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11)
培育自己“发现快乐”的能力
——如何避免动不动就“不高兴”你每天都很忙,却不快乐?你虽然很积极,却又很痛苦?你对工作投入那么多,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只有“发现快乐”才能真正地驾驭情绪,而要得到积极进取的状态,就必须专注地做好当下。你要有飞向天边的野心,更要有脚踩地平线的务实与坚定。
一、每天都很忙,却不快乐
i动不动就“不高兴”,是因为你失去了生活的意义i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很不快乐,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情绪经常失控,动不动就会“不高兴”。身边的人都有点“怕”我,在办公室故意躲着我,甚至不敢眼神相对。我知道,他们只是讨厌我的情绪而已。当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很多情绪上的问题,但却没有发现根源在哪里——我开始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有一天,我一位朋友终于忍无可忍地对我说:“喂喂,知道吗?伙计,你最近简直像个令人讨厌的哲学家,‘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做这些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一定要纠结这些无聊的问题?它们根本没有意义!你没有抑郁症,你正常的很。问题在于你可能失去了生活目标,虽然看起来忙忙碌碌,却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得打起精神来。伙计,多关心下你自己,少管没用的闲事,给自己找点乐子。”
是呀!我都在忙些什么?我真正地关心过自己的需求吗?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在洛杉矶的新公司最困难的阶段,我每天加班到深夜,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和健身运动,不下厨房,不关注民生,不和朋友打电话,每日与快餐和道琼斯指数做伴,担忧着那些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世界新闻——希腊的经济危机会不会影响我的生意?却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一斤,电费多少钱一度……这些生活最基本的东西——活着的意义离我越来越远。每当别人说起身边的八卦和流行事件,我总是一脸不屑,对此嗤之以鼻,好像这些都会浪费生命,只有做个满脑子经济和生意的工作狂,才能证明我活得是有价值的。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马云在《时尚先生》2013年的一次专访中说:“10年前我更关心全世界,结果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5年前我很关心中国的命运,我也过得很艰难;3年前开始我只关心公司,我的日子开始好起来。现在我只关心自己,情况则是越来越好。”
马云的解释应该可以让你明白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了,是“知道我自己正在为什么目标努力”。为什么大多数的全职家庭主妇都喜欢抱怨呢?因为她们每天都很忙,却并不知晓自己在忙些什么。这其中一半是不甘心,一半则是无可奈何的表现。
生活确实忙一点更有意义,勤奋起来的状态是充实的,因为时间都被填满了。但“忙”只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意义。我们或许不能做到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活,但起码你能把握自己大部分的意志——我想做什么?应该去做什么?这些才是你首要考虑的问题,把丢失的“时间”和“自我”找回来,这样你的勤奋才是有价值的。
i快乐的忙碌,使我们的勤奋更有意义i
1.“快乐的忙碌”为我们赢得尊严。
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忙碌会让人觉得有自尊,面对危机更能保持积极。这一点从我对身边人的采访中就能得知,几乎每个人都认同:我忙碌着,说明我正在参与社会生活,我被他人需要,我正在为社会贡献力量或者创造财富。也证明我有所长处,值得尊敬。反之,我是大闲人一个,说明我一无是处,社会参与度很低,是不被他人认可的表现。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装作很忙,没有事情也四处瞎忙。其实是自尊心在作祟,只有忙碌才能证明我同你们一样活得有意义,才能让你们尊重我。但这不是我们提倡的忙碌,因为装作忙碌和勤奋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所付出的一切价值度很低。这无异于掩耳盗铃,明明知道自己迷失方向,却不做出真正的改变,最后只能让自己更加自卑。
2.“快乐的忙碌”能激发更多勤奋的潜能。
心理学研究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大脑终其一生也只开发了3%-5%,聪明的大脑最多也只能开发9%,爱因斯坦那样绝顶聪明的科学家,也只是开发了13%而已。当然,这种说法的科学性尚待证实——也许它在科学上是错误的。但人类的潜能无疑是无限的,至少我们对潜能的开发还远远不够。一个人只要勤于动脑,总能有些好主意蹦出来。如果你喜欢思考又勤于动手,每天都能充满快乐地忙碌。
这是因为,大脑最喜欢刺激。有动力的忙碌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应激状态,面对压力有更大的承受能力。越是喜欢做一件事,大脑要承担的工作就越多。你持续地保持乐观积极,就越发勤奋地努力,潜能也会被进一步激发,从而让你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3.“快乐的忙碌”会让你更加投入。
现实中你有没有觉得,当你投入全部的精力时,时间过得飞快,你的整个人都很充实,即使很累,也感觉自己是踏实和快乐的?这是一种普遍的体验。此时,人的勤奋是百分百充满意义的。当你全身心地埋首工作时,会进入一种“心驰神往”的状态,完全陶醉在这个勤奋和攀登的过程中,工作的进展将异常顺利。在整个过程中,你甚至不会感觉到累。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打游戏,人们对自己热爱的游戏可以付出很多时间,比如“通宵达旦”和“废寝忘食”都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打游戏的状态。这种忙碌而充满快乐的情绪,会让人们从中获得自豪与满足,从而更加肯定自己的行为。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当然不是鼓励人们去游戏中寻找意义,而是要把工作当作自己热爱的游戏来对待,否则你就会感觉到工作的无聊。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无聊会引起许多的心理疾病,而快乐则是治疗一切无聊之病的良药。如果你忙碌且快乐,那么无聊一定不会招惹上你。像打游戏一样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就能摆脱动不动便“不高兴”的问题。
二、用积极的暗示对抗消极的心理
i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对状态的正面激励i
史密斯在成为我的合伙人之前,曾在美国通用公司工作过几年。这是一段很有意义的体验,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通用公司上班的。为了鼓励那些对未来不够积极的咨询者,他经常讲到自己第一次面试的经历。
“那时我要面试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岗位,而且竞争是空前的激烈——只招聘一个人。一位看上去很有同情心的招聘人员言辞恳切地劝我放弃——他真是个好人,但通用一定不喜欢这样的雇员。因为这是一个很艰苦、薪水又低的岗位,没有前途。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简直困难到了极点,很多人干不了几天就走了。但我用比她恳切一百倍的态度说:‘就算是天天亮火警的工作我也能胜任,不信你让我证明。’”
面对台下数百名听众,史密斯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他赢得了那次机会,而且在那个岗位上表现出色,没多久他就升职了,进入了通用公司的核心部门。他升职的速度之快,简直就像坐火箭,是那几年通用公司升职最快的一位基层员工,这让他成了一名传奇人物。
“难道你就没有动摇过?”我这样问史密斯。
他说:“经常垂头丧气,每个人都会动摇。但我坚持下来了,就靠着那听起来不靠谱的暗示。当我感觉进展不顺利时,我会对自己说,‘瞧,这不是麻烦,是‘麻烦’要完蛋的信号!’你猜怎么样?这总会奏效的!”
