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10)
开发一项最独特的优势——让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技能
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它发挥出来。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不但要找到它,还要建立相对于别人强大的专业优势。我们要有开放的学习心态,要永不停止上进的脚步,要突破封闭的圈子,去汲取外界所有的营养。只有这样做,你的勤奋才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一、开发和利用你最擅长的技能,它决定我们勤奋的效果
i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发挥出来i
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会在各方面激发你的才能,并且使你迅速地进步。这个道理人们在大学毕业之前就明白了。家长、老师和前辈都会时不时地提醒你:“听着,要选择一个能发挥你特长的职业,这很重要!”没错,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扬长避短,这是常识。
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苹果教父乔布斯也告诫台下的学生:“你们要成就自己,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明白你的方向,运用你的优势,否则你就难以发挥所长。”
注意,乔布斯显然没有刻意强调选择的重要性,他的重点在后半句——你必须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才是最难的部分。人们大都懂得道理,可在实际的贯彻时往往出现问题,就是因为“知道”和“做到”并不是一回事。
发现自己的优势一点都不难,如何发挥出来,长期地坚持和强化优势,才是你能否得到预想回报的一个必要条件。
i你最擅长的是什么?i
齐先生是某家酒店地位仅次于总经理的会计主管。他本来工作做得很好。但是,新来了一位副手,从一开始就咄咄逼人地觊觎着他的位置。这个副手的财务知识也很不错,人又聪明能干,很受总经理的赏识。齐先生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在酒店的地位,他便开始考虑充电。
学什么好呢?想来想去,他觉得互联网如今非常流行,就选择补充自己的电脑知识,甚至连编程序都认真地学,同时还加学了英语。几个月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终于成了一个三流的程序员和二流的英语翻译。但这时总经理却宣布,他的副手升任酒店的会计主管,他被调去一个小城市负责当地那个小酒店的管理工作。
开始时,齐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我拼命努力提升工作能力,那个家伙什么都没做,就将我取而代之了。这是为什么?”思考良久他懊悔不迭,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了大错误。他的特长是财务管理,不是互联网知识,也不是英语翻译。虽然他确实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但也应该强化自己在财务领域的能力。现在,他明白得还不算太晚。
一个人要在自己最有优势的方面入手,提升和把这种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这才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如果你置自己的优势于不顾,认为自己能为所有的人干好所有的事,那么你即便每天加班24小时,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能体现价值。
·假如你要做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就要钻研财务知识。
·假如你要做一名出色的市场调查人员,就要了解市场行情。
·假如你要做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就要多多提高管理水平。
在这些自己最擅长的位置上,努力开发它所需要的技能。你所要做的不仅是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你要将自己80%以上的精力都放到强化这种独特的技能上——让自己无可替代,让竞争对手无能为力!你必须全心全意地认真对待这项技能,因为这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你的努力和勤奋所能倚仗的最强大的资本。
二、建立相对别人的“专业优势”
i审视自己的处境,然后找到你的主场i
“相对于别人,你的闪光点是什么?不是你和他一样好,而是你有他没有的东西,请问是什么?”
“说一下你最擅长的能力,是做面包还是写代码,是走台还是设计图纸?”
“你对哪一个领域比较感兴趣并比较拿手?”
越来越多的面试官喜欢问应聘者这样的问题,你的脑海中能否迅速给出答案?在你刻苦学习、拼命工作的勤奋之中,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找到了一块“主场”——别人做不了而你能做的?
前两年,我们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大城市做了一次调查,提出了上述的问题,近五成的被调查者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不清楚”。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大多也是办公室的加班一族,每个工作日都过着朝5晚9的生活。有位上海的公司雇员无奈地吐槽:
“知道吗?我几乎没有假期。部门老大一个电话过来,即使半夜我也要从床上奋起,打车直奔公司。我在这里4年了,就是一头勤恳的老黄牛,从不抱怨,从不懈怠。但我现在真不清楚自己到底擅长什么了,感觉什么都在做,什么又都没价值。”
随后的进一步讨论也显示,对于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没有清晰认知的人大多都处于这种勤奋可又自我感觉毫无出路的派别。形象的说,他们中间有的人甚至工作了6到8年依旧如玻璃瓶中的苍蝇一般——不停地飞来飞去,前途一片渺茫。
我在回复一位受访者的邮件中说:“找到了你的最佳位置,建立你的专业优势,就等于你的才华有了施展的舞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开始努力之前,先给自己准备一个主场吧!比如看看哪里是你最擅长的方面,哪一项专业是你的优势,不管是财务专家、程序员、驾驶员……诸如此类,找到它,然后强化它!”
