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深中肯綮 - 天下行商 - 城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天下行商 >

第一百八十二章深中肯綮

大奶奶将陆进请到了上房,房内只有他们二人。大奶奶老泪纵横,不断用手绢去擦。

陆进安慰说:“粤海关只是户部设在广州的一个司职机构,代表朝廷对十三行进行管理,负责征税、缉私等冗杂事务,它不是真正的衙门口,对任何人没有定罪的权力,就是佶山他想定秉鉴的罪,也只有上报朝廷经朝廷研议定夺后方可施行。自来朝廷重视行商事务,涉及奖罚惩处更是慎之又慎,何况秉鉴头上还有从二品的顶戴,不单朝廷在处理此事时会非常审慎,那佶山此时更是不敢对秉鉴怎样,现在他对秉鉴只能算是软禁,而不能算是投监,但秉鉴在里面受些屈辱吃些哑巴亏应该是免不了的。总督衙门那里我也是打听过了,佶山虚张声势根本就没把秉鉴送到那里去,我猜现在秉鉴人应该还在粤海关里。现在主要是不知道佶山到底要通过此事怎样整治秉鉴,但我想可能的结果大概有两个:一个是逼迫咱家出个大价钱将此事买平;另一个是咱家想破财消灾都不行,佶山非要治罪于秉鉴,不将秉鉴送进大牢不罢休,这个说来就不好办。”

大奶奶听后颦眉蹙頞,更加纡郁难释,“陆先生的策略多,你说这事该咋办?”

“眼前我们先要找个能和佶山说得上话的人通通气,探探他的口风,看他到底想怎样,如果这个人能压制得住佶山,迫他主动将秉鉴放出来更是再好不过;另外,秉鉴弹劾佶山的折子已经递到两广总督长麟的手上,如果长麟能尽快把这个折子转交到朝廷,并且最终朝廷罢了佶山的官摘了他的顶戴,佶山失势,这事也自然好办多了,现在的问题是赶的这时候是真不好,此时递折子很容易会被人联想到是咱家出了事后对佶山的衔恨报复,效果自然也就打了折扣,而且这折子呈递批复往来需要数月,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这期间再发生什么意外,谁也无法预料。其实,将秉鉴解救出来的办法还有一个,并且办起来也会非常容易,非常快……”陆进说到最后,故意放慢了语速。

“哪一个?快说来听听。”大奶奶急切地问。

陆进故意装出很为难的样子,但迟疑了一下之后,也马上答道:“大奶奶,说来这个事的根由在秉钐身上,秉鉴是替秉钐顶的罪,如果此时秉钐去投案,佶山断没有不将秉鉴放出来的道理。”

“奥。”

大奶奶咂磨了一下嘴,脸色更加愁苦,感觉同样很是为难,说起话来也有些吞吐,“这个嘛,秉鉴和秉钐都是伍家子弟,对于老身来讲手心手背也都是肉,按理说秉鉴此时主持内外事务,举足轻重,应该让秉钐把他换回来,可这不是目的,保伍家人都平安无事才是根本。并且秉鉴主动向那佶山坦白事情原委经过,并且甘愿代秉钐受过,这都定然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咱们此时再冒冒失失将秉钐送进去,可能事与愿违节外生枝,如果那佶山顺势将他们哥俩个都牵连进去,这事情就更难办了。陆先生,刚才你说找个能够和佶山说得上话的人去调停,我感觉这个主意不错,你说咱该找谁去好呢?”

陆进是何等的精明,大奶奶刚一开口,他也就明了了老太太的心迹——不同意用秉钐去换秉鉴,这其中的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秉钐才是她亲生的。陆进再怎么和秉鉴有感情,可这是伍家的内部事务,他还真是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参与过多,“平常秉鉴从来不去攀结什么权贵,在广州这地界能与佶山平起平坐说得上话的人又是少之又少,我刚才想了一下,眼下能找的人也就是景春的舅舅冯大人了,他现在是广东布政使,上通督抚,下交州县,因司职财税钱粮官员考核,定是和粤海关也有往来。”

“这是个好主意!”大奶奶听到此处终于是稍稍松了一口气,“陆先生,从景春那里论来,冯大人还是你的亲家翁,这事就烦劳你去走一趟,需要用银子的地方,你说个数便是,家里柜上的都是任意支取。”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帮不帮得上这个忙,我想冯大人都是不会要咱家银子的。只是他这人向来行事小心谨慎,即使答应咱们去佶山那里走动,他会做到什么程度,又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这就都不好说了。”

“这个老身明白,凡事不能强求,何况咱是求人家帮忙,咱更是不能说三道四要求人家什么。现在就是临时抱佛脚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路子总归都是要去试试的。”

陆进从上房告辞出来,连忙招呼景春一同赶往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冯大人自来对伍秉鉴这么多年照顾外甥景春心怀感念,虽然伍秉鉴与他少有往来,他也知道秉鉴是一个正派善良之人,与景春之间兄弟感情真挚情深似海,秉鉴出了这样的事,和景春惹了这样的祸没什么两样,又加之这次是景春的岳父陆进亲自前来相求,陆进曾经的身份他是了解的,这个老爷子的经历不但是个传奇,而且为人也是老成正直值得敬重,这么多因素累叠在一起,他定是要一口答应。但佶山能否买他的账,他心里是一点底也没有。

“亲家翁,听说有行商接待了罗刹人的商船,这事和秉鉴没有什么牵连吧?”冯大人忽然问。

陆进听了一愣,但也马上答道:“冯大人,这个事保商另有他人,和秉鉴没有任何牵连。大人这般问,莫不是这里边也有了蹊跷?”

冯大人低声说道:“朝廷知晓了此事,已经派人带着上谕到了广州。”

任凭陆进怎样见过世面,听了冯大人的话也是不淡定了,忙再问道:“难道朝廷对此事又有了新章程?”

冯大人点点头,“当时这件事彻头彻尾是总督大人长麟做主定夺的,并未上报朝廷,现在朝廷知情了,当然要有章程下来,我听说万岁爷在旨意里申明与罗刹人的贸易只能在恰克图,并一再叮咛告诫长麟‘著即将该船只驶回本国,不许在广逗留起卸货物’。”

“可是罗刹人早已卸下了船上装载来的毛皮,并在本地购买了茶叶、瓷器、丝绸、南京布等货物后,前几日已经起锚走了啊?!”陆进心里翻江倒海,感觉这事要闹大了,也不由得暗暗佩服秉鉴当初对此事的判断和决定真是明智。

冯大人摇着一把折扇,面色甚是平静地说道:“那这事看来真是麻烦了。总督大人长麟知情不报擅作主张已是罪过,此时万岁爷亲自过问,又千里迢迢派人过来传达旨意督办,可那商船却已逃之夭夭不知影踪,如果真是引来了龙颜大怒,如此一来,怕是在广州的官场之上引来不小的震动啊。”

“大人以为粤海关那里会不会……”到此时,陆进好似明白了冯大人和他说这个事的真实意图。

冯大人摇摇头,“这个不好说,佶山可能将责任推到上头去,也可能将罪过摊到下边来,万岁爷若是想保他,他就平安无事,若是万岁爷觉得他难辞其咎,他到时候只能是卷铺盖走人,就是革职查办或交部议处也是可能的。”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9书#吧首发,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陆进提醒道:“那大人是不是在去找他时,故意透露一点消息给他,也好让他心里有个数。”

冯大人微微一声,“亲家翁,没这个必要。你想想,我这晓得了的消息,他能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吗?别忘了,佶山可是内务府出来的老人儿,那消息灵通着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