桥稍嫌用钱太多,南塘竟希公祠宇亦尽可不起。湖南作督抚者不止我曾姓一家,每代起一祠堂,则别家恐无此例,为我曾姓所创见矣。沅弟有功于国,有功于家,千好千好,但规模太大,手笔太廓[1],将来难乎为继。吾与弟当随时斟酌,设法裁减。此时竟希公祠宇业将告竣,成事不说,其星冈公祠及温甫、事恒两弟之祠皆可不修,且待过十年之后再看。至嘱至嘱。

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工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意思,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弟以为然否?

温弟妇今年四十一岁。兹寄去银一百、燕菜二匣,以为贺生之礼。其余寄亲族之炭敬,芝圃之对,均交牧云带回。此间自苏州克复、苗沛霖伏诛后诸事平定。

即问近好。国藩手草

十一月十四日

【注释】

[1]太廓:太空。

【精彩点评】

人一旦有了功劳,就会容易产生骄奢狂妄心理,行为办事对人就会有失礼仪。像曾国藩的弟弟,多次立了战功后,以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地位已经很稳固,便对自己的言行放松。其实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地位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一个很小的疏漏,如果被嫉妒你的人看见了,就可能诬蔑你些罪名,最后甚至会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或招来杀身之祸。所以,还是如曾国藩所劝诫的那样“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处处踏踏实实地行事为好。老庄提倡无为,所谓出世哲学;儒家主张进取,倡导入世哲学,二者构成中国古代士大夫一种处世哲学,自古就有“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说法,即人宜深明韬光养晦之道,才不会招致世俗小人的忌恨。

【经典格言】

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

惟胸襟广大是真正受用

(1864年3月4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沅弟左右:

廿五日接十八日来信,廿六日接廿二夜来信。天保城以无意得之,大慰大慰。此与十一年安庆北门外两小垒相似,若再得宝塔梁子,则火候到矣。

弟近来气象极好,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如去岁初奉不必专折奏事之谕,毫无怫郁之怀,近两月信于请饷请药毫无激迫之辞,此次于莘田、芝圃外家渣滓悉化,皆由胸襟广大之效验,可喜可敬。如金陵果克,于广大中再加一段谦退工夫,则萧然无与,人神同钦矣。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余近年专在此处下功夫,愿与我弟交勉之。

闻家中内外大小及姊妹亲族,无一不和睦整齐,皆弟连年筹画之功。愿弟出以广大之胸,再进以俭约之诫,则尽善矣。喜极答函,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正月廿六日

【精彩点评】

正月廿一,曾国荃攻克天保城,遂调派各军,分扼太平门、神策门。自从同治三年新年以来,曾国藩收到多封曾国荃的来信,信中提到“弟以德器太薄,领军太众,劳师糜饷,久而无功,日夜惕惧,恐防变生”。

这种心态正是曾国藩希望从弟弟们身上看到的低调内敛,所以在这封信中他会说弟弟近来气象好。人有大胸襟、高眼界,才可胸怀天地四方,即可看破亿万年的沧桑变迁,视事来如泡沫生于大海,不必大惊小怪;视事去如鸟影隐匿长空,干干净净,不留痕迹。即使是面对千丝万缕的国家大事,也能从容处置,不会无端地扰动一尘一末。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室权贵们为城头变幻的大王旗、英雄豪杰们为名誉地位而虎战不休,也不过是如苍蝇因羶气而聚集、如蚂蚁因抢食而竞斗;世间的各种是非如蜜蜂飞起,各种得失如刺猬的硬刺那样竖立,以广大胸襟处之,就可以如洪灶融化真金、如热水消融冰雪。

【经典格言】

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存其倔强,去其忿激

(1864年7月14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沅弟左右:

初十日接初七日申正信,于余初四日言及苏沪厘饷一事劝譬详明,深识名论,可慰可敬。

弟近年于阿兄忿激之时,辄以嘉言劝阻;即弟自发忿激之际,亦常有发有收。以此卜弟之德器不可限量,后福当亦不可限量。大抵任天下之大事以气,气之郁积于中者厚,故倔强之极,不能不流为忿激。以后吾兄弟动气之时,彼此互相劝诫,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斯可耳。

十二日之疏决不提及,弟于初九日秘诀一信亦决不可从。初十日接奉寄谕,词旨温润,无催迫之意,兹抄阅。将来咨文不另抄也。

顺问近好。国藩手草

同治三年六月十一日

【精彩点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