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流光易逝 - 天下行商 - 城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下行商 >

第一百四十五章流光易逝

流光易逝。四年后。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怡和行”租用颜氏家族的“凌云号”以及其它十一艘商船经过六个月不间断的航行终于停靠在了黄埔港。伍秉鉴从船上下来,与单掌柜交待了几句过后,就急匆匆往家里赶。

秉鉴此次来往南洋一年有余,此时平安归来,伍家上下自然要好好庆祝一番。秉钐早早地将酒肉蔬菜买了回来,后灶上几个妯娌一直忙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是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子。

此时秉鉴已经有了四个儿子,长子元芝五岁、次子元兰四岁、三子元莪三岁、四子元华尚在襁褓之中只会咿呀学语。秉镛和张氏前些年一直未有生养,可自从秉镛去了东瀛这几年,不知是不是换了水土的事,突然间就来了那股精神头,他只来往家里那么三四回的光景,就让张氏怀了两胎,生了一子一女。而秉钐也早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这大大小小的九个孩子就可凑成一张桌,此时伍家真可谓人丁兴旺。可是,也有那令人难过的事,那就是秉钧的二个儿子相继夭折,眼前只剩下了一个小女儿,这也是伍家把这一辈的“崇”字改成“元”字的一个主要原因。

席间,众人是问长问短,对那南洋充满了好奇,秉鉴也不厌烦,将那来往经历说了个详细。原来这次秉鉴带着十二艘商船去南洋算是绕了一个大圈子,他从广州出发,分别到了安南、暹罗、柔佛、爪哇,然后从吕宋的马尼拉再回到广州。在这期间,秉鉴见到了暹罗国王郑华,郑华很是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留他在大王宫里面住了三个晚上,并带他去玉佛寺游览,临别时也是依依不舍,赠予了秉鉴诸多礼物。在到了爪哇的婆罗洲之后,秉鉴分别见到了兰芳国“大唐总长”罗芳伯以及戴燕王国国王吴元盛,受到的热忱款待更不用说,这两位国王乡音未改,见到英姿勃发的小老乡带着商船远道而来,都是禁不住感慨万千,感叹冯唐白首岁月蹉跎,更念家乡那轮明月,那片绿水青山,那榕槐桑梓之下儿时的玩伴,可又知道,此生可能再也回不到那片魂牵梦绕之故土,只能客死他乡,二人浮想过后都是禁不住老泪横流涕泗滂沱。临别时,罗芳伯与吴元盛除了给秉鉴回馈以厚礼之外,也都是委托他给家乡人带回了大量礼物以表思乡念旧之情。十二艘商船满载而去,中途货物纷纷卸下,又不断再次装填,回程又是满载而归,一往一返,不单得利丰厚,更是广结金兰之契的路途。

“三哥,我真是羡慕死你了!下次你一定带我去。”秉钐一边夹着大块的鸭胸脯肉往嘴里填,一边说。

“你那后勤近来做得可更有起色?”秉鉴问。

听到问起这个,秉钐可是满脸自豪,“三哥,你可是问着了,我跟你说啊,就现在咱家这支引水队伍可真算是澳门和广州两地一流的,咱家有二十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引水人,七十只拖艇,三十只浮标船,并且我还给他们规定了一套非常复杂的警示信号,特别是在夜晚和大雾天更是好用。你就说吧,这锣啊、鼓啊、灯笼啊、火把啊、海螺啊,我都给用上了,例如敲锣两声代表‘起锚’,三声代表‘扬帆’,三声海螺的长音代表船只正在‘出海’,三声断音代表正在‘靠岸’,那都是一点都不带差的。那英吉利的东印度公司几次想出高价用咱家的人给他们大型船只引水,都被我给他拒绝了,你说我能在乎他们那几个银两诱惑吗?不和咱家做生意,想让我给你引水,连门儿都没有,真是美得他大鼻涕泡儿!英吉利人见我几次不为所动,三哥,你说后来他怎么着?”

秉鉴也不禁好奇地问:“怎么着?”

“怎么着?英吉利人狗急跳墙,竟然在澳门强行绑架咱家两个引水人去给他们引水!”

