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白米之争 - 天下行商 - 城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下行商 >

第一百九十五章白米之争

卢观恒和叶上林之前合伙在东印度公司购买的三十三万担白米到了黄埔码头。四十艘港脚船一并靠岸停泊,声势十分浩大。但此时广州的米价却是应声而跌——每担白银不到二两半。这个价钱正好是卢、叶二人订购这批白米的本钱,而之前已经维持了一年多的每担四两半的价钱不复存在。当然,他们二人当初算计在这批白米上狠赚八十万两银子的美梦也就自此破灭。

叶上林在被勒令退商后找到卢观恒将这笔生意全部转让出来,将放在“广利行”的本钱要了回去。卢观恒面上说了一些客气话,实际在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叶上林退出是再好不过,不用再与人分一杯羹,八十万两银子独吃自屙,这种滋味当然是美妙。

可现在,卢观恒在码头上望着这四十船米想哭都找不着调门——进价比市价还高,赔钱!并且一旦造成这些白米积压,八十多万两银子的本钱也就腾挪不出来,算不算利息都将是很大的一笔损失。再有,白米之物怕潮、忌陈、易滋生虫蛾腐败,它也真是不好保存,就是想保存也一时间找不出来那么大个合适地方。

卢观恒心急火燎之际,一咬牙,一跺脚,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这批白米,他不要了!这真可谓是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想当初这笔生意可是他费尽心机从伍秉鉴手里夺来的,可现在他一退六二五求个利索干净,也算是处理得没有拖泥带水。

可他这样的决定只能算是一厢情愿,那边东印度公司不能答应啊!这大老远将白米从印度千辛万苦运来,你卢观恒上嘴唇一搭下嘴唇就说不要了,没道理啊,这不坑人玩呢吗?虽说你卢观恒付上了三万两银子的订钱,可和这船上堆积如山的白米比起来,那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小巫见了大巫。

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连续几日寻卢观恒不见,也是干着急没什么办法,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来找总商伍秉鉴帮忙从中协调。伍秉鉴听了事情原委,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卢观恒理亏,可当着这英吉利人的面又要护其短处,真是让他感觉棘手为难,他对那代表安慰了几句,最后告诉对方回去等他的消息。

伍秉鉴先是来到“同文行”找潘有度商量。

“秉鉴,这是卢观恒自己的生意,他都有了明确态度,我们再言语什么就不好了吧?自来这做生意就是有赔有赚,既然是做了,赔赚你都得认账,这么个浅显道理,他卢观恒不是不懂,可偏偏人家就是装糊涂不认,谁也没办法。”潘有度表现得无可奈何,但也有一股事不关己幸灾乐祸的味道夹杂在里边。

伍秉鉴叹了一口气,“宪臣兄言之有理,确实生意没有他这个做法。可我见着那几十万担的白米就在码头上那么飘着,风吹日晒露结雨淋的也真是可惜,这天气也是越来越潮湿闷热,如果他们双方再这么僵持几天下去,我看那白米都是要被糟蹋了。”

潘有度泰微微一笑,“这几年东印度公司与卢观恒走得亲近,两家勾肩搭背的没少做生意,这回好,出了这么一码事,隙末凶终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是一定了,僵持到最后可能鼠牙雀角对簿公堂也是难免。你说这白米放在那里可惜,可此时事情混沌沌的没个明白结果,谁也伸不了那个手,不留神搅在里面,两头都不好做人。”

“宪臣兄,我的意思是人多好办事,我们找上几家同行将这四十船白米分摊一下,把这事弄个平整也就算了。你说如果事情就这么僵持着,这脸面上谁都不好看。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如果这事拖久了随着各国洋船传到外面去,没人会说卢观恒如何,只能说咱十三行做生意不讲诚信,想想也真是太丢人。”

潘有度听后眉头一皱,“要替他分担几分,不是不行,可总得他先找我们头上来吧。你说他在那里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在那里眯着,我们帮他还像去求他似的,那成什么事了?再有这生意自来都是各做各家的,卢观恒那多疑秉性你也不是不了解,别说干涉参与过多,就是你帮他多了,都会让他生嫌疑反咬上你一口,这个你心里得有数,别做那费力不讨好的事。”

