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12) - 有修养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 约翰·托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二章《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12)

不要让“好的选择”产生“坏的结果”——警惕“非理性的冲动”和“不假思索的乐观”

高品质的勤奋者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对于必须采取的行动,即使暂时不理解,也能坚定地执行下去。只要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再犹豫与迟疑,因为好的选择总是体现为行动,而不是重复的思考和自我的否定。持久的行动力贵在坚持,而成功的关键则在于细节。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执行,在执行的基础上理解

i对于必须采取的行动,无论理解与否,都要坚定地执行i

工作中,人们经常会对上级传达的一些命令产生质疑,因而影响到执行力。上司交代下来的任务,不能事无巨细的对下属解释清楚,那么做下属的既要领悟工作内容,同时也要快速地执行下去。

先理解后执行,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真正情况是:任务紧急,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理解清楚;也有可能是任务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传递到达你手上,你的层级不够,触及不到工作深层次的真相。你也许并不清楚上级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命令,但你同样需要去执行,而且是准确地执行。层级越低,理解的意义就越小,执行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坚定的执行力,你的勤奋才真正具有了效率。

理解和执行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不理解时,你只需要按指示执行任务就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通过接触一些环节而明白个中缘由。总之,在工作中就要把握一个原则:理解是次要的,第一时间把上级命令贯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即:行动起来才会有收获。如果仅仅停留在思考和质疑的环节,则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

高品质的勤奋者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对于必须采取的行动,即使暂时不理解,也能坚定地执行下去。这是对于“行动力”的一种强大的信仰——我相信只要行动下去就会有所收获。相比较而言,低品质的勤奋者则显得迟疑和慢节奏,他们要先弄清楚勤奋的缘由,在思考和衡量阶段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等到弄明白了,最佳机会也过去了。他们也始终只能走在别人的后面。

i对于“好的选择”,要第一时间体现为行动i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时刻:有一天忽然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你对别人说:“我之前也有过这个想法,没想到别人做到了,早知道我也这么做了!”其实你早就知道,只是不行动而已,即使再有一次这种机会,不行动依然不会成功。

如果你有一个好点子,那么千万不要让其过夜。最好的选择是——立刻写下来,马上做计划,然后第一时间行动。每个人都有灵光一现的时候,但有的人能让这个精彩的瞬间变为现实,有的人却搂着一个好主意过夜,第二天又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别人实现了它,才恍然大悟:

“为什么当时我没有行动呢?”

每个人都对获得财富和取得成功充满了渴望。但怎么做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最起码的要求是,当你有了一个“好的选择”时,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或者对它置之不理。因为你放弃了,就等于是给别人制造了机会;你对它置之不理,就等于是对机会的犯罪。当所有人都对一个好机会虎视眈眈时,谁的行动最快,谁就会早一步取得成功。

facebook的成功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启示。扎克伯克当年在哈佛大学读大二,同校同学温克莱沃斯兄弟请扎克伯格为他们的社交网站软件connectu编写代码。扎克伯格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后,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他应该自己做个网站出来,而不是为别人打工。于是,三个月后facebook就面世了,而connectu却销声匿迹。

我们暂且搁置其中涉及抄袭创意的部分,但扎克伯格的行动力,确实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如果温克莱沃斯兄弟能够快速地把创意变成现实,现在最厉害的社交网站就不会是facebook了。

记住这句话:

持久的行动力,贵在坚持!

你也许会担心目标实现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执行的困难,但每个成功者都是如此,无人能够例外。

你也许会畏惧行动中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的不适,从而畏缩不前,可事实是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要知道,低品质的勤奋者大多是因为半途而废才失败的。他在执行时不够坚决,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最大原因。单凭一次预料中的挫折,他就认定即便再勤奋也收不到好的结果,于是他便改道而行。高品质的勤奋者在低谷时期反而看到了希望。他坚定地认为,困境恰恰是行动中的一个必要的分水岭,自己遇到的困难别人也会遇到——谁能踏过这道坎,谁就能最终通向成功。

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坚持,一再坚持。当你行动起来,对成功保持强烈的愿望,剩下的就只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的意志力可以依靠了。即便对目标的理解出现了动摇,也不要停止行动的步伐!

二、别只记住大家都懂的道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i不要有浮躁的冲动和乐观,要用工匠精神做好细节i

前不久,有一位咨询者对我说:“我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很熟悉了,觉得很没劲,很没前途。我想换个行业去做,请问我应该怎样选择?”

