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土耳其:铁匠的心和处女的美(1)
第13章土耳其:铁匠的心和处女的美(1)
伊斯坦布尔
两年前我机缘巧合停留在约旦,与土耳其之间仅仅隔着叙利亚。背包客们常常从约旦北上进入叙利亚和黎巴嫩,再顺路前往土耳其,我也有此念头。就在那时,叙利亚爆发了严重的内战。在约旦的几个月里,每一天电视新闻里的头条都是邻国叙利亚,因此通过陆路前往土耳其的路线也就此中断。此后,我经由以色列回到北非再一路南下,当我决定在另一个国家度过即将到来的春节时,几乎没有费任何功夫就将目的地定为土耳其。
2014年春节前夕,土耳其因爆发示威游行而成为国际新闻焦点。机场地勤人员一边为我打登机牌,一边问道:“你是记者吗?”我摇摇头。对方一脸不解:“不是记者还去那地方啊?”这回轮到我惊讶了,敢情伊斯坦布尔现在是水深火热之地吗?在经历过尼泊尔的罢工游行、以色列出动坦克后,我知道这些悚人听闻的事件其实并没有那样恐怖,白纸上的黑点被新闻放大了1000倍,让人不由得产生“这是一张黑纸”的错觉。当然,作为一名坚定的非冒险主义者,我事先打听了土耳其的局势,了解了那里的具体情形才放心前往的。我还能报出此时前往土耳其的诸多好处,比如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游客稀少,旅游业集体降价……总之,我义无反顾地抵达了这里。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人们不会忘记它的旧名:君士坦丁堡。曾经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作为欧洲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也是从黑海前往爱琴海的唯一通路,因此注定会成为历史上的重城、兵家必争之地。坐在有轨电车里穿梭在苏丹哈迈德老城中,厚重石砖砌成的古老建筑依旧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独自步行在城里,圣索菲亚大教堂、托普卡帕宫、地下水宫……这种熟悉的气息,有一种似曾相似的味道。
比起埃及和约旦,似乎又不尽相同,也许是那股子欧洲范儿吧。我向闺蜜戏称自己正在欧洲旅行,倒也不假。土耳其虽然多数领土处于亚洲范围,但是在政治、文化和民族心理上更倾向于欧洲。土耳其的体育队伍参加的是欧洲联赛,并不出现在亚运会赛场上。近年来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加入欧盟。伊斯坦布尔恰好处于亚欧两大板块的分界线上,一座城市被博斯普鲁斯海峡分割在欧亚两大洲,也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个洲的大都市。
时值冬季,伊斯坦布尔的旅馆也便宜了许多。安顿好行李,出门左转,街角的小披萨店里挂着一幅描述君士坦丁堡时期的油画,威武的将军率领着强大的军队势如破竹。如今的伊斯坦布尔早已不是一国之都,尽管它的名气远远大于真正的首都安卡拉。老板的儿子十几岁的模样,轮廓深邃的少年瞪着大眼睛看着眼前的异乡客。“中国?中国的首都……是东京吧!”我摆摆手,解释着北京和东京的区别。刚烤完披萨的老板敲了敲儿子的脑袋:“听见没有,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叫你不好好读书。”儿子嘟着嘴,有些无辜地摸了摸被敲的脑瓜。
按照披萨店老板所指的方向,我摸索到了码头,连接老城区和欧洲区的加拉塔大桥上挤满了垂钓的人,浓浓的烤鱼香味飘向码头,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我学起本地人的模样,坐在烤鱼摊的小板凳上慢吞吞地吃着一条新鲜的烤鱼。一旁的游船商人坚持不懈地拉客,“10里拉,只要10里拉,90分钟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马上开船咯!”我扶着船的栏杆,看着成群的海鸥在船头觅食,突然生出悲壮感来。茫茫的大海上,它们得飞多久才能到达这里啊,中途又不能休息,还要防止一不小心掉进海里。就像我一样,我得走多少路坐多少车才能到达这里啊,途中的凶险又有几人能知?
