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日本:虐心且有欲望(2) - 请把我流放到最美的时光里 - 王泓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章日本:虐心且有欲望(2)

第12章日本:虐心且有欲望(2)

大阪的偏见

不知从何时起,日本有了关东关西的说法。关西是指大阪、京都、神户一带的近畿地区。听说古时候只有关东,没有关西之说,因为长久以来日本的首都和中心城市都在关西,以西为中心,自然只有东边。直到“东京”的概念形成后,核心转移到了东部,这才有了“关西”一说。

日本民间常常拿关东关西开玩笑,从人民性情到方言特色无不比较一番。关西话和日本的普通话(东京话)区别很大,我听不懂关西话,但可以从东京话中分辨出关西话。日本民众时常说关西人如何如何,关西话如何如何,可是关东人并不会自称为关东人,也不会称自己的方言为关东话,似乎这种称谓唯关西独有。日本人一说起关西人,立刻联想到:现实、擅于经商、会说段子、爱吐槽、会搞笑,总而言之,是群欢乐又有趣的人们。

站在大阪高处几乎看不见高楼,满眼的矮小房屋,不像是概念里的国际大都市,这也许是因为日本多地震不适合盖高层建筑所致。与中国都市里翻天覆地大兴土木不同,日本城市规划早就成熟,所以很早就过了大刀阔斧改头换面的时代,而是到了享受果实的时候。街巷完善至极的基础建设和无微不至的公共设施极好地诠释了“高度发达”的概念。自动贩售机和24小时便利店出现在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步行两分钟,视野里必定会出现不只一台提供冷热饮料的自动贩售机,有趣的是,在国内成为小资代表的依云水在日本和其他矿泉水没有差别,都为120日元左右(约7元人民币)。在回转寿司店结账时请服务员来数盘子,服务员掏出一个灵巧的扫描器在凌乱的堆成几摞的盘子侧边轻轻晃过,扫描器便自动计算出盘子总数和每种价格的盘子数量并打印出条形码,顾客拿着条形码去收银台结账,“数”盘子的过程不足5秒,服务员不需要用手触碰任何一个盘子。

这里的垃圾分类也做到了极致,日本主妇每天要花费许多时间分类垃圾。不仅分类要详细,还要按照指定日期丢弃相应分类的垃圾,与此同时,游客也需要仔细看清垃圾箱上的分类,公共场所垃圾箱大多分为4到5个类别,即使是小旅馆房间里的垃圾筒也会分为可燃和不可燃两种。公交车和电车上的无人售票机让我琢磨了好一会儿,这台机器可以刷卡,可以投币,还可以换零钱!下车时支付车费,票价显示在上方电子显示屏里,一般为200日元(约12元人民币),没有零钱也不用慌,只要将大钞或大面值硬币投入机器换钱处便自动换出等价的数枚小额硬币。

从这些小细节里,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适合懒人生活的地方,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无微不至的服务的小资来说,更是首选之地了。

爬行中的日本

面对高度老龄化的现状,日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考虑得详尽周全。几乎所有电梯和过街通道都会在矮一些的位置专门安放一个按钮,以便坐轮椅者也能轻松触碰;不允许宠物进入的地方会特别标注导盲犬是可以进入的。我时常在商场或超市里见到坐着电动轮椅购物的人,这在国内是不常见到的。这一定不是因为中国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数量远少于日本,而是他们跨出家门的路远没有日本便利。就连我自己在国内出差时拖着箱子奔波于大都市的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时都感到极度不便,该下行的地方没有下行电梯,该上阶梯的地方没有上坡通道,一次又一次使劲提起箱子爬上爬下,更何况是坐着轮椅的人。

一贯背包旅行的我此次去日本破天荒地带了箱子,当我在日本街头拖着箱子出入旅馆、地铁和火车站时居然毫无障碍,顺畅极了。

目睹过比中国落后50年的国家,也走过发展超越中国50年的国家,这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弄明白我们将走向何方。国家亦如人,有其自然起伏的命运曲线。时运不济时,任凭国中之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时运上升时,静看其兴便好,一切嘈杂与争论都是过眼云烟,没有人记得10年前的社会在关注什么。只是这条曲线一个不经意的扭曲便成了百年的距离,成为一个人一生也看不尽的残酷。

我庆幸自己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看着这个慢慢从谷底爬出来,起身,一直在向前行的国度甚是欣慰,如果要我选一种理想栖息的状态,我希望活在这个国家爬行的过程中。