我问他:“你对你要去的那个新行业熟悉吗?你知道自己要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吗?”

他摇摇头,又自信地说:“不熟悉,但我的学习能力很好,我相信自己很快就能上手。”

我又问他:“你觉得自己在目前的这个领域做到极致了吗?”

他想了想,又摇摇头。

我接着问:“那么,你决意在新的领域做到最好,还是像现在一样浅尝辄止?”

他没有说话,甚至对我的否定态度有些恼怒——他带着决心而来,需要的是支持,显然不是轻视。所以我们没有达成共识,他很快离开了。几日后,他告诉我自己辞了职,去了那个他很向往的新行业。但是半年后,他又辞职了,重新做回原来的工作。

他后来发邮件对我说:“当初真应该听从您的建议,结果走了一大段弯路,像迷路的孩子一样跑出去乱撞,白白浪费了半年的时间。后来才明白,是自己太浮躁了,做哪个行业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不管是婚姻还是工作,人们的想法大都如此。很多年轻人对新事物充满热情,看到哪个行业赚钱有前景,就想去尝试。做任何事都是一种浮躁和冲动的心理,难以沉下心钻研细节。去之前,他们的心中一片遐想和乐观,感觉自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但真正进入之后才发现,原来哪个行业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就永远探及不到最有趣的部分,很快就会陷入到一种厌倦的状态之中,付出与回比也就很难正比。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专业的匠人”。术业有专攻,只要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你就是成功的。前提是做好细节。但是现在,很多人浮躁不堪,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没深入进去,就以为自己完全掌握了整个行业的内幕,做事缺乏工匠精神,凡事浅尝辄止。这对于向下一个层次的进阶,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和阻碍。

年轻人想要在行业里做出骄人的成绩,没有捷径,只有不停的钻研。大家都略知一二的东西你很擅长,别人擅长的你又很精通,最后你便成了专家,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炙手可热的。这不仅要靠勤奋来获得,最重要的,是完全专注的勤奋。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对细节的孜孜追求,就是一种极致的专注,也是一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现在很多人缺的就是工匠精神,他们做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他们小事不愿意做,大事做不了,眼高手低,沉不下心来,于是总想着投机取巧,渴望通过捷径快速获得成功。结果到处碰壁,什么都做不好,还埋怨社会的不公,把失败完全归结于他人。

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乏勤劳的人,缺的是那种具有工匠精神的高品质勤奋者,缺少的是一种把细节做到极致的精神。为什么乔布斯被誉为“教父”式的人物?正是因为他在苹果产品的设计研发中投入的“极致专注”的精神。同样是做手机,乔布斯的标准是做“最好的手机”,而其他人却只是在做“能卖出去的手机”而已。

i不要表演你的勤奋,要沉下心把事做到位i

前几年,我有一位同事在公司的上海办事处工作。他隔三差五地就会在半夜发一下朋友圈:“又是忙碌的一天,终于下班了,做一名加班狗真累。”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腔调?

他的工作量和我差不多,但他似乎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很少能够准时下班。有时我禁不住想:“是我不够勤奋?还是他在瞎忙?”

后来到上海出差,我开始有意地观察他,发现他住的地方离公司较远,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近两个小时。每天进了公司之后,他总会打开电脑,对着屏幕发呆半小时,之后偷着浏览一会儿网页,间歇性地玩手机,还没到饭点就开始询问身边的同事吃什么……怪不得他那么“忙”,原来每天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处理各种事情。

有多少人和他一样,被各种习以为常的小事占据着时间,看上去很忙很勤奋,其实是在漫无目的地瞎忙?勤奋是讲究效率的,而不是用琐事占满时间,然后再一股脑地加班完成。用比他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这种因拖沓而导致的问题,根本算不上勤奋,充其量是在为自己的“良心不安”买单。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许多人不敢面对自己的碌碌无为,于是只好奋力地表演勤奋。

通过卖力表演塑造出来的“勤奋者”数不胜数,是这个时代办公室中的代表符号之一。他们看上去足够的勤奋:

·他们努力地工作,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质疑;

·他们热爱学习,渴望快速成长,找机会充电,被这个时代所认可的方式鼓舞。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到公司很早,加班到深夜。

·他们热衷于创业励志故事,在地铁中随时捧着一本《创业维艰》或《从0到1》。

·他们追逐潮流,加入社群,对互联网创业充满感兴趣,只要有机会,就会微信扫一扫,以为自此就能架起与商业大咖的连接大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