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窘困的团练大臣(6) - 经典国学: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著 李金水编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章窘困的团练大臣(6)

第18章窘困的团练大臣(6)

【精彩点评】“不耐烦”这三个字经常挂在人们嘴边,而“耐烦”这两个字单独用的情况要比“不耐烦”少之又少,读起来也觉得拗口。关于“耐烦”,曾国藩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佛书上说“耐烦有恒”,一句是入世,一句是出世,但其含义却是异曲同工的。无论做人做事,做久了“烦”字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说99.9%的人都首先感觉不耐烦,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必然有想法,有想法就必然会多想,多想必烦!“烦”由此而来,既然“烦”是无法避免,那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耐”了,以前我们形容一个人有能力经常会用到“能耐”这个词,看来“耐”字与一个人的能力有密切相关的关系。难怪会有人说:“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性情急躁又粗心大意的人,往往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好。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耐心细致地进行学习,往往不能取得好成绩。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办事情非常急躁,那么往往也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经典格言】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

用人之道

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优之以廪给

(1857年2月20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沅甫九弟左右:

廿四日专人至,接来件,知接战获胜。水师虽未甚如意,然已夺船数号,亦尚可用。水师自近日以来法制大备,然其要全在得人。若不得好哨好勇,往往以利器资寇。弟处以全副精神注陆路,以后不必兼筹水师可也。

用绅士不比用官,彼本无任事之责,又有避嫌之念,谁肯挺身出力以急公者[1]?贵在奖之以好言,优之以廪给,见一善者则痛誉之[2],见一不善者则浑藏[3]而不露一字。久久善者劝,而不善者亦潜移而默转矣。吾弟初出办事,而遂扬绅士之短,且以周梧冈之阅历精明为可佩,是大失用绅士之道也,戒之慎之。

余近发目疾,不能作字,率布数行,惟心照。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三)澄弟自到省帮办以来,千辛万苦,巨细必亲,在衡数月,尤为竭力尽心,衡郡诸绅佩服,以为从来所未有。昨日有郑桂森上条陈,言见澄侯先生在湘阴时景象,渠在船上,不觉感激泣下云云。澄弟之才力诚心,实为人所难学。惟近日公道不明,外间悠悠之口,亦有好造谣言讥澄弟之短者。而澄弟见我诸事不顺,为人欺侮,愈加愤激,肝火上炎,不免时时恼怒,盛气向人。人但见澄弟之盛气,而不知实有激之逼之使然者也。人以盛气凌物诮澄,澄以盛气伤肝致病。余恐其因抑郁而成内伤,又恐其因盛气而招怨声,故澄归之后,即听其在家养息,不催其仍来营中。盖亦见家中之事,非澄不能提新宅之纲;乡间之事,非澄不能代大人之劳也。并天纤介有不足于澄弟之处,澄弟当深知之,必须向大人膝下详禀之。

廿三夜彭一归,接弟十五书,具悉一切。

(二)广东水师总兵陈大人带广东兵一百,洋炮一百,已于四月初六日到郴,月内可到省。广西水勇亦五月可到。衡州造新船,省城整旧船,皆五月可齐,不至延到七月始行也。

(1857年12月12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胡润之中丞奏请余率水师东下,廿七日送寄谕来家,兹抄寄弟营一阅。余俟续布。弟初九日所发之信由省城转达者,亦廿七始到也。顺问近好。

曾国藩认为,战争之成败在人而不在器,军队之强弱在气而不在形。自出山以来,尤其在担任两江总督之后,曾国藩每到一地即布告远近,深入寻访,延揽当地人才。东征之始,发布檄文,内有一段关于求才的文字称:“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愤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对人才的渴求可见一斑。在用才方面,曾国藩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广收慎用。凡是有一技之长来投奔曾国藩的,他都会收下。但在使用上很慎重,曾国藩说:为了今后不轻易罢免一个人,我不轻信、不轻易疏远,也不轻易重用一个人。二是因量器使。曾国藩认为人才的价值就是使用得当,世界上不要怕没有人才,而要担忧怎样使用人才。三是爱惜异才。对于不可多得的异才,用人者要有特别的爱惜之心。四是笼络亲信。历代的官吏都会做这样的事,曾国藩也不例外。曾国藩认为“识人”外,还要培养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宏奖。大家觉得对下属严厉才能使他们成才,但曾国藩认为人才是靠表扬出来的。他曾经对部下一再讲过:要注意工作方法,就是对部下做得好的,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他;做得不好的,要单独叫到办公室去批评,即“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亦山不在此,命科四等写一禀安帖。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家中大小平安。葛亦山先生回家六日未来,闻其弟喉痛,或未愈耳。科一、科四、科六皆在馆。甲五课之点读,尚属安静,弟可放心。尧阶于廿二来,廿八可归。洪、夏所争之地,余意欲买之。以东阳叔祖极称其好,不知可得否。

兄国藩手草

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峙有胆,迪、厚有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经典格言】

(一)水勇自廿四五日成章诏营内逃去百余人,胡维峰营内逃去数十人。廿七日何南青营内逃去一哨,将战船炮位弃之东阳港,尽抢船中之钱米帆布等件以行。廿八日各营逃至三四百人之多。不待初二靖港战败,而后有此一溃也。其在湘潭打胜仗之五营,亦但知抢分贼赃,全不回省,即行逃回县城。甚至将战船送入湘潭河内,各勇登岸逃归,听战船漂流河中,丢失货物。彭雪琴发功牌与水手,水手见忽有顶戴,遂自言并册上姓名全是假的,应募之时乱捏姓名,以备将来稍不整齐,不能执册以相索云云。鄙意欲预为逃走之地,先设捏名之计,湘勇之丧心昧良,已可概见。若将已散者复行招回,则断难得力。衡永之水勇不过五月可到,亦不甚迟迟也。