伍秉鉴知道潘有度真心不想帮卢观恒,只能起身告辞,“既然如此,宪臣兄,这事我再仔细打听一下,回头我们再在一起计议。”

潘有度迈着四方步子将伍秉鉴一直送到行号的大门口,“这些日子我看出来卢观恒对你很是友好亲善,但秉鉴你要清楚,那都是你在几件事上给了他做好人出好名声的甜头吃,一旦哪一天你不给他了,或是他咀嚼得不是滋味呛了他的肺管子,转头就得和你翻脸,这白米的事就在这里摆着呢……”

伍秉鉴回到行号。

碧珠和景春正在外面指挥着工人更换新的匾额,那匾额上除了“怡和行”三个鎏金大字,竖着还有一排弯弯曲曲相对照的英文小字,看上去既美观,又是洋气。

“碧珠姐,我看那洋船来的一些货物上除了有什么某某公司字样,还有各种好看的图案做标记,我问了那船上的大班,说那叫什么‘商标’,你说咱家是不是应该也找那画匠弄一个。”

“呵呵,景春,和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尽盯着那上面花花绿绿的美女图看来着?”

“哪能啊,有你在,我眼里哪还有什么美女,我和你说,等你七老八十满脸皱纹豁牙漏齿腰弯背驼步履蹒跚在我这儿那都叫一个美!”

“真是贫嘴!景春,我非常认真告诉你,咱家‘怡和行’这三个字比什么商标都顶用,在英吉利国、西班牙国、法兰西国、咪唎坚国,也包括在南洋和东瀛,‘怡和行’三个字就是高档精茶的象征和代称,可以和任何贵重的物件相媲美,无论是王室显贵,还是平民百姓,见到印有这三个字的茶罐不说如获至珍,也是爱不释手喜欢得不得了,这‘怡和行’三字的分量在洋人那里重着呢!”

“哎呦喂,是吗?这话我怎么没听秉鉴哥说过呢?碧珠姐,你不是看秉鉴哥不在这儿,你这个做大掌柜的自吹自擂吧?”

“景春,你碧珠姐说的是真的,这可是咱家用十几年时光打磨的一块金字招牌。”

碧珠和景春闻听忙回头看,“哟,吓我一跳,秉鉴哥,你啥时候回来的?嗳,嗳,再往下边点…..再往上边点,行了,行了,再往左边点,好,别动,就挂在那……”

“嘚,嘚,这东家一回来,看把你活泼的!刚才挂那正好,让你这么一瞎指挥又歪了。”

秉鉴听了“哈哈”大笑,“碧珠,你这么多年就没和景春讲出过道理。”

“咦,秉鉴哥,你怎么替我碧珠姐说话?不公平啊!”景春装作很委屈的样子。

碧珠得意地说道:“这叫公道自在人心。改天我还要把你的作为所为告诉黛柳妹妹,让她狠狠收拾收拾你。”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碧珠姐,你可别介,我以后一定处处尊重你,孝敬你……”

三人说说笑笑进了行号。

秉鉴坐下后问:“蔡中是不是从东瀛回来了?”

景春提着茶壶给秉鉴和碧珠面前的茶碗里倒上了谁,“嗯,刚回来,就去给他爹蔡世文上坟去了。”

碧珠接话道:“他和我简单说了长崎那里的情形,不出东家所料,那岛津重豪先发制人,强迫倡导按《近思录》行事的秩父季保等藩士切腹自杀,也将他的那个儿子岛津齐宣赶下了藩主之位并迫使其隐居,扶持孙子岛津齐兴成为了新藩主,实权还是牢牢掌握在这位老大名手里。”

“帮我想着点,回家时再问问蔡中长崎此时的粮价怎么样,‘广利行’向东印度公司订购的那些白米不要了,我们看看能不能给它转运到东瀛去。”

秉鉴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再有,那个波士顿商人赖恩找到我,说是咪唎坚来了一个大客商准备在广州开办洋行,想找我去澳门谈谈,你们俩准备一下和我一起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