吃货遇见寿司

在暖洋洋的关西,我没有亏待自己的舌头和胃。寿司、拉面、日式火锅……“吃”成为每天最重大的主题。

在领略过那么多国家差强人意的食物后,日本料理成为唯一能拿出来跟中餐说事的食物了。随意走进街边一家看着顺眼的料理店都不会差,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有些年头、顾客多的店铺。最让我惊叹的莫过于寿司,尝过师傅现做的寿司以后,我才知道过去吃的寿司是多么糟糕。好寿司一口咬下去便知其奥妙。鸡蛋寿司或许是寿司世界里最为简单的寿司之一,也是相当考验师傅手艺的。鸡蛋寿司味道若能过关,功力便差不了。所以无论在哪家店里吃饭,我首先要尝尝鸡蛋寿司,看看味道是否合意,再决定是否大开杀戒。

来此之前,猜想日本料理一定贵得惊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同的价位,可供客人随便选择。因此,我也放弃了一直保持的节俭的习惯。对于一名吃货而言,连这么美好的料理都要算半天账,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估算了一下,如果只是随意吃些东西,大概有这几种选择:250-600日元(约15-38元人民币),可以在普通快餐店吃一顿速食简餐。如简单的牛肉盖饭需要280日元(约17元),一小碗乌冬面需要400日元(约24元)。选择500-1000日元(约30-60元),可以在稍好的餐馆吃到拉面。1000-2000日元(约60-120元)足够在地道的寿司店里吃一顿,或者点上一份日式小火锅,当然还有许多昂贵得多的料理。就吃的物价而言,比北京的还便宜。

日元汇率大跌使得多年来高不可攀的日本物价也有了亲民的趋势。记得2012年从斯里兰卡启程去埃及前曾和日本人换了10000日元留作备用,当时汇率是10000日元换800多元人民币。这张“万元大钞”在后来的非洲之旅里并未派上用场,它跟着我游历了一大圈后回到中国。2013年4月从昆明入境时,我并未想到数月后会前往日本,只想着将这张10000日元换回了人民币。此时日元汇率已经大跌,10000日元只能换600元人民币,那一刻,我真是欲哭无泪。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在日本得到了最佳诠释。每一位初来乍到者都会惊叹于一线服务人员的素质之高,态度之好,意识之到位,即使端着最苛刻架势的旅客也难以挑出毛病。我猜想海底捞这样的商家在日本是难以发展壮大的,毕竟其最引以为傲的服务在日本只不过是基础水平,随便一间小餐馆都有着同样或更好的服务。若是零售业聘请日本员工做培训店长,服务效果定能胜人一筹。

在有美味食物的地方生活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每一位长期远离中餐的同胞都会理解这种感受。所幸日本的美食弥补了暂离中餐的缺憾。中国人个个是吃货。曾和一位英国人讨论饮食文化,对方说最爱的亚洲美食是日本料理,漂亮、干净又美味。当时我不以为然,只顾咽着口水向英国人描述我心目中无可匹敌的中餐是如何色香味俱全。如今回想起来,明白了英国人所说的意思。在日本,即使是街头不起眼的平民小饭馆里端上来的食物也犹如工艺品一般精致,摆盘漂亮,色泽美丽,味美自不用说,看起来也干净卫生,从餐具的质感到食物的做工都有种日式的美感。

内心有一把刀

当你来到一个国家,它给你的第一印象决定了你是否喜欢它,但也有反面教材。最典型的便是印度。

初到印度时,那满眼脏乱的画面,只想给一个大大的差评。可随着停留时间越长却越喜欢这里,待到两个月以后已舍不得离开。再如纳米比亚的斯瓦科普蒙德,初到时到处可以看见花园洋房,好得一塌糊涂,可停留几周后觉得实在无趣,落荒而逃。但日本有点例外。凡是去过日本旅行的人,都一致给日本正面评价,就连曾因为政治和历史原因天天数落日本的朋友,回来后都对日本的环境一致好评。

我一直在思考这种现象,为什么去了一趟日本就会有这么大的改观呢?就在我要离开日本的时候,我终于摸清了一点头绪。

日本和印度似是一条维度上的两个极端,前者将优点都写在脸上,接触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发现缺点;后者则将缺点都写在脸上,优点只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当你去日本旅行的时候,他们把最好的东西都搬出来,把最好的服务贡献给国民,所以你记住了他们对你的好。而印度就不一样了,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不计较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背包客如此喜欢印度的原因,不用讲秩序,只做自己。

世界万物都要找个平衡,人也一样。刻板的秩序使得很多人无比压抑,急需找个地方发泄一下,而印度就是最理想的发泄之地。常有旅日华人说,去居酒屋看看那些在喝酒的日本人,那才是真正的日本人。过于拘谨和模式化的生活束缚住了人的天性,因此,他们只好靠酒精释放内心的狂野,呈现出极为疯狂的另一面,居酒屋也就成为僵硬的社会生活里的宣泄口。

所以,你看见的日本人都是把不满和愤怒藏起来的,你无法读出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和要求,这才是真正令人不安的。

在理性的人看来,很多日本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把刀,一把无形的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