秉钐说得如此煞有介事,全家人都听得认真动容,他说得也就更来劲了,“听了信儿,我激了,揣着一把匕首就跑去找那英吉利的领事交涉,告诉他们敢动咱家引水人的一根毫毛,我秉钐跟他们拼命,那领事见我真是不一般的气概,也害怕了,连忙将所有船上的大班找来,将咱家人痛快地给放了,并保证以后绝不敢再做此类事件。”

“老四,你这事办得明白!”虽然秉鉴感觉秉钐的话里面定是有夸大其词之处,但这事想必是有的,秉钐能处理得如此妥帖也是很不容易了,所以他也是情不自禁夸赞了一句。

受了赞许,秉钐更是骄傲的不得了,他放下筷子,拿起酒盅“滋溜”喝了一口,“三哥,难道你四弟我就这一个事办得明白吗?我再给你说说我管洋商吃喝拉撒的那些事。哪一样食材我都是保证最新鲜的,那蔬菜瓜果都是我每天大早上起来亲自去菜农的菜地里给他们采办,从摘下来到运进他们的灶房里,连那露水珠都还在呢!那真是叫一个绿的绿,红的红,紫的紫,不带有二样颜色的。那水鸭,鹌鹑,小公牛,我都是让人甩着鞭子赶着给他们送去,为的就是让他们见到咱喘气的,活的,吃坏了肚子和咱们没有任何干系。就是那饮水,我也是每天让人把水桶上下里外刷个三遍,为的就是保证干净卫生,从井里刚打上来,绝不耽误半刻工夫,抬上了马车就立即给送过去,等倒进他们洋人的水缸里,你再用瓢舀出喝上一口,那还凉得炸牙呢!”

秉鉴连连点头,“嗯,嗯,干得不错。”

“秉钐这两年确实是长进不少,活计没少干,挺辛苦。”父亲伍国莹说。

“别说,老四这小心眼还真用到正地方了!这也多亏你三哥慧眼识人,你这也才算是出人头地人尽其才了!只是要论起这辛苦嘛,比我可还差了点儿。”大嫂张氏既是附和,又是揶揄,话语中带着带着一点点醋意。

大奶奶本来满面笑容,听张氏这么一说落下了脸子,“张氏,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四就是办这些事的虫儿,你想办还不一定能办得有他这么明白。再说,办事他就得付出辛苦,你看着谁躺着那儿就把事办明白了的?”

张氏倒不在乎,“老四这干的都是眼巴前的活儿,无非就是动动嘴巴使唤使唤人,我可哪里也没见到他什么辛苦。倒是见他这脸盘养得越来越大了,这大辫子也养得油光锃亮的,想必都是喝油水多的事儿。想这三年来我两回挺着大肚子在武夷山和安溪之间穿梭,弯腰撅腚和那些茶农一起侍弄茶园,又和那些制茶师傅一样挑拣揉捻,我那才叫个辛苦呢!两个孩子,元祥是我在武夷山时生的,元瑞是我在安溪时生的,一个也没生在家里,你们说说,我做得怎样?辛不辛苦?谁生养孩子不舒舒服服让人伺候着做个月子,可我哪一次不是二十几天就下了地去茶园干活……”说到最后,张氏竟然委屈地哭了起来。

吴氏劝说道:“张氏,你出的这些力,吃的这些苦,我们做长辈的都清楚。秉鉴虽然刚回来他还没来得及问,再说前二年你做的事他都了解,你就不要委屈了。”

大奶奶下不来台面,板着脸说道:“张氏啊,要论起来,咱家人这几年都是没少出力,而你呢确实是又多出了些,可这些都是咱自家的事,没有那么多可争争讲讲的,出力多少大家也都看在了眼里,平白埋没不了谁。再说,你何时看见老四喝油水了?说话得讲良心。好了,今日这老三刚回来,秉镛呢也是刚从那东瀛回来没有多久,难得一家人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你就不要哭哭啼啼的煞风景了。”

“咦,你们别急着喝酒啊,你看你们这把话一插,我都不知道说到哪儿了!哟,想起来了,说到那给洋商灶上做饭的,还是那洗洗涮涮打扫房间的,我都安排的是精灵人,虽说比那些憨汉子多花了几文铜钱,可他们随时把里面的情况向我报告,三哥,不信你问问碧珠和那陆顾问,这一年多来我给他们传了多少有用的情报!就是咱家那些去洋船上修修补补的工人,包括刚才说的那些引水人,都让我训练成了小伙计,我说了,他们拉下生意来,我给他们赏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现在你让他们和洋商谈起生意来,那小嘴叭儿叭儿的,真叫一个溜儿呢!”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秉钐急三火四地自顾说完,才发现家人都在捂嘴乐,“咦,你们笑什么啊?你们就说说我老四把这些事办得明白不明白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