先审视一下目前的处境:
·我为何混不得不如别人?
·那个讨厌的家伙为何又升职了,而我没有?
·老板出差为何总带着他,却不带着我?
这些问题让我们厌烦,对不对?思考起来很不舒服。不要焦虑,把问题写下来,然后在后面做上注解:“我的责任是什么?”不要去恨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也不要恨自己,平静地观察一下自己的全部。这时你可能会看到一个非常重要、会让你突然之间头冒冷汗的问题:
“我竟然没有能拿出手的东西?”
当你竞争不过别人时,原因很可能不是你“不够勤奋”,而是你手中没有自己最擅长的武器。也许你特别好学,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不能否定的,但有时却不值得赞扬,也不值得鼓励。因为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那样你会忘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最需要认真对待的就是要“确定自己的长处”,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建立一个坚固的阵地。
你要成为“你自己”,不要成为别人。至于别人都在做什么,不要太多关心。与其费尽心机地去改变自己的短处,或者迎合环境的需要,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记住,这才是我们的勤奋可以依赖的东西。
i找准方向专注地做好一件事i
在华盛顿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麦克尔是微软、谷歌等诸多科技公司的顾问。他曾经对美国近10年来升职最快、年龄最小的100位公司高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收集和数据调查。他发现,“专业优势”是这些高管在短短的数年间便跨越诸多层级,实现部门小兵到管理层重量级人士转变的利器,没有任何东西能打倒专业优势。
“我们以前有一些误解,认为升职需要一些政治手段,比如交际,忠诚等。但是现在我敢说,随着商业越来越透明化,没有什么能力是比得上专业优势的,你最擅长的,就是你所能倚靠的。”
提到专业专长,很多人都容易将其与具体的技能联系到一起,比如写代码、设计和策划能力等。麦克尔认为这是另一种重大的误解。事实上,除了一些技术类岗位对于专业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外,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更侧重于一个人的个性、品格和意志力。这表明团队协作能力也是一种专业优势,而不仅是那些处理具体业务问题的能力。
麦克尔解释说:“这些能力都可以用努力来获取,先把勤奋用到这些地方,再通过专业的能力做好工作。时间很重要,耐心更重要。假如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工作,技能、经验等累积达到一万个小时,那么我认为他有很大的概率成为一个出色的专才。”
即,要在确定的方向上进行长期的学习和磨炼,来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方能在某些领域中独当一面。当然,前提是你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必定是你自己异常感兴趣的。如果没有兴趣,你就不会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去坚持做好它。
如何才能找到个人发展的方向?
1.先明确自己的兴趣。
“追问兴趣”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永久有趣的话题。也许你的兴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改变,但无论如何你都应该在当下努力的起始点确立一个兴趣。即,现在你喜欢做什么?
2.对自身做一次综合分析。
审视自身的需求:“我想做什么?”同时对个人“专业技能”以及“通用技能”进行一次综合的分析。专业技能就是类似于写代码、数学、写作、设计等专项能力,它决定你的行业是it、航天、文学还是建筑业。通用技能则是那些不体现在纸上的交际、情绪管理、性格是否开朗、意志力是否坚定等个人素养方面的能力,它决定你能否在努力的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品质。比如一个细心的人就比一个粗心大意的家伙更容易取得成功,哪怕后者的专业技能更胜一筹。
3.找到正确的定位。
在兴趣和综合分析的结合点,你会发现一个叫作“定位”的区域,里面冒出了一棵树,这棵树就是你要守护的东西,是你当下或者长远的未来都要努力的方向。比如,前两步得出你是一个喜欢创意行业、擅长写作和心思细腻的人,那么你的定位就是去广告行业做文案策划或创意主管,因为它可以融合你各个方面的优点。
4.进行规划和提升。
当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你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制订一个中长期的规划——从三年到五年。规划不需要太长,但不也能太短。通过规划对你认为最有价值,并且有足够发展空间的职业进行细致的分析——如何从事这个职业并取得成功?这份规划会开始涉及细节的问题,包括提升技能、增加经验和寻找机会等。