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曲求全

咸丰七年十月廿七日夜(第六号)

(1854年5月16日与诸弟书)

澄、温、植、洪老弟左右:

沅甫九弟左右:

【注释】(四)王璞山之骄蹇致败,贻误大局,凡有识者皆知之。昨在家招数百乡勇,在石潭杀残贼三十人,遂报假胜仗,言杀贼数百人,余深恶之。余与中丞、提军三人会衔具奏一折,系左季高所作,余先本将折稿看过。后渠又添出几段,竟将璞山之假胜仗添入。发折后始送稿来画,已无可如何,只得隐忍画之。朱石樵在岳州战败逃回,在宁乡战败,逃奔数次。昨到省城,仍令其署宝庆府事,已于十八日去上任矣。是非之颠倒如此。余在省日日恼郁,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曲徐图。昨当面将朱石樵责备,渠亦无辞以对,然官场中多不以我为然。将来事无一成,孤负皇上委任之意,惟有自愧自恨而已,岂能怨人乎?怨人又岂有益乎?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白黑不分。诸弟必欲一一强为区别,则愈求分明,愈致混淆,必将怄气到底。愿诸弟学为和平,学为湖涂。璞山之事,从今以后,不特不可出诸口,而且不可存诸心。

【经典格言】

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峙有胆,迪、厚有胆识),四曰营务整齐。吾所见诸将,于三者略得梗概,至于善觇敌情,则绝无其人。古之觇敌者,不特知贼首之性情伎俩,而并知某贼与某贼不和,某贼与伪主不协,今则不见此等好手矣。贤弟当于此四大端下工夫,而即以此四大端察同僚及麾下之人才。第一、第二端,不可求之于弁目散勇中;第三、第四端,则末弁中亦未始无材也。

[1]急公者:为公事着急。[2]善者则痛誉之:好的绅士就彻底地、尽情地称赞和给予荣誉。之:他,指好的绅士。[3]浑:糊涂。藏:隐藏。对绅士的缺点不能明说。

兄国藩手草

来书言弁目太少,此系极要关键。吾廿二日荐曾纪仁赴吉充什长,已收用否?兹冯十五往吉,若收置厨下,亦能耐辛苦。

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军营给九弟曾国荃(沅甫)写信,教导他对绅士名流贵在奖励,切勿指责。《论语》说:你听说别人罪过的实情后,应该哀之怜之,而不应该庆幸自己获得了真相。这也就是《尚书》上说的,法官落实了罪证,应该起哀怜之心。其实,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缺点过失呢?有人小气贪财,有人情多好色,有人懒惰,有人马虎,有人浮躁,有人懦弱……平时生活得好好的,可是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就走错一步,做下错事,有的人知道了别人的过失,取作谈笑,幸灾乐祸;而有些人则不同,他们心里仿佛被揪了一把,说:“噢,这人做了这件错事,可怜可惜!”似责备,似同情,似理解,又似自伤自警。两种态度,两种人格,相形之下,高低立刻就显出来了。如果有人犯了过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乱骂,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态度漠不关心,放任不管;如果所犯的错不好直接批评,可以借其他事情来暗示让他改正;如果没办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拿出耐心等待时机再提醒劝告。要循循善诱,就好像春天温暖的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要像温暖的气流一样能使冻得如石块的冰完全融化。

以上数条,望诸弟细心体贴。缕禀堂上大人为要。

【精彩点评】

【经典格言】

【精彩点评】

凡将才有四大端

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在生活中,人们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碰到和自己作对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主张宁折不弯,坚持自己的原则;有的人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厚黑学则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为了一时的利益得失去和人对抗争斗,很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得不偿失。百忍成金,百炼成钢,委曲求全,忍辱方能负重,忍常人所不能之忍,方能办大事。忍让是一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只有处变不惊,才能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忍让是一种能力,是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行人所不能行,是成人所不能成之事的首要条件,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在行事中遇到受气之事时,不妨先忍耐一下,切莫凭自己一时的意气用事。

吉安此时兵势颇盛。军营虽以人多为贵,而有时亦有人多为累。凡军气宜聚不宜散,宜忧危不宜悦豫。人多则悦豫,而气渐散矣。营虽多,而可恃者惟在一二营;人虽多,而可恃者惟在一二人。如木然,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如屋然,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今吉安各营,以余意揆之,自应以吉中营及老湘胡、朱等营为根株,为柱梁。此外如长和,如湘后,如三宝,虽素称劲旅,不能不侪之于枝叶、椽瓦之列。遇小敌时,则枝叶之茂,椽瓦之美,尽可了事;遇大敌时,全靠根株培得稳,柱梁立得固,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气势之盛。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

(五)我廿四都之长夫不耐劳苦,好穿长衣鞋袜,不敢远行,时刻思归。余拟在此另雇长夫,其本境长夫,止留三四人在此,以便送信归家。

咸丰七年正月廿六日

咸丰四年四月廿日午刻,国藩字

【精彩点评】

十七、十九接父大人十三、十五手谕及澄弟两函,具悉一切。兹分列各条于后,祈诸弟禀知父大人,兼禀叔父大人:

史册所载,战事以人多而为害者,不可胜数。近日如抚州万余人卒致败溃,次青本营不足以为根株,为梁柱也;瑞州万余人卒收成功,峙衡一营足以为根株,为梁柱也。弟对众营立论,虽不必过于轩轾,而心中不可无一定之权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