在百事缠身的心烦意乱中,史密斯总是告诉自己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只要解决掉它们,自己就成功地前进了一小步。每次这样暗示自己,他就总会取得成功。这是正面激励的作用:
当你用积极暗示自己时,你就会受到积极的激励。
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遇到挫折,付出的勤奋和努力会饱受质疑与考验。此时,学会自我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异想天开式的乐观,我们也得以这种方式为自己加油打气:“兄弟,眼前遭遇的这些根本不算什么。眼光放长远,所有的坎都会过去。只要过了眼前这关,你就算取得了大大的胜利。”
平时反复进行这样的暗示训练,潜意识中就会形成一种激励的概念:只要我努努力,就一定能行。慢慢的,你会变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自信,处理危机的信念就会变得更强。最后你就进入了状态的正向循环,这一切都是由乐观的心态导致的。
i传送积极的意念i
意识能够把某种确定和具体的观念输送给我们的大脑,从而产生暗示作用并影响行为。如果我们能正确地使用,暗示将会是一种特别奏效的力量。
安妮是出生在美国加州的一位非常年轻的天才钢琴演奏家。她的每场演奏会都是座无虚席。很多人需要提前半年找中介公司才能够高价买到她的一张演奏会门票。但就是这样厉害的一位大师,在成为演奏家之前,也经历过一段非常灰暗的时光。
她的人生中曾经有三次机会提早成名,但每次面试都因为上一次的失败而受到影响。第一次面试时,她因为紧张而弹奏错了几个音符。这成了她意识中最大的阴影,以至于以后的每次面试都让她想起自己上一次是有多么糟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每次失败都会加剧她的恐惧,使她在下一次面试中背负更大的压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位牧师告诉安妮:“孩子,你知道撒旦总喜欢吹耳边风吧?你每次弹奏都会被一个不好的声音提示,那是你心中的魔鬼在作怪。其实你完全能做到,只是受到了不好的暗示而已。忘掉那些吧!人们只会记得你的成功,谁在乎你失败了多少次呢?你该放过自己,纠正心中那个错误的声音,永远把下一次当第一次,告诉自己你是可以的!”
后来,安妮终于克服了消极暗示带来的影响,这得益于一位心理咨询师教她的方法:
给自己留一间绝对安静的房间,在房间正中放上一把舒服的椅子。全身心放松,深呼吸,闭眼,让身体和心灵在这一刻回归宁静。然后对自己说:“我的技法非常娴熟,我的感情非常投入,我冷静而且沉醉其中,我的弹奏非常美妙!”语速一定要放慢,就像父母教导孩子识字发音一样,重复10遍,每天都这样进行一次。
不知不觉中,安妮变得沉着自信起来。一个月后,安妮获得了一次新的面试机会。这一次她展现出了令人感动的演奏天赋,获得了满堂喝彩。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经受负面暗示的影响。有些是来自于自我内心的,比如你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每次和别人交流你都觉得有障碍。有些则是来自外界的,比如有人曾说过你眼睛小,别人随便看你一眼你都会想:他一定觉得我眼睛小不好看。这种负面暗示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跟随我们一生,最终成为我们自卑的根源。
如果你也正在经受负面暗示的影响,那么立即重视起来,就像安妮一样,制订一个纠正它的计划。
·绝不要对自己说“我不行”,要说“我当然行”。
·不要正面对抗,不要用“我能克服”,要说“我试试”。
三、不要把“舒适的生活”当作努力的目标,
要用“长远的愿景”激励今天的斗志
i为了战胜安逸的状态,你需要有志存高远的内驱力i
什么样的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内驱力?肯定不是那些安于当下、轻易就可获得满足感并在温水区中游泳的人。如果你习惯了在温水区游泳,划得再用力也不可能取得实质的进步,因为一旦遇到冷水,你就经受不住寒冷的考验。现实中人就是这样,在通过一个阶段的勤奋后,人们会到达一个舒适区,很容易陷入安逸。如果没有一个可以重新使他亢奋的目标,他很快会习惯舒适的生活,丧失前进的斗志。
如何才能保持斗志呢?已经做了两年微商的小乔说:“每当想到只要保持高节奏的勤奋就能拥有更多财富时,我便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对忙碌感到乐此不疲。刚开始就是单纯为了赚钱,后来累积财富成了一种目标,根本停不下来。说白了,我现在赚钱上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