我们都是苦命的生灵,谁活着都不容易!
在我有感而发之际,大海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岛把我拉回了现实。小岛像个酣睡的少女,岛上有一座方形灯塔,名为少女塔。这样的名字必定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希腊传说里,俊美的青年勒安得耳爱上了海峡对岸的少女赫洛,勒安得耳每晚都要游过海峡与心上人赫洛约会,赫洛总是燃起火把为勒安得耳指引方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火把熄灭了,失去方向的勒安得耳不幸溺水而死,次日清晨,赫洛在岸边见到勒安得耳的尸体,悲痛欲绝,投海自尽。此后,岛上建起了灯塔,闪烁的灯光将黑漆漆的海面照得透亮,帮助相爱的人找到彼此。现实中的少女塔只不过是雅典军队用来监控波斯船队的动向,尽管如此,人们依旧把这个小小的岛屿当作浪漫的象征。
天空在晚霞的映照下被染成了粉红色,柔和的夕阳洒落在金角湾,直到最后一缕光线消失,灯塔亮了起来,相爱的人再也不会失散。
为什么女子都长长腿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伊斯坦布尔女子的小腿个个都长得很修长,一打听,方知原来是经常散步的结果。于是,我也学着淑女的样子,在大街小巷来回穿梭,心想,如果真能锻炼出修长的美腿,把国内那帮小伙伴彻底比下去,就算累死也值得!说来也巧,就在我爬到第58级台阶的时候,我有一种直观感觉,伊斯坦布尔的地势起伏程度丝毫不输重庆,每走几步冷不丁就会出现一条斜45度的陡坡或是上百层阶梯。想想看,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每天都要上坡下坡来回走动,那得消耗多少热量啊,这就不难理解大多数女人都有一双修长的小腿了。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只要那个地方台阶足够多,街道足够倾斜,肯定盛产美腿。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你还能成为胖子,那你绝对是个扶不起的懒人。只有懒人才不美。
就在我去往塔克西姆广场的路上,只要随便一瞅,齐刷刷全是美腿在走路。这一刻,我希望在这里至少待一年再回家。
塔克西姆广场永远挤满了人,游客混杂其中,每走几步就有三五人组团卖艺,吹拉弹唱好不热闹,街道左侧的两个少年玩弄着鼓点的节奏,右侧的三位嬉皮大叔抱着吉他弹奏巴萨诺瓦,好有喜感。饮品店都不约而同卖起了石榴汁,老板们兴致勃勃地向路人推荐石榴汁,那架势好像在说,来土耳其竟然不喝石榴汁,你跟谁都没法交代。他们当然要拼命推销石榴汁,一杯在普通住宅区只要1里拉的石榴汁到了这儿要5里拉,还是小杯。我被广场的美食吸引住了,热热闹闹的,让我胃口大开,琢磨吃什么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任务,毕竟肚子很容易填饱,待下次饥饿要过上数小时,眼下只有一次选择主食的机会,这样一想,竟有种挑选金蛋的感觉。
在土耳其旅行,吃是一件大事。美味多汁的旋转烤肉,极有嚼劲的什锦串烧,配上几片香喷喷的烤面包或是一份米饭,不用说吃了,看着都流口水。早餐就点上一份煎鸡蛋加上新鲜的田园沙拉,再放几粒黑橄榄,配上一杯土耳其红茶,简直就是国王级别的享受。土耳其甜食和炒栗子闻名海外,挑一间人气旺盛的铺子坐下来,感觉就不像在凡间。
最具土耳其特色的是一种叫作贻贝多尔玛的小吃,小青年在街头摆着小摊,将调好味道的米饭塞进贻贝里,吃的时候帮你撬开贝壳,挤上鲜柠檬汁去腥,将米饭一口吃掉,酸酸咸咸又带有贻贝的鲜味,简直爽到家了。在非游客区1里拉可以买4个贻贝多尔玛,相当于人民币7角钱一个,简直就像不要钱。我要好好享受不要钱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