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机会 - 三国之少年帝王 - 江山美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八百六十三章机会

朝廷的效率很快。科举将开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了整个洛阳。

刘辩做出决定的刹那,就不容更改了。

科举势在必行。

接下来的安排,还要看庞统、荀攸、徐庶、郭嘉四人。

这四人也没有让刘辩失望,经过统筹计算后,第一波筛选考试定在一个月以后。

大汉的科举和历史上不同,不需要从州郡选拔开始。

因为拥有参加科举资格的州郡英才,已经集中到了洛阳。

当然,成为了吏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继续参加科举。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不然他还会继续在隆中种地。

能够成为吏的,一般都是当地有权有势之人,也就是豪强。

可惜论到治国、行军作战,这些人加起来,都没有诸葛亮一个人厉害。

“呵呵,在军事一途,或许我不如你,可要说到四书五经,孔明你准备好了吗?”何晏挑衅道。

在这样的渺茫机会下,诸葛亮就算把握住了,也很难建功立业。

“此言差矣,亮的目标可是状元。”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庶。

可是要夺状元,这很难说。

大汉各种机构都疯狂运转起来。

就算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收复了益州,那又怎么样?

功劳能比贾诩等人还大吗?

更何况,征讨益州的主帅,一定是刘辩。

“平叔,你可走后门啊,不然我可瞧不起你。”诸葛亮揶揄道。

“听说此次有两百个名额,以平叔的实力,中举不难,名次这种东西,平叔难道真的在意吗?”诸葛亮笑道。

历史上诸葛亮能够崛起,那是因为刘备给了他一个大舞台。

能够进入鸿都门学的才子,都是奔着科举去的。

诸葛亮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朝廷不仅要培养官员,还需要一批合格的吏,协助管理大汉。

其他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他一清二楚,何晏在皇家确实不受待见。

“此次机会,我不能错过,一旦错过了,等到下次科举,说不定交州和益州都收复了。”诸葛亮感慨道。

诸葛亮可不知道害羞这两个字怎么写,他可是自比管仲、乐毅的男人。

刘辩想要改革吏治很久了。

这也是朝廷退休人员这么少的原因,要是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当官,起码可以混三四十年。

官和吏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而此次科举的竞争,将会比以往更加恐怖。

读书真的能够让人产生变化。

科举考不上的人员,也都是人才,好歹识字。

一般科举成功,只要没有太大的过失,或者贪赃枉法之类的行径,官员都是终生制。

何晏并不是悲观,而是陈述事实。

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

建安七子,哪一个文化知识不比诸葛亮厉害?

不过刘辩也不是没有办法,官员上任,可以带两名吏,和后世的“师爷”差不多。

“恭喜孔明,此次科举,恐怕你要夺得前三甲了。”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毕竟他学习的,都是治国之道。

诸葛亮的文章也不差,但是也要看情况,真要考试,那当然也是不错的。

当然,这也是有年限限制的,若是五年之内科举没有成功,朝廷会安排一些吏治的工作给他们,自己养活自己。按照何晏的说法,此次他若是名列前茅,说不定还会被人为地压制下来。

确实,何晏开始治学以后,秉性有了很大的变化。

朝廷负责出钱养着。

这两件事,都足